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奉(北宁)铁路与北戴河海滨的休旅文化(1893—1937)
闻 虹
摘 要: 1881年,开平矿务局为便于开平煤炭外运,开工修筑唐胥铁路。此后,该路不断向东、西方向延展,至1912年,京奉铁路全线通车。京奉铁路的修筑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和生活理念,引发了沿线休闲旅游空间的变迁。1893年,津榆路段修筑之初,英国工程师金达发现北戴河具有等同于西方海滨的天然条件,遂在西人中广为宣传,北戴河名声大噪。1914年,京奉路局修筑海滨支路,在报刊中推广赴北戴河的铁路旅行,积极参与海滨空间的营造。北戴河从西人的避暑空间逐渐发展为资产阶级及政界、社会精英分子的休旅空间。
关键词: 京奉(北宁)铁路 北戴河 休旅文化 旅游空间
19世纪末,因京奉铁路的修筑,北戴河海滨空间的文化意义发生了转型。北戴河这片海域在古代也只是被视作经济场域或大自然空间。民国时期,北戴河海滨发展成西人、城市新型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大众的休闲活动空间,多版本北戴河旅游指南的出版以及吕碧城、徐志摩、陈衡哲等城市精英书写的北戴河游记都是北戴河休旅文化的展现。北戴河休旅空间的生成尽管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京奉铁路① 京奉铁路,1928年6月8日,北伐军占领北京,6月28日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7月4日起京奉铁路改名平奉铁路。1929年4月10日,平奉铁路改名为北宁铁路。 是推动海滨空间文化变迁的重要力量。笔者在此主要论述京奉(北宁)铁路如何形成并塑造了北戴河独特的休旅文化。
天启四年,《宰辅年表》将顾秉谦排名于朱国祯前,有误。前文已分析过。韩爌致仕后,朱国祯继任首辅,当时内阁中地位最高的是孙承宗。然孙承宗出镇,主要负责军事。他一直兼任兵部尚书,其尚书衔、殿阁衔与师保衔不成比例。这可看作他不能作为首辅的标志。
一、铁路与北戴河海滨风景的“发现”
开平煤矿为解决煤炭的对外运输问题而求自建唐胥铁路的申请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1881年5月13日,唐胥铁路开工,当年11月竣工,从唐山煤矿至胥各庄,全长9公里,是为北方乃至全国自建铁路之肇始。1887年,唐胥铁路向西展修至芦台,经北塘、塘沽、新河、军粮城至天津府城东门外河岸。1888年10月,李鸿章又提出修建津通铁路未遂,转而修筑关东铁路。1891年5月,该路由古冶向东展筑津唐路,经山海关、锦州、沈阳至吉林,至1894年3月修至奉天中后所(今绥中县)。甲午战后,清廷力主修筑铁路,向东西两个方向延展。1900年,关外段修至大虎山,关内通往京城外。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期间,英、法两国趁机将京奉路西段延修至北京正阳门东侧。1902年,占据中国东北迟迟不撤的俄军对外声称撤军,清廷利用东北形势有所缓和的契机,将停建多时的关外铁路(京奉铁路关外段)接修至奉天省城附近的新民。两年后的日俄战争期间,控制了南满的日本再将该路延修至奉天城外的皇姑屯,将其新筑的新民至奉天省城段定名为新奉铁路。1907年,清政府正式收回了从1900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期间一度丧失的东三省主权,遂将关内外铁路合并更名为京奉铁路。该路全长840千米,建设历程长达31年之久。京奉铁路起自北京的正阳门,终点至奉天。
北戴河就位于京奉铁路沿线直隶临榆县西南70 里的渝河入海处,距山海关南69 里,距天津450余里。东为积沙成片的秦皇岛,西北为春秋时孤竹国遗址的昌黎县。京奉线的通车以及铁路旅行指南上对北戴河景区的介绍和推广,加之旅行线路的开通所带动的人员流动,使北戴河海滨背山临海,山明水秀,风景绝佳① 徐珂编:《北戴河之历史》,《北戴河指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第1页。 的名声广为传颂。特别是华北炎热的夏季与北戴河夏季平均气温为摄氏22 度至25 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其凉爽宜人之天然性和优越性成为铁路沿线游客趋之若鹜之佳境。无疑,京奉铁路的开通带动了行旅空间的拓展和延伸,致使“养在深闺”的北戴河成为人所共知的休闲胜地。
实际上,北戴河在古代亦为少量的仁人志士所推崇。北戴河古称碣石,秦始皇、汉武帝曾在巡游天下之时来到碣石,拜海、祭天以安天下。魏武帝曹操曾亲临碣石,写下了千古绝唱《观沧海》,是为第一个用诗人的审美眼光来赞赏北戴河的人,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登临碣石地区,写下了《春日观海》的诗句。在传统农耕文明社会中,北戴河海滨在这些帝王视野中,是神明之所,言志之托。
1.2.1 质粒转染 siAFAP-EZH2及siRNA control质粒由上海基尔顿公司合成,转染前1 d,将MDAMB-468细胞以2×105/cm2的密度接种于12孔板,分为转染siAFAP-EZH2的siEZH2组、转染siRNA control的control组及不进行转染的空白组。待细胞融合达 60% ~80%时,按 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盒说明书方法进行转染,24 h后验证转染效率,转染后48 h进行后续检测。
完成水土保持投资128.14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24.64万元,植物措施投资3.5万元,比水保方案增加23.88万元,主要原因是小磨河弃渣场弃渣高度降低,挡墙长度增加,且护脚的工程量也增加,造成投资增加。
清光绪年间,因开平铁路所延伸出的津唐及津渝铁路的修筑,北戴河开始走进西方人的视野。海滨空间虽然是远离现代都市的“荒野”,但它被塑造成休旅空间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居民逃离被现代化发展,弄得乌烟瘴气的都市短暂安身之所。”西方海滨休旅空间是现代化的产物。② 潘淑华:《城市、避暑与海滨休旅:晚清至1930年代的北戴河》,台湾《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7年第95期,第42页。 而北戴河作为休旅空间的潜质是在铁路修筑过程中,被西方人“发现”的。“设非北宁铁路连通其地,吾恐今日之海滨仍草来未辟也,是则海滨与北宁铁路诚相得益彰矣。”③ 北宁铁路中国旅行社编:《北戴河海滨导游》,上海:中国旅行社出版,1935年,第18页。 徐珂在《北戴河指南》中对北戴河海滨被发现的历史记载的更为细致,1893年,津榆铁路修筑之初,担任设计和施工的英国工程师金达(Kinder)④ 金达又名金德(Kinder,ClavdeWilliam,1852-1936),英国人,幼时在日本长大,青年时在日本学习铁路工程,1880-1881年在唐山为开平矿务局设计建筑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7-1894年受聘担任津榆铁路(时称关内铁路)总工程师。1891年奉旨开办关东铁路,并在山海关建立“北洋官铁路局”。参见王凤华《北戴河海滨旧闻录(1898-1948)》,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年,第128页。 因查勘路线途经偏远的北戴河。他以西方人的视角发现北戴河山明水秀、气候清凉、沙软潮平,具有开发成海滨避暑地优越的条件,便向旅居中国的外侨称赞并宣传北戴河。生活在中国北方各地的英美传教士,苦于夏季干旱燥热的天气,一直苦苦寻觅避暑之地,便逐渐前往考察,发现所闻并非虚假,北戴河因此进入西方人的视野。① 徐珂编:《北戴河之历史》,《北戴河指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第2页。 1899年7月,《北华捷报》上刊登的《中国疗养地:北戴河》向西方人极力宣传风光秀美的北戴河,认为北戴河的风光绝不逊色于欧洲著名的海滨。文章提到北戴河被发现的主要原因是铁路的兴建与参与其中的西方工程师。② “A China Sanatorium:PeitaiHo”,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Consular Gazette(1870-1941) ,July.17,July.24,July.31,1899.可见,北戴河海滨的历史与京奉铁路的修筑同命相关。
二、铁路与北戴河休旅空间的开辟
北宁铁路局经营北戴河期间,在海滨修建基础设施及各种娱乐设施。1934年,北宁路局在北戴河东西各山培植栽种苗木20余万株,北戴河避暑区内一望葱郁、远映青波,马路宽阔清洁,私有楼房也修葺一新。虽经数十年的发展,尚未通电灯,北宁路局遂成立电厂,6月15日通电,“使五十年之海滨,顿放光明,普照大地,诚属增进游客及居户之幸福。”② 《华北避暑胜地今夏的北戴河》,《大公报(天津版)》1934年6月19日,第9版。 1936年6月,北宁铁路局“兴业课”为了增加北宁铁路的收入,满足避暑游客的娱乐需求,决定在北戴河海滨金山嘴建造高尔夫球场,在建设高尔夫球场的报告中称:“高尔夫球场在北戴河颇为特殊,无疑可以增加北戴河游客人数,而有利于本路之收入。”修建前,北宁铁路处特邀高尔夫球专家甘博士,天津孟堪事务所的甘特及开滦矿务局英国人鲁德加三人,由北戴河海滨自治区经理刘仲英及北戴河海滨公益会工程司司务陪同,在海滨各处考察选址,最后选定在金山嘴灯塔附近。当时各国传教士及燕京大学和其他一些教会学校的外国人夏天都集中居住于东山一带,外人嗜好高尔夫球,球客较多。金山嘴的土地属北戴河公益会会员张舒诚所有,为支持海滨的建设,自愿拿出80亩土地建高尔夫球场,每年只象征性的收一些很低的地租。经过甘博士和鲁德加二人设计,金山嘴高尔夫球场为19 孔,面海一面设了一个宽大的凉台。球场建成后,平津各外文报纸纷纷刊登消息。然至第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戴河迅转萧条,高尔夫球场亦因闲置而冷清。③ 王凤华编:《北戴河海滨旧闻录(1898-1948)》,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年,第112页。
清政府在秦皇岛开埠及修筑建港的同时,确定北戴河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批准的各国人士避暑之地。1898年3月26日,清政府自开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同年4月,清政府亦宣布北戴河为“各国人士避暑地”,划定戴河口以东至金山嘴(即鸽子窝)沿海向内陆地延伸三华里为避暑区域,准中外人杂居,外国人乃得自由购地。之后,大批西方国家的外交使节,商贾名流纷纷涌入,购地建宅,有名之建筑物如安得森(W.C.C.Anderson)、孙茂士(Summers)、司丹雷(Stanley)、鲁莱(Loury)等之住宅亦于是年落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北洋政府上层人士和华北财团的实力人物也纷纷涌入,在短时间内建成别墅700余幢。④ 王凤华编:《北戴河海滨旧闻录(1898-1948)》,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年,“序言”,第1页。
1934年3月,北宁铁路局获得了北戴河海滨自治区的经营管理权。北戴河原为滨海之分散的渔村,并无地方行政机构,地方事务由群众自治组织“十三牌”管理。1898年,辟为中外人士避暑地之后,长期无人负责地方行政事务,导致西人自治组织“石岭会”控制行政。1919年,北戴河海滨公益会成立后,便独立行使地方行政职权,规划市政,管理海滨交通、卫生、公共捐助、社会治安、风景区保护等事项,成为事实上的地方管理机构。1932年5月,河北省政府颁布了北戴河海滨自治区组织章程,建立了海滨自治区公署,接替公益会行使地方行政权力,公益会则执行自治区议会职权。1933年,自治区公署仿效各国铁路经营沿线风景区的先例,拟定了“北戴河海滨自治暂行办法”,经河北省政府批准,于1934年3月划定东起鸽子窝西至戴河口、南北宽3华里沿海区域实行自治,由北宁铁路管理局经营管理,由北宁铁路派来经理和公安局长任自治区长官。① 王凤华编:《北戴河海滨旧闻录(1898-1948)》,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年,第134-135页。
整个下午,阿东都心情抑郁,他有一种对生活的无力感,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解决家里的事。他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有些无聊地在网上转悠。处长让他查阅一点资料,他也做得不算尽心。处长翻着那些资料,目光敏锐,问他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心不在焉?他犹豫片刻,还是说了父亲过地下通道摔倒的事。他说的时候,心内难过,声音低沉。
京奉铁路局为增盈利,锐意推广赴北戴河的铁路旅游。在海滨支线通车之前,铁路工程师金达用“仕女骑驴图”制作招贴广告,在夏季张贴于各大火车站及外国人聚居区,以宣传北戴河的避暑旅游。据说这幅图是甘林别墅落成之时,一位前来道贺的英国年轻女郎,在山下租赁一头毛驴,前往甘林别墅,被一位画家来宾用水彩画成。画中是一名身穿无袖上衣及短裤的女士,她左手控缰,右手擎伞,悠闲地骑在驴上。④ 冯树合:《北戴河史迹》,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2页。 海滨支线开通后,京奉铁路局为宣传北戴河海滨支线以招徕游客,便立即在各大报纸杂志、旅行指南上刊登大篇幅的广告,向社会大众传达海滨支线列车运营的讯息,同时宣传北戴河海滨避暑地的旅游形象。如《大公报》上所登载的广告,内容详尽并附有详细的列车运行时刻表,该广告从1919年—1923年间,每年5月—10月间在《大公报》上循环登载,《京奉铁路旅行指南》中海滨支线的广告内容大体相同。
京奉铁路北戴河海滨车站定期通车广告
国内的权贵及深谙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享有充裕的经济资源条件及广阔的社交网络,成为京津社会中最早践行避暑度假这种新兴生活方式的群体。北戴河自辟为避暑地之日起,就成为中西方政要、上层人士的社会交往空间,一直掺杂着休旅文化与政治交往的复杂关系。如民国前大总统徐世昌赴北戴河避暑就是一种政治入世,段芝贵赴北戴河避暑同时捐赠支持北戴河之建设,张学良在赴秦皇岛山海关等处视察防务之后,赴北戴河海滨度假休息数日,溥仪亦携眷属赴北戴河避暑等。③ 《徐世昌赴北戴河避暑》,《大公报(天津版)》1923年7月14日,第6版;《段芝贵昨日赴北戴河》,《大公报(天津版)》,1923年7月25日,第6版;《张学良将赴海滨》,《大公报(天津版)》1927年6月30日,第2版;《溥仪携眷赴北戴河》,《大公报(天津版)》,1927年7月1日,第7版。 尤其到了1929年夏季,张学良到北戴河避暑后,北戴河更是盛极一时,“北戴河之名遂大震于关外”,“讲武堂之学生与夫关外一般官商,连日遂纷至沓来。”④ 《北戴河盛极一时,关外游客纷至汨来》,《大公报(天津版)》1929年8月7日,第3版。 张学良的北戴河海滨之行,对北戴河海滨的发展影响颇大,使得北戴河海滨被关外人士所熟知,进一步扩展了关外避暑度假的客源。
由于铁路交通的便利,自北戴河被“发现”后,大部分旅居京津地区的外侨夏季都是在北戴河度过的。北戴河俨然已经成为西方人寄托乡愁别绪的后花园。外国各驻中国使节、政要每年暑期皆前往北戴河避暑疗养,《大公报》上刊载了各国公使及政界要人赴北戴河避暑的消息,如日本公使林权助因受寒凉抱病颇重赴北戴河养病,法国公使柏卜氏出京赴北戴河避暑,美国公使芮恩施赴北戴河避暑三星期后返回京城,德使赴北戴河避暑等等。④ 《日本林公使赴北戴河》,《大公报(天津版)》1918年8月17日,第3版。《法公使出京赴北戴河》,《大公报(天津版)》,1919年7月23日,第3版。《美使赴北戴河》,《大公报(天津版)》1919年7月18日,第3版。《德使赴北戴河》,《大公报(天津版)》,1929年6月22日,第4版。 据《德国公使夫人日记》的记录,1896年7月,海靖夫妇来到中国,在中国居住3年期间,每年夏季都会去北戴河度假,他们从天津乘坐京奉铁路火车,经8个小时到达北戴河车站,坐一个小时的轿子从车站到达浴场,“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与阔别的大海重逢,真是一次令人心旷神怡的消遣。”⑤ [德]海靖夫人著,秦俊峰译,:《德国公使夫人日记(1896-1899)》,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67页。 除了西方的政要,对于许多在京津地区居住的普通西方外侨而言,北戴河的夏季是他们在中国生活的美好体验。英国人德斯蒙德·鲍尔① 德斯蒙德·鲍尔:20世纪初德斯蒙德的父亲斯蒂芬·鲍尔为谋求发展从爱尔兰来到中国,并在罗伯特·赫德主持的中国海关任职,曾在秦皇岛、山海关任职,后主要在天津海关任职,他于1915年6月在天津法租界举办婚礼,1923年生下德斯蒙德。德斯蒙德在天津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在中国生活了23年,于1946年离开中国。先后在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居住,最后定居在加拿大。 年少时与家人生活在天津租界,北戴河游泳、钓鱼给他的童年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情趣,北戴河在他的视野中是“人世之外一片开满桃花的神仙境地”,堪称“世外桃源”。最难忘的是1936年的夏天,因为这是他在北戴河度假时间最长的一次。他们乘坐京奉铁路二等车,从天津东站出发,一路欣赏沿途的美景,品尝着沿途的卤鸡、昌黎的大樱桃与杏子,第二天清晨早饭后就迫不及待地冲向西头滩,“大片金色沙滩映入眼帘,大海就在面前,广阔无垠,势不可挡,蔚为壮观”。他们在海边钓鱼、晒太阳、捉海蜇、骑驴、爬莲花山等,“面对北戴河芬芳的空气、静谧的海湾、碧绿的群山,有谁不会心旷神怡?”② [英]德斯蒙德·鲍尔(Desmond Power)著,谢天海译:《小洋鬼子—一个英国家族在华生活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0-67页。 这是他童年在中国最难忘的记忆。
为维持北戴河海滨区终年之繁荣,公益会请北宁路海滨支线常年通车。北戴河海滨避暑区夏季人山人海,秋季天气凉爽,避暑游客归去后,北戴河立刻变得十分萧条,海滨公益会认为这并不是“发展海滨名区之道”。1932年,由海滨公益会决议公推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为公益会会长,“欲藉北宁路之资力人力,保持该地已有成绩,并继续举办一起新政。”以高纪毅为首的海滨公益会欲推广海滨冬季旅游,以缓解海滨淡季萧条的状况。北戴河海滨在冬季因滨海气候,较内地温和,宜于避寒,但鲜为人知,“亟有向外宣传之必要,欲发展该地,使之终年繁荣,亦亟宜设法吸引各地人士,使之终年来往居住。”公益会建议为维持区内终年繁荣,除积极改良市政如开办电灯厂、增添警察以外,更应维持铁路交通,使海滨支线常年通车。北宁路海滨支线每年10月底即停开,游客自11月至翌年4月间,往该处时并无火车可坐,欲使该处常年有游客度假,有必要每日通车,北宁路局也认为海滨支线终年通车是可行的举措。⑤ 《北戴河海滨自治区改良市政请北宁路常年通车》,《大公报(天津版)》1932年7月18日,第7版。 1934年10月1日起,北戴河设永久站,北宁铁路“因辅助北戴河海滨建设计划逐渐实施,拟将海滨站常年开站以便旅行,先试办一年”,以便利游客。⑥ 《部令:令北宁铁路管理局》,《北宁日刊》1934年第1182期,第2页。
为便于中西人士避暑往来,北宁铁路局增筑了海滨支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旅游专用铁路。北戴河自辟为避暑地以来,夏季京津地区来北戴河避暑者甚多,游客乘京奉铁路至北戴河下车,从北戴河车站到海滨须经十五里湿地及山麓才能到达,当地兴起了驮驴脚的新行业,游客可租赁驴轿或马车,但是暴雨之后河潦横溢,车站左右都被水所淹没,游客每到此地大都慨叹行路之难。虽铁路局已于密迩车站的泰河上架设桥梁,但效果甚微,游客每步行前往游览风景都视之为畏途。义和团运动期间,联军内侵,德人占领北戴河,为运输军队的需要,曾在北戴河车站与庙山之间敷设轻便铁道,游人也可搭便车,但德军撤退后,小铁道也被拆除,游客不得不改行旧道,这样交通窘迫的状况持续了数年。于是,西人中有权势者要求北戴河的官员修筑铁路,以改善避暑地内部的交通状况。① 徐珂编:《北戴河之历史》,《北戴河指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第6-7页。 1914年,京奉路局局长廖世经在交通总长许世英批准之下,为便利避暑游客,在北戴河车站与海滨之间增筑支路,命名为“海滨支路”。1917年,海滨支路通车,全程只需20分钟,游人交口称便,北戴河海滨的名称亦至此开始使用。海滨支线通车之初,每年5月1日至10月30日期间定期通行,每日开行4次列车;1920年支线运行期间,海滨支线每日增至8次。南社诗人吕碧城是较早来北戴河避暑的知识分子之一,1910年夏季,她从天津乘坐京奉路火车晚6点钟到达北戴河站,之后乘坐“肩舆拾级登山”,近一个小时到达甘林别墅。② 吕碧城:《北戴河游记》,《妇女时报》1911年第1期,第32页。 1926年,北大女教授陈衡哲夏季来北戴河时,海滨支线已通车,照例她从北京乘坐京奉路二等车,早晨8点25分从北京开行,下午4点半抵达北戴河,转乘“一辆到达海滨的小火车”,也就是海滨支线,20分钟就到达了海滨。③ 莎菲:《北戴河一周游记》,《晨报副刊》1926年9月1日,第2页。
自北戴河被“发现”后,铁路相关的建造工程师及包工人员等纷纷来此地修建别墅以便避暑度假。1893年,当津榆铁路筑至山海关一段时,铁路工程师杜纳尔(F.B.Turner)偕带他的朋友避暑于北戴河海滨沿岸。铁路工程竣工以后,铁路包工西人杨季琳在联峰山(俗称莲蓬山)一带修筑房屋居住,这些别墅在甲午中日战争之时皆被毁坏。甲午战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工程师杜纳尔重新在其原处建造避暑度假之房屋,于是北戴河土木日盛,来北戴河购地建屋者日渐增多。1896年,西人司德涯(J.Stewart)在河口之处购地,伦敦会、公理会及监理会等亦于金山嘴灯塔角之附近购地,并将此地命名曰“石岭”,英国基督新教教会复购地于锚石湾。侨居的外人,沓来纷至。③ 徐珂编:《北戴河之历史》,《北戴河指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第3页、第4页。 然而只有教会与华人拥有购地之权利,外国人除非以教会名义购地,否则不可。
三、铁路与北戴河海滨休旅空间的多元化
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使北戴河,与京、津等大都市连接起来,为北戴河成为知名的海滨避暑地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京奉铁路局在中、西节庆等旅游旺季之时,通过海滨支线与铁路、轮船联运等方式,发售折扣票或游览票以吸引客源。现代化的交通尤其是铁路,使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成为可能,促使了海滨避暑进入了城市人的视野。北京、天津、奉天(沈阳)等各大车站均发售往返北戴河海滨的游览客票,逢中外节庆之时,京奉铁路管理局发售中、西人游览车劵,并给予一定折扣,如1917年4月6日,逢西人基督教之节庆(耶稣受难日),京奉铁路局在4月5日起至8日期间,给予由北京、天津往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等站游览者头等往返车劵7.5折优惠。① 《京奉铁路管理局减售西节游览车劵广告》,《大公报(天津版)》1917年4月11日,第4版。 1919年4月,清明佳节之时,京奉铁路局在北京及天津两处出售北戴河海滨的往返头等车票及睡车床位票,头等车票照旧,往返来回床位票每张收费仅3元,往返回程特备车辆直达海滨,于4月17日由北京出发乘101次下行车,21日102 次车晚10点10分由北戴河海滨返回。② 《京奉铁路清明节出售旅行北戴河往返车票广告》,《大公报(天津版)》1919年4月5日,第7版。 为便利海路乘轮船往北戴河海滨度假的人士,京奉铁路委托中国旅行社天津分社代售天津至塘沽港以及北戴河海滨支线的火车票,以便利乘轮船从塘沽前往北戴河海滨度假的人士。③ 《中国旅行社发售塘沽北戴河车票》,《大公报(天津版)》1928年6月2日,第7版。 1929年4月9日,京奉铁路更名为“北宁铁路”,由高纪毅任局长,遂整理北戴河的路况,在每年5月至9月北戴河旅游旺季期间,每星期五在天津东站附挂直达北戴河海滨的专车。④ 北宁铁路管理局:《北宁铁路管理局整理报告》,1929年8月,第30页。
北戴河海滨风景清旷为夏日避暑胜地,中外人士前往游览者络绎于途,自本路特建支线设立海滨车站,每交夏季列车直达海滨游人尤称便利,兹特订自5月1日起开行往返海滨客车,按照向章出售头二等车票与北戴河站干线相联络,俾中外游览家及时行乐,所有开到时刻分列如后:⑤ 《京奉铁路北戴河海滨车站定期通车广告》,《大公报(天津版)》1919年5月3日,第7版。
近代新知识阶层到北戴河海滨度假,既是寻求身份认同的方式,又是体验现代性休旅文化的途径。1910年,南社诗人吕碧城女士暑期曾来到北戴河度假,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北戴河游记》,称北戴河“有如西方美人,细腰捷足,曵长裙飘飘欲仙,令人见之具潇洒出尘之想。”⑤ 吕碧城:《北戴河游记》,《妇女时报》1911年第1期,第32页,第93页。 1923年8月,徐志摩正处于家庭和社会纠纷之中,思想极为消沉之时,来到北戴河避暑,并写下了著名的《北戴河海滨的幻想》一文,散文中描写了北戴河海滨的风景:青翠的叶、鲜红的花、黄蓝相间的浪光、雪样的水花、秋蝉的鸣唱。⑥ 徐志摩:《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924年6月21日,第39期,第1版。 1926年,北大女教授陈衡哲游北戴河,她去北戴河的唯一目的就是看海,北戴河“那苍苍的,浩漫的弧形的一片汪洋”,“他是那样的平静、那样的从容、那样的满而不溢。”让她想到了留学美国时看到的漫无涯际的太平洋。① 莎菲:《北戴河一周游记》,《晨报副刊》,1926年9月1日,第2-4页。 北戴河海滨成为知识分子获取情感认同的空间,海滨度假亦完成了知识分子对“自我”的现代性建构。
随着西方外交人员、中产阶级和中国权贵、社会精英等社会上层人士的大量涌进,北戴河的休旅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成为上流社会议政、社交、休闲、写生等首选胜地。此外,很多政要、社会精英还大量捐资,帮助完善北戴河的休闲空间建设。从1918年到1927年,任公益会长的在朱启钤收到个人捐款达44,805.40元,其中朱启钤本人捐款捐物折洋19,530元,此外,还有北宁铁路局的补助及地方少量税收。朱启钤先生就是利用这些资金主持修建了道路36条,长达22公里;新建桥梁、涵洞160 余座;新建医院一所、小学一所和公园一处(即莲花石公园),在海边修建了三座游泳场,均设有更衣室和卫生间,设苗圃、种树50 余万株。还设立邮局、电报局和自来水厂等公用设施,并重新修整了当地的名胜古迹,极大地改善了海滨的面貌和环境卫生。② 参见刘少虎《朱启钤开发北戴河海滨旅游景区的原因及启示》,《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从而使北戴河的旅游胜地的舒适度进一步提升。
准备工作→基础处理→设置临时墩→落梁顶帽砂筒的设置→在墩顶处设置横向分配梁→设置贝雷梁→铺设横向方木→铺设竹胶板→整体验收→预压试验→布置支座→支设底模与侧模→底模调整→支架调整→预埋件安装→钢筋绑扎→下波纹管→支设端模→质量检验→浇筑施工→养护→拆模→张拉→布置精调与浇筑作业临时支架→精调→上弦及上横梁安装→浇筑施工→张拉→压浆→封锚→养护→拆模→支架拆除。由此可见,本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其关键点在于钢结构施工和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控制,直接决定了工程整体质量。
结 语
京奉铁路的修筑,不仅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加速了物资、人员的流动性,促进了沿线区域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而且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与生活理念。西人筑路之时,将海滨避暑这种生活理念及生活方式传入我国,改变了人们农耕文明下形成的休旅观念。铁路部门作为利益主体,也参与到休旅空间建设之中。
设计的数据采集系统结合了RS-485总线的连接,改善了数据采集的数据传输速率,增加了所挂的节点数,使数据采集的通道增多,实时采集的范围扩大,选用模数转换芯片ADS1258使数据采集的精度提高,结合匹配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大面积的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经实验证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北戴河海滨避暑空间的形成体现了西方休旅文化的植入。西人工程师因勘测津榆铁路的路线,发现了北戴河优良的海滨地域环境,并具有开发成海滨避暑地的潜质,北戴河从无人知晓的地理空间逐渐发展成旅居京津地区西人的避暑之地。海滨支路的修筑使得赴北戴河海滨的旅行更为便利,进一步扩展了赴北戴河旅行的客源。京奉铁路管理部门锐意推广北戴河的铁路旅行,在报刊中广泛宣传,并积极参与北戴河避暑空间的营造。北戴河既是中西方政要的社会交往空间,也成了新型知识分子获取情感认同的空间。可见,铁路、铁路部门是旅游空间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 434X (2019) 04 - 0124 - 08
作者简介: 闻虹,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史与旅游文化;吉林,长春,13002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ZS023)。
责任编辑: 刘 毅
标签:京奉(北宁)铁路论文; 北戴河论文; 休旅文化论文; 旅游空间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