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教材中物理知识的联系,以此类比应用联系进行实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生活化、情景化的课堂感受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是物理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关键词: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 情景设计 生活教育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即“生活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本着这种教育思想,结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中我提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一、实验教学“生活化、情景化”设计的动因
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老师要回归生活,从生活情景入手,从学生身边事例切入设置问题,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于物理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新遇到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习的知识,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实现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下面我主要以“汽化”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一些物理现象实验教学的“生活化、情景化”设计。
前年去新疆吐鲁番旅游,发现那里有很多晾房晾制葡萄干,与我们认识中的晒制不一样。随后去坎儿井观光,被这一地下输水渠道的巧夺天工所震撼。这些都与蒸发密切相关。与父辈们交流中,发现被子晾晒后用竹棍敲打除灰,与惯性知识密切相关,可在河边洗衣用棒槌敲打除灰,原理又不同。从生活中物理知识受到启发,借助“舌尖上的中国”启示,我以“舌尖上的物理”为主线,将生活化情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与“汽化”有关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设计主题类实验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生活中无论是煲汤,还是食物干货的制作都与本堂课的主题——“汽化”现象有关,教学情境设计及实验设计全部取材于生活实际,易让学生亲近物理,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课题选题源自生活真实问题
从“舌尖上的物理” ——晒菜干,煮鸡头米,水果干及其他干货的制作过程视频渗透的蒸发或者沸腾的现象,切入主题问题。从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自然引出了课题“汽化”,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应用就在身边。
三、教学过程设计之探究蒸发
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视频中,晒菜干和各种干货的制作过程都伴随着蒸发,那么如何加快蒸发呢?引导学生通过视频中和生活中的经验,讨论并说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及大小和液体温度高低的因素,学生可能比较容易想到,加快液面附近空气流速可能一时想不到,这时老师可从晒番薯干、吹头发事例启发。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影响蒸发快慢的其他因素。
2.探究蒸发的特点。让学生把酒精涂在皮肤表面,体验液体蒸发时,皮肤表面有凉的感觉,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可能是因为液体蒸发吸热致冷,有可能是酒精温度比较低,为一探究竟,我设计用温度计先测出酒精的温度,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后发现示数下降,说明液体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我让学生从生活中例举实例和应用。学生举例:如淋雨,很容易感冒,因为皮肤表面的雨水蒸发吸热。我趁热打铁,提出反向问题,采用物理方法如何给发烧病人退烧?学生想到用水或酒精擦拭皮肤表面降温。还有学生说出,夏天,洒水车在路面洒水,也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等。这一物理学习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教学过程设计之探究沸腾。沸腾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观察水沸腾时,气泡和声音的变化,用定制的大试管取代烧杯。考虑用定制的大试管取代烧杯进行实验,优选如下:(1)试管可以直接加热,与其他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烧杯、烧瓶相比,缩短了加热所需要的时间,基本解决了本节课内容多、时间紧的问题,由于水量较多让学生看到温度及气泡变化的时间较长。(2)由于试管较长,水沸腾前后气泡大小变化现象非常明显,易于学生在课堂观察。(3)用试管能较清楚地听到沸腾前和沸腾时声音变化的情况。(4)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可以立即观察到沸腾停止的现象,而如果用石棉网加热时,石棉网和铁圈的温度很高,停止加热时,学生会看到水并没有停止沸腾。实验结束后,当学生发现沸腾前声音比较小,沸腾时反而声音很轻,以及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大小的变化。这些现象可能与自己之前所想到的不大一样时,便大大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很多学生也表示回家就要烧一壶水,看看和课堂上做的实验是否相符。
4.课堂小结提认识。物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节课的结尾处,呈现教师自己拍摄的“扬汤止沸”的一段视频,这句成语,很多学生都听过,但现象几乎没有人仔细观察过,以“舌尖上的物理”开头,也以“舌尖上的物理”结尾,生活中很多成语、俗语都包含了物理知识,让学生课下思考还有哪些成语或事例蕴含物理原理,给学生留下实践和思考的空间。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物理题材,把生活现象和物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使学生不再觉得物理课堂枯燥无味,而是可以如此生活,这也正体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即:“生活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论文作者:刘慧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现象论文; 生活中论文; 试管论文; 舌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