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观察论文_任玉琴,李丹凤(通讯作者),张亮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观察论文_任玉琴,李丹凤(通讯作者),张亮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急诊抢救室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69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与生命体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15.94%与对照组发生率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负性情绪;护理干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193-02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出现损伤、缺血和坏死现象,是一种以持续出现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特征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不断升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根据资料显示,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与心理负性情绪有密切关系,采用护理干预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帮助患者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预防病情的发展与降低患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急诊抢救室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将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排除有语言障碍、重症心律失常、心功能大于2级的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占有38例,女性患者占有31例,年龄属于42岁~77岁(54.12±5.63)岁,其中广泛前壁心梗患者15例、前间壁心梗患者23例、高侧壁心梗患者18例、下壁心梗患者13例。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患者40例,女患者29例,年龄范围在44~76岁(55.32±4.74)岁,按患者病情分比例为广泛前壁心梗(17):前间壁心梗(21):高侧壁心梗(15):下壁心梗(16)。

把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等各项基线资料做对比,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做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抢救室的常规护理(如病情抢救、日常护理、与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给予本组69例患者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在抢救室内对患者进行病情护理,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产生的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并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心率、血压、呼吸)。

1.3.2评定标准 SAS与SDS评分:50分为临界值,轻度焦虑或抑郁为50分~59分,中度焦虑或抑郁为60分~69分,重度焦虑或抑郁为70分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20.0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估、心率与血压情况,用t进行检验;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用百分率(%)表示,并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差别。

2.结果

2.1 负性情绪评分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SAS(40.52±5.34)分、SDS(40.31±5.27)分与对照组(55.89±7.63)分、(54.73±6.68)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在急诊抢救室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90.12±18.35)次/min、收缩压(135.31±17.24)mmHg、呼吸(22.74±3.26)次。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103.52±17.46)次/min、收缩压(145.83±16.75)mmHg、呼吸(25.68±4.24)次/min。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 心绞痛发生情况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11例,占15.94%;对照组发生心绞痛32例,占46.38%,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发热、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等。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且产生持续剧烈的疼痛,加之患者不了解病情,易导致患者情绪紧张产生恐惧心理,使患者有濒死感,加重患者不良情绪的蔓延,不愿配合治疗而加重病情发展[2]。不良情绪的发生可降低患者自身对疾病的免疫调节能力,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导致继发心率失常,情况严重的患者可发生心脏衰竭、骤停及暂时性休克等现象。

因此在急诊抢救室内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周到全面的护理干预,降低或消除患者产生的负性情绪,提高疗效,具体护理实施情况如下:

(1)病情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10min内安置于抢救室绝对卧床休息,并建立左下肢静脉通道,给予吸氧,采集患者血标本进行各项检查[3],动态观察患者心肌梗死状况(如心电监护、床旁心电图等)。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评估,做好护理记录单以及将患者病例详细记录清楚。

(2)术前准备:当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时,护理人员需立即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用碘进行过敏试验,采用药物治疗(如氯呲咯雷、阿司匹林等),并进行右腹沟备皮,指导患者排尿以及保暖工作。评估患者病情及转运风险,做

好监护仪、除颤器等抢救仪器的准备,并协助医生将患者送至导管室,做好病情交接工作[4]。

(3)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急,且相应的检查与治疗较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病情所产生的持续性剧痛,会出现濒死的恐惧感,加之周身监护仪器的监护,对其身体产生限制,从而使患者滋生自身病情危重的感觉,导致心理层面产生不良情绪[5]。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后,护理人员需认真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鼓励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疾病做斗争。可采用聊天的方式指导患者了解病情,使患者消除或缓解因病情突发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心肌的氧耗。同时利用按摩、抚触等方法,给予患者非语言支持干预措施,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适当将抢救措施可能取得的有效效果提供给患者,进行积极心理暗示[6.7]。

观察组患者SAS(40.52±5.34)分、SDS(40.31±5.27)分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15.94%明显优于对照组46.38%(P<0.05)。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效果极佳。

【参考文献】

[1]巴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影响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62-163.

[2]周丽,张青娟,董丽格.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8):73-74.

[3]李秉秀.程序化护理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内科,2016,11(1):167-169.

[4]白芳.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2):158-159.

[5]高红霞.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350-351.

[6]高敏,孟欣,马然.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4-6.

[7]许凤莲,方建萍.护理干预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90-91.

论文作者:任玉琴,李丹凤(通讯作者),张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观察论文_任玉琴,李丹凤(通讯作者),张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