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社区大学在城乡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区论文,台湾论文,城乡论文,作用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79.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08)03-0004-03
一、台湾社区大学对城乡社区发展的价值
台湾城乡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地方特色,社区大学可以凸显并加强每个地方的独特之处,进而创造属于本社区的价值。台湾中正大学蔡秀美研究认为,社区大学主要通过下列方式来创造本社区的价值:[1]其一,开发社区议题。其他传统大学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很难深入各地社区的议题之中;而社区大学是以“社区”为主体,针对每个社区进行不同议题的探讨,让社区的事务都有人关心。其二,创造社会融合。过去知识封闭的结果让社会产生分层的现象,拥有知识者就在学术领域中打转;而社区大学使专业人才与一般民众能够有交流的机会,打破了过去社会分层的现象。其三,社区文化认同。传授社区的人文、历史甚至艺术方面的知识,让社区民众重新认识自己与了解自己的社区,这样不但保留了知识,也让每个社区都有人去关心。其四,创造社会力量。通过社区大学所凝聚的社会力量,让民众可以向政府部门争取自己的权益。其五,创造社区产业价值。台湾城乡不同社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社区大学通过所传授的知识,让社区民众了解自己社区的各种价值。比如重新思考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利益,进而发展观光产业,同时也能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例如:[2]台湾彰化县的二林社区大学主要以彰化县南部滨海的二林、芳苑、大城、竹塘四个乡镇为主,课程开设主要考虑滨海穷乡之特点,着重帮助民众取得一技之长,以利就业、转业。台中县的海线公民社区大学以台中海线特有的地理人文为背景,在辖内八乡镇设有行动教室,在协助地方文史及艺文活动的推展之余,也在社区营造及公共参与方面成为一股助力。
二、台湾社区大学在城乡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自1998年台湾第一所社区大学——文山社区大学成立以来,至今,台湾地区已有百余所社区大学设立,遍布于台湾本岛及离岛金门。社区大学已经成为推动台湾城乡社区终身学习的中心机构,在台湾城乡社区发展中,承担着“三个中心”的作用。
(一)社区大学成为“社区学习中心”
社区大学成为“社区学习中心”,主要通过:其一,建立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营销、公共关系、绩效评估、数字科技软硬件等资源的社区学习资源网络,并加以有效的整合运用。其二,建立社区学习资源中心,即建立社区终身学习网络支持系统,办理各项社区整合业务。协调伙伴组织的工作和建立社区数字学习网络的维护系统。其三,建立社区数字学习网络,即建构社区数字学习网络目标,应用相关网络科技及学习辅助策略,与伙伴组织共同发展社区数字学习软件,与其他相关数字学习网络进行联结,在社区数字学习网络在线展示社区经济发展的数据库、提供研究引擎和搜寻引擎及成立“数字公共讨论广场”等。
(二)社区大学成为“发展社区地方产业的教育中心”
社区大学成为“发展社区地方产业的教育中心”,主要通过:[3]其一,建立以社区生态、文化、产业及休闲为体验设计主题的教育工作坊。社区体验经济的发展首先是设计体验主题,融合地方产业特色,将教育、审美、娱乐与美感体验藉由社区访客的参与和融入,进行体验设计。其二,进行社区艺文庆典及文化商品研发的专业人才培训。台湾社区产业体验活动中有太多抄袭与纪念品仿制,加上大陆进口代工品的削价竞争,使得社区特色浮浅化、平庸化,不利于社区体验经济的发展。因此,社区大学强化社区特色,开展社区艺文庆典活动及文化商品的研发。其三,推动景观生态美学与生态保护的教育训练计划。社区景观生态美学是融合生态保护教育,注重生态整体性与美学体验设计的总称,为推动社区产业发展,社区大学组织学习自然的循环、演替过程,并让生活融入自然环境中,形成一种生活的环境意识,凝聚成一种美学的风格。
(三)社区大学成为“社区参与式行动研究的咨询中心”
社区参与式行动研究的对象涵盖社区全体居民,它强调社区居民对各项社区事务与议题,扮演咨询者的角色,通过学习和反思,协助其了解并恢复原生性知识,认知社区议题在社会、文化与生态中的相关脉络,以促进社区居民觉察并掌握社区发展,以积极的行动改造社会,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大学以社区咨询推动社区参与式行动研究有助于:[4]其一,培养社区居民的自给自足的社区发展能力。其二,提供各项学习咨询促进社区居民的反思性行动。其三,强调社区共同合作的学习与行动。其四,深入社经不利社区以促进社区发展。根据国外相关社区研究成果显示,对社区组织学习推动者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将有助于过去难以触及的社经不利社区,如:黑人社区、少数民族社区、精神健康服务者、吸毒者、酗酒者及社经地位不利者。此种对社区组织参与者及志愿者提供社区咨询与学习,可以提升其社区行动能力,深入社经不利社区以促进社区发展。
三、台湾社区大学推进城乡社区发展的策略
社区大学是台湾城乡社区中最主要的终身教育机构,也是城乡社区学习资源的统整枢纽。社区大学推动社区发展的策略主要有:[5]
(一)倡导社区学习理念,动员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学习
社区学习理念的提出,是社区学习和数据传播的第一步,接着是系统地提供终身学习、学习社会、学习文化与全球化等理念知识,使民众对社区学习的理念产生认同。社区大学的主事者与社区大学相关人士与志士,利用各种机会向社区民众充分传播社区学习的知识与数据,使得社区人士从毫无感觉到有所自觉,以至于能够主动加入社区学习的理念倡导工作队伍。
动员社区民众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社区民众对社区学习的参与。因为民众对社区学习事务参与的程度越高,代表其对社区学习工作关怀的程度越高。为了达成社区事务参与的结果,社区大学在动员社区民众时,遵循参与的层次,逐步引导社区民众成为社区学习参与的伙伴,直到让社区民众完全掌握社区学习的运作为止,以实现社区大学与社区成为共同工作的伙伴为目标。
(二)开发社区领袖课程,培训热心社区学习的人才
社区学习工作的推动包括理念的倡导、推动策略的规划、活动的执行、成效的评估与回馈等,都需要社区人士的参与。为此,社区大学先行开发社区领袖课程,培训热心社区学习的人士,并使每个人皆有机会担任社区学习事务的领导者,而这正是社区学习所要达成的理想。社区学习人才的培训工作遵循下列原则:(1)办理社区学习人才培训工作坊。(2)辅导人才培训班结业学员参与社区学习的推动工作。(3)建构社区学习人才培训完整体系,使培训的种子都能发芽成长。
人才培训工作最担心的乃是培训与运用分离,使得所培训的人才无法发挥作用,而社区却缺乏可以带动社区学习的人才。一般的学校教育最常犯以上毛病,而社区大学针对这一问题,让每一个接受培训的社区人才,都辅导他们进入社区从事带领工作,并请他们组成社区参与团体,持续为本团体的发展以及社区学习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社区人才通过主持团队运作,实施行动带领
每个人皆可从社区学习中获得最丰硕的知识,无论是社区学习理念的获得、社区组织团体的运作技能、与社区内外其他团体的协调配合甚至于社会资源的运用等,皆可以从社区学习中获得实务知能。为此,社区大学的主事者把前述社区学习所培训的人才,以学校为据点,通过主持团队的运作,纳入各种分工体系,分别担任社区学习的各项工作,向社区人士与相关人员展示社区学习的操作技巧与成果,让知识与行动、理论与实务获得相互印证的机会。
社区学习要有理念导引、社区人士参与规划与设计学习活动、组织建构推动团队以进行任务分工、引导社区人士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参与学习活动人士的回馈相当重要,未参与学习活动民众的意见观感也相当重要,专家学者对于社区学习绩效或成果评鉴也很重要。社区大学主事者针对社区学习的推动过程与执行成效进行反思,邀请参与社区学习工作的团体、组织和居民,共同检讨改进,保证社区学习的健全发展。
四、创建农村型社区大学,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意义
台湾城乡之间在社会经济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为唤醒农村社区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台湾民间知识分子建立了“农村型社区大学”,并逐渐把它定位为“向农村学习,让农村学习”的平台。农村原本就有着都市没有的丰富传统根源与基础产业经济,是文化的母土,是生命赖以维系的最后沃土。如何重新肯定农业的价值,并且积极保存农村中既有价值中优秀的部分并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农村型社区大学存在的意义。在农村设立社区大学,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6]
(一)满足农村社区的强大学习需求
长期以来,台湾农村社区一方面呈现极大而全面的失落破败,一方面则潜藏了深刻而广泛的学习需求。尤其,这些需求并不仅止于农业技术的层次。而目前,台湾农村社区没有任何机构可以扮演农村居民学习平台角色时,社区大学的建立,无疑是一股值得被期待的力量。这股由知识获取所带来的力量,是现在和未来台湾农村不论是重建、或是迎接新挑战极为重要的力量。
(二)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区网络
农村社区的破败并非只是农业生产上的挫败,农村社区居民更大的挫折来自长期被边缘化所造成的信心匮乏。根据第一所农村型社区大学——高雄县旗美社区大学的运作经验来看,前来社区大学修课的农村居民,在满足学习需求的同时,也重新拾起对个人以及农村社区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区大学共同学习的过程与气氛,使农村居民有机会认识更多人,进行超越以往生命经验的分享,在适度的组织催化下,建立足以面对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区网络。
(三)结晶与纪录农村的生活智能与传统文化
农业与农村社区的被边缘化,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社区的破败,却没有造成农业与农村社区的毁灭。相反,台湾农村居民为求生存,发展出了执世界牛耳的品种改良与种植技术。同时,累积在农村各层面的生活智能与传统文化,更是台湾农村社区所拥有的骄人资产。然而,这些宝藏,却缺乏有效的关注与纪录。农村型社区大学的设立,恰恰能够在农村社区里为农村社区培养人才,进而对农村社区这些宝贵资产,进行具有农村社区特色的结晶与纪录。
五、台湾农村型社区大学适应农村社区发展的课程特色
在农村创建社区大学的用意与功能,迥异于都市中的社区大学。在农村,“社区”有着更为丰富的意义。从自然村落的形成到血缘地缘的交融,都与都市中人为行政区域和强调社缘(社会团体)的人际网络有着不同的历史根源与交往人群。所以,创办农村型社区大学要尝试走不同于都市社区大学的道路。面对一直在都市边缘扮演着“后花园”的农村,将“社区大学”设在农村,旨在使农村居民与都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并希望社区大学在农村社区的发展,能够提升农村在台湾社会的可见度,使台湾社会能重新凝视农村、肯定农村。为此,农村型社区大学设置了适应于农村的“三类课程”。[7]
(一)学术性课程:专业知识普通化
农村型社区大学的学术性课程,要求习惯于传授专业知识的讲师们,把知识用农村居民能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相长。这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把专业知识普通化更是农村社区对于社区大学讲师的期待。相对于都市居民来看,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时间较短,在农村的社区大学中授课的讲师,更要面对农村社区发展的这种现实,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农村居民接受的普通化知识。
(二)生活艺能性课程:经验知识脉络化
农村型社区大学提供更多原本只有在都市才有机会就近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富足感”,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了农村学习者之间的纽带。从这方面来说,生活技能性课程一直是农村型社区大学的重点,因为这些课程把经验知识脉络化,能够带给农村居民更好的“可居性”,让居住在农村的居民也能享受品酒、外语、歌唱、拼布、植栽、电脑等多样化生活,让这些生活艺能也嵌进农村居民的生活路径和脉络里,强化了农村社区的生命活力。
(三)社团性课程:结社知识农村化
以血缘和地缘为主要构成原则的农村,在面对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走向“社缘”(社群)时代。农村型社区大学可以扮演一种“结社知识农村化”的平台,让农村各种不同的社团相互交流、支持,并且分享在农村的社群组织经验。这种在农村的结社方式,与城市地区也有所不同,从成员的凝集、议题的选定,到会议与决策的进行方式……已经把“农村”特质非常巧妙地融了进去。也正是这样的做法,农村型社区大学作为“农村结社”的一种,从组织、策划到发展的方向、议题的选定等,其“存在”本身就已经融会了农村社区的许多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特性。
收稿日期:200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