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进展与近视时眼动参数的相关性探讨论文_陈晓雪

青少年近视进展与近视时眼动参数的相关性探讨论文_陈晓雪

(黑龙江大庆林甸县医院 1663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 以116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正相关(r=0.416,0.495,0.463,P值均<0.05);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结果仍有正相关(r=0.383,P<0.05)。结论 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近视;斜视;研究;学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rt-range eye movement parameters and the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adolescents. Methods 116 Myopic Adolesc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 to 19 months. The parameters of near-range eye movement,such as short-range horizontal obliquity,AC/A,adjustment lag and adjustment range,were recorded every 3 months,and the average equivalent spherical lenses of both eyes were measured. Based on the average equivalent spherical lenses of the first and last eyes,the annual myopic progression was calculated as the myopic deepening velocity,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short-range eye movement parameter and the annual myopic progress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AC/A,accommodation lag and accommodation amplitud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nual myopia progression(r = 0.416,0.495,0.463,P < 0.05). AC/A was used as a control factor and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accommodation lag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nual myopia deepening(r = 0.383,P < 0.05). Conclusion High accommodation lag may be one of the causes of myopia progression.

[Key words] Myopia;Strabismus;Research;Students

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其中高中生视力不良率上升速度为各学段之首,近视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最大问题。形成近视的原因可以概括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中近距离工作是近视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已有报道显示,近距离工作时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AC/A值等在正视与近视之间有显著差异[1-3]。本研究以已经近视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观察8~19个月,以前瞻性了解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我市某中学高中生,且符合以下条件者列入研究对象:(1)住校;(2)父母无高度近视;(3)除近视和(或)散光屈光不正外,无其他眼病;(4)排除假性近视;(5)近视球镜在-0.50 D~ -5.00 D之间,且散光<-1.00 D,双眼屈光参差≤2.50 D;(6)双眼矫正视力均≥5.0;(7)采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屈光不正且全天戴镜;(8)未接受任何其他近视矫正或矫治。入选研究对象共116名,男59名,女57名;年龄13~17岁,平均(13.96±1.04)岁。跟踪观察8~19个月,平均(15.29±3.15)月。

1.2 方法

为排除假性近视,所有观察对象首次验光均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验光。在计算机验光的基础上,用综合验光仪按最正度数之最佳视力(MPMVA)的原则进行主觉验光[4]。次日待瞳孔复原后应用综合验光仪在远屈光矫正的前提下再作以下参数测量。每次检查时记录内容包括双眼屈光不正度数、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采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屈光不正。以后每3个月复查并记录上述参数和戴镜视力,如任何1只眼戴镜视力低于4.9和(或)屈光不正度数的等效球镜值改变大于或等于0.50 D则予更换镜片。

1.2.1 近距水平隐斜测量

选择40 cm,0.8的单行垂直视标,在左眼前放置垂直分离棱镜(6△BU),右眼前放置水平分离棱镜(12△BI),采用Von Grafe法测量近距水平隐斜[4]。外隐斜记为负值,内隐斜记为正值。

1.2.2 AC/A测量

采用梯度法(Gradient Method),即完成近距水平隐斜的测量后在双眼前加+1.00 D球镜,此时近距水平隐斜的改变值即为AC/A[4]。

1.2.3 调节滞后测量

采用MEM法,在40 cm处用带视标的带状光检影镜对右眼进行检影,同时嘱受检者双眼注视视标并不停地逐行读出视标上的字母,检查者观察右眼的影动情况,见到光带顺动说明存在调节滞后,逐次加+0.25 D中和,达到中和点时所加的正球镜度数为调节滞后量[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 调节幅度的测量

采用推进法(Push-up Method),遮盖左眼,用近视力表测量出调节近点离眼镜平面的距离,用cm表示,用100除以以上距离即为调节幅度[4]。

1.3 统计学分析

近视加深速度用年近视进展量表示:年近视进展量=|末次检查双眼平均等效球镜-首次检查双眼平均等效球镜|×12/随访时间(月),其余参数均取各次检查的平均值作为统计量。采用SPSS 11.5软件处理,各眼动参数与年近视加深量及调节滞后与AC/A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与年近视加深量呈正相关(P值均<0.05)。考虑AC/A与调节滞后可能相互关联,进行调节滞后与AC/A的相关性分析,调节滞后与AC/A的相关系数r=0.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测Pearson检验,P<0.05)。由于AC/A与调节滞后有关联,分析年近视加深量与调节滞后的关系时将AC/A作为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控制AC/A后,年近视加深量与调节滞后仍有相关性(r=0.383,P<0.05)。说明调节滞后和调节幅度的增加与年近视加深量的增加有一定相关性。

3 讨论

3.1 调节幅度与近视加深速度的关系

在变换注视远、近物体时,人眼晶状体屈光能力改变的现象叫眼调节。通常用调节幅度来表示最大调节量。Charman等[6]认为,近视有弱的交感神经或强的副交感神经支配系统,且副交感神经支配近距离调节,交感神经支配远距离调节。本研究测量的调节幅度是表示最大的近距离调节范围,因此此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而交感神经抑制。调查显示,调节幅度与近视加深速度呈正相关,即调节幅度越大者近视进展越快。因此,高调节幅度可能是引发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而弱的交感神经和强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引发高调节幅度,继而促进近视加深的解剖学因素。

3.2 调节滞后与近视加深速度的关系

个体对调节刺激所产生的实际调节量为调节反应,对近距离物体进行调节时,调节反应通常比调节刺激低一些,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的屈光度的量就是调节滞后。研究结果提示,调节滞后与近视加深速度呈正相关,即调节滞后越大,近视加深速度越快。由于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因此使近距离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产生了离焦现象。Schaeffel等[7]给发育中的小鸡戴上凹透镜片(负球镜),使小鸡的成像平面移到视网膜后,产生后离焦现象,小鸡的眼轴就会长得很长,直至视网膜平面与离焦平面重合,从而使小鸡产生近视。有推测这种后离焦发展到一定程度,视网膜上的模糊像可刺激视网膜产生一些神经递质或生长因子来调控眼轴的生长[8],继而导致眼轴不恰当增长,失去与眼球屈光力协调匹配的精确性,导致近视的发生发展。

3.3 AC/A与近视加深速度的关系

调节与辐辏以及瞳孔收缩为三联联动的关系,其优点为增加神经支配效益和同步性,它们之间的联系途径为调节性辐辏(AC)和辐辏性调节(CA)。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即为AC/A。Chin等[9]在分析睫状肌麻痹剂使AC/A率增加的机理时认为,睫状肌麻痹使产生单位调节需要较强的神经冲动,由于调节和集合的交互神经支配导致AC/A的增加。结合本研究结果,AC/A率与近视加深速度有明显关系,AC/A与调节滞后有相关性,因此认为,由于调节滞后的存在使为看清近距离目标需要有更强的神经冲动,在调节和辐辏的交互神经支配作用下导致了AC/A的增加。因此,认为其归根结底还是受调节滞后影响。

综上所述,近视进展快者虽然有较高的调节幅度,但是在近距离工作时实际付出的调节力反而较低,具有较高的调节滞后。如果学生长期超负荷的近距离工作,视网膜像将长期处于离焦的状态,通过视网膜神经的适应性的调节使离焦阈值增加,对模糊像产生了适应,使模糊诱导的调节反应及准确性降低,引起调节滞后增大,同时与其他近距离眼动参数产生相互影响,这个循环的结果就是使慢性远视离焦的状态长期存在,从而诱导视网膜产生一些神经递质或生长因子来调控眼轴的不恰当增长,导致近视的进展。因此,应该从改善调节准确性来个性化地阻止近视发展,如给近视或正视者配专用的近距阅读眼镜,其屈光度为实际远用度数加上调节滞后量或者设计一套训练调节准确性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弥补调节滞后,保证近距离物体准确成像于视网膜上,从而可望避免由于离焦原因所导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但影响近视进展的因素错综复杂,其具体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陈洁,吕帆,于旭东,等.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关系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12):1 010-1 013.

[2] 张霞飞,施明光.调节滞后与青少年近视的关系.眼视光学杂志,2005,7(4):248-252.

[3] 邸保忠.青少年近视眼与AC/A率关系的研究.眼视光学杂志,2000,2(2):38-39.

[4] 倪海龙.实用综合验光仪技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9-134.

[5] 王幼生,廖瑞瑞,刘泉,等.现代眼视光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59.

[6] ROSENFIELD M,CIUFFREDA KJ,HUNG GK,et al. Accommodation:a review I.Basicaspect Ophtha.Physio,1993,13:266-284.

[7] SCHAEFFEL F,HOWLAND HC. Properties of the feedback loops controlling eye growth and refractive state in the chicken. Vision Res,1991,31(4):717-734.

[8] OHNGEMACH S,HAGEL G,SCHAEFFEL F. Concentrations of biogenic amines in fundal layers in chickens with normal visual experience,deprivation,and after reserpine application. Vis Neurosci,1997,14(3):493-505.

[9] CHIN NB,BREININ GM.Ratio of 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to accommodation.accommodative strabismus.Arch Ophthalmol,1967,77(6):752-756.

论文作者:陈晓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青少年近视进展与近视时眼动参数的相关性探讨论文_陈晓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