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动态、对比地演示物理现象,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内容展示和实验演示、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掌握、师生互动交流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课堂教学;整合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与空间,为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探索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在教育教学领域内迅猛地开展。教学实践说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灵活性、直观性、仿真性、高容量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本人就多年中学物理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在课堂中实现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一、多媒体技术的动态美感为教学展示和实验演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多媒体的展示往往背景美感,字体鲜明,图象清晰,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利用课件演示方面,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或上网搜索,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例如,在教授物理兴趣班活动课中“声音”一节时,可以利用网络下载“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其中导入部分有留声机发声振动、雷电发声、蝙蝠发出声波反射等课件;“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有收音机音乐、小提琴发声、大提琴发声琴弦振动等课件;在“声源”中用了铃铛声、锣鼓声、老鼠叫声等;在实验演示方面,物理实验中的许多基本仪器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等的使用和读数,由于仪器本身小,刻度也小,可见度差,给教学造成困难,成为不应有的教学难点,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摄像头或其它设备将其放大在荧幕上。
二、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掌握提供了平台
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拟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可以定格放映的图像或过程展示,使过去使用了“千言万语”也不一定能叙述清楚的物理模型或复杂的物理过程,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实现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如:静电平衡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静电实验本身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很高,另外静电平衡的实际过程瞬息即逝,学生往往感到对此知识没有一点感性认识,只能生吞活剥地接受,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模拟,能形象生动地把电荷移动,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的这样一个过程给予展示,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为什么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有那么多条规律?
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运用表象来进行思维,充分利用多媒体对物理事件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觉和知觉发挥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物理教学的主要能力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涉及“动量”、“能量”的力学综合题,能把各运动的分过程给予模拟展示,从而让学生对逐个过程进行分析,利用规律求解,长期这样的训练,无疑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多媒体技术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与我国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好相反。笔者认为,好的教育,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是较科学、合理的,符合认识论中关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两大支柱的原理。一方面,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学生的学习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已经为学生设计好了最为合理、科学的学习方略,多媒体的制作过程,其实质便是教师在为学生的学制订策略,为学生的学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辅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课前,课上则主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能够很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理念。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实际生活实例,模拟实际生活场景,可以给学生创设出逼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帮助其从生活走向物理。
四、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问题与反思
反思之一:多媒体技术虽然很方便、美观。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如果过分依赖和渲染,会误导学生,以为物理实验只能在电脑上实现。我认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中安排尽可能多的实验是很必要的;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甚至课外小实验,都希望尽可能以真实器材、简易( 学生容易获得的 )器材来实现,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探寻物理规律,来分析实验数据,来认识实验误差,以提高对物质世界的组织结构与运动规律的认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和创造思维。因此这一节课完全可以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实验来探究怎样使小灯炮发光。
反思之二: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计算机容量大、节奏快,我们的教师往往追求高效率而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许多同学都反映,多媒体播放屏幕的速度太快,不仅无法记笔记,而且记不住,印象不够深刻,长期这样,效果必然不好。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发展演变;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停顿的时间。另外,必要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千万不能把节约板书的时间来扩大容量,而应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认知。
反思之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时,在选材过程中要注意,能动手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就不要利用多媒体作成课件。因为科学课程在于体验,这个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比如,你做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好不好?-不好。因为实验更好!要选那些实验不能解决,讲又不好讲的点来制成课件。还有,在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接受性、年龄特征、控制的交互性等;选点不要大,一般做片段,不要做全程。
反思之四:由于目前还不可能在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室内也无法实现人手一机,存在电子备课室等的利用率还不够高等现象,因此学校的有限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室以及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多媒体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有选择的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无论如何,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越俎代庖”、“反客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务必摆正其辅助性的位置,要“恰到好处”地选用,千万不能滥用。
论文作者:易应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多媒体技术论文; 多媒体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论文; 很好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