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_张嘉

张嘉

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教

学的核心任务和终极目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思维的属性及思维

的过程,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动手,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把对学生进行

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终极目标。

关键词: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有效途径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的属性及思维的过程,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动手,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把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终极目标。

一、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地理学科思维的基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思维主要在地理图像或图示的基础上开展,地理图像就是地理信息的地理真实语言和地理形象语言,包括地表景观照片、地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等,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的特点。正确、科学地认识地理形象,是开始地理思维的第一步。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经常、大量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四类:1.通过模型、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直观的地理形象;2.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形象去想象新的形象,体现了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3.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如昼夜交替、区时变更、四季更替、云雨变幻、生物演替等地理现象; 4.实验及演示,如用沙土、水做实验验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用转动雨伞观察水流下落的方向来演示地转偏向力对物体运动方向的影响等。

这些地理形象是零散的、表象的,但它们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思考,为进一步探究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奠定基础。

二、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

空间思维就是通过具体形象、表象来思考、表达、上升到抽象的一种思维活动。可见,空间思维与形象思维密不可分,空间的形象思维在地理思维过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地图是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形象的工具、语言,在人类头脑中形成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思维最关键的感知材料,丰富的感知材料是培养和开发地理思维的基本条件。所以说,图示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理解。通过地图形象,了解地理事件的空间性质是深层次研究地理现象形成过程、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起点。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应该包括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等的判断、分析、概括及评价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图文转化能力训练,加强地理语言规范化教学,是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以图释文,即将文字转化为图表或图像

这是一种直观化的教学,强化思维的图像性。地理图像直观、简明地表述了地理事物及其特征。注重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绘图技能的培养,可以避免走进“读死书”的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例如:学习了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之后,要求学生用图表达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图,一些学生经过思考过后,绘出了如下的图表,形象直观准确地诠释了所学的内容:

2.以图释图,即用一张或数张新图来表述原图

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多用于启发学生的立体思维。教师应有目的地经常进行一些图与图的转换的训练。常用的方法一是改变图表的类型,如日照图中侧视图、俯视图、变形图等的互相转换;大气环流中侧视图、俯视图、剖面图的转换(如下图);大洋环流模式图与具体图的转换;详图与简图的转换等等;二是以现有图表为数据来源,绘制新的图表。如根据六大板块示意图,绘制赤道所穿过的板块示意图等。

三、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集中体现地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地理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要善于深入思考各种地理问题,抓住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并预见其发展的过程,同时,善于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逻辑思维有以下类型:

1.综合逻辑思维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在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具备优势。地理综合逻辑思维注重分析,更注重综合。综合思维既是地理逻辑思维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

由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全球空间,而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当一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变化时,将会影响其他地理事物和现象也发生变化。例如:在讲授区域地理“英国”时,在引旨学生分析了英国的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资源、能源、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地理要素后,指出正是这些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英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要素间的关系: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河流、植被、农业的影响,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的影响等等。通过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明确了英国各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了英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各地区域特征,获得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2.辩证逻辑思维

人类社会系统要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探索者具备较强的辩证性逻辑思维。

3.因果逻辑思维

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相互关联的地理要素之间最主要的联系就是因果关系。只有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才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总结,教师需要设计有梯度、循序渐近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训练逻辑思维。

(1)绘制知识结构图,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必修1模块中有许多新的知识点,且它们之间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因而在学习时及时构建知识体系,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成为学透必修1的关键。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既可以是某个小的知识点的学习,也可以是一个章节内容,甚至的整册书本内容,只要学习内容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经过分析后,可以整理成如图所示的联系:

(2)地理因素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地理问题的一般原因,从而掌握地理逻辑思维的一般方法。比如,影响气温差异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地面物质组成、洋流、人类活动等;影响海水盐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蒸发量、陆地径流、洋流、结冰融冰等。

(3)地理过程的推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推导地理过程。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推导,先给出三个假设条件: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阳光直射赤道,再逐一否定各假设条件,逐步由理想的单圈环流推导出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夏季海、陆上的气压中心以及季风环流的形成。再如,洋流模式图的推导。

(4)地理语言描述的逻辑性。地理分析语言描述一般遵循“前因后果”的规律,也就是说,学生在描述地理现象时,在语言中一定要体现因果关系。如在工业区位选择的教学中,自来水厂选址的原因是“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水质好”;化工厂选址的原因是“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对城市用水影响较小”。

四、地理比较思维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比较思维主要运用于地理要素的比较和区域比较,且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1.地理要素的比较是对地理成因、形成过程、地理规律的对比。如比较气旋和反气旋的中心气压、气流运动方向和过境时的天气状况及成因的不同。

2.区域比较是必修3模块的重点内容,显著的区域差异,使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从而形成了相应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区域比较涉及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比较,且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要素之间、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又有着内在联系,所以比较起来难度较大。加强区域比较思维能力培养,要注重以下环节的落实:一是要夯实基础,加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的落实;二是要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特征的比较。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思维”把一些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放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既可以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结构,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它能使地理的学习由复杂变简约,由抽象变具体,由分散变集中,由凌乱变系统。

思维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过程,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地理教学加强地理思维能力培养,能有效突破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并且,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也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325000)

论文作者:张嘉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基于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_张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