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视阈下的电影海报解析论文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视阈下的电影海报解析

程建山

(武汉工程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 运用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分析《圆梦巨人》海报的文字、图像、布局、字体和颜色等模态的突出性特征以及各种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该电影海报通过各种模态的协调和组合向观看者传达出了电影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揭示了该电影的精神和内涵意义,吸引了观看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电影海报;《圆梦巨人》

多模态语篇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运用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24-30。电影海报是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言语和视觉符号组成的典型的多模态语篇。现有的多模态语篇研究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视角:一是社会符号学视角,主要研究电影海报中图像、字体、布局和色彩等非语言模态的语法建构和这些模态意义产生的符号学原理;二是认知文体学视角,重点关注多模态隐喻现象的认知分析;三是功能文体学视角,重点关注非语言模态对实现语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贡献[2]36-41。张德禄等在语境一致性、模态独立性和意义互补性这三大语篇特征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多模态功能文体综合理论框架,并在一则儿童漫画的文体分析中验证了该框架指导文体分析的有效性[3]。本文运用该理论框架对电影《圆梦巨人》海报进行多模态分析,旨在揭示多模态语篇中言语符号和图像符号如何共同构建意义,以提高对电影海报的识读能力。

一、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

该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的特点是:两个阶段,三个实体,四个关键。两个阶段是指编码和解码两个阶段。编码阶段是以发话者为出发点,发话者根据情景语境选择要表达的意义,在不同的模态中做出选择,然后在不同模态的语法系统中做出选择,最终形成多模态语篇。而解码阶段又包括分析阶段和解释阶段。三个实体分别是发话者、受话者和多模态语篇。发话者是意义选择的主体,根据情景语境选择意义的表达和选择不同的模态。受话者是多模态语篇的解码者,受话者需要从语篇的词汇语法入手解读其中的突出性特征。语篇是连接发话者和受话者的桥梁,多模态语篇中的语言、图像、字体、布局、颜色等具体的模态是承载多重意义的媒介,而不同模态的语法系统格式是分析的重要依据。四个关键分别是语境、整体意义、模态协同和前景化。语境制约是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的前提,情景语境和交际目的直接决定意义的选择,情景语境和交际目的又受文化语境制约,是文化语境的体现。在意义层面上,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是一个整体,意义的表达由文字模态和图像、字体、布局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协同完成。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逻辑语义分析,也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表现关系进行分析。逻辑语义关系又分为详述、延伸和强化;表现关系有互补和非互补之分。前景化的多模态特征的识别是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研究的目标。不同模态中均有各自的突出特征,但并不是所有模态中的所有突出特征都是前景化特征,只有当这些突出特征与情景语境和交际目的相关才能成为前景化特征。

二、《圆梦巨人》海报多模态功能文体分析

《圆梦巨人》是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奇幻冒险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该片根据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小孤女索菲遇到一位喜欢收集美梦的“好心眼儿巨人”,并为了阻止其他巨人吃人联手保护人类世界的故事。笔者收集了《圆梦巨人》在中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正式海报共11张,本文以美国海报(图1)为例,运用多模态功能文体综合理论框架分析该海报的文字模态、图像模态和其它模态(布局、字体、色彩)的突出特征,探索各种模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模态如何反映影片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图1

(一)文字模态意义分析

该海报文字部分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处是影片的片名,The BFG,采用的是大写首字母缩写,其全称是The Big Friendly Giant。片名上面还有个单词Disney, 表示该影片由迪士尼公司发行。片名下面有一句广告语: The world is more giant than you can imagine(世界比你想象的大得多)。这个句子包含了一个关系过程和一个行为过程,表明这部电影是一部奇幻冒险类型的电影,同时giant一词也暗示了这是一部关于巨人的电影。第二处出现在海报的左上角,写的是From the human beans that created E.T. and the author of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and “Matilda”。这句话里面包含有物质过程,目的是介绍该电影的导演和作者(编剧)。该电影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经成功地导演了一部科幻家庭电影《外星人E.T.》,而本影片的作者(编剧)罗尔德·达尔也是《玛蒂尔达》和《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两部高票房且深受观众喜爱的奇幻类童话电影的作者。这些文字信息告诉海报的观看者该影片是一部改编自“大”作家罗尔德·达尔同名小说的电影,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并在迪士尼的“大”制作之下的一部“大”师级的电影。同时,海报也勾起了观看者对以上三部电影中所展现的奇幻世界和绚丽缤纷的想象的回忆,使他们相信该影片将带领观众再次领略罗尔德·达尔的奇幻想象,并一起踏上去巨人国的冒险之旅。第三处文字位于海报的最下面,主要是介绍影片的出品公司、监制、导演、编剧、演出阵容、格式、上映时间等细节内容,隐含了多个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体现了海报提供影片信息的概念意义和功能。

从人际意义来看,该电影海报中的片名字体最大,加粗、独特,与巨人的形象保持一致,给人一种震撼惊喜、耳目一新的感觉。那句广告词中的giant一语双关,作为形容词,它的意思是“巨大的”,暗示了该影片将给观众展示一个巨大的缤纷的奇幻世界;而作为名词,它的意思是“巨人”,这也揭示了电影的主题——一群生活在巨人国里的巨人的故事。另外,左上角的文字中human beans(人豆),正确的表达应该为human beings(人类), 作者故意写错透露出海报设计者的幽默感,因为在该影片中,好心眼儿巨人因为年龄大发音不标准常常把human beings说成了human beans,但它也非常生动形象地把人类比喻成豆子。在那些吃人巨人的眼中,人类只不过是一颗颗香甜可口的豆子而已。

万历后,“七子之风未艾,三袁之焰方新”,[2]563七子派末流,“万喙一音”,[2]806“渐成伪体”。[2]806为了扭转食古不化的风气,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开始标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10]5“性灵说”理论也得到了时人的推崇。公安派求新求变的文风,却遭到了四库馆臣的强烈抨击。

语篇意义可以从信息价值和显著性方面加以考察。在文字说明中,片名的字体最大,且位于中间位置,说明它的信息值最大,显著性最强。影片的广告词以及导演和作者介绍文字部分字体较大,信息值较大、显著性较强,使观看者一目了然,并且激活了心中关于该影片导演和编剧的信息,从而对电影充满幻想与期待。显著性最弱的是处于海报最底端的电影出品公司、导演、主演等细节内容,这些内容的信息价值不如其他文字部分高,所以字体最小,放在海报的最底端,一般观看者也很少关注这些具体的细节信息。

(二)图像模态意义分析

图像的互动意义是指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和图像观看者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Kress 和 van Leeuwen指出,图形通过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四个要素来实现互动意义。

(2)社会距离。Kress 和 van Leeuwen认为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和图像的框架尺寸也就是镜头取景的框架有关。可分为:①亲近距离:画像以特写镜头表示;②社会亲近距离:镜头中摄取的是整个人;③社会远距离:画像中的任务没有采取特写的镜头,虽以整个人的形象出现,周围却有空间环绕;④公共距离:至少有四、五个人的距离。该海报以特写镜头超大尺寸摄取巨人的半身照,因此展现的是亲近距离,巨人的特写镜头拉近了观看者与巨人之间的距离和人际关系,引起观看者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同时,巨人的超大身影与小女孩的超浓缩形象也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让人心中充满疑惑和惊讶,也充满了观影的期待。影片的目标观众尤其是善于幻想的孩子们看了海报以后心中一定会充满好奇心,想到影院去一睹为快。

1.图像的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是指视觉图像像语言一样能够如实再现客观世界中的人、地点和事物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活动。再现意义可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其中叙事再现是通过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体现其关系的,包括了行动过程、反应过程、言语和心理过程。而概念再现是通过属性、类别和特征来体现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在叙事图像中,图像中的元素形成斜线——强烈的对角线,就形成矢量。该海报是以叙事图像为主,概念图像为辅的综合海报。在图像中,参与者总是处在最突出的位置。该海报中影片的两个主角好心眼儿巨人和苏菲占据了几乎三分之二的版面,因此他们是参与者。海报中巨人坐在一块岩石上,宽大的右手掌心上坐着一个赤脚穿着睡袍的小女孩。巨人神情安详和蔼,用一种慈祥温柔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小女孩,似乎两个人正在亲切地交谈。这里面涉及了三个过程,分别是言语过程、反应过程和心理过程。首先,他们俩的谈话构成一个言语过程。其次,巨人与小女孩的目光构成了一条斜线,即矢量,是一个反应过程。同时因为巨人和小女孩来自不同的世界,刚开始彼此都不熟悉,还心怀介意,但是他们不久就建立起好感和信任感。巨人一定想知道人类世界发生的事情,而小女孩对巨人生活的世界也一定充满了好奇和迷惑,图像体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活动,属于心理过程。海报的背景是蓝红色的天空,黄白色的浮云,荒草丛生的山顶和陡峭的山尖构成一个概念图像,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巨人身边放着他捕捉美梦和释放美梦的工具,即捕梦瓶手杖。整幅图片营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美好世界的场景,在这个地方,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正义得到伸张,邪恶受到惩罚。晴朗的夜空中点缀着白色的繁星,象征着这是一个祥和安宁的世界,但是山顶上翻滚着的阵阵黄白色的烟云又象征着气候变化,暗藏着危险,而那淡红色的晚霞又预示着第二天会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巨人和小女孩都将迎来好运,实现梦想。从分类过程来看,巨人的衣着很简朴,甚至有些破旧褴褛,他穿着粗绒布裤子,灰色短马甲,马甲上有些扣子也不知所踪,一根棕色牛皮带严重褪色松垮。他那细长的脖子看上去犹如长颈鹿一般,使他显得格外消瘦。巨人面容苍老,眼睛深陷,高高的鼻梁向前耸立着,头发、眉毛、胡须已经全白,额头和脸颊上布满皱纹,看得出老巨人饱经沧桑,历经生活的磨练,但是他那安详的姿态和柔和的目光使他看上去格外友好、慈祥。而小女孩苏菲赤着脚,穿着肉色的睡袍,因为她刚刚从梦中醒来,被巨人看见了,然后被带到了巨人世界,小女孩对巨人和巨人世界充满了恐惧感和好奇心,所以她一脸茫然地看着巨人,但是她似乎又没有感到惊慌,相反显得淡定从容,这表明小女孩性格很勇敢、聪明又机智。

(1)接触。Kress 和 van Leeuwen指出,图像在传达意义时都有一个图像行为,这种图像行为是通过参与者的凝视来实现的,这种凝视分为索求和提供两种。索求类图像是指图像的参与者的目光指向图像观看者,而提供类图像是指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的目光没有接触。该海报中巨人和小女孩的目光直接接触,两人互相凝视,属于索求类接触图像,表达了巨人和小女孩之间的一种陌生而又温馨的情感交流,巨人的目光透露出慈祥温和的表情,而小女孩的目光则传递了一种迷惑而又好奇的神情。

教育教学改革长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教育目标的达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深度学习的热点研究指向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指向了社会的变革动态,具有强大的研究生命力。就本文的主线教学研究而言,一线学科教学中想要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达成,应当增加其内涵变式、巧妙结合教学内容,才能够有效指向深度学习发生与否的五大特征。

Kress和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奠定了图像视觉符号解读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个全面解读图像的语法系统。这一图像语法借用了Halliday的语言三大纯理功能理论,分别从表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层面分析图像等视觉符号的意义关系。其中表现意义重点探讨不同图像或图像中不同成分之间存在的概念关系,它的实现依靠图像矢量、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互动意义重点探讨图像中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图像设计者的交际目的以及图像解读者对图像的介入,互动意义的实现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具体包括凝视、距离、视角和情态。构图意义主要研究同一图像中不同成分之间或不同图像中的信息分布,主要依靠信息结构、关联、定框和凸显实现[4]

2.图像的互动意义

从那时起,我们三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老周再找老马时,老马总会说他不在家。几次之后,老周也自觉没趣,从此不再找他了。有一次我提起老周,老马轻轻地说了一句:他只是个拍摄稻草的人,并不是爱稻草的人。我最不喜欢的是叶公好龙。

假设实际加工中夹持器杆件宽度为10 mm(如图5),选取长度L=20~90 mm的长方体作为两点夹持对象(相应的理论值为30~100 mm),选取 R=35~47 mm的圆柱作为包络抓取对象(相应的理论值为40~52 mm)。为与理论分析直观对比,下述分析以夹持对象理论尺寸作为其仿真模型中的尺寸。夹持器2种工作模式的ADAMS建模如图5所示,其中,在进行包络夹持仿真时,对夹持对象添加一个沿夹持器对称轴方向的滑动副约束,使得仿真时机构能自动寻找静平衡位置。

(4)情态。情态是指人们对所关注的世界做出的陈述的真实度或可信度,而这种真实度和可信度是通过色彩的饱和度、区分度、调和度以及语境化、再现、深度、照明和亮度这八个视觉标记的,情态被归纳为高、中、低三类。该海报中色彩饱和度适中,区分度较低,协调度高,语境化值高,中心透视,照明度低,亮度值高,属于高情态值图像。这种高情态图像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仙境,给观看者带来视觉震撼,从而对巨人生活的世界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达到吸引观看者去观看影片的效果。

(3)态度。态度通过视角来体现,表达对图像的参与者所持的主客观态度。大部分的图像都是采用垂直视角和水平视角的主观图像。从水平视角看,海报从正面角度展示了巨人和小女孩的全身照,给观看者带来的是感同身受、融入其中的感觉,使观看者对巨人充满无限的遐想。从垂直视角看,巨人的目光与观看者处于同一水平线,表示巨人与观看者处于相对平等的关系,增添了巨人的友好善良的性格,拉近了巨人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和情感。

(三)构图意义

图像的构图意义主要是指语篇成分的空间顺序,其主要包括三种资源: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Kress & van Leeuwen 给出了图像的三种基本构图方式以及他们的意义:左右结构表示已知信息与新信息;中间边缘结构表示主导信息与支配信息;上下结构表示理想信息与真实信息。《圆梦巨人》海报以左右结构为主,上下结构为辅。左边为电影片名、广告语,右边为巨人的巨幅图像,读者在理解左边的影片广告语时可参照右边的图像加深理解,发挥想象力,广告设计者主要以图像来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海报下方的文字属于真实信息,主要介绍电影制作的现实信息例如导演、主演、制片人、制作发行公司等,但这些字体相对较小,故其显著度较弱,信息值相对较低。显著性指的是图像中的元素的重要性以及对观看者注意力的吸引程度。显著性可以通过尺寸、清晰度、色彩对比、放置位置等手段来实现。海报上每位电影人物的显著性高低体现出其在电影中的重要程度。该海报以大尺寸突出巨人图像,同时故意缩小小女孩的比例,使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巨人巨大的体形。同时,海报还通过各种色彩的搭配调制出了一个梦幻般迷人的世界。取景指的是通过取景手段,例如线条、空白或者颜色变化等分隔图片中的原色,使其成为独立的个体或信息。该海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景物:布满繁星的蓝色夜空、荒凉怪诞的山顶、山顶上翻滚着的黄白色云雾,以及巨人和小女孩。这些景物和人物相互独立,被色彩变化分隔开来,却又浑然一体,共同塑造了一个充满诱惑的诡秘和魅力的独特世界,仿佛在向观看者讲述一个神秘莫测的感人故事。

(四)其他模态意义分析

与图像模态语法相比,字体、布局和色彩模态语法的主观性更强。van Leeuwen提出了一个字体区别性特征系统,是字体文体特征分析的理论基础。这些特征包括字重、放大、斜体、弯曲形状、连通性、方向和规则[5]139-155。该海报字体的突出特征是影片名“BFG”这三个大大的字母,它采用缩写形式,目的是为了突出影片的名称且让人猜想这三个字母的意思。同时,这个大大的影片名也象征着电影的主题——巨人和巨人世界。本海报字体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影片名上面的Disney这个单词,它提示了该影片是由著名的迪士尼电影公司拍摄和发行的,而且这个独特的字体极富艺术性,表明这是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幻想电影。多模态页面布局的研究主要建立在Kress & van Leeuwen构图理论之上。如前所述,该海报布局以左右结构为主、上下结构为辅。左边主要为文字信息,介绍影片的片名和广告词;右边为图像,展示了影片的主角好心眼儿巨人和小女孩苏菲,暗示了他们之间由陌生恐惧发展到友好亲密的关系。从上下结构来看,海报上面的信息属于理想信息,用图像、文字、颜色等元素塑造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故事,而下面的信息属于真实信息,主要介绍该影片的导演、作者、主要演员等真实的信息。关于颜色理论,Kress 和 van Leeuwen在论证了颜色同样具有三大纯理功能和三大意义潜势后,提出了用于分析视觉图像中颜色意义的6个区分性特征,作为建构颜色语法的基础,它们是价值、饱和度、纯度、调制、区分度、色度[6]343-368。如前所述,该海报的色彩价值度高、饱和度适中、纯度低、协调度高、区分度低、色度低,主要使用蓝、红、白三原色调制出了一个梦幻般的绚丽缤纷的魔幻世界。

(五)文字模态与其它模态的关系

在这幅海报中,文字模态和其它模态互相补充说明,更好地构建了电影的主题和相关情节。作为一种平面视觉艺术,电影海报往往以画面为主要交际形式。在这幅海报中,图像是前景化的,而海报中的文字只是起辅助和强化电影主题的作用。因此,图像和文字互相补充和强化,图像是主模态,而文字起补充和强化作用,共同组成整个多模态语篇。从构图意义上讲,图像和文字呈互补和强化的关系。从互补关系上讲,图像提供主要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文字提供具体的信息,如影片的导演、作者、出品公司、演员阵容等细节内容。另外,文字也对图像起到强化和具体化、精确化的作用。没有文字,对图像可以有多种解读,有了文字,解释的范围缩小到基本无歧义的程度。在意义层面上,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是一个整体,意义的表达由文字和图像、字体、布局和色彩等多种模态协同完成并传递出该海报的精神与内涵意义:这是一部富于幻想的关于巨人和小女孩的充满温馨和童真的奇幻冒险童话电影。

三、结语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主要形式是一种常见平面视觉艺术,其功能不仅是为影片做广告,刺激电影的票房收入,而且也是一部电影的内涵和精神的代表。本文运用多模态功能文体分析综合理论框架分析了《圆梦巨人》电影海报的文字、图像和其他模态的突出特征以及各种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该电影海报中的各种模态符号的协调组合向观看者传达出了电影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揭示了该电影的精神和内涵意义,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我们越走越远,突然,我不走了,说:“再往前走,就是坟地了。”别呦呦说:“害怕了?”我胸膛一挺:“不怕。”别呦呦说:“那就走。”

[参考文献]

[1]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2] 雷茜.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建构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探讨[J].外语教学,2018(2).

[3] 张德禄,贾晓庆,雷茜.英语文体学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4] Kress, G. & T. 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 Routledge, 1996.

[5] Van Leeuwen, T. Towards a semiotics of typography[J]. Information Design Journal & Document Design, 2006, 14(2) .

[6] Kress, G. & T. Van Leeuwen. Color as a semiotic mode: Notes for a grammar of color[J]. Visual Communication, 2002, 1(3).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2273( 2019) 04- 0068- 05

[收稿日期] 2019- 04- 20

[基金项目] 湖北省省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程建山(1979-),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翻译。

(责任编辑 吴礼敬)

标签:;  ;  ;  ;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视阈下的电影海报解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