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富乐镇光山村小学 赵美玲 四川 会理 615100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启蒙思想的重要阶段,将探究性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就探究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能力;兴趣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激发思维,开阔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小学语文是学生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启蒙思想的重要阶段,将探究性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笔者就探究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通常情况下,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的探索、大胆的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这就要求师生间形成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听取学生意见,虚心向学生学习;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造。此外,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直接决定着学生今后学习的质量,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语文作为我们的第一语言,想要学习好这门语言就应当有一种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让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与快乐。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不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而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当今社会,使学生从小就养成探索性学习的思维模式非常重要,而这一点对应的则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性格特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配合老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突出主题,明确探究目的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差、自控能力弱,加之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的探究能力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就导致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难以找到明确的探究目标,也很难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确立探究目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机会来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例如,在执教《揠苗助长》这一课时,教师如果未能确立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只会将其视为一个简单普通的寓意故事進行阅读与学习,虽然会获得一定的阅读乐趣,却未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如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后借助字典查阅文章中的生僻词,并能依据文中内容与自己见解简单归纳与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与深层含义。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探究性学习,才能在学习任务的解决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经验,从而提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采用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探究途径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给足探究的时间。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能够有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执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利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实施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文本一遍,并标明其中不认识的生词与字句,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与交流,让其互帮互助,答疑解惑。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小组成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由小组长提出并由教师进行讲解与释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这篇课文的内容细分为课文内容类、写作手法类以及思想情感类等,然后向各个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让每一小组就文中的景物描写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等任务展开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研究、探讨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探究以及自主学习,能更加体会到《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所描写的山水风光之美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对桂林山水与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从而高效、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随时走动与观察,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去,正确引导其讨论内容与中心主题。
四、小结
总而言之,探究性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下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各大课堂教学中,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综合能力,以此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和改进,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龚红霞.关于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
[2]李俊仙.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3)
论文作者:,赵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学生论文; 探究性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