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玲(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桂洋中心幼儿园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幼儿的德育教育关系到幼儿人格成长的将来与社会的和谐,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幼儿的思维、个性及道德观念的形成,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密切关注和引导。从幼儿园时期开始,重视对孩子品德的教育和培养,这对孩子的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7)2-0109-01
幼儿时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和塑造的关键时期,是幼儿形成启蒙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特殊时期,这段时期内,幼儿在不断地模仿和学习中获得感情、意愿和行为的统一性过程,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发展和学习的基础,行为能力是具体的实践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一套完整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习惯方面的培养,使习惯逐渐转化为行为意识,达到幼儿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幼儿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改变教育方式,从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开始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普遍使用二维对立化思维教育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于事物的分析和认识局限在“非此即彼”的基础上。这种思维模式不利于幼儿的独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因为这种对立化的思维模式不是一种具有理性观念的认知方法,在幼儿性格塑造方面,也容易使幼儿形成偏激、对立的性格异常。因此在幼儿认知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辩证观和方法论贯穿与认知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对于事物的认识既可以是共存也可以是互补,使幼儿在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中,将积极进步的思想观念传递给幼儿。但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心理接受能力需要专门分析,在制定幼儿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法的可行性。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理论书籍《礼记》中就曾说过“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秉承回归自然的“至真”“至诚”的态度,以幼儿的自然状态为教育的本质基础,使儿童的成长能够凭借其自身特性“自由”成长,使人之本性能够真实地体现出来;只有体现出人之本性,才能够将教育思想融入到幼儿的成长之中;只有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融入幼儿学习成长的“本性”环境中,才能够顺乎天地自然的教育法则;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符合一个人自然生长的正常规律??因此幼儿德育教育就像是在幼儿心中播下了一粒种子,在幼儿独立成长的基础上,教师以及社会给幼儿一个温馨有爱的认知环境,这颗种子才会发芽生长,并且在之后的长远发展中逐渐形成德育教育所坚持的发展原则,使幼儿具有一定的自主认知能力,又紧紧围绕着社会和家庭的发展,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幼儿德育教育中注意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以及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始终是一种外因的影响,但幼儿的成长和认知只有通过从自身方向取得突破,获得成就才能使幼儿的德育教育起到关键作用。幼儿德育教育的特点和本质需要把幼儿当做教育主体,在本求“天性”的原则下,主动去开发幼儿的主观创造性和客观认知能力。幼儿的心理构造特点并不完整,而需要填充的部分不能仅仅依靠直接的教育,自己获得的总会比别人给予的记忆深刻。因此,幼儿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建立在认知能力的自由发展的前提之下的,认知能力保持幼儿的本性特征,才能够达到一个“心理安全程度标准”。即幼儿在认知启蒙教育方面,对于外界教育的压力承受能力相当脆弱,只有营造一种自由、安全的认知环境氛围,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发展均衡,实现全面的成长。
幼儿的心理变化是生命演化前期的一个集中表现,其中包含着人类智慧在认知过程中顽强进取的能力,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过程。因此在幼儿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把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加以利用,以自然天性来促进其健康生长。“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幼儿智力的开发需要的是引导而非强加的教育,要从自然发展的角度来塑造幼儿的心理、情感、认知、爱好、需求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具有天赋的幼儿进行兴趣引导。
三、启蒙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幼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里长辈的过分溺爱,使幼儿德育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使幼儿无法形成坚定的品质和独立的人格特点,尤其是孩子自尊心特别强,抗打击能力很脆弱,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丧志了生活自主能力。这类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出现得相当普遍,对于幼儿未来思想和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幼儿德育教育的工作应该放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之中,不仅仅是老师,家长也必须明白启蒙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性格和习惯培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从感情认知的角度来塑造孩子独立的性格特点,把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用形象化、生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学校、家庭都需要从德育情感启发的基础上来正确引导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人生价值观的理解,对于子女的爱不是过多的溺爱,而是把这种爱往孩子长远的发展方向去考虑。雄鹰之所以能够振翅高翔,是在长出最后一根尾羽后背父母推下悬崖,虽然人类的教育没有生物界这般残酷,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在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标准的行为准则。
四、以美的环境来引导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美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审美倾向的模板,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校园环境,也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同样也分为具体和抽象的,具体的环境表现在外部环境、风景的优美,乐观向上的社会氛围,富有爱心的教育特点等等;抽象的环境体现在父母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模范作用,文明有爱的生活气息等。环境对于幼儿的心理认知能力和价值审美倾向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幼儿成长具有“耳濡目染”的条件反映。
参考文献
[1]陈慧萍 黄丹凤.幼儿德育教育[J].艺术科技,2012(4):130-131.
[2]吴芳芳.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小学科学:教师,2012(8):140-140.
[3]陈晓.浅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教育工作[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2):419-419.
论文作者:潘云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幼儿论文; 认知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能力论文; 环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孩子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