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屡禁不止的各种青少年不良行为昭示着孩子们不良的心理状态,必须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高度重视,必须尽可能多的开展渠道,深入交流,通力合作。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维护应全面渗透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学校全方位渗透 信息平台
近日,听闻邻班的一名女生被八名同校女生暴打,以致该生伤痕累累,住院治疗。同样的,打开网络,我们也会常常看到接二连三的中学生暴力事件。追查这些事件的起因,皆因一堆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有时为了几句言语,有时为了所谓的情爱义气……他们有群殴同学的,有打伤父母的,有抢劫路人的,甚至有因为在课堂上被老师没收手机就把老师捅死的……痛心之余,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学生的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状态异常有着极大的关系。当然,中学生的心态异常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存在的不良因素有关,与学生自身学习上的困难有关。这些不良因素会使一些中学生形成所谓的愤懑情绪,若这种情绪越积越多,又压抑太久无处发泄,少数中学生的性格就会变得越来越怪癖、暴躁,一旦和别人相处不好或被别人排斥,或无理要求得不到支持,就会打架斗殴、制造事端、伤害同学或家长,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让人遗憾终生。对此,曾有学者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市场化变革,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身体病态,成为人们面临的重大危机。”因而,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维护,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这也是预防青少年心理异常的最好举措。必须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渗透,日常引导,创设良好育人情境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 我们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也不能认为这只是专职教师的工作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地广泛参与,必须是施教者地多方渗透与密切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可以是教学情感培育的结果。因而,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真实施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校方面,要创设良好育人情境,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人成功与否,家庭因素约占60%,社会因素约占25%,学校因素约占15%。可见,家庭因素是决定孩子心理状态的最关键因素。而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家长不应只关心孩子的饮食与成绩,更要用心用力建设好家庭精神文化。家长不但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更要积极参加到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中,一定要与学校多交流多分析,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实现高效心理教育。可现实生活中,家长会、座谈会、家长开放日等诸如此类的形式高大而空洞,并不能达成深入交流的目的。对此,笔者尝到了信息交流平台的甜头。新学期伊始,我就与各位家长建立了飞信与QQ互动平台,以便更好地督促学生的学业,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刚开始时,家长还有思想顾虑,他们也不忍心增加老师额外的工作负担,但随着孩子们各种问题的增多,随着问题交流的细致深入,伴着孩子们经历错误后的成长进步,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了家校合力的神奇力量,家长与学校交流,家长与老师交流,老师与老师交流,共同营造爱的教育氛围,指导学生自我调控,尊重、理解他们,保护他们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看似“多余付出”的背后是我们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教育教学真正做好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净化学生成长氛围,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应担起教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社会各界和民众要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要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要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加深认识。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籍刊物、不合法药品等,禁止开放“三室一厅”,禁止社会不良人员的侵蚀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才能还青少年一片洁净的蓝天,才能为家庭、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
论文作者:牛焕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青少年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校论文; 社会论文; 家长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