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村;视角;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策略
一、城乡发展困境
(一)农民作为主体的被动
农村建设一直是政府关心的重要事情,但是对于农村建设的讨论,还停留在专家学者和政府阶段,农民作为农村建设的主体,却没有作为主角参与进来,而是一直跟着口号前进。由于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使得农民对自己所在的农村地区没有清楚的认知,也没有深层次的考虑转型问题,一直被动的接受。由此可知,如果农民作为主体而不真正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的话,乡村建设最终只会成为一纸空谈。
(二)城乡利益的不均衡分配
城市在技术、资金、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占有先天的优势,为了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上的倾斜,城市中的重工业、制造业逐渐向农村迁移,占据了一处有一处土地资源,以农村低成本土地投入到工业生产,却把环境污染留给农村。作为农村地区,在没有多方扶持以及正确引导下,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土地不松手,不妥协,同样阻碍了城向一体化进程,迫使土地资源浪费闲置浪费。
(三)环境的污染
在城乡发展中,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资源上所提供的保障,城市在农村地区获取利益的同时,一些高污染的企业也向农村转移,城市得生产和生活垃圾也被运往农村。当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改善的时候,农村正在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付出着严重的代价,农村享有的环境权利被忽视,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城市工业无序的在乡村地区扩张,一些城市淘汰的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无序的植入乡村地区,乡村地区对用地的审批的缺乏足够的认识,乡村地区本身在处理三废上更加薄弱,工业的伸入,只能造成更大的污染。
二、乡村人口的统筹引导以及城乡空间统筹
乡村人口的迁移总是伴随着城乡发展的进程,这也是城乡统筹规划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人口众多,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还是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农村,每年都会有一大批人涌进城市造成城市人挤人,农村不见人的尴尬现象。但是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会逐步解决乡村居民发展的问题,所以推动乡村人口的合理转移是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的主要内容。
本文讨论的乡村人口的转移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学习技术提高技能,转移到大城市从事手工业、制造业。城市地区继续扩大就业,为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转移到附近的城镇从事工商业。逐步摆脱单一产业的束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以乡促镇,以镇带乡。三是在乡村改变传统农业身份,从事农村养殖业、旅游业等,发展多元化经济。
农村视角的城乡空间统筹优化策略重点在于农村。在空间布局方面可以从城市的布局吸取经验。在这里农村的布局以城镇为参考对象,对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了讨论研究。在宏观层面:目前城市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而农村地区则人口密度低,人口流失严重,所以为了避免城市的过度聚集,可以扩大城镇规模的方法,把城市范围向周边城镇地区扩张,然后城镇再依次向农村地区扩张,推动城乡各要素互动的“城-镇-村”体系布局。在中观层面:首先要促进实现城乡空间的相互融合,增加互动区域,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力度,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微观层面:由于农村土地资源丰富,所以人们的居住点相对分散,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对乡村居民点进行拆除归并,以集中社区形式代替传统的居住模式。
三、农村产业的规划策略
(一)农村生态产业选择
农业是农村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主导产业。在定位生态农业的选择时,要认真评估,不得盲目跟风。农产品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同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要保证最大产值和经济效益。逐渐建立产业园,形成一定的规模,以便于产销一体化,比如较成功的集体蔬菜大棚,水产品基地等,都为农户解决了销路难问题。农村为城市提供生活必需品,反过来城市为农村生态产业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互惠互利,推动了城乡统筹规划的进展。
(二)第二产业的选择
在农业之后,则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加工企业,此为第二产业。从城市引进相关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来支持农村发展。逐渐改变农村地区产业单一的弊病,向经济效益更高的第二产业过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
(三)农村旅游业的选择
农村环境美丽优雅,植被覆盖率高,工业少、远离城市的喧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富有本身特色并具有乡间气息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如垂钓、采摘园等项目深受大家喜爱。由此可见,农村的旅游产业的潜力非常大。以农村固有的资源环境优势,进行诱导,开发农村观光旅游业,对农村农业、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统筹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相对于城市比较落后,无论在教育、医疗、文体和社会保障方面和城市都存在了很大差距。因此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城乡统筹规划中必不可少。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在建设时要全方位考虑,根据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来确定设施建设的规模大小;还应保障设施分布均衡,使地区内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共同的待遇,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要想富,先修路”城市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健全城乡交通体系,构筑城乡之间有效、快速、便捷、功能先进的交通网络,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便利。
结论
城乡统筹规划逐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乡村建设的发展。本文以农村的视角,针对乡村地区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单一产业模式,发展多元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缩小经济区域化不平衡,促进城乡经济互动。二是提高乡村地区的生活质量,提出集中式小区的住宅模式,进一步完善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阶段,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来实现乡村的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宋劲松.城乡统筹三阶段[J].城市规划,2012(01):33-38
[2]王凯,张菁等.立足统筹面向转型的用地规划技术规章——《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阐释[J].城市规划,2012(04):42-47
论文作者:黄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农村论文; 城乡论文; 城市论文; 乡村论文; 地区论文; 产业论文; 公共服务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