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凤清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150300
【摘 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采取严密病情观察、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通气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及死亡率,统计住院时间,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52例患者治愈25例(48.78%),好转21例(41.46%),无效4例(7.32%),死亡2例(2.44%),住院时间在7~48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15.87d。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正确的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疾病的病程一般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且恶化快,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情绪消沉、精神紧张和恐惧等不良状态,更为严重者会在短时间内进入危急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致死,尤其重症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因此,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成功抢救和治疗重症患者的关键因素。本文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采取严密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和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在45~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5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支气管哮喘9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癌3例,病程在1~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48年。
1.2护理干预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多,发展较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变化、呼吸频率、脉搏、心率、痰量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气处理: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和治疗的关键。观察组患者出现突发呼吸困难及不畅时,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给予吸痰,做好痰液引流和合理的吸氧治疗,吸痰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护理:主要治疗为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如伴发喘息可使用解痉平喘类药物。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呼吸困难者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位为主。
缓解期护理:缓解期应采取一定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以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对易患感冒患者应经常鼓励其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加强膈肌运动与呼吸功能锻炼,增加有效通气量。
加强基础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一般需长期卧床,应定时给予翻身叩背,按摩皮肤受压处,帮助患者在床上活动肢体,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药物治疗护理:正确执行医嘱并及时用药,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血药浓度及用药浓度。为保证药物顺利输入患者体内,需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分别用于一般药物和特殊药物的输入。
环境与心理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干净及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定期消毒,定时通风透气,保证充足的光线和氧含量。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结果
52例患者治愈25例(48.78%),好转21例(41.46%),无效4例(7.32%),死亡2例(2.44%),住院时间在7~48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15.87d。
3.讨论
护理干预的实施是保证患者舒适、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医嘱正确执行、患者配合治疗等的重要保证,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快 且病情重,因此密切观察患者的痰量、咯血量、脉搏、呼吸频率、心率、意识变化、生命体征等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护理和抢救措施。进行相应干预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密切观察重症患者是否出现先兆症状,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奏、深度、痰量、脉搏、心律等各项意识和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且有无并发症的诱发因素,详细记录结果,加强下半夜的巡房护理工作,以防止哮喘患者在午夜病情加重或者发作;给予有缺氧症状的重症患者及时吸氧,确保操作规范、吸氧安全,及时记录吸氧时间和吸氧效 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氧流量,同时要检测好患者的血气。
注意保持病房干净、安静以及保持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定期通风透气、消毒、提供充足含氧量和光照,这样干净舒适的医院环境能使患者感到舒服、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也同时降低了患者感染的几率;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要多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争取家属的配合,鼓励他们多关心病患,另外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呼吸内科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以往康复的病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在用药物治疗重症患者过程中,要严格的掌控药物剂量、浓度及血药浓度。需要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给药通道,分别用于特殊药物和一般药物的输入,这样可以很好地确保所用药物可以及时、安全地到达患者的体内。长期卧床的内科重症患者,需要定时给予皮肤受压处按摩和翻身叩背,帮助他们在床上缓慢的活动肢体,通过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来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等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结果表明合理的预防以及护理干预能够使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得到避免,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对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媛媛.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后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35.
[2]王玉梅.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778-779.
[3]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122-123.
论文作者:叶凤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呼吸论文; 内科论文; 病情论文; 措施论文; 药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