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在小儿常见疾病中,支气管肺炎十分常见,该疾病在临床又被称之为小叶性肺炎,一般以小于3岁儿童作为高发人群,具有病情变化快、发病急等特点,以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湿啰音、咳嗽、发热、气促等作为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雾化吸入治疗为主,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等优势,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对改善患儿症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其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护理进展
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病、多见病,以<3岁儿童最为常见,临床特点较多,比如:呼吸障碍、肺部固定湿啰音、发热、咳嗽等[1]。在临床中,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全部住院患儿中占比大于百分之二十,特别在婴幼儿科室中,其发生肺炎概率更高。雾化吸入为治疗支气管肺炎的首选方式,其具有较高安全性,且易操作,为十分常见的治疗方式。而为了能够使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促进治疗顺利实施,同时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促进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提高[2]。
1 雾化吸入的作用和机制
支气管肺炎主要以炎性水肿痉挛、毛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肺泡壁等作为临床特征,易导致患儿形成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症状。临床对于支气管肺炎患儿通常以雾化吸入治疗为主,其能够达到镇咳、祛痰、减轻炎症、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同时能够将支气管痉挛解除,降低肺部并发症风险[3]。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内容相关:能够使感染所引起神经末梢传导来自人体气道内的冲动得以减少,能够将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的前列腺素进行释放,促进上皮细胞的水转移直至气管内,进而将黏膜水肿得以解除,将痰液进行稀释,改善通气功能。研究认为,直径在1-5Um的微粒雾化吸入效果更为显著,而不同类型雾化吸入机器均是通过机械工作,促使药物形成雾状,再经人体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将药效直接作用于病灶的目的。研究显示,压缩雾化机能够产生<3um的雾粒,能够使药物在最末端支气管直至肺泡内保证具有高沉积率,保证治疗结果的高效和有效[4]。人体呼吸系统具有吸收性、应答性、开放性,雾化吸入治疗能够促进药物以气溶胶的形成进入人体呼吸道内,并以弥散方式在呼吸道黏膜表面均匀分布,并在人体气道黏膜中直接产生作用,从而达到控制感染、减轻黏膜水肿、稀释痰液、解除气道痉挛的目的,该种治疗方式与其他方式进行比较,具有起效迅速、作用直接、安全性高等优势,能够使肝脏对药物的首过作用得以减少,使最小剂量发挥最大效果。
2 护理方法
(1)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对患儿各项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比如心率、呼吸等,一旦出现呕吐和恶心症状时,应暂时停止雾化吸入治疗,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待休息片刻后再次进行治疗,若病情情况不佳,不可强行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避免因此而加重患儿憋喘、缺氧症状,甚至出现心衰等严重症状,同时需对雾化液的剂量和温度进行检查,观察其体位是否适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5-6]。
(2)环境和饮食护理: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开窗透气,将室内温湿度调整适宜,即温度在18摄氏度直至20摄氏度、湿度在55%直至65%,并按时进行通风消毒,并对雾化吸入设备是否完好进行检查,备用。每日采用紫外线进行室内消毒一次,每次消毒时间在半小时直至一小时,并对探视人员的数量进行限制。在饮食方面,需保证水分充足,给予其易消化、清淡饮食,每日进行1次-2次口腔护理,母乳按照需求进行哺乳[7]。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应在雾化前1小时喂奶、喂水,避免出现窒息、呛咳现象。叮嘱患儿家属应遵循少食多餐制的饮食原则,以易消化食物为主。
(3)对症处理: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对促进雾化吸入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促进药物直达机体肺泡和支气管内,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药效,应在实施治疗前进行排痰操作,比如:更换体位、拍背等,必要情况下给予其吸痰,并与胸背部叩击进行配合操作[8]。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保持坐位,并借助重力作用促进药液达到肺泡和细支气管内,对于较小患儿,应指导家属抱着,从而促进肺部充分扩张。对于<1岁患儿,应以半坐卧位方式为主,使患儿能够以斜靠方式在家长左臂弯位置,家长右手持雾化器;对于>一岁儿童,应取坐位为主,对于存在呼吸无力、意识模糊者,应将床头抬高30度,以侧卧位为主,该方式能够促进膈肌下移,使气体交换量得以增加,促进呼吸深度的提高,利于雾化滴在终末支气管内沉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用药护理:吸入方式的正确才能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常见吸入方式包括两种,即口含嘴吸入法和面罩吸入法,临床多以面罩吸入法为主,其原因是由于面罩质地十分柔软,且不会压缩患儿面部,将其罩于患儿口鼻部,能够产生较好的吸入效果,且不会损伤患儿机体。而有学者认为,对于<1岁患儿,建议以口鼻面罩为主;对于>1岁患儿,建议以一次性口含嘴为主。正确应用药物,并对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比如博利康尼可引发低血钾、高血糖等风险,同时存在心律不齐发生风险,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需立即进行处理。
(5)心理护理:加强患儿家属的心理干预,使其焦虑和紧张情绪得以消除,树立康复自信。对于年龄较小婴幼儿,应以抚摸、搂抱等方式安慰;对于年龄>1岁患儿,应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方式,使其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根据小儿年龄特点,以游戏、玩具、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儿能够以轻松、愉悦心态接受治疗。
(6)雾化后护理:在实施雾化吸入后,应给予其漱口、拍背、排痰和清水洗脸等操作,并进行雾化装置的终末处理,并将雾化罐、雾化管道、口含嘴浸泡在浓度为0.5%的健之素溶液内,浸泡半小时后取出,并采用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晒干备用。雾化器应做到一人用、一消毒,并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采用蒸馏水将残留消毒液进行清洗,置于治疗盘内,以干燥状态备用,避免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在每次雾化吸入结束后,应分离整套装置,将储药杯、面罩、喷嘴分别进行冲洗后浸泡在消毒液内,待半小时后取出冲净,晾干备用。
(7)健康教育:为患儿家属讲解雾化吸入的治疗目的和意义以及效果,从而提高其配合度。告知家属应给予患儿充分照护,防止患儿出现哭闹不安情绪,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禁止带患儿到人群杂乱场所,禁止接触呼吸道感染者。另外,需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告知家属应合理喂养,保持营养均衡,并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定期带领患儿进行健康检查,并根据患儿家属不良情绪加以疏导。
3 结论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肺炎为临床多见、常见小儿疾病,而雾化吸入治疗则为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案,主要是通过局部给药,并对治疗时机充分掌握,选择适宜的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加强雾化吸入护理,能够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种治疗方式同样适用于家庭中,通过告知患儿家属有关雾化吸入的操作方式以及护理方法,并根据需要进行治疗,使患儿能够在家里满足治疗需求,节省就诊时间,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婷,茆俭.舒适护理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2):57-58.
[2]刘玉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的观察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84-185.
[3]彭永燕.超声波透皮给药靶向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观察及护理[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1):122-123.
[4]周雅梅.支气管肺炎患者雾化吸入抗生素并配合针对性护理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6):165-166.
[5]赵丽,杨卫红,姚金华.PDCA循环法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的实用价值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7):1594-1596.
[6]常凤静,许艳民,王艳艳.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住院患者就医成本、疾病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8):1140-1142.
[7]李雪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6):158-160.
[8]陈涓.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49.
论文作者:石美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支气管论文; 患儿论文; 肺炎论文; 方式论文; 小儿论文; 家属论文; 目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