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零一四年十月,中国玉石界泰斗李博生大师来到泰安,举办了一场玉文化讲座。那是我第一次聆听大师讲话,便使我受益匪浅,从此开启了我的琢玉之旅。
关键词:北京琢玉记;琢玉;悟道;玉之五德;任运自然;触类皆通
结 缘
二零一四年十月,中国玉石界泰斗李博生大师来到泰安,举办了一场玉文化讲座。那是我第一次聆听大师讲话,便使我受益匪浅,大师提到,我的师父王树森先生在病床上拉着大师的手说:“博生,这块玉你看它像个什么就做个什么”,这句话大师提到了三次,我也在心中默默品读这句话——你看它像个什么就做个什么,当天我来到自己的工作室,面对一大堆的木头疙瘩若有所思,这些都是半成品,大部分干到一半就不敢下手了,横着看像只羊,竖着看像个鹤 ……,生怕截去一枝会破坏了整体,所以迟迟不敢下手,就撂下了,几年下来,就有四十来件。我顺手拿起一件,仔细端详着,耳边想起大师的话,艺术是相同的,这个木头疙瘩我看它像个什么,就要做成什么,这个想法一出来,一个动物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拿起手锯就开工了,一直干到凌晨两点,三件活就出来了,心中舒爽至极,几天下来,十几件活就有模有样了,他教会了我要相信自己、果断做事,这句话解开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难题,很感谢李大师的点拨。
拜师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一日,我们一行二人来到北京李博生大师工作室,这是一座三层的建筑,一楼前厅为展厅和接待室,后面是大师的工作室,二楼是年轻学徒学习的地方,负一层是老学员工作的地方。大师考虑到我们只有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就把我们安排在一楼,让我们跟在他身边,以便及时指导,感谢大师能够收留我,指导我,把我领进玉雕的殿堂,使我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有了长足的进展。
悟道
每周一上午是大课时间,大师给我们讲理论,玉石历史、玉石文化、人体解剖、雕刻技法等等,大师讲授得非常认真、系统、细致,连说带写,连写带画,有时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地给我们做示范,乐得我们哄堂大笑,即使结构、解剖等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大师也能讲得绘声绘色,在潜移默化之中就把知识印在了我们的心里。两月时间,转瞬即逝,回头看看,一点一滴,历历在目,整理出点滴悟道心得,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正。
悟道一:人伦五常,玉之五德
初到工作室,感觉新鲜、好奇,但随之就是每天十二个小时的学习(白天八个半,晚上三四个小时),反复的画图,反复的刻泥,反复地推敲,反复地琢磨,一直在进行地藏菩萨的造型训练,繁闷的工作压得人实在难受,只有高中阶段这么卖力的学习,二十年了没有这么刻苦学习了,心真是很难一下就收回来,幸好有这么一个环境。在工作室中,有清华的毕业生,有海归,有美院的学生,也有初高中毕业生,有的来了一两年,也有在这待了十几年的,天南海北的都有,在这里,人们一门心思地学习磨玉,天天与玉相伴,玉在无形中感化着每个人的身心。这里恰似繁华的都市中的一座庙宇、一方净土,让人置身其中,便能得到片刻宁静,远离世俗的喧嚣与浮躁。两个月下来,我一共画了二十多幅线描稿,做了十二三个泥稿,还有一件成品,一件半成品。对于刚入门的我来说,已是相当高效了。环境是能改变人的,为什么释迦牟尼留下这么一个规矩,让僧人在寺院里修炼,在寺院中,有大师傅看着,有同修陪伴着,如果自己根基好、悟性高,就能修成正果,而在社会上就很难,家庭、朋友、工作、生活……,社会这个大染缸很容易就会把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浸染得面目全非。外界的浮躁,衬托着这里的安静,为什么人们能安安静静地在此磨玉,这里有大师的人格魅力,其中也有玉的品德魅力。
关于玉德,《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那玉的“五德”是什么意思呢?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
“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
“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十分注重自己的修行,在静坐冥思中,驱除妄念,净化身心,可是与玉相比较,又差之千里。玉之清,露吾之浊;玉之真,露吾之假;玉之美,露吾之丑。在今后的修行中,我会以玉为镜,净化内心,追寻“心清似玉”的美好境界。也许正是这玉的品德感化了所有的人,不管你抱着什么目的,只要爱玉,玉就会感化你,使你的人格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小师兄,初中刚毕业就来了,上初中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孩,淘气、经常给父母惹事。父母拿他没有办法,后来经朋友建议,来到工作室,一年下来,收敛许多,经过四年的磨练,他变得成熟了很多,内心的浮躁慢慢的沉淀了下来,他现在是一个比较熟练的学员了,担当着工作室的光亮师的职务。
儒家把仁、义、礼、智、信归为“五常”,以此作为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二者是相通的,我觉得在社会上应该大力弘扬“玉德”,普及玉石文化,把玉的“仁、义、智、洁、勇”发扬光大,使玉德深入人心,使普天下人都能受益。
悟道二:任运自然,触类皆通
来工作室的第一天下午,师兄带我们接水管,并且告诉我们,做玉之人不仅仅只会磨玉,在其它方面也应该是行家里手,单在工作室里,和泥、刻泥、粘家伙、修工具、动机器……,就是好几门手艺。大师给我们安排的任务是做一个地藏菩萨的挂件,一开始先画线描稿,画了一幅,不行,又画,还不行,再画,还不行……,不是比例不准,就是五官别扭,反正是画到十几张的时候还没一张满意的,一晃一周就过去了,我的心有点着急了,但是没其它好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往里深入了,画到第十六幅的时候才慢慢找到感觉,能静下心来仔细刻画了,这是一个很艰难的突破,是一种蜕变。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一开始学习美术,我就怵头画人物,也是因为自己懒惰吧,不想深入研究它,通过这次画地藏菩萨,我能慢慢地深入进去,打破了以前固有的观念。晚上创作国画《雨霖铃》,其中有四个人物,一开始老是画不成个,因为笔墨直接落在宣纸上更难把握,我就反复练习、反复推敲,直到最后满意为止,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对照以前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在以往,早就草草地收工了。随着心态的平稳,在国画和书法方面的进步也是比较明显的。大师曾经说过一句话:磨玉可以增长智慧,使人变得聪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更胜一筹。十二月四日大师给我们上课时,在黑板上写到:任运自然,触类皆通。这句话融汇了师法自然、道法自然、任运自如、触类旁通之类的道理,聆听大师讲课的过程中,脑海中闪过这段时间的所学、所悟,使我猛然间如醍醐灌顶,内心豁然开朗。事物之间、专业之间都是相通的,都是有规律可遵循的,感谢师父的谆谆教诲。我会谨记这次难得的琢玉之旅,安安静静做一个琢玉人。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写于北京亦庄
论文作者:王传斌,李厚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大师论文; 玉石论文; 四年论文; 工作室论文; 给我们论文; 这句话论文; 泰安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