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意义初探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意义初探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涵义论文,实效性论文,课教学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3)02-0088—004

目前,人们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进行了很多探讨,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是什么在当前理论研究中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量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为主题或关键词来进行的研究,要么不定义不说明,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作为一个已经熟知的经验性的名称加以使用;要么是采取直接定义的方式。至于为什么这样定义,有什么依据,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再者,其他一些相关领域,如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也有实效性研究,与这些相关领域的实效性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什么突出的特征,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区分。而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及其特征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才能为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分析教学实效性问题所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奠定基本的理论依据。正如有学者所说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首先弄清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再去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什么’),然后才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怎样做’)”。[1](P24)

一、“实效”的提出

列宁指出,要科学地分析社会科学问题,最可靠的方法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2](P28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经过了从提出“实效”到提出“实效性”再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三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考察来概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通过对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的查阅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的研究,在国家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和使用“实效”是在1978年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1978年10月4日,《教育部关于讨论和试行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通知》中的第四十七条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经常地进行,深入细致,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要深入到教学、科学研究和后勤工作中去,结合各类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工作。”[3](P4)1978年10月以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文件中只是有与“实效”相近意思的“提高效果”,“有成效”等词语和要求,并没有出现“实效”这个用法。例如:1950年10月在《关于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方针、组织与方法的几项原则》文件中指出:“理论学习还在可能的情形下,酌量配合实际行动(不宜太多),如参加劳动生产、群众斗争及社会活动等,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印证,取得巩固提高的效果。”[4](P8)1955年4月刘子载副部长在《关于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发言中指出,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把四门政治理论课相互有机联系起来“才能提高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等。[4](P2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广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虽有了提高,但十年动乱造成的“内伤”还很严重,面对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长大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3](P6)的大学生,1980年4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联合通知》指出:“党团组织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运用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又要注意总结新的经验。要精雕细刻,潜移默化,讲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3](P8)

面对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发展的社会环境,人们的眼界比以前更加开阔,但高校师生同时也受到了资产阶级世界观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针对当时人们的思想特点和社会要求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1987年5月《中共中央 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收到实际效果,就要经常调查分析他们的思想情况,加强预见性和针对性。”[3](P1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1995年1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布试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指出,德育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理论教育,要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注重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知行统一。要求实务实,提高教育实效,防止形式主义。”[3](P220)

从上述“实效”的提出和在各个阶段的要求可以看出,“实效”是与形式主义相对立而提出来的,它要求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发展特点而求实务实,实事求是,要求结合各类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取得实际效果。

二、“实效性”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199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里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方针原则,“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3](P279)这是“实效性”在国家文件中的最早出现,以后的文件大多也是用“实效性”代替了“实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2000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要求“努力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P301-302)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为此,2001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P306)

2003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增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保证。”[4](P194-195)

从注重“实效”到注重“实效性”是实践中和理论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实效当初是作为与形式主义相对立而提出来的,形式主义只注重表面上的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实效却要求注重实际的效果。不过“实效”强调的还仅仅是实际的效果,而对于达到这样一个实际的效果所应该具有的内在条件或属性,到“实效性”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才顾及到。实效性是实效所具有的属性、性质,内在地包括了目的以及实现目的所具有的针对性的方法和最终的效果。由此可见,实效性包括并超越了实效,实效性不仅强调要有效果,而且强调目的是否科学正确,方法是否有效,更强调了针对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实效性从最初提出时就一直伴随着针对性的原因。实效性突出强调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来开展工作,以使受教育者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况的新要求。实效性内在地包括着针对性,没有针对目的的方法,没有针对目的的效果都不可能有实效性。实效性强调目的方法和效果的统一,强调针对性,这就使得实效的产生有了更加具体的细化,在实现实效方面有了更加科学的保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出

2001年7月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中说:“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贯彻好《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要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新情况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努力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3](P313)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以及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的冲击。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强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4](P203)随后,2005年2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三贴近”,“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4]P214)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明确使用,经过了“05方案”的课程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98方案”的“两课”变成了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原来“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提法也就变成了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法。

由以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历史考察中可以看出,从提出“实效”到提出“实效性”再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每一个阶段都要求注意防止形式主义和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要求一定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当时大学生思想和社会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思想的主导,行动的指南。从实效性所要求的反对形式主义而注重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等方面可以看出,实效性的实质正是我们党所一贯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风的精神实质。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5](P801)“要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不要做书面上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去分析新的事件,解决新的问题。”[6](P336)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要求与时俱进,能根据时代背景、社会的变化发展和人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的变化情况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它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具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

结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历史考察和时代特点,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表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指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其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这一涵义界定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意义所在,即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要做空谈书面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思想的主导、行动的指南,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而能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这一界定也避免了在相关研究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仅作为一个熟知的经验性的名称加以随意使用的现象,从而为进一步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刻分析教学实效性问题所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提高对策奠定科学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除了具备实效性的一般属性外,与德育实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相关领域实效性概念相比,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最突出的特征。德育实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虽然也都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也都把实效性作为最终目的,追求最终效果与最初目标符合的程度,但在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容和任务的侧重点上,在培养的方法途径、最终的效果评价以及培养形式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不同的。

在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指导作用,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正如江泽民所强调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7](P86)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基础,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作为其根本性的内容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在培养任务上,由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4](P213)这一独特的任务要求规定了在培养的方法途径和最终的效果评价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来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因此在最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也是以是否培养出了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力的大学生来进行检验和评价的。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培养思想品德的形式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一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而不能像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那样,可以通过党团组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形式来进行。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其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区别于相关领域实效性的最突出特征。

标签:;  ;  ;  ;  ;  ;  ;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意义初探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