零售厂商:快速时尚品牌的模块化组织_快时尚论文

零售制造商:快时尚品牌的模块化组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造商论文,时尚品牌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以来,国内运动品牌集体遭遇“库存门”,进入寒冬,关店潮轮番上演。六大运动品牌——李宁、安踏、特步、361度、匹克、中国动向关店数已超3 000家,其中匹克和李宁在2012年关店数量就有上千家。2013年,关店潮仍在继续,李宁、安踏、特步、361度、匹克5家公司的关店数量超过2 200家,而库存仍未能消化完毕。2013年年底,6家公司存货达31亿元。其中,李宁、安踏、匹克、361度、中国动向和特步的存货分别为9.42亿元、6.89亿元、3.66亿元、4.09亿元、1.83亿元和5.37亿元。2013年,除了中国动向净利润有所增长之外,其余5家公司的业绩仍未实现增长,而361度的业绩更是下滑了近七成。[1]

      不仅仅是运动品牌,国内服装业的休闲、男装品牌也接连遭遇滑铁卢。2002—2012年间净利润逐年攀升的七匹狼,2013年业绩也出现了下降,存货达到了6.57亿元,一年内关闭505家店,剩余终端渠道3 502家。2013年,卡奴迪路、报喜鸟、希努尔、乔治白和步森股份5家公司利润均出现了下滑[2]。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3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同比仅增长5.0%,增速较上年大幅放缓7.3个百分点。其中,男装零售额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3%,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2.4个百分点。[3]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快速发展。世邦魏理仕研究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四大国际快时尚品牌UNIQLO、ZARA、H & M和C & A在中国的门店总数已达651家。2012年1月—2013年6月,四大国际快时尚品牌新增门店207家,平均两天半就有一家新店开张,扩张十分迅速。其中一线城市新增55家,约占门店总数的26.6%;二线城市新增82家,比重高达39.6%;三线城市新增70家,占比约为33.8%。

      国际快时尚品牌究竟采用了何种组织模式,与国内的休闲、运动和男装品牌有哪些差别,使其能在国内服装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快速发展?已有文献将国际快时尚品牌的经营模式主要归结为SPA(Speciali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零售制造商。零售制造商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服装业零售巨头GAP借鉴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经营模式提炼出来的。

      闫星宇(2011)[4]将零售制造商定义为,零售商基于关键资源的掌控,如销售网络渠道、终端销售平台等,汇集需求信息,形成产品概念,然后借助品牌规则、契约等约束制造商,促其产品研发、快速制造,创造并满足多样化需求。也就是说,从商品策划、设计、生产直到零售,都由零售商品牌企业一体化经营。闫星宇和闫自信(2013)[5]针对“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超对接模式,以果蔬类鲜活农产品为例,基于模块化理论,构建了大型超市作为零售制造商的模块化生产网络。闫星宇(2013)[6]基于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以苏宁云商、国美等为例,构建了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零售制造商网络。

      关于在服装业应用SPA的研究,胡敏敏(2007)[7]认为SPA零售模式由企业外在战略和内在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成,外在战略包括价格战略、店铺战略和流通战略,内在机制包括快速反应和精确企划,并对ZARA进行了案例分析。陈文焰(2010)[8]认为SPA模式包含四大模块,生产体系、零售网络、物流信息系统和商品策划,并对真维斯(Jeanswest)进行了案例分析。胡敏敏和陈文焰运用了供应链管理理论,将SPA归结为生产和零售的直接连接,认为快速反应是SPA的核心特征。本文拟运用模块化理论,以UNIQLO、ZARA、H&M和C&A为例,从零售制造商的视角,进一步挖掘快时尚品牌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机制,以启发和帮助国内服装品牌走出困境。

      二、模块化设计和模块化生产确保时尚、快速

      时尚、快速、低价是快时尚品牌的本质特征,也是其竞争优势所在。比如UNIQLO,其全名为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意在通过简约的仓库型店铺确保低价,又是著名服饰零售巨头迅销(Fast Retailing)的实力核心品牌,迅速满足顾客需求一直是其企业精神。又如由Hennes(女装)与Mauritz(男装)首字母组合而成的H & M,作为欧洲最大的服装零售商,一直崇尚销量标准,坚持平价策略,衣服从设计到销售上架的时间——前导时间(lead time)最短只需20天,新品推出速度在业界数一数二。再如ZARA,其前导时间更快,只需15天;一年推出的商品超过120000款,可达同业的5倍之多;每周两次补货上架,每隔三周全面性地汰旧换新,全球各店在两周内就可以同步更新完毕。C & A也是坚持让消费者用最合理的价格买到最时尚的服装。

      那么快时尚品牌如何实现时尚、快速、低价?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制造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附加价值最低,企业为了价值链升级,往往追求设计和销售这些高附加值环节,而将产品制造外包出去。但作为快时尚产品,为了确保快速、低价和质量,品牌商必须有效掌控制造环节。正如ZARA老板Amancio Ortega所言:“永远一手攥着工厂,一手托着顾客,尽可能让双手互助。”进一步归纳UNIQLO等快时尚品牌的共同之处可以发现,快时尚品牌商基于模块化理论,主导构建了零售制造商组织。基于模块化运作意味着这种“主导”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控制思路——快时尚品牌商作为规则设计商和销售商,利用系统信息约束产品集成商和模块供应商,协调整个模块化生产网络的运行。

      模块化生产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产业组织新范式,基于产品的可分解性和功能特性,区分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在遵守设计规则的前提下,既能实现通用模块的规模化生产,又能发挥专用模块的优势,不断完善设计规则,即插即用,快速生产灵活多样的产品。也就是说,在产品结构模块化基础上,凭借组织结构模块化,既有大公司的规模,也有小公司的灵活。

      模块化生产由规则设计商、产品集成商、模块供应商组成。规则设计商对产品进行模块分解,确定产品的结构和界面,并制定标准,形成系统信息,即产品集成商和模块供应商必须遵守的规则,产品集成商根据系统信息整合不同的功能模块形成产品。由于产品紧随时尚的脉动,新款服装的发布频率快,规则设计往往占据主导,并整合了产品集成的功能,因而快时尚品牌的模块化组织可简化为规则设计商和模块供应商。模块供应商包括通用模块商和专用模块商,模块内部包含显示模块特性的隐藏信息,只有自身可见,模块商通过隐藏信息的发展可以完善模块性能、更新模块,进而丰富系统信息,推动整个产品系统升级。

      1.运用模块化设计追踪时尚

      快时尚品牌的时尚、快速特征决定了其设计的微创新特征。时尚变化很快,明星不断涌现,新的需求信息每时每刻都会从数以千计的专卖店和众多目标顾客群的活动场所传向总部,经过短短的半个月,这些需求信息就要变成款式新颖的服装,而且这些新款服装很快又会被更新的款式所替代。对于快时尚品牌而言,高频率的新款发布和高频率的款式淘汰使得时尚并不意味着要款款原创,其创新更多的是模仿性创新,模仿各路明星、模仿顶级服装大师的创意作品等;不多考虑市面上从未出现过的样式,更多的是创新性地组合、增减、变换现有款式的构成要素,快速推陈出新。

      这种创新正是模块化设计的优势所在。规则设计商和模块供应商的职能分工、可见信息和隐藏信息的特征区分决定了模块化设计的灵活快速。分割(splitting)、替代(substituting)、排除(excluding)、扩展(augmenting)、归纳(inverting)、移植(porting)等模块操作符可以在不同情境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运用。分割将设计任务分配给不同模块,任务在模块内部高度互连,而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替代是用系统中同一模块的更好版本替换原有版本。分割和替代相互促进,更多的分割导致更多的替代,而更多的替代促进更多的分割。排除是为了缩减成本或保持竞争优势而剔除相应模块;扩展则是增加新模块,以形成新价值源。归纳是针对一些重要性有所提高的隐藏信息,将其提升到系统层面,成为系统可见信息;移植则是借鉴使用其他系统的特色模块。

      快时尚品牌商担任规则设计商,从众多的销售终端专卖店捕捉需求信息。比如ZARA,截至2013年年底,在86个国家拥有1808家专卖店,并将其作为搜集顾客服装偏好变化的交通站,广泛搜集POS销售系统里没有的“软”信息,并在巴黎、东京等时尚发源地安排专人定时监控、捕捉流行趋势等。感知最新的流行趋势以后,运用模块操作符及时调整模块,或者替换、增减,或者借鉴其他系统的模块来适应新需求、新变化,或者归纳一些共同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设计速度等。

      2.模块化生产形成快速反应

      快时尚品牌服装呈现小批量和多款式的特点,毕竟追逐时尚群体的客户数量有限,况且人为制造稀缺可以激发购买欲望。一款服装仅有几件库存,消费者会觉得一时犹豫就有可能丧失拥有机会。多款式可以迎合众多的挑剔眼光,发现缝隙市场。小批量、多款式,还要兼顾生产效率,这就需要创新生产方式。模块化生产兼具大公司的规模和小公司的灵活的优势,快速低成本生产,甚至可能弥补设计缺陷。比如ZARA以快速反应来抵消设计失误所导致的负面影响,每季开始投入销售的货品,只占全季销售的20%以下,即使设计不是很对路子,损失也不大。

      快时尚品牌商通过划分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来统领模块供应商,实现快速生产。通用模块较多,要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制造过程,实现规模经济;专用模块较少,要突出产品差异。集成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既能快速反应,也能延迟产品差异的临界点,实现柔性生产。比如UNIQLO制定的“全球质量公告”(GQD)、H & M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手册”(GPQ)、C & A的“供货守则”等,对模块供应商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1)样品要求,包括款式样、尺码样、产前封样、生产样、时装展样品、照相样、色版样、纱色样、花稿样、手织样等;(2)颜色连续性控制,颜色配色评定;(3)面料和纱线的检验、储存、缩水、面料松弛;辅料要求;(4)生产过程,包括测试性剪裁、铺料裁剪、缝制、针织或编织、线头修整、熨烫、验针、包装、储存;(5)产品检验,包括初始检验、在线检验和最终检验等;(6)运输等。

      模块供应商的分布和成衣集成可以概括为依附型生产方式和外包型生产方式。依附型生产方式是指快时尚品牌商拥有自己的成衣厂,直接进行产品集成。如图1所示,虚线框内的集成商1和集成商2等为快时尚品牌商的自有成衣厂,专用模块商1等、通用模块商1和2等为集成商1服务,集成商2也是如此。通用模块商1和2等除了为该快时尚品牌商服务外,还为其他的时尚品牌提供服务。这样就在快时尚品牌商之间实现了生产能力共享——生产规模经济。尽管集成商的专用模块商数量少于通用模块商数量,但专用模块商基于产品质量标准和一定程度的知识共享,能够利用隐藏信息,背靠背竞争,不断完善模块性能,进而从下而上促进成衣厂产品创新。而诸多成衣厂基于生产标准面对面竞争,又可以从上促使高质量服装快速上市。

      比如ZARA,既在西班牙拥有自己的成衣厂22家,生产所有产品的50%,又有外包的400多家模块供应商,每一家只生产一种款式,确保规模经济和快速制造。在这400多家模块供应商中,70%的分布在欧洲,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国家便利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对ZARA的订单快速响应,尤其是异常时尚的款式;其余的30%在亚洲,生产最基本款式的服装或当地有明显优势的产品。

      

      与外包型生产方式不同,依附型生产方式的快时尚品牌商没有自己的成衣厂,只是通过制定质量标准来掌控模块供应商。比如UNIQLO,其模块供应商以中国基地为主(占其产能的90%),共有70多家,以中国为中心,扩展到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UNIQLO向模块供应商派遣“技术工匠”,这些工匠都是在日本国内有着超过30年纺织行业从业经验的能工巧匠,向模块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传授纤维、编织、纺织、染色、缝制等整套技能。并且安排170多名生产管理人员常驻上海事务所、深圳事务所和越南胡志明市事务所,每周奔赴各地的工厂,定期进行质量检测等。H&M也没有自己的成衣厂,但拥有精挑细选的900多家模块供应商,分布在北欧、南欧、东亚等工资较低的20多个国家。

      3.纵向控制:规则引领+信任润滑+激励保障

      快时尚品牌基于模块化理论构建的零售制造商组织,本质是品牌商对生产环节实施控制的虚拟组织。没有企业内部权威所拥有的权力,快时尚品牌如何驾驭产品集成商和模块供应商(统称供应商)?如前所述,快时尚品牌在整个模块化系统中充当规则设计商角色,能够分割模块或者合并模块,确定模块联系界面,制定产品标准,这可以称为是对生产环节的技术约束。而实现技术约束要涉及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组织治理,其中信任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快时尚品牌和供应商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但生产网络的不确定性(包括产品技术实现和市场实现的不确定)和成员企业反应的不确定会导致契约的不完备性,无法有效控制成员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这就需要信任予以弥补,因为信任比事前预测、事后谈判的经济成本更低。良好的信任机制可以降低快时尚品牌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成本,这也是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内生优势。而且模块化产品的升级需要模块供应商的贡献,模块具有隐藏信息,良好的信任则有助于知识共享和冲突化解。

      信任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博弈问题,保证信任收益大于不信任的收益。快时尚品牌对供应商的主导不仅体现在技术约束上,还体现在重复博弈过程中信任机制建立的主导上。供应商对快时尚品牌的信任包括能力信任与善意信任。能力信任使供应商相信快时尚品牌的销售能力,对其未来业绩有良好的预期,愿意接受其领导;善意信任减少了供应商感知的快时尚品牌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也就是相信快时尚品牌能兼顾供应商的利益。具有能力而缺乏友善的零售商,难以得到供应商的更多支持。[9]

      此外,快时尚品牌对模块供应商也设计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通用模块商,快时尚品牌商通过长期合作会蓄存一定数量的通用模块商,以确保产能池的丰盈和通用模块商之间的有效竞争,但对选中的通用模块商也仅利用其30%的产能,使其既重视这份业务,又不会对自己产生依赖,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以服务其他品牌。而对专用模块商则采用实物期权的激励方式。

      三、总部提供生产性服务,实现优质低价

      快时尚品牌商作为零售制造商,从生产到零售一手掌控,中间没有分销商。通过自营店铺敏锐捕捉需求变化,再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模块化生产,以最短的前导时间将产品摆上货架,总体实现以顾客为导向。这也是快时尚品牌商纵向约束制造商的原因所在。在快时尚品牌的零售制造商组织中,总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担任规则设计商的角色,进行模块化设计和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引领制造环节外,还提供店铺开发和设计、推广宣传、面料开发与采购、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实现总部规模经济。

      比如UNIQLO,总部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的竞争和需求状况开发店铺,截至2013年,已经开设日本门店853家;国外店铺446家,其中中国280家,韩国105家。并顺应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开设了网店。2013财年,网店在日本的销售已占总销售的3.5%①。每个季节来临之前,UNIQLO根据从各地门店收集的最新需求信息,由总部召集设计、买手(merchandiser)、营销、面料开发和生产等部门商定即将面市产品的核心概念,然后借助各种营销手段进行推广宣传。对于成衣面料,UNIQLO既与东丽株式会社等合成纤维制造商共同开发,推出了HEATTECH这样革命性的产品,又凭借数量采购优势,为模块供应商低价采购。

      再如ZARA,作为Inditex集团的子公司,ZARA为模块供应商采购的面料中,40%的从Inditex集团的厂家购买,其中一半的布料是未染色的,以快速顺应流行色,并且选择260家面料供应商,每家份额不超过4%,以保证面料采购的话语权和快速反应。ZARA构建的高效物流更是堪称典范。在西班牙方圆200英里的生产基地,集中了22家成衣厂和200多家模块供应商,ZARA把基地的地下挖空,建立了产品集成和模块供应之间畅通无阻的地下传送带网络。每天根据订单,把最流行的布料准时送达模块供应商。对于欧洲店铺,成品服装可以在两天内通过卡车送达;对于美国和日本的店铺,甚至不惜成本空运送货。这种大生产思维,使得ZARA品牌一骑绝尘。

      四、结论与启示

      UNIQLO、ZARA、H & M和C & A这些快时尚品牌作为零售制造商,通过构建模块化组织,设计紧跟或引导市场潮流的款式,快速制造,确保质量和低价优势,兼顾了大公司的规模和小公司的灵活优势。如图2所示,快时尚品牌商自营店铺并掌控生产。通过店铺开发和设计,从众多的直营店铺捕捉消费需求的微小变化和流行趋势,运用分割、替代、排除、扩展、归纳和移植等模块操作符进行微创新,创建和保持品牌系列化款式开发的领先优势。采用依附型或外包型模块化生产方式,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约束产品集成商和模块供应商,敏捷制造。总部还为模块供应商提供面料开发与采购,为门店提供产品推广宣传、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以实现总部规模经济。通过模块化组织和总部经济确保高质量的时尚服装以平民化的价格快速上市。

      

      本质上,快时尚品牌的零售制造商模式极易被复制。一些国内服装企业已经具备了复制SPA模式的能力,完全可以借此走出服装业目前的低谷。比如一些品牌服装企业,拥有自有品牌和制衣厂,也有较强的开发设计和销售管理团队,以及自营店铺、与零售商合作的店中店或专柜等销售网络,可以从规则设计商的视角重新整合运营模式,利用自营制衣厂进行服装集成,制定质量标准,纵向约束一些以贴牌生产为主的服装加工企业,充当模块供应商,实现低成本的快速制造。但要注意,快时尚品牌成功的SPA并非适用整个服装业的灵丹妙药,复制SPA需要选准将要进入的市场层次(中高端或低端市场)。可以借助规模获得价格优势,是SPA模式比较容易起步的地方。

      李宁、安踏、特步等运动品牌已经采用了外包生产和专卖店、店中店等模式,类似于SPA模式,而且运动品牌也非常适用SPA,因而可以完全借鉴其模式。事实上,过去数年中许多服装公司已在转向SPA,但实现者少。因为建立SPA涉及整个营运管理的转变,且需要借助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绝非朝夕之事。江苏的海澜之家已具SPA的雏形。海澜之家没有一套制衣设备和一名制衣工人,而是制定了行业领先的服装生产标准来约束供应商,并凭借规模优势帮助供应商采购纱线、面料等原材料,为供应商争取贷款和土地等优惠政策,从零售制造商的角度来节约总体成本。SPA本土化创新演绎较为成功的是福建的诺奇。诺奇的业绩稳健增长,2010—2012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3%,纯利润增长率也达到了33.7%。[10]2013年,作为公司的上市元年,实现营业额6.83亿港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了19.3%。[11]

      更为重要的是,2010—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分别以55%、69%和41%的年增长率增长,2013年达到1.84万亿元,占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②鉴于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复制SPA必须兼顾网络市场,也就是O2O(Online to Offline),要覆盖线上线下市场。通过O2O,消费者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在线筛选服务,线下观摩体验,而厂商可以利用网络招揽顾客,使网络商店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尽管UNIQLO等快时尚品牌以及国内的李宁等运动品牌都有品牌官方网站、网络旗舰店等,但对网络市场需求的开发和线上线下互动做得还远远不够。梅西百货的线上线下结合或许值得借鉴。2013年梅西把500家实体店作为网上发货的物流中心,顾客能够在网上从任意一家门店的所在地订购任意品种的商品,送货尽可能在下单当天完成。

      ①数据来源:优衣库官方旗舰店(http://www.uniqlo.cn/)。

      ②数据来源:根据艾瑞网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标签:;  ;  ;  ;  ;  ;  ;  

零售厂商:快速时尚品牌的模块化组织_快时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