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刘年生

刘年生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医院磁共振室

【摘 要】目的:观察和比较CT检测和MRI检测在鼻咽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MRI检查和CT检查进行临床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在对患者鼻炎部位的诊断中的检出率为(72.5%),明显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4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在对患者颅底部位的诊断中的检出率为(72.5%),明显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4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检查在鼻咽癌患者鼻炎部位和颅底部位的诊断效果均明显优于CT检查,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鼻咽癌;MRI;CT;检出率

鼻咽癌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主要采用放射疗法进行治疗。而采用该治疗方法首先需要详细掌握患者的肿瘤侵犯情况及肿瘤位置、大小等情况,以有效勾画患者的靶区,但是因为鼻咽癌发病位置的结构比较复杂,且相邻的重要部位过多,再加上可以和颅腔相连,从而导致单纯采用X线检查不能够达到临床诊断的要求,只能简单的显示出肿瘤的表层结构及骨质变化情况[1~2]。因此,临床上对鼻咽癌患者主要采用MRI检查技术或CT检查技术进行诊断。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选取其中进行过MRI检查或CT检查40例参与研究。本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7.76±4.85岁;病程11个月~13年,平均病程2.75±1.54年;其中包括26例浸润癌患者,14例原位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远处转移情况。

1.2诊断方法

1.2.1CT诊断

仪器采用东芝多层螺旋CT仪,采用该仪器对患者的上界和下界进行扫描,其中上界为头顶,下界为锁骨头。扫描时,临床医师应适当加强仪器扫描的强度,层距设置为5mm,层厚设置为5mm。选用非离子剂型优维显作为对比剂,最多给予100mL静脉注射,最少给予80mL静脉注射,将速度控制<5mL/min且>3mL/min,采用高压注射器作为注射器,扫描时间和注射时间之间的间隔需≤45s[3]。

1.2.2MRI检查

仪器采用飞利浦超导型扫描机进行检查,使用常规的横截面SE序列T1W1、FSE系列T2W1及液体衰竭反转恢复序列等,DWⅠ选用单次激发EPI序列,横断面采用TE118ms、TR 10000ms,层厚设置为5mm,矩阵设置为128×128,间距设置为0,将扩散敏感系数取值为800s/mm2~1000s/mm2,取1次激励次数。同时在左右、上下、前后等三个方向上加上扩散梯度,其中PWI也使用单次激发EPI序列,横断面采用TE80ms、TR2500ms,层数为8层,层厚设置为10mm,矩阵设置为192×128,间距设置为1mm,取1次激励次数。给予Gd-DTPA(扎喷替酸葡甲胺)0.1nmol/kg,经静脉注射器进行注射,流速设置为每秒2.0mL~25mL,对以上各个层面均反复进行40次的采集,共得到320幅图,成像时间共102s。在患者治疗后2d~1个月之后对患者进行MRI复查,复查方法和参数均与前次完全相同。

1.3诊断标准

1.3.1CT诊断标准

CT检查显示患者具有高密度的斑片状阴影,且骨质密度均比较高。

1.3.2MRI诊断标准

患者具有比较低的骨质信号,较高的无脂肪信号,MRI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情况;具有腔隙孔直径增大或骨质疏松情况,以上情况均表示患者具有肿瘤,且肿瘤已经取代了机体颅底骨中黄骨髓,进而导致信号改变[4]。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鼻炎部位的诊断结果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MRI检查在对患者鼻炎部位的诊断中的检出率为(72.5%),明显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4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鼻咽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因此临床上在对鼻咽癌患者进行诊断通常采用MRI检查或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方式辅助进行诊断,以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评估。因为鼻咽癌中的缺血性半暗带组织具有潜在治疗及恢复的可能,具有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因此对鼻咽癌患者缺血性半暗带的及时辨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5]。常规CT扫描可以坚持到鼻咽癌患者肿瘤的特异性和一些比较明显的异常情况,但是对于患者体内的一些异常病变往往无法及时进行诊断,临床检测时只对于明显具有高密度斑片状阴影或骨质密度比较高的患者等特点的患者才可以明确诊断。而MRI在对鼻咽癌患者进行诊断时,只要患者具有比较低的骨质信号,较高的无脂肪信号,MRI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情况,及具有腔隙孔直径增大或骨质疏松情况,MRI检查均可及时进行有效的判断[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在对患者鼻炎部位的诊断中的检出率为(72.5%),明显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4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在对患者颅底部位的诊断中的检出率为(72.5%),明显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4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MRI检查在鼻咽癌患者鼻炎部位和颅底部位的诊断效果均明显优于CT检查,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海卿,席淑新,吴沛霞等.鼻咽癌放疗患者院外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20):75-78.

[2]唐国全,沙慧芳,唐玉竺等.血清 EB 病毒 Rta-IgG抗体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14,15(8):1083-1085.

[3]黄军荣,张玉兰,张纯等.MR与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6):846-849.

[4]易斌,周欢群,姚润等.鼻咽癌患者四种血清自身抗体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3(8):747-751.

[5]陈萍.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9):1249-1251.

[6]林蒙,余小多,罗德红等.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分期系统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0):1036-1040.

论文作者:刘年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  ;  ;  ;  ;  ;  ;  ;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刘年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