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中亚政策的演变(1991~2006),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美国论文,苏联解体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1年12月26日,随着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联盟院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一份宣布苏联解体的宣言,中亚五国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国际法意义上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美国政府对中亚各国的政策也由此开始实施。
美国政府的官方文件对美国在中亚的政策目标做出了如下的表述:“美国在中亚的政策目标包括培育稳定、民主化、自由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穿越欧亚大陆走廊的自由运输、俄罗斯以外国家的无核化以及坚持国际人权标准。美国的首要目标是粉碎极端主义政权和集团阻碍或破坏达到这一目标的企图。美国的政策也旨在使这些国家与国际社会一体化,以便美国奉行负责任的安全和其他政策,阻止其威胁和平与稳定的恐外的和反西方的发展方向。美国政府关注所有中亚国家的人权和公民自由问题。美国政府在中亚的政策目标也反映了这些国家的不同特点。美国在哈萨克斯坦的利益包括安全和销毁苏联时代的核与生物武器原料及设施。在塔吉克斯坦,美国的援助日益集中在经济重建问题上。美国的能源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做出了大量投资。”①
应该指出,上述内容只是关于美国对中亚政策的一般性表述,它既不能说明美国实际政策和原则宣示之间的差异,也没有揭示出美国政策演变的历史线索。在本文所覆盖的15年时间内(1991年12月~2006年12月),由于各个时段美国全球战略实施的重点有所不同,其与俄罗斯关系的演变以及全球战略环境的深刻变化,美国对中亚的政策内容及其重点排序因此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中亚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另一方面,美国的中亚政策和国际形势与对俄罗斯的政策的联系日益紧密。
一 支持中亚国家的独立,无核化与建立各领域合作关系的基础(1991~1996年)
毫无疑问,尽管戈尔巴乔夫在实施外交政策新思维以后,特别是1989年5月布什政府提出对苏联的“超越遏制”战略以后,美国政府已经不再认为苏联是美国的冷战对手,但苏联的解体还是使美国喜出望外。因而,美国政府比苏联加盟共和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早地承认了独联体国家的独立。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资料,“美国在1991年12月25日承认了独联体国家的独立”②。华盛顿与莫斯科有晚8个小时的时差,可以推断,在戈尔巴乔夫于当地时间晚19时宣布辞职后,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于当地时间12月26日上午通过宣布苏联解体的声明之前,美国政府已经承认了独联体国家的独立,而中国外交部是在1991年12月2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之后,发表声明承认独联体国家独立的。
在中亚国家刚刚独立之时,美国最为担心的是中亚国家被周边大国所控制。正如时任布什总统顾问的美国著名政治家奥尔科特所说,“美国应该教他们如何成为独立国家,这首先要独立于俄罗斯,只有那时中亚才能从法律上的独立变为事实上的独立”,这将有利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③。同时,美国政府担心与中亚国家具有宗教和文化上的紧密联系的伊朗在该地区迅速扩大自己的影响④,立即开始着手与中亚国家建立最初的各领域关系。
首先,美国政府在1992年2月末以前派出当时的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访问了包括中亚五国的所有独联体国家并与他们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在同年3月15日以前在这些国家建立了大使馆⑤。而且,在美国国防部的提议下,同时在中亚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美国大使馆中设立了“防务专员办公室”。
其次,美国政府立即着手组织对中亚国家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济援助。1992年1月,美国政府在华盛顿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召开了援助独联体问题的国际协调会议,1992年5月末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再次召开组织实施援助的国际会议。1992年10月24日,美国国会批准“支持自由法案”,开始实施对中亚国家的多领域援助。
其三,美国政府迅速与所有中亚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双边贸易关系和相互投资关系。1992年5月19日与哈萨克斯坦签署《贸易与投资协定》;1992年5月8日与吉尔吉斯斯坦签署《双边贸易协定》,1993年1月19日签署《双边投资条约》;1993年3月23日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1993年7月1日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以及在1993年11月5日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
1993年年初,克林顿政府开始执政后,随着美国与中亚各国各种交往机制的建立和中亚国家度过最初的人道主义危机⑥,美国开始着手贯彻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政策目标。
1997年7月21日,负责原苏联境内新独立国家事务的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在霍普金斯大学发表演讲,比较详细地概括了1993年1月克林顿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对中亚政策的内容。他说:“在克林顿政府执政以来的四年半时间里,我们对该地区国家发出的信息一直是明确的:只要它们朝着政治和经济改革、民族和国际和解的方向发展,我们就将站在它们一边……我们的支持有四个方面——促进民主,创建自由市场经济,支持该地区国家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和平与合作,鼓励它们与更大范围的国际社会实现一体化。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已经在所有这四个领域都拓宽和加深了我们与该地区的接触。”⑦
在促进民主的问题上,美国联合欧安组织等其他国际机构在中亚培育了最初的非政府组织。例如,哈萨克斯坦的青年领导人协会,监督历次中亚国家的总统选举,公开批评一些国家在选举中的舞弊行为,根据《支持自由法案》对中亚国家的政治改革提供财政支持。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问题上,美国政府不仅组织本国各部门,而且联合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对中亚国家的援助。美国还直接指导和帮助中亚国家的市场机制建设,例如,美国帮助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制定税收制度改革的法律,帮助哈萨克斯坦制定大规模的私有制计划,为吉尔吉斯斯坦建立股票市场提供资助。美国还帮助中亚国家与世界银行、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最初的联系。
在促进地区稳定的问题上,美国通过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扩大了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在哈萨克斯坦(1994年5月7日)、土库曼斯坦(1994年5月10日)、吉尔吉斯斯坦(1994年6月1日)和乌兹别克斯坦(1994年7月13日)相继加入该计划之后⑧,美国在1995年和1996年在自己的国家组织了由中亚国家参加的联合军事演习。
此外,在这个时期,转移和销毁苏联遗留在中亚地区的核武器问题,也是美国对中亚政策的目标之一。随着中亚国家根据1991年10月戈尔巴乔夫的总统令将全部战役战术核导弹运往俄罗斯之后,哈萨克斯坦拥有的战略核武器的处理就成为中亚无核化的关键。俄罗斯、美国与拥有战略核武器的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三个独联体国家于1992年5月23日签署的《里斯本议定书》,不仅规定这三个国家将履行1991年的苏美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而且还责成这三个国家非核化和拆除所有战略核武器,作为非核国家尽快加入《防止核扩散条约》⑨。为了安全稳妥地实现这一目标,1993年9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出访哈萨克斯坦,两国于同年12月签署“合作减少威胁”计划下的合作协定。1994年5月,美国核技术专家根据哈萨克斯坦政府的邀请进入该国帮助其销毁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核武器。1996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拆毁了它的最后100个弹道导弹发射井之后⑩,美国在中亚的无核化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应该指出的是,美国这一时期的对中亚政策只是美国整个欧亚大陆政策的从属部分。正如美国学者自己所承认的:“尽管忙于处理其他对于美国利益而言具有更大意义的地区的事务,美国甚至在九一一事件之前就一直警惕地注视着中亚。然而,实际上,美国选择了不是直接进入该地区,而是关注、等待和观望的政策。”(11) 在笔者看来,这一评价尤其适合1997年以前美国对中亚的政策。
究其原因,首先,在苏联解体之初,其他地区对于美国有更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正如美国的著名中亚问题专家斯塔尔在2001年所言:“在10年以前,美国政府没有一个单独的地图将中亚置于关注的中心。这是因为它既处于所谓原苏联的南部边缘,处于亚洲遥远的西部,又处于中东的最东部。”(12)
其次,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美国首先要处理好华沙条约集团解体之后的欧洲大陆稳定问题和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问题。持续3年半之久的波黑内战问题到1995年11月才签署了《代顿协议》,此后,与俄罗斯之间围绕北约东扩问题的外交周旋,又成为美国当时全球战略安排的核心。
其三,在整个独联体地区,美国当时更加关注俄罗斯的发展方向问题。这一点也通过美国对俄罗斯援助在对独联体国家的总援助中的份额上表现出来。2001年4月美国国会研究部关于对原苏联各国援助问题的一份报告指出:“苏联解体后(到2001年以前),俄罗斯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关注点和对外援助计划的主要着眼点……俄罗斯在独立后的最初两年是美国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者,但在最近几年经历了‘援助原苏联国家项目’缩减的冲击。对俄罗斯的援助在最初两年占该项目总额的大约60%,1995财政年度下降到了40%,1996年下降到了21%,1997年下降到了15%。”(13) 美国国会研究部关于中亚问题的报告也指出:“在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而且直到九一一事件之前,美国对中亚的援助要比对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少得多……1992~2002年间,对中亚国家援助的预算总额为27.6亿美元,在对所有原苏联国家的援助总额中大约占13%,这反映了九一一事件之前中亚国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不占有优先地位。”(14)
其四,1996年,在美国战略分析界看来,“这些新国家的石油和市场至少在目前也不够重要,这影响了美国在那里采取积极的行动”(15)。
二 全面介入中亚事务的阶段(1997~2000年)
尽管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中亚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改变,但在九一一事件之前,美国对中亚的政策还是出现了具有阶段性意义的变化。
以美国于1997年9月在中亚境内举行“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的军事演习为标志,美国的中亚政策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上一阶段相比,美国对中亚的政策目标出现了显而易见的调整。
1999年3月17日美国负责独联体事务的无任所大使史蒂夫·塞斯塔诺维奇在国会作证时对这一阶段的美国中亚政策作出了新的概括:“克林顿政府对中亚的政策追求四个相互关联的目标:(1)民主化;(2)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3)更大程度地融入西方政治和军事机制;(4)在防扩散、反恐和打击毒品走私等问题上采取负责任的态度”(16)。显然,与上述塔尔博特关于美国中亚政策的四项表述相比,第三项和第四项都出现了重要的调整。这些调整与下述事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一,1995年11月《代顿协议》的最终签署使波黑战争得以平息,特别是1997年5月北约与俄罗斯签署了《北约—俄罗斯关系基本文件》,随后又在同年7月的北约马德里首脑峰会上确定了首批加入北约的被邀请国,北约东扩的外交障碍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美国政府开始有足够的外交精力和外交资源更深入地介入独联体事务。
其二,1997年6月27日,塔吉克斯坦内战双方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建立和平与民族和睦总协定》,虽然政治局势仍然不够稳定,但塔吉克斯坦的内战已经结束。美国政府原有的“支持该地区国家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和平与合作”的基本政策目标已经初步实现,更重要的是,美国这时不再担心更深入地介入中亚事务会卷入当地的内战。
为了继续实施第一和第二项政策目标,美国的经济援助开始更多地从俄罗斯转向中亚和高加索国家。在1999财政年度,美国国会再次批准将对中亚国家的援助增加26%(17)。同时,美国积极帮助中亚国家与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最初的联系。
在帮助中亚国家更大程度地融入西方政治和军事机制方面,美国将1995年开始在本国境内举行的和平伙伴关系框架下的演习,在1997年9月移师到中亚境内,这应该被看作美国非常驻部队首次进入中亚。9月15日,由美国本土派出的500人组成的部队参加了在哈萨克斯坦南部举行的演习。此外,刚刚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中亚国家,在1997年9月初又被美国拉入在同年5月建立的由北约成员国与和平伙伴计划成员国组成的“欧洲大西洋理事会”,使该组织成员扩大到44个。1997年,美国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签署了新的军事合作协定,扩大了美国与这两个国家在军事人员培训、核材料安全和军转民方面的合作。2000年2月,美国根据对外军事援助计划,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了16辆军事运输车以加强其与北约部队的协调能力,这是美国首次向中亚国家大规模提供军事装备。此后美国还向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提供了海岸防卫船只。从1999年开始,美国中央司令部开始负责中亚军事事务(18)。
塞斯塔诺维奇之所以提出塔尔博特在1997年没有提出的反恐反扩散目标,是由于塔吉克斯坦内战停止后,中亚的恐怖主义活动成为威胁中亚安全的首要问题,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的活动日益猖獗,而且美国担心核材料与核技术被恐怖分子利用后可能造成的更大麻烦。为了实现上述的第四项政策目标,从1997年开始加强了与中亚国家的反扩散、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1998年2月,美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建立“联合委员会”,致力于消除本·拉登的恐怖网络;1999年,两国签署“合作减少威胁”协议以拆毁生物武器研究设施,并为科学家提供其他就业机会;2000年,乌方开始使用美国的探测器拦截从哈萨克斯坦运往巴基斯坦边界的放射性物质。1999年3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丝绸之路战略法案”,以重申美国与中亚进行军事接触的责任,并提供边界控制援助,加强拦截毒品走私、武器扩散和跨境犯罪。1999年8月“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在中亚几个国家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后,2000年4月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中亚,宣布实行一项新的“中亚边界安全倡议”。根据这个倡议,美国向每个中亚国家(起初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后来扩大到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额外提供300万美元的安全援助。2000年9月美国国务院将“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确认为外国恐怖主义组织。
此外,在这个阶段,美国开始注意中亚能源对美国的重要性。美国最早进入中亚能源开发领域的举措是1993年开始实施的。当时美国雪夫隆石油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建立开发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的合资企业。然而,对美国的石油开发企业而言,当时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俄罗斯垄断了里海地区的石油外运管道。因此,正如美国学者指出:“在1994~1995年间美国决定抵制俄罗斯对中亚能源的垄断”。1995年2月,“美国《新闻周刊》被国务院告知,后者新签署的一份文件反映了美国对中亚政策的重要变化,新的原则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配合下力图打破俄罗斯对中亚石油出口的控制。”这被看作是美国决定修建经过土耳其而不是经过俄罗斯的里海石油管道的最初设想(19)。此后,美国政府利用各种场合表示反对俄罗斯的垄断权和怂恿中亚国家突破这种垄断。1996年,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的卢克石油公司也成为美哈在田吉兹油田合资企业的参加者,美国同意俄罗斯石油资本的加入应该被看作是双方妥协的产物,因为在同时,1992年由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成立的“里海管道财团”在1996年重组时,美国的雪夫隆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被允许加入。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叶利钦政府对美国政府的一种回报,因为,1996年年初叶利钦为赢得总统大选请求克林顿给予新的经济援助,立即得到了后者的支持。然而,“里海石油管道财团”当时准备修建的田吉兹到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的管道,仍然不能打破俄罗斯对里海石油外运通道的垄断。
1997年美国开始全面介入中亚事务之后,美国政府对中亚能源问题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1997年11月美国能源部长弗里德利克·派纳根据克林顿总统的指示前往中亚国家讨论能源合作问题,克林顿也与11月来访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理苏尔丹诺夫讨论了同样的问题,而且,在纳扎尔巴耶夫来访期间,里海大陆架财团下属的哈萨克斯坦近海国际业务公司与哈萨克斯坦政府签署了《产品分成协议》。1998年2月,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亚洲太平洋分委会举行了关于“美国在中亚的利益”专题听证会,重点讨论了美国对中亚的能源政策。亚太分委会主席多格·贝罗特指出:“美国在中亚地区的能源政策目标包括培育该地区国家的独立和他们与西方的联系;打破俄罗斯对石油和天然气运输通道的垄断;通过供应商的多元化来促进西方国家的能源安全,鼓励修建不经过伊朗的由东向西的管道以及反对伊朗对中亚经济的介入。”(20)
在这次听证会上,美国能源部部长助理罗伯特·W·吉阐述了当时政府的包括四点内容的政策考虑:“首先,鼓励多样化的出口通道……我们的政府一直在促进多种管线的开发和多样化的基础设施网以促进中亚国家与国际市场一体化和培育地区合作……第二,强调商业性。我们支持的特殊管线,例如,巴库—杰伊汉管线和跨里海油气管线必须是在商业上有竞争性的……第三,与俄罗斯合作。我们的里海政策的意图不是绕过俄罗斯或针对俄罗斯的……俄罗斯的能源公司已经在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有很深的根基。第四,孤立伊朗。我们对伊朗的政策没有变化。美国政府反对修建通过伊朗的管线。”(21) 值得注意的是,国会议员与政府执行部门官员在中亚能源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政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格·贝罗特显然主张对俄罗斯采取排斥的政策,而罗伯特·W·吉则主张既打破俄罗斯对管道的垄断,又与俄罗斯合作,而更多地孤立伊朗。显然,在中亚能源开发领域,俄罗斯不可能被完全排挤出去,与俄罗斯采取既合作又竞争的政策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同时,美国加紧实施绕过俄罗斯的石油管道计划,1999年11月,美国促使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四国签署了修建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协议。这个时期,美国与中亚国家,主要是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规模有所扩大,1997年11月美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卡拉洽加纳克斯石油凝析气矿床开采产品划分协议,此后美国“美孚”和“飞利浦石油”等多个公司参与的里海石油开发财团,对哈萨克斯坦北部里海10个板块进行勘探和开采。1998年美哈合资企业“田吉兹雪夫隆”开采石油达850万吨,占到哈萨克斯坦石油开采总量的30%(22)。截至2000年年初,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部门共获得20多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其中美国投资就达15亿美元(23)。
同时,美国在中亚地区军事安全领域采取了明显的与俄罗斯竞争的政策。美国学者指出:“俄罗斯从来也没有放弃在这一地区的大国雄心。在苏联解体不久,莫斯科试图得到国际社会对它在原苏联地区特殊地位的明确承认。因此,美国对这些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支持就变成了对它们独立于莫斯科的支持。”(24) 在1997年以后,这首先表现在美国力图瓦解俄罗斯在中亚军事安全领域的主导地位。在这个时期,美国开始更多地关注乌兹别克斯坦。美国政府开始强调,“从地缘政治和商业的角度来说,乌兹别克斯坦对美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家”(25)。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美国与其建立了双边委员会,并在1998年2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此后,乌兹别克斯坦开始采取明显的疏远俄罗斯的政策。1999年2月,乌兹别克斯坦宣布退出俄罗斯领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1999年4月,乌兹别克斯坦与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组建了具有反俄倾向的“古阿姆”集团。此外,俄罗斯总统普京2001年4月22日访问塔吉克斯坦,并就在塔吉克斯坦建立战术空军基地达成协议之后,美国中亚司令部司令托米·弗兰克在2001年5月16日访问了塔吉克斯坦,宣布该国已经被允许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北约将为其提供军官培训并邀请“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塔吉克斯坦观摩在德国举行的北约军事演习(26)。
三 九一一事件后中亚成为美国实施新的全球战略的支点(2001~2004年)
九一一事件之后,中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亚成为美国实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的前沿基地。正如事件发生9天之后布什总统在国会的演讲中所指出,中亚或者成为恐怖主义可能的天堂,或者成为美国进行反恐行动的支点(27)。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1年9月24日发表支持美国的反恐军事行动的五点电视讲话之后,中亚国家纷纷表态允许美军使用本国军事基地。从10月8日开始,美军陆续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基地。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在2001年11月末基本结束后,12月上旬,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对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短暂的访问,原计划中的吉尔吉斯斯坦之行因天气因素而被迫取消。12月11日,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在中亚的军事存在。阿富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政界和学术界开始讨论本国在新的国际战略背景下的中亚政策问题。
2001年12月13日,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伊丽莎白·琼斯在国会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中亚南高加索分委会就中亚问题作证时,阐述了美国在中亚谋求的三方面利益:“(1)防止恐怖主义蔓延;(2)帮助中亚国家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推行法治;(3)确保里海能源资源的安全和透明化开发”(28)。
2002年6月27日,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帮办帕斯科在参议院的上述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就《美国在中亚的作用》作了发言。在他的讲话中强调了持久的和深入的政治经济改革不仅能给中亚各国带来稳定和繁荣,而且是铲除恐怖主义根源的唯一正确途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帕斯科在这次讲话中指责了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人权和民主状况,对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颇有微词,但却对乌兹别克斯坦在政治改革领域的进步大加赞扬,其背景是美国试图将其作为推进美国新的中亚战略的重点国家,正如帕斯科指出:“乌兹别克斯坦现在是我们强化接触政策的最引人注目的试验案例”(29)。
也就是说,在反恐成为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和迫切的目标之时,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政策目标排序与上两个阶段相比再次出现了变化,反恐成为首要任务,为此要巩固美军在中亚的长期存在;推进政治经济改革下降到第二位,其目的是要为反恐和该地区的稳定创造基础,美国政府因此减轻了以往对政治改革进展不大的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压力。正如美国学者很敏感地指出,在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对中亚国家增加的援助更多地集中在培育他们的反恐能力而不是支持他们的民主和经济改革,而且,美国官员还夸大这些国家在改革方面的进展(30);在中东地区陷入持续的不稳定的形势下,继续推进美国主导的中亚地区能源出口的多元化。美国学者指出:2001年“9月11日的悲剧迫使美国对其中亚政策进行了急剧的调整……新的美国政策的基础是由相互关联的三个目标组成的:(1)建立军事中心,以便能够部署应对伊斯兰恐怖主义或用于阿富汗和中东军事行动的快速反应部队……(2)保持该地区的稳定和中亚国家的独立……稳定成为最优先的目标……从这一点出发,美国政府必然关注保存中亚国家的现政权,并为此提供物资支持……(3)利用里海石油储备和使该地区的油气运输经过在政治和经济上有利于美国的通道进行”(31)。
2002年11月27日,美国务院欧洲和欧亚局发表的美国的中亚政策报告,可以看作是九一一事件以后美国各界关于对中亚政策讨论的总结和该阶段中亚政策目标的确定。该报告指出,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包括安全、内部改革和能源三个方面,并称九一一事件之后,我们大大地提升了对直接涉及反恐之类的安全问题的关注度。然而,实现长期的稳定需要在所有三个领域都取得进展。”(32)
为了实现上述政策目标,在布什的第一任期内,美国政府在中亚主要采取了以下实际措施。
其一,通过签署一系列政府双边文件使美军长期驻扎合法化,并以此推进美国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2001年10月美军开始租用乌兹别克斯坦的汉纳巴德机场。美国在该机场部署了1500多名军人和30架战机,设置了一个特种部队指挥中心。10月12日,美乌之间发表了关于加强双边合作的协定,2002年3月12日又签署了关于双方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声明。在声明中,美国政府确认在乌兹别克斯坦安全受到外部威胁时共同磋商作出反应行动,并扩大提供武器装备在内的双边军事合作。2001年12月吉尔吉斯斯坦和美国签署为期一年,可以顺延的《为美国空军及其盟国提供军事基地协议》。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马纳斯”机场部署4000名军人和40多架战机,2002年3月以后法国军队和多架“幻影—200”歼击机进驻该基地。2002年9月23日,美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总统签署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将深化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也开始积极拉拢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塔吉克斯坦,除了加大对塔吉克斯坦的援助力度外,还允诺帮助塔方更新保卫塔阿(富汗)边界的塔边防军技术装备和为塔培训职业边防军人。2002年2月5日,美国中央司令部代表团访问塔吉克斯坦,同塔方签署双边协议,文件规定美国将帮助塔吉克斯坦巩固边界安全,包括培训边防军人、提供技术设备和通讯工具等。2月20日塔吉克斯坦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成为第27个参与该计划的国家。11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杜尚别时,塔吉克斯坦正式同意反恐联盟军事力量可以使用塔境内3个机场——杜尚别机场、库里亚布机场和库尔干—丘别机场。但是美国专家组考察后认为,由于缺乏技术和设备条件,只有杜尚别机场可以使用,并且只能用来给运输机加油。在塔吉克斯坦,美国没有部署军队,只是利用杜尚别机场为美军飞机加油。2001年12月186名法国军人及多架军用运输机进驻杜尚别机场,担负起在阿富汗执行人道主义援助和搜救行动等任务。12月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正式访问美国,同W·布什总统举行会谈并签署联合声明,表示两国“决心在消除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贩毒等安全威胁的事业中进一步密切和有效地开展合作,赋予两国多方位合作以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参数”(33)。2002年美国向塔吉克斯坦提供了398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
2002年7月10日,美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备忘录,允许美国军用飞机使用阿拉木图机场作紧急降落(34)。
其二,美国加大对中亚国家的援助力度。从下表可以看出,2001~2002年间,美国对中亚国家的援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增长幅度最大,反映了美国这个时期的政策实施重点。2003年以后,由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导致预算紧张,援助总额有所下降,但援助比例在2004年仍然有所上升。
美国对中亚的援助预算额度(单位:百万美元)
中亚国家 1992~2002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哈萨克斯坦885.95
74.87 89.34 42.72
32
吉尔吉斯斯坦
635.03
41.46 95.66 37.85
40
塔吉克斯坦489.96
56.48141.29 25.835
土库曼斯坦218.212.57 18.06 7.8 8
乌兹别克斯坦
530.59
57.22239.78 38.75
42
总计 2759.73 242.6 584.13152.92
157
百分比
13% 21% 25% 20%
27%
资料来源:US State Department,Office of the Coordinator for U.S.Assistance to Europe and Eurasia.其中,2002年及以前的资金来源为《支持自由法案》和美国国际开发署,2003~2004年资金来源还包括除国防部和能源部的150项其他基金。百分比是指中亚五国在《支持自由法案》等援助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
此外,美国通过援助来离间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的政策表现得更加明显。2002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声明将退出“古阿姆”集团,引起美国的负面反应。在美国国务院的声明中强调,“参与该组织有助于加强作为地区领袖的乌兹别克斯坦的作用”,希望塔什干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35)。为促使塔什干回心转意,美国国务院公布了美国国会通过的“援助乌兹别克斯坦结果修正案”(从1992年起到2002年美国给乌兹别克斯坦的各种援助总额约6亿美元)。财政部长奥尼尔带着美国发展同乌兹别克斯坦及其他中亚国家贸易的新建议访问塔什干,美国国际开发署用于发展交通和运输的350万美元援款接踵而至。8月美国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了“5老体弱”3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这一系列措施促使塔什干发表声明,表示“乌兹别克斯坦不会退出‘古阿姆’集团,而只是不再参与该组织的某些活动”(36)。
其三,在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打破俄罗斯对中亚地区能源外运通道的垄断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93年3月阿塞拜疆和土耳其两国政府签署了建设连接巴库和土耳其港口杰伊汉的输油管道协议。由于里海的法律地位存在争议,拟建的管线可能运量不足,特别是这个工程耗资巨大,非土、阿两国所能承担,这个协议一直无法实施。美国的支持改变了巴库—杰伊汉管道方案的命运。在美国的主导下,1999年11月,在欧安组织伊斯坦布尔峰会期间,参加跨里海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四国总统签署了修建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的协议。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家能源政策》报告中指出,扩大里海地区的石油生产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而且还将有助于缓解可能的世界石油供应的紧张。美国支持修建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和阿塞拜疆—土耳其天然气管道,劝说哈萨克斯坦利用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并采取其他措施鼓励该地区国家提供稳定的有吸引力的商业环境以利于能源开发(37)。
在美国的积极促进下,2002年9月18日该管线奠基仪式在巴库郊区举行,2003年年初该工程正式开工。2005年5月25日,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正式完工。这条管道的贯通不仅大大加强了美国在中亚的能源运输领域的地位,同时将促进中亚和里海国家之间的合作,巩固它们的独立及其与欧洲一体化的趋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和里海地区国家的影响力。
其四,为了进一步加强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减轻中亚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削弱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亚国家在经济上的吸引力,促进该地区各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及与外部世界的一体化,特别是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合作,美国政府在2004年6月1日在华盛顿与中亚五国签署了《关于发展贸易和投资关系的框架协议》(38)。
四 推进“颜色革命”及其失败后的中亚政策(2005年至今)
从布什政府的第二任期开始,美国对中亚的政策再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由原来的为反恐战争服务的保持中亚现政权稳定优先的原则调整为“推进民主”优先的政策。美国对中亚政策的这次变化同样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布什政府2003年3月20日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仅受到俄罗斯的坚决抵制,而且也受到包括德、法等主要盟国在内的多数国家的反对。这就使得九一一事件后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恐联盟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美国已经难以利用反恐大旗号令天下。战后的伊拉克逐步陷入反美抵抗运动和内战的泥潭,使崇尚黩武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打击”的“布什主义”的外交政策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布什政府不得不继续为其实现全球称霸的目标寻找新的依据。因而,“推进民主”成为美国在对伊拉克政策陷入困境后的新形势下维护美国全球霸权和进行新的全球地缘政治整合的带有“公益性的”(约瑟夫·奈语)外衣的战略原则。
其二,在布什政府制定“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同时,2003年10~11月格鲁吉亚议会选举期间发生的政治危机,由于美国的积极卷入而导致了一场使萨卡什维利为首的亲美政权上台执政的“玫瑰革命”。一年之后,美国政府给予更大规模支持的在乌克兰发生的“橙色革命”又使得亲美的尤先科取得了乌克兰的最高领导权,从而导致了独联体范围内有利于美国的重要的地缘政治变动。“2005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参加非政府组织的仪式时透露:为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推进民主、进行政权更迭,美国几乎耗费了3000亿美元;相反,在策划独联体地区的‘颜色革命’中,仅花了不足46亿美元,少花钱,多办事,事半功倍。”(39)
其三,在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开始之年的2005年,是中亚地区各国的大选之年,美国政府受到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颜色革命”成功的鼓舞,决定在中亚开始实施以推进“颜色革命”为中心的新一轮中亚政策。
为此,2005年1~2月间,布什在其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国情咨文》中多次强调“寻求和支持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在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下的发展成为美国的政策,其最终目标是结束世界上的暴政。”(40) 这种以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自由”和“铲除暴政”为宗旨的主张,被舆论界和战略界称为“新布什主义”。与此相配合,2005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05年推进民主法案”,在该法案中,将世界各国分为“完全民主”、“半民主”和“非民主”国家三个类型,并指出美国的神圣责任就是促使那些“表面上允许反对党、公民团体和新闻自由的存在,但事实上却对其进行种种限制的”“部分民主国家”向“完全民主国家”转变(41)。而中亚国家在美国看来正是这种“部分民主”或“半民主”国家。
然而,在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选举(被称为“郁金香革命”)中上台执政的新总统巴基耶夫领导的政府并没有执行类似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那样的亲美去俄路线,而是更加积极地向普京政府和上海合作组织靠拢。而同年5月发生的安吉延事件又使得卡里莫夫总统领导的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与美国反目,中断了九一一事件以来与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7月29日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照会美国驻乌使馆,正式要求美军在180天内撤离汉纳巴德空军基地。11月21日,驻扎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最后一批美军撤离汉纳巴德空军基地,美国在这个中亚国家长达四年的军事存在宣告结束。7月11日,吉尔吉斯斯坦新当选总统巴基耶夫也表示,鉴于阿富汗局势趋于稳定,吉、美两国应该讨论美军继续驻留吉尔吉斯斯坦的必要性问题了。
这一事态的出现,事实上对美国2005年年初实行的“推进民主”优先的中亚政策提出了挑战。美国必须重新思考反恐与保持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推进民主,扩大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三项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
2005年10月26日,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中东和中亚分委会举行了题为“美国在中亚的安全担忧”的听证会,分委会主席伊莲娜·罗斯—列汀恩明确提出,此次听证会的目的就是要讨论“美国(对中亚政策)相互竞争的各优先方面之间的平衡”问题(42) (43)。在2006年4月听证会上,她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我相信,为了实现美国在中亚的目标,我们必须放弃某个时期的短视政策,而转而采取将军事、政治和经济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的美国对该地区的政策。我们正站在可能失去在该地区的重大机会的悬崖边缘。我们必须首先帮助该地区获得安全,并且使该地区避免将此地作为新的避难所和寻求更致命的冷战遗留下来的非常规武器的恐怖分子的袭击。为了帮助中亚人民重建民主的和经济上有活力的地区,我们强调铲除滋生不稳定和极端主义的条件。这是我们的长期战略安全利益。”(44) (45) 她认为美国当前对中亚政策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平衡这些短期的和长期的优先方面”,“我们如何使我们的多方面的目标协调一致”。
在这次听证会上,美国国务院负责南亚与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鲍策的讲话也反映出美国政策思路的调整,他说:“我们的战略建立在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柱之上:安全合作;我们的商业和能源利益以及政治和经济改革。我们认为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补充促进的。在我们看来,真正的稳定要求民主变革的推进,而稳定反过来讲为发展和繁荣提供条件。”(46) 值得注意的是,在鲍策的上述讲话中,美国的中亚政策目标排序在九一一事件之后再次出现了调整,推进民主和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原来的第二位下降到第三位。
美国国务卿赖斯在2005年12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也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在中亚强行“推进民主”政策的反思:“我们的国策现在必须以一项不容辩驳的真理为指导,即民主是捍卫各国内部自由与公正的唯一途径,因此成为国与国之间持久和平与安全的唯一保障。这项国策的宗旨还承认我国力量的局限和我们保持谨慎的必要。民主与暴政不同,民主的本质决定了它绝不能被强加于人。坚信民主的公民必须选择民主——仅仅一次选举是不够的。民主事业需要日复一日努力建立民主机制,包括法治、司法独立、自由媒体和财产权等。美国无法凭空制造这些成果,但我们能够而且必须创造机会。”(47)
显然,美国国会议员和国务院主管官员的观点反映了在中亚“推进民主”的政策遭受到重大挫折甚至危及在该地区军事存在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决策部门的基本思路,即美国不应该短视地急于在中亚推进民主而损害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利益(反恐与保持军事存在)和经济利益(主要是能源利益)。尽管“推进民主”是铲除恐怖主义根源、实现地区稳定和美国在该地区主导性影响的最根本途径,美国不会放弃在中亚培育民主的政策,但它应该被看作是逐步实现的长期目标,而不能急于求成。
根据这一新的政策思路,2005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要求美军撤出后,美国新的中亚政策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5年美国高官出访中亚各国情况统计表
美国高官姓名职务 访问中亚时间 访问国家
访问涉及内容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2005年4月12~14日 吉尔吉斯斯坦对新政府表示支持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2005年7月25~27日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军事基地问题
商务部长古雷斯2005年8月14日 吉尔吉斯斯坦代替赖斯出席新总统就职典礼
吉尔吉斯斯坦 哈萨克斯坦美军按期撤出在乌兹别克斯坦
助理国务卿弗里德 2005年9月下旬 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基地
2005年10月10~13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吉
国务卿赖斯日 尔吉斯斯坦 军事基地及石油利益
资料来源:《环球时报》2005年10月7日。
其一,迅速采取一系列外交措施,保持和巩固美国在中亚其他国家的军事存在。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005年7月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同意美国可以继续使用马纳斯空军基地,并表示只要阿富汗安全局势还不稳定,马纳斯基地就将继续存在。塔吉克斯坦表示,塔至今一直认真地履行自己在2001年承担的向反恐联盟成员国提供领空和领土用于支持在阿富汗的联合行动的义务,今后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义务。拉姆斯菲尔德的访问缓解了关于失去乌兹别克斯坦汉纳巴德空军基地对美军在阿富汗反恐行动以及美国在中亚军事存在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担忧。同年10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巡访了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访问中,吉尔吉斯斯坦重申同意美军继续使用马纳斯空军基地的立场,哈萨克斯坦表示愿意加强哈美经济合作和向巴库—第比和斯—杰伊汉输油管道提供石油,塔吉克斯坦重申愿与美国加强反恐合作的政策,同时也表示了不会同意在塔境内建立美国军事基地的立场。
其二,与中亚现政权修复关系,减轻中亚领导人对“推进民主”鼓动“颜色革命”的担忧。为此,美国总统亲自致信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美国政府希望看到纳扎尔巴耶夫在同年12月的总统选举中继续当选。同时美国决策部门主张,“为了实现我们建立一个在经济和政治上稳定的中亚的长期目标,美国应该与该地区的各国政府共同致力于加强民主制度和保卫人权。”(48) 因此,美国政府根据《支持自由法案》对中亚国家的援助在经过2006财政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较大的缩减之后,2007财年又有所回升,其中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援助额度有了较大的增长(见下表)。
2005年以来美国对中亚的援助预算和计划额度(单位:百万美元)
1992~2005年
2005年2006年 2007年
中亚国家 (援助总计)(预算额度) (估算额度)(申请额度)
哈萨克斯坦
1244.8
84.6 33.4328.95
吉尔吉斯斯坦 806.554.2133.7437.86
塔吉克斯坦
679.765.6929.8838.53
土库曼斯坦
255.418.44 7.65 7.68
乌兹别克斯坦 760.975.8718.4116.25
总计 3820.5
302.15
124.81
130.84
百分比 14
1521 25
资料来源:Central Asia:Region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Jim Nichol,Congress Research Service,Foreign Affairs,Defense,and Trade Division,Updated May 12,2006,PDF file,p.16.
此外,美国国务院秘书处2006年2月28日宣布,众议院开始审议和表决旨在推进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民主进程”的提案。众议院非洲、全球人权和国际行动分委会提出的议案名为《中亚民主和人权决议案》。同样内容的议案曾经在2005年6月被美国国会批准为法案。按照国会共和党议员、该议案的起草者之一斯密特的说法,“这项议案将对中亚地区的民主和人权事业提供经济援助”。议案要求美国总统每年对中亚五国政府是否在执行稳定并富有成效的民主和人权政策进行确认,同时建议,在2007和2008财政年度,美国政府每年向中亚五国拨款1.88亿美元,旨在推进中亚五国的民主进程。这是对原有的适用于原苏联东欧地区国家的《支持自由法案》的重要补充,是一项专门促进中亚国家政治改革的议案,说明在中亚受挫之后美国并没有放弃在该地区推进民主。该议案在2006年5月被美国国会批准为法案(49)。
其三,推进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重塑美国对中亚国家的吸引力。2005年10月14日,国务卿赖斯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宣布,美国际开发署将向中亚国家追加援助资金“用于在中亚扩大贸易和投资的综合项目”,“以帮助中亚国家按照国际标准和最佳惯例简化海关手续”,这一项目的实施范围也包括阿富汗。美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的主管部门还将根据2004年签署的《美国中亚贸易与投资框架协定》举行高级会晤,带动所有参加该协定的伙伴国与阿富汗、国际捐助组织(包括世界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私人部门一起工作,促进该地区的贸易和投资(50)。为了进一步加强在中亚地区的政策实施,特别事件将阿富汗问题与中亚问题作通盘规划,美国国务院将中亚和阿富汗事务的管理权由原来的“欧洲和欧亚事务局”转交给新成立的“南亚和中亚事务局”(51)。美国政府的这些举措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美国著名的中亚问题专家、霍普金斯大学中亚与高加索研究所所长斯塔尔教授在2005年夏季提出的后来被称作“大中亚计划”政策建议。斯塔尔主张,美国应该将阿富汗问题与中亚问题联系起来作出政策规划,应该利用中亚和南亚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运用本国和其他国际经济机构的能力,通过在“大中亚地区”建立发达的交通、能源、信息网络,促进中亚与南亚地区的一体化,重塑美国在该地区的亲和力,进而为美国其他政策的实施作出铺垫(52)。
其四,确保完工后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拥有足够的石油供应,进一步瓦解俄罗斯在该地区的能源外运领域的主导地位。在美国的积极促进下,2006年6月,哈萨克斯坦与阿塞拜疆最终达成了关于哈萨克斯坦每年通过船运向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输送2500万吨石油的协定,这一数额达到了该管道运输能力的近一半(53)。此外,2006年6月,美国召集中亚和南亚有关国家在土耳其召开“能源无国界”会议,研究两地区间的能源开发合作问题,美国试图说服巴基斯坦和印度放弃自伊朗输入天然气的计划,转而接受修建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计划。
总之,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独联体地区国家的政策是从巩固独立、加强多元化到纳入势力范围“三步走”战略,美国对中亚政策的演变与这一总的战略轨迹相吻合。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由于九一一事件的出现和中亚能源开发在国际能源格局中地位的凸现,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安排的联系日益紧密,中亚不仅成为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前沿基地,而且日益成为美国与俄罗斯和中国进行外交博弈的主要地区。
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中亚政策的历史演变轨迹还表明,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政策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支持中亚国家的独立,避免该地区被周边大国,包括俄罗斯、伊朗和中国所控制;推进该地区政治和经济制度以西方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演变,培育使该地区最终成为美国势力范围的制度基础;在中亚根除恐怖主义,遏制核原料与核技术扩散并使之成为反对恐怖主义的前沿基地,通过直接参与该地区能源开发和外援管道建设,使之成为美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重要依托之一;解决该地区毒品走势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保证美国的全球秩序利益。21世纪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只是根据不同的国际战略背景与该地区内部形势的变化,对其政策目标在各个时期进行了不同的排序,因而在各领域的政策实施力度也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政策目标没有变化。
尽管美国在该地区“推进民主”的政策在2005年遭到了严重的挫败,不得不进行较大幅度的政策调整,而且,还由于伊朗核危机和朝鲜半岛核危机在2006年有所加剧,分散了美国外交的关注力和操作能力,但美国的既定方针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中亚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安排中仍然被看作是与美国的国家利益“生死攸关”的地区,美国政府正在寻找新的政策突破机遇。
注释:
①Jim Nichol,Central Asia:Region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CRS Issue Brief for Congress,Updated May 9,2003,PDF File.
②Statement by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Marlin Fitzwater,Washington,DC,February 19,1992,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Feb 24,1992.
③〔哈〕卡·托卡耶夫著、赛·纳雷索夫译:《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
④Jim Nichol,Central Asia:Region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CRS Issue Brief for Congress,Updated May 12,2006,PDF File.
⑤Statement by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Marlin Fitzwater,Washington,DC,February 19,1992,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Feb 24,1992.
⑥苏联解体之初,美国政府中有很多人认为,“在12个新独立国家中,高加索和中亚8国是最难以生存下来的”。美国政府甚至组织了对这些国家的空投援助。S.Talbott,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Address at the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 Farewell to Flashman:American Policy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July 21,1997,http://www.state.gov/www/regions/nis/970721talbott.html.
⑦S.Talbott,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Address at the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 Farewell to Flashman:American Policy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July 21,1997,http://www.state.gov/www/regions/nis/970721talbott.html.
⑧NATO,Signatures of Partnership for Peace Framework Document,www.nato.website/update,14—Dec—2006.塔吉克斯坦于2002年2月20日加入该计划。
⑨Edited by S.Cross and M.A.Oborotova,The Chapter in United States-Russian Relations,London,1994,p.32.
⑩H.Gardner,Dangerous Crossroad,Europe,Russia and the Future of NATO,London,1997,p.140.
(11)Edited by B.Rumer,Central Asia:At the End of the Transition,New York,2005,p.41.
(12)S.Frederick Starr,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 and U.S.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the Nations of Central Asia,13 December 2001,http://www.cacianalyst.org/Publications/Starr_Testimony.htm.
(13)B95077: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U.S.Foreign Assistance,Curt Tarnoff,Foreign Affairs,Defense,and Trade Division,April 18,2001,http://www.ncseonline.org/NLE/CRSreports/international/inter—33.cfm.
(14)Jim Nichol,Central Asia' s New States: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CRS ISSUE BRIEF FOR CONGRESS,Updated May 9,2003,PDF File,p.18.
(15)Jim Nichol,Central Asia' s New States: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Interests,CRS ISSUE BRIEF,1996,Washington,Library of Congress,cited from Bulent Aras,U.S.-Central Asian Relations:A View from Turkey,MIDDLE EAS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Issue #1/January,1997.
(16)Cited from IB93108:Central Asia' s New States: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Jim Nichol Foreign Affairs,Defense,and Trade Division,May 18,2001.
(17)IB93108:Central Asia' s New States: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Jim Nichol Foreign Affairs,Defense,and Trade Division,May 18,2001.
(18)IB93108:Central Asia' s New States: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Jim Nichol Foreign Affairs,Defense,and Trade Division,March 31,2000.
(19)S.Blank," The United States and Central Asia," see edited by R.Allison and L.Jonson,Central Asian Security,The New International Context,Washington,2001,p.131.
(20)U.S.Interests In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February 12,1998,http://commdocs.house.gov/committees/intlrel/hfa48119.000/hfa48119_0.
(21)U.S.Interests In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Pacific of Th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February 12,1998,http://commdocs.house.gov/committees/intlrel/hfa48119.000/hfa48119_0.
(22)前引书:《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第139~140页。
(23)赵学功:《当代美国外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91页。
(24)E.Rumer," Collision Avoidance:U.S-Russian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Former Soviet States," see edited by B.Rumer,Central Asia:At the End of the Transition,New York,2005,p.41.
(25)IB93108:Central Asia' s New States: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Jim Nichol,Foreign Affairs,Defense,and Trade Division,May 18,2001.
(26)IB93108:Central Asia' s New States: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Jim Nichol,Foreign Affairs,Defense,and Trade Division,May 18,2001.
(27)George W.Bush,Address to a Joint Session of Congress and the American People,September 20,2001,the U.S.Capitol,Washington,DC,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1/09/20010920—8.html.
(28)A.Elizabeth Jones," U.S.-Central Asian Cooperation" ,Testimony to the Subcommittee on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U.S.Senate,December 13,2001,http://www.state.gov/p/eur/rls/rm/2001/11299.htm.
(29)The U.S.Role in Central Asia,B.Lynn Pascoe,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European and Eurasian Affairs Testimony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Subcommittee on Central Asia and the South Caucasus,Washington,DC,June 27,2002,www.state.gov/p/eur/rls/rm/2002/11535.htm.
(30)Elizabeth Wishnick,Growing U.S.Security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Carlisle,PA:U.S.Army War College,October 2002,p.29.
(31)Edited by B.Rumer,Central Asia:At the End of the Transition,New York,2005,pp.42—44.
(32)Fact Sheet,Promoting Long-term Stability in Central Asia:U.S.Government Assistance One Year After 9/11,Bureau of European and Eurasian Affairs,U.S.Department of State,November 27,2002.
(33)Зафар Саидов,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Таджикистана в условиях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Душанбе,2004г.,с.333.
(34)Central Asia' s New States: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Jim Nichol,Congress Research Service,Foreign Affairs,Defense,and Trade Division,Updated May 9,2003,PDF file,p.2.
(35)Бахтиер Рашидов,Узбекистан не намерен выходитъ из обьединения ГУУАМ,а лишь приостановил участие в отдельных мероприятиях эт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http://www.mirtv.ru/2002/09/26.
(36)同上注。
(37)The White House,National Energy Policy,May 2001.
(38)Framework Agreemen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the Government of the Kyrgyz Republic,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the Government of Turkmenistan,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http://www.bisnis.doc.gov/bisnis/bisdoc/0508TIFA.pdf.
(39)李晓春、陈诚:《颜色革命金钱功劳大?美用重金渗透中亚五国》,《环球时报》2006年3月6日。
(40)George W.Bush,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at the U.S.Capitol,Wednesday,Feb.2,2005,http://www.whitehouse.gov/stateoftheunion/2005/index.html.
(41)109th CONGRESS,1st Session,H.R.1133,Advance Democracy Act of 2005,http://www.theorator.com/bills109/hr1133.html.
(42)Opening Statement of Hon.Ileana Ros-Lehtinen,Chair of 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43)Hearing:" U.S.Security Concerns in Central Asia" ,Thursday,October 26,2005,http://wwwa.house.gov/international_relations/mecahear.htm.
(44)Opening Remarks of Hon.Ileana Ros-Lehtinen,Chair of 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45)For hearing:" U.S.Policy in Central Asia:Balancing Priorities ( Part Ⅱ) " held on Wednesday,April 25,2006,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65292.htm.
(46)U.S.Policy in Central Asia:Balancing Priorities ( Part Ⅱ) ,Richard A.Boucher,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South and Central Asian Affairs,Statement to th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April 26,2006,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65292.htm.
(47)Condoleezza Rice,The Promise of Democratic Peace,Why Promoting Freedom Is the Only Realistic Path to Security,THE WASHINGTON POST,December 11,2005,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5/12/09/AR2005120901711.html.
(48)Opening Remarks of Hon.Ileana Ros-Lehtinen,Chair of 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For hearing:" U.S.Policy in Central Asia:Balancing Priorities( Part Ⅱ) " held on Wednesday,April 25,2006,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65292.htm.
(49)Central Asia:Region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Jim Nichol,Congress Research Service,Foreign Affairs,Defense,and Trade Division,Updated June 29,2006,PDF file,p.21.
(50)Saskia Funston,USAID Promotes Regional Trade in Central Asia,October 14,2005,http//centralasia.usaid.gov/files/news.
(51)U.S.Policy in Central Asia:Balancing Priorities ( Part Ⅱ) ,Richard A.Boucher,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South and Central Asian Affairs,Statement to th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April 26,2006,http://www.state.gov/p/sca/rls/rm/2006/65292.htm.
(52)S.Frederick Starr,A Partnership for Central Asia,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 2005.
(53)Central Asia:Region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Jim Nichol,Congress Research Service,Foreign Affairs,Defense,and Trade Division,Updated June 29,2006,PDF file,p.19.
标签:哈萨克斯坦总统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苏联解体论文; 中亚民族论文; 苏联军事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军事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