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福建厦门
【摘 要】目的 对胃癌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在诊断胃癌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并行胃切除术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术前行胃镜活检,术后进行外科术后病理检查,比较两者的诊断情况。结果 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的胃癌确诊率及病理分型比例等检查结果相比,有统计学差异(Р<0.05)。结论 胃镜活检在胃癌预防与早期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术后病理检查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胃癌诊断准确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胃癌;胃镜活检;术后病理;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eoperative endoscopic biopsy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4 to 2016 may diagnosed during a parallel gast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gastric carcinom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Preoperative endoscopic biopsy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diagnosis.Results preoperative endoscopic biopsy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pathologic sub type proportion and check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5).Conclusion the gastroscopy biopsy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preven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It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gastric cancer further,and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gastroscopy biopsy;postoperative pathology;diagnosis
胃癌是临床消化道肿瘤的常见类型,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中首位[1]。胃癌早期并无特异症状,诊断难度较大,而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需采用胃部切除术治疗,但术后5年存活率仅占50%左右[2]。因此,积极对胃肠疾病进行胃镜检查与病理送检,尽早确诊与治疗,是预防胃癌进展及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关键。下文主要对胃癌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的诊断情况进行报告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癌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术前行胃镜活检。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5~81岁,平均50.5±2.5岁;临床症状:43例上腹痛,38例上消化道出血,36例上腹胀,15例贫血;发病部位:22例胃体,25例贲门小弯侧,12例胃窦,4例胃底,19例胃角。
1.2方法
术前胃镜活检:胃镜诊断后,对胃黏膜进行仔细观察,对于肉眼无法判断的组织部位,且需进行胃黏膜活检时,应结合患者实际合理选择活检的部位。如果是隆起型的早期胃癌,应将隆起处去除,活检部位为基底部与顶端组织细胞;如果是凹陷型患者,活检部位为溃疡四周组织;如果是黏膜下病变者,活检部位为黏膜中央凹陷处的相关细胞。
术后外科病理:如果患者病灶直径<1cm,病灶需全部取材;若病灶直径>1cm,只需对典型部位取材。取材操作:取4%多聚甲醛标本固定后,用石蜡包埋,然后制作成切片并展开,切片长度为3~5μm,接着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密切观察活检组织的的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及分化程度等情况。
1.3观察项目
对两种方法的病理类型与分化程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病理类型有黏液腺癌、印戎细胞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及乳头状腺癌;分化程度主要有分化型与分化不良型这两种。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τ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Р<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术前胃镜活检的胃癌确诊率明显低于术后病理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Р<0.05),但疑似率与排除率则无显著差异(Р>0.05),见表1。
2.3两种检查方式的分化程度结果比较
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分化型占41.67%(25/60),分化不良型占58.33%(35/60);术后病理分化型占63.33%(38/60),分化不良型占36.67%(22/60)。两者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Р<0.05)。
3.讨论
胃癌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恶性肿瘤,对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然而,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故诊断难度较大,而大多数胃癌患者在就诊时以进入到进展期。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虽然行胃部切除术后可存活,但5年内存活率较低,是占消化道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3]。我国是胃癌疾病发生率较高的国家,故如何提高对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随着胃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胃镜活检逐渐成为术后病理检查前诊断胃癌的一种重要方法,且因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及重要诊断价值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胃镜活检虽可确诊出恶性病变,但因受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灶相对较小,加上炎症反应会对胃镜观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故与组织病理相比仍存在缺陷。除此之外,活检由于无法对病变组织全貌进行更好的观察,故对病变性质的评价也会欠缺一定的客观性。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60例胃癌患者术前实施了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诊断。从表1中可看出,术前胃镜活检的胃癌确诊率低于术后病理检查,两者比较差异较显著,但胃癌疑似率与排除率差异则不显著。这表明,在胃癌的确诊中,术前胃镜活检不如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更准确。从表2中可得知,在管状腺癌、印戎细胞癌、低分化腺癌诊断中,术前胃镜活检的诊断价值更高;在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诊断中,术后病理诊断的检出率更高。究其原因,可能是胃镜检查的取材局限性较大,加上不能准确囊括全部病变组织,故在病理类型诊断中会存在较大差异。从结果2.3则发现,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在胃癌分化程度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前者对分化不良型的检出率较高,后者对分化型的检出率则高于前者。这表明,在分化型与分化不良型胃癌诊断中,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在诊断方面侧重点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胃镜检查时采用倒镜观察与病理采集不足,故会发生差异。除此之外,即便是同一肿瘤部位,其病理类型与分化程度也并非完全一致,而胃镜只能对其中一部分作出判断,故客观评价行较低,这与相关报道阐述的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胃癌的诊断中,胃镜活检与术后手术病理存在一致性与不一致性,应灵活根据患者实际抽取活检标本,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及早确诊与治疗提供有利依据,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春红,徐君玉.研究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差异[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6):122-123.
[2]万磊.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6):115-116.
[3]马春艳.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比较[J].河北医学,2014,20(01):135-137.
论文作者:傅杭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胃镜论文; 胃癌论文; 病理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术前论文; 腺癌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