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英语课程目标优化英语教学评价_英语论文

实施英语课程目标优化英语教学评价_英语论文

落实英语课程目标,优化英语教学和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英语教学论文,课程目标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全面总结英语十年课改经验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完成了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突出体现英语课程对国家和学生发展的意义,突出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明确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否正确理解和把握《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对于深化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落实课程目标的角度,着重谈谈优化英语教学和评价的途径和方法。

一、拓宽教育教学渠道,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英语课改构建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标准》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1.强化听、说、读、写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听、说、读、写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文进行综合训练是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途径,这样的训练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只要运用得当,是非常有效的。[1]

(1)注重听说教学结合,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语言输入先于语言输出。听是输入信息,说是输出信息。听是说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听力。提高听力理解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口头表达,培养交际能力。听力本身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学习途径,听力教学时,教师要营造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听音时的紧张心理,让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集中精力提高自己的听力技巧和寻求听力学习的内在规律。听力前教师应让学生做好准备,知道将要听什么,它包括:①帮助学生激活大脑里已有的图式知识,即有关该话题的所有已知信息、话题的体裁和任何相关的背景知识。②指导学生根据听力问题的设计确定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必须听清哪些具体信息,进而做出合理的预测。另外,听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听力策略指导,如:教材的听力练习题型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在听前填上所缺的部分,这样有助于学生利用上下文的内容帮助自己培养推理能力以及预测内容的能力。在听后的活动中,听说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比如:可以将听力练习设计为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口头表达的积极性;也可以选择一部分听力材料,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将已经听懂、理解了的主要内容合理地组织并准确表达出来,以锻炼学生用目的语进行逻辑思维、组织和综合概括的能力;还可以要求学生模仿一些听力材料的篇章结构及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再现。

(2)重视读写教学结合,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标准》“写”的五级要求中提出学生“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然而,目前不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强,表现在语言表达不得体、词汇贫乏、使用句式结构单一、语法使用不当、缺乏语篇意识等方面。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①初中阶段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课程,平时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基本训练也比较少,一般都是在初三阶段进行突击训练。②教师在处理阅读文章的时候往往只是关注课文后的练习题,学生只要正确回答了问题,或者由教师对课文出现的知识点、语法点、短语等给予讲解,就等于完成了对阅读课文的教学。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标准》仍然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倡教师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语境,设计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采用各种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学习成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的阅读板块,将阅读与写作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通过阅读归纳信息,通过设计互动交流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写作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的短语、套语,将这些作为关键词,进行模仿写作、趣味写作。

另外,初中教材中编制了“项目活动”(project)学习板块。项目活动是一种开放性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作,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他们自己选定的课题。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得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创造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技能的机会。因为在项目活动实施的初期,学生要进行讨论或协商,听和说的活动较多。随着项目的进行,学生的四项语言技能都得到充分展现:为项目活动准备的背景资料、书籍等需要读,讨论、采访时需要听和说,而做笔记、完成报告等则需要写。由此可见,项目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四项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项目活动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语言能力(如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2]

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通过每一阶段具体任务的完成来达到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任务,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2.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的培养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标准》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自主学习需要学习者把握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或灌输知识。[3]中小学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包括: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掌握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单词的方法;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应强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和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在初中阶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显性地反思什么学习方法和技巧对自己更有效,形成学习策略意识。[4]

比如,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每单元均有study skills(学习技能)板块,该板块旨在有效地教会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部分内容安排较为系统:7A、7B讲解语音、语调,8A讲解构词法,8B教学写作技能,9A教学阅读技能,9B介绍交际策略,学习内容分布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以便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对学习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学生的自我监控和教师的有意监控,毕竟初中学生的自主能力有限。

3.渗透文化常识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标准》要求英语课程应“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因为“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英语学科中文化教育可以渗透到中小学日常课堂教学中。方法主要有:基于课文等开展跨文化教育;基于活动开展跨文化教育;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化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开展跨文化教育。

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广泛,涉及英语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课文中的图片文化资源,词汇板块的词汇文化资源,对话、阅读和活动板块的文化内涵资源,等等。教材所涵盖的文化教学内容是课本知识的扩展和深化,能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主动、有意识地将文化内容自然地渗透给学生,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习俗,注意中外文化异同的比较。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可以利用影视和网络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如他们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娱乐消遣和节日习俗等。还可以举办专题报告、系列讲座,话题可以包括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文学典故、文化词汇和非语言交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5]

二、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估积极导向作用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理念和新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过去的十年课改中,评价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评价改革与英语课程改革其他方面相比较还显得较为缓慢、浅表和艰难。因此,《标准》加大了对评价和测试问题的关注。《标准》继续强调评价应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价的维度,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力求体现课程内容“以人为本”和培养具有社会适应力和跨文化人才的核心理念。通过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来实现“减负”,支持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标准》提出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强调“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接近的形式以及平时测验、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和学的过程”,“其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核心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反馈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档案袋评价是学生进行自评、小组互评的重要依据,档案袋内容可以是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记录、读过的英语知识及英语小故事以及自己设计的英语漫画、自办的英语小报等内容。学生档案袋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的过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兴趣,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标准》提出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测试内容涉及词汇、语法等,能力涉及听、说、读、写和语言综合应用,具体测试题型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初中英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评价,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初中阶段所达到的英语学习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新课改以来,我省在英语中考中坚持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进行全面检测,取得良好效果。2009年,全省又实施了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最近三年,全省听力和口语测试均分逐步提高,说明这样的考试确实促进了初中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提升。全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水平的底部在抬高,满分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全省范围内初中“哑巴英语”的现象已经终结。中考笔试部分避免了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我省各市中考英语试卷主观题型和客观题型的比例越来越趋于合理,主观性和开放性试题逐年增加。不断进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我省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的教学均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应该坚持这样的方向。

标签:;  ;  ;  ;  ;  ;  ;  

实施英语课程目标优化英语教学评价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