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话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通过对话,我们可以理解他人,认识自我。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走进语文课堂,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此研究,加强中学语文教师对课堂对话教学的认识,提升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对话教学 存在问题 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3-0034-0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话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它在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为它不但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补充,更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积极实践着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但由于教学观念、个体理解及实施条件不足等诸多因素,教师也有许多困惑。
一、对话教学的基本特征
1.对话教学是平等民主的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地位,因为他们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这就形成了师生之间不平等的地位,形成了教学中的一言堂,并使师生关系成为简单的“授受”关系。而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对话双方民主、平等及双方共同的利益基础上的教学方式,从美学的角度看,对话的“美学价值来源于师生之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无论它是否以对话方式呈现,对话教学都是以对话精神为原则的教学。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拥有者,也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者,在他们眼里,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的个体,教师只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
2.对话教学是探究创新的教学。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因此,学生养成了被动地接受知识、重复知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而缺少了探究创新、动手摸索的能力。而教师也习惯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传授给学生固定不变的知识,习惯于唯一的答案,以至于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和教师思维的封闭和僵化。对话教学则要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
3.对话教学是合作互动的教学。传统教学中,学生进入学习过程是以“个体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个合作和互动的过程,他体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它凸显了教学过程中沟通与合作的本质,要求师生在民主平等基础上进行沟通,在多边互动中进行合作。
二、中学语文在对话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话教学彰显的是对话的品质,但是在实践中会出现过分地追求课堂的讨论、辩论、问答的热闹气氛,背后却什么也留不下的似是而非的对话教学。
1.中学语文教师现有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对话教学的创生性、生成性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广义上讲,所有的教学都是生成的教学,但对话教学中的生成强调的是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地建构与提升。在此过程中,不同的思想碰撞,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对话教学让中学语文教师感到教育教学知识的匮乏、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教学智慧上的不足,不利于对话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
2.中学语文教师难以顺利转换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包括陈述、指导、展示、提问、反馈、管理、观察、倾听、反思、评价等行为,是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态势。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以口头语言为手段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陈述行为,它包括教师的讲解、背诵、叙述、总结等活动。另外再辅以利用某种媒介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的展示行为,这个由教师完全控制。而实施对话教学要求教师有更多的提问行为、观察行为、倾听行为、反思行为,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采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课堂教学,把这种观念贯彻在实践中。中学语文教师简单地把“对话教学”变成了“我问你答”的形式,而且是有标准答案的“你问我答”,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设计的思路和框架之内。这并不是对话教学所提倡的。
三、中学语文课堂怎样有效实施对话教学
1.深刻理解对话教学意义,建构对话教学理论解释。对于对话教学这样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形式,中学语文教师要先理解其意义和特征。一般来说,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包括三个方面,即时代背景、所在领域的共性及其自身的特点。对话教学正是体现了时代对民主、平等的呼唤,是时代的追求在教育领域的反应,同时,对话教学也拥有和其他教学形态相通的地方,比如它是一种教学理想,它通过师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对话教学有属于自己所独有的特征,即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中学语文教师要真正理解对话教学平等性、开放性及互动性的特征,即平等的学习主体、民主的教师;共同的话题,开放的情境;在交往中沟通,在对话中理解。
2.教师对自我角色的确认。“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就是“引导”,教师在本真的意义上就是一个“引导者”。“对话”式教育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表达出想表达的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保持必要的威严,还要以伙伴的态度成为既外在于学生又与学生同在的关照者、引领者。对话能力获得之后,引导者随之也成为了对话者。在“对话”式教育中,中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拥有感动的观众表演者,它与那种“独白”式教育缺乏观众的表演不同,“对话”式教育的表演是以一种真诚的、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的表演,这种表演以一种角色消解的方式走近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场真正的对话。
总之,对话教学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对话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双方在平等互动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使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师生关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在教育中的渗透和发扬将给中学语文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3):33-39.
[2]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3]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76.
论文作者:卢小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中学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平等论文; 互动论文; 知识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