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茶文化差异下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金 毅 康藏元
摘要: 中英两国都是饮茶大国,但是两国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通过对中英两国茶文化形成原因、茶文化具体差异的比较分析,在尊重两国茶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加深对两国茶文化内涵的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的茶文化交流与互鉴提供了契机,中英两国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茶文化交流与互鉴,借此探索沟通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新路径,实现尊重地域差异下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英国茶文化;差异;一带一路;互鉴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国家,茶叶通过古老的经贸之路传到英国后迅速征服了英国的茶饮爱好者,英国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文化。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英两国茶文化交流研究显示出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英两国茶文化形成原因、茶文化具体差异进行分析,探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两国茶文化交流的现实路径,以期为中英两国茶文化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实现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做出重要贡献。
芨岭岩体是龙首山地区最大的岩体,岩体南带岩性主要是富钠的中酸性花岗质岩类,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钠被交代进入热液,形成富钠的再平衡混合岩浆水,岩构造破碎带迁移富集,形成沿马路沟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发育碱交代型铀矿化;而岩体北带主要分布墩子沟群燧石条带灰岩(大理岩),相对富硅,在岩浆混染作用下形成相对富硅质溶液,因而形成沿革命沟断裂分布的硅质脉型铀矿。
一、中英茶文化差异形成原因
(一)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地域辽阔、海陆兼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中国茶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共有四大茶叶主产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这四大茶区源源不断地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茶饮爱好者提供品质上乘的香茗。作为世界主要茶产地的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充裕的自然条件下,中国便成为最早发展孕育出茶文化的国家。
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由大不列颠群岛、北爱尔兰地区及相邻群岛组成,四面环海,是典型的海洋岛国。英国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不适合大面积种植业的发展,且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相较于东亚及南亚地区气候较为湿冷,且没有富含矿物质的酸性红壤或棕壤条件,本土茶叶种植自然条件受限,故英国茶饮爱好者所饮茶叶多为进口。茶叶的来之不易使得英国茶饮爱好者倍感珍惜,早期英国将珍贵的茶用于上流社会交际往来。
移动机械手由受非完整约束的移动平台和固接在其上的机械臂构成。理论上它拥有无限大的操作空间,冗余度高[1],同时兼具工业机械臂的灵活性和移动机器人的快速到达特性[2]。但是从运动学的角度看,平台受到的非完整约束为整个系统引入了冗余的自由度。系统的控制输入增多,动力学耦合复杂[3]。基于运动学模型设计的控制器在高速的场景下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对它的动力学分析尤为重要。本文使用牛顿-欧拉方法计算了在末端执行器轨迹已知的情况下机械手的逆动力学模型,并使用ADAMS对样机的三维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为样机的结构优化和动态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素土挤密桩是通过成孔设备所产生的横向挤压作用形成桩孔,桩孔内的土被挤向四周,使桩间土得以挤密,然后将备好的素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挤密的桩间土和密实的桩体土两者共同组合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基础的上部荷载,以消除地基土湿陷性、安全性、沉降性问题为目的,以土治土就地取材的办法提高承载力。
(二)社会历史条件
从中国茶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角度看,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耕国家,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中国的茶文化相较于英国更为保守。从茶文化形成的历史角度看,中国无数优秀传统文化无一不受到佛学、道学、儒学的影响,茶文化也不例外。佛教禅宗与中国茶文化相融合,逐渐发展为后人最为熟知的“禅茶一味”;道家学派注重人对自然的感悟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天人合一”的品茶意境;儒家学派对中国茶文化贡献出“平和中庸”的思想,并以一个“和”字串联三个学派,使得精深的佛理禅机、玄之又玄的道家精髓以及儒家自身思想相融合,使中国茶文化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儒学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创造了筋骨,道学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注入灵魂,佛学则为其增添气韵与神采[1]。
从英国茶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角度看,英国古代虽然也是处于封建王权统治之下,但是中央集权较之于中国相对较弱。地理大发现之后的英国更是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在国家政策上实施“重商主义”,积极扶持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在英国也因此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在海外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英国茶文化同中国传统茶文化相比更为开放。从英国茶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看,英国由于本土自然条件的限制,茶叶难以自给自足,多为进口,这让英国的茶饮爱好者对茶叶更加珍惜,饮茶多居于豪华的茶厅,茶会多用于人际交往,热闹非凡,与中国清静的饮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2]。近代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通过科技进步迅速发展,英国人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强调勇于征服自然,故英国茶文化中的务实精神在茶会礼仪中表现得尤为突出[3]。
(三)中英价值观本质差异
中国茶道追求的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精神内涵。中国茶道吸收佛教禅宗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禅茶一味”;吸收儒学“仁”“礼”“和”的思想,将道德情操融入茶理之中;吸收道家学派“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人在自然之中的感悟。其中的“和”文化思想作为三教共通的思想,集中体现中国茶道的精髓:“中庸平和”“天人合一”。中国茶道强调注重自身平和的同时也应关注与周围社会乃至世间万物的和谐,体现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追求 “大同世界”的美好向往。
英国人在茶种的选择上最为喜爱全发酵的红茶。红茶性情温润滋养,对处于较为湿冷气候条件下的英国人来讲可以驱寒保暖。与中国人热爱清饮不同,英国人喜欢在茶中加入奶、糖等调味。由于英国人喜爱茶奶混饮,所以对茶的形态进行了改变,他们将茶碾成茶粉,不似中国人讲究对茶形态的欣赏,将茶粉装入粉包中冲泡便于过滤,体现出英国茶文化的务实主义精神。在冲泡材质的选择上,英国茶具多选用银器,精致高贵。外物环境的布置上也较之中国更为华贵典雅,茶桌雕刻精致,上铺花纹精美的桌布,且一般将茶会设在富丽堂皇的厅室,茶事环境的布置上体现主人对喧闹尘世极致热爱。
二、中英茶文化差异比较
中英茶文化由于形成因素的诸多不同,造就了两国茶文化巨大的差异。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茶习惯、茶事活动和茶道精髓三个方面,下面开始逐一介绍。
(一)饮茶习惯
中国人饮茶多以不发酵的绿茶为主,也有部分红茶爱好者和乌龙茶爱好者,其他一些茶种也可在中国找到其热衷者。大部分中国人饮茶喜欢清饮,而有少数几个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等喜欢加入奶、盐等调味品。不同的茶,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也有较大的不同。在冲泡茶具的材料选择上,中国饮茶人多选用瓷器、紫砂。茶具又分为:茶壶、茶杯、茶托、茶碗、茶盅、盖碗,也有水方等辅助工具[4]。在茶桌等外物环境的布置上,较为简单朴素,一般茶桌材质为木质,不讲究奢华,在摆件设置上也以呼应主人淡泊、高雅的心境为主要目的,一般以插花等简单但不失品味的艺术品为主。
如何限制管理人的破产解除权,应当通过两方面理解。一是从破产解除权行使本身限制。对于认定为消费型购房合同的,管理人一般不能行使破产解除权,应当恪守最大限制原则,除非破产解除权的行使促成购房消费者权益保障和破产企业财产保值增值同步实现。当然,如何认定消费型购房合同是关键所在,可参考本文上述分析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而定。二是从破产解除权外部限制。在管理人基于破产企业财产保值增值原则对消费型购房合同行使破产解除权后,应当对被解除后的消费型购房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其基本生存保障权进行制度上的优先保护,如将合同相对人已经给付的房款本金规定为公益债务可以要求随时受偿。
综上所述,现代皮雕工艺的纹样风格从盛行华丽的谢里丹风格唐草到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严谨对称的日式唐草风格,皮雕艺术作品的表现对象从植物纹样到动物人物纹样,其表现对象范围越来越广。但不论哪种风格的纹样,从事手工皮雕工艺的创作者都要从绘制纹样开始,合理布局,线条的组织和立体块面的表现,都是要经过长期推敲、反复训练,以此才能达到理想状态。其次,手上功夫的磨练也是皮雕工艺水平的体现,这也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国内皮雕工艺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也出现很多原创综合性皮雕作品。各类的皮雕培训也层出不穷,初学者大多以唐草为主要练习对象,在此基础上练习走刀线,在熟练掌握唐草纹样的基本原理后再进行创新改革。
文艺复兴后,英国国民的个人价值不断得到重视,这进一步影响了英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强调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精神的不断推行,使得英国形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务实精神也因此成为了英国茶文化的重要内涵。
(二)茶事活动
茶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在两国的文学作品中,茶文化内涵被隐含于诗歌、小说、传记等名家之笔下,焕发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在艺术领域,中英两国都有关于茶文化主题的艺术作品,受到两国人民的喜爱;在建筑设施领域,两国都有关于茶文化主题的建筑遗址,比如中国古老的茶馆、茶艺园林,英国牛津著名的爱丽丝下午茶店等。茶文化在社会各方面较强的渗透力也为中英借茶文化增强彼此交流与互信提供了可能。
英国的茶事活动中最著名的是下午茶。据说下午茶的兴起源于贝德福公爵夫人,她在自己的起居室准备好茶饮和甜点,邀请自己的好友打发下午的美好时光。渐渐地,下午茶会在整个英国上流交际圈风靡起来,英国的茶事活动也逐渐以下午茶会的形式为主。在下午茶会中,上流社会的绅士和淑女端庄优雅地品茶,讨论社会趣闻和国家政事[6]。英国下午茶会后来也被广泛用于社交,因为在下午茶会形式下参会者不会过于拘束,彼此间谈话氛围较好。时至今日,一些会谈也喜欢采取英式茶会这种形式,务实又不乏情调,严肃又不失活泼。
(三)茶道精髓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非常重视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强调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体现在中国茶文化中用一个“和”字概括最为恰当。受此影响,中国茶文化自然而然蕴含着“平和中庸”“天人合一”等传统与“和”文化观念。
英国茶文化与中国相比有较大差异,主要受到英国社会盛行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影响。英国人对茶事活动的外物较为注重,主人布置下的茶会,茶具奢华考究、茶厅富丽堂皇,不仅如此,参与茶会的客人也会盛装打扮,这被视为是对彼此的尊重。在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英国社会较为浮躁和功利,因此通过茶来对人与自然产生感悟,对于英国人来说往往是不切实际的,英国热闹的茶会就是用于交际的,这也体现出英国茶道务实的精神内涵。
三、跨文化差异下的中英茶文化交流具有的重要意义
茶文化还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与国内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上,茶文化谦和的姿态使得其与国内其他文化间实现良性互动,相互借鉴、兼容并包,共同塑造起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另一方面,在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上,茶文化也体现出其包容性。作为中英两国公认的待客之道的茶文化,在文明的交流上也充分尊重差异,在尊重彼此民族性的同时找寻共同的价值遵循,实现从民族性茶文化向世界性茶文化的迈进。茶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其在中英文化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国际社会呼吁跨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
“哪儿有人类交往哪儿就有交流,交流是人们生存与社交以及保护自身文化的必由之路”[7]。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间的关系被紧密相连,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政治上通过磋商与多边会谈解决矛盾已成为常态,合作而非对抗已成为各国的共识,相应地,呼吁国家间文化上的交流也成为现实需要。
中国与英国都争取在 “开放包容”“文明互鉴”的原则上寻求共识,开展交流活动。文化交流与互鉴是大势所趋,固步自封不仅不利于本国文化的传承,更不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因此,中英间的跨文化交流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二)茶文化在沟通中英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茶文化和英国茶文化映射了两国各自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处世行为规范。尽管中英茶文化受两国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异,但茶在两国国民交际中都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两国或可通过茶文化寻求文化认同点,实现文化层面的更好交流。两国茶文化所共同具有的渗透力和包容性特质也为茶文化成为沟通中英两国文化的载体提供了可能。
企业外部审计主要包括社会审计机构以及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审计主体多元化导致企业审计工作压力过大,企业既要接受国家审计局的审计,同时根据国家现有法律法规规定,也不能拒绝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多主体的审计监管模式本意是为了有效引导企业的审计工作,提高企业审计风险抵御能力。但是由于审计主体的沟通机制不健全,多层次交叉的审计压力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负担。
中国茶事活动,在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群中的体现不尽相同。在修行者尤其是僧侣中,饮茶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寺院中专设茶堂,作为寺徒辩说佛理、招待佛友的场所[5]。寺院中设“茶鼓”来召集僧众饮茶,设“施茶僧”给施主奉茶,在佛教重大节日之时还会举办盛大的茶礼;在文人雅士之中,茶会成为文人间交流诗技、共享香茗、结识知己的最好场所;在帝王贵族之中,茶会更多凸显皇族尊贵及国泰民安的繁荣。在帝王茶会上能得到帝王赐茶是无上的荣耀,赐茶的对象不只有皇亲国戚、立业功臣,还有在殿试中考中进士者。一般来讲,帝王茶会仪式较为森严端庄,气氛不似文人茶会那般活泼;在普通民众之中,中国人民将茶作为馈赠之物表达情意[6]。在民间的祭祀、婚礼等重大事务时期,茶事活动更是体现出其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社会呼吁文明间的交流与借鉴,期待在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文明由地域性向世界性的跨越。中国同英国间文明的差异是巨大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英两国间文明无法沟通,茶文化正是实现中英两国间文明交流的一大载体,因此中英间茶文化交流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四、中英茶文化互通与互鉴的现实路径
当前,在中国与英国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同时,两国间人民也渴望与彼此进行更深入的文化交流,两国人民共同的饮茶爱好使得茶文化交流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切入点。
(一)发挥传统官方媒体在两国茶文化交流中的官方引导作用
茶文化以其具有的国际化属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8]。官方媒体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起着权威性的主导作用,应加大对两国茶文化交流意义的官方宣传,呼吁两国茶文化积极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国文化认同,逐渐突破东西方文化壁垒,实现双方更加畅通、密切的往来。
官方媒体对茶文化的传播具体可通过纸质媒介,如报纸、期刊和一些茶主题出版刊物,传播与交流两国间不同的茶文化;也可通过纪录片,如《茶界中国》等片,在尊重差异的同时领略各国茶文化独特的美,加深两国茶文化共识;最后,在官方媒体引导下可开展两国间的茶文化论坛等学术交流,在争论与交流中,引导两国间茶文化的互通与互鉴。
(二)发挥网络及自媒体时代民间茶文化交流的力量主推
中国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向世界输送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的商贸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之路。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英两国间通过网络进行茶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不仅体现在官方舆论引导方面,更有越来越多的中英民众自愿做起通过网络传递两国茶文化的使者。
在网络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中英间的茶文化交流离不开互联网媒介。与传统主流媒介相比,互联网及各种自媒体突破时空限制,受众范围更加广泛,沟通更加方便快捷。随着网络普及,中英间的茶文化交流不再仅仅限于官方网络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两国民众通过“脸书”“微博”等自媒体工具,自觉地做起传递两国间茶文化信息使者,中英两国的民众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网络为中英两国茶饮爱好者提供了跨越时间与空间障碍的沟通平台。
DHT11有电源VDD、接地GND、双向数据DATA三个引脚,DATA连单片机通用输入输出口,一次传送40位5字节温湿度数据,由高到低依次送出: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8bit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8bit校验和,校验和为前四个字节相加。
(三)在寻求共识基础上积极开展人文交流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间文化上的交流与互鉴显示出突出意义。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应在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寻求共识开展人文交流,共同促进文明的繁荣与进步。
以“百分数”为例,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联系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化中的“百分数”实例,设置生活化“百分数”问题,将“百分数”知识具体化。在讲解课题内容中,教师要联系学生数学水平以及熟悉的生活化元素,巧设基于“百分数”的生活化问题,比如,超市中一副乒乓球拍要50元,但小明只有35元,请问超市乒乓球拍打几折,小明才能获得喜欢的乒乓球拍,用“百分数”该如何表示?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在引领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进行合作学习,在利用“百分数”知识中进行解答,在思考、探究过程中提升数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发展数学综合素质,实时上好小学数学课。
中英两国人文交流形式多种多样:首先,两国都具有茶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古建筑等人文景观,如中国的茶艺园林,英国的川宁红茶博物馆等。通过这些具有茶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使得中英两国的游客加深对彼此茶文化的了解,有益于两国间茶文化的沟通与互鉴。其次,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茶俗如中国的茶艺表演、英国茶舞会等也进一步传递中英两国的茶文化,为两国茶文化的交流提供机会。最后,两国民间的茶文化组织自发开展的会议、论坛等交流活动,也促进了两国茶文化的人文交流。
五、结语
中英两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两国茶文化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但是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英两国迫切需要在寻求共识的基础上开展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所以两国茶文化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中英间的茶文化交流不仅在当前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也将持续在推进中英两国文明间交流与互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治.中国茶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2]王硕.中英茶文化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李晓朋,宋润娟.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路径分析[J].福建茶叶,2018,(1).
[4]游薪靖.中英茶文化物质层面比较以及对中国茶文化品牌塑造的启示[J].汉字文化,2019,(3).
[5]余悦.中国茶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6]贾雯.英国茶文化及其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A.G Smith,Ed.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Reading in the Codes of Human Interaction [M].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96.
[8]熊柏林.中国茶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去[J].茶世界,2014,(8).
Cultural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Britain Tea Culture
Jin Yi,Kang Zangyuan
Abstract: Both China and Britain are big tea-drinking countries,but they have formed their own tea 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ea culture and the specific differences of tea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it is conducive for u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ea cultur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the differences of tea culture.Chin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two countries to exchange tea cultur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China and Britain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of tea culture,so as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communicating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and realize the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 under respect for regional differences.
Key words: Chinese tea culture;British tea culture;difference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mutual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 K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335(2019)05-0251-05
金毅,男,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康藏元,女,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