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分析与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姚青松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 414000

【摘 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分析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断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CT诊断),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两组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阳性率(64.7%、61.8%)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的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阳性率(94.1%)及轻症急性胰腺炎敏感性(79.4%)、重症急性胰腺炎敏感性(20.6%)均高于对照组的55.9%、55.9%、2.9%,差异显著(P<0.05)。CT影像学表现清晰。结论 应用CT诊断急性胰腺炎,检出率高、敏感性强、影像学表现清晰,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诊断效果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内科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由多种因素激活胰腺内的胰酶,促使胰腺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如出血、自身消化、水肿[1]。该疾病在临床中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故需早期诊断。超声检查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项目,易受患者体型、肠胃内容物的干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程度有限。而CT检查能够及时、合理、准确地诊断急性胰腺炎,其诊断效果已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2]。笔者选取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CT和超声诊断,取得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46.2±3.3岁,发病原因为暴饮暴食2例、慢性胰腺炎病史6例、酗酒8例、胆系感染1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47.3±3.5岁,发病原因为暴饮暴食3例、慢性胰腺炎病史7例、酗酒9例、胆系感染15例。全部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肌紧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腹胀等症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高。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诊断,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HD11型、Volusion 730型、GE Vivid 7型),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未行肠道准备,取侧卧位、半卧位、仰卧位,避开肠气,若有较大气体可取跪式体位,用探头扫查时遵循从下方至上方的顺序,或经脾区扫查。观察组采用CT诊断,选用螺旋CT(Toshiba ASTEION),电压120kV,取仰卧位,检查时从第十二胸椎扫至第二腰椎水平,胰腺部位以2mm为层距,3~5mm为层厚;用100ml优维显作为增强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入(用自动注射器),速率为3~4ml/s;注意观察胰腺的胰周情况、实质回声、大小、形态、位置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疾病阳性率(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及CT影像学表现、疾病敏感性(轻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等。

1.4 数据处理

集数据经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用“%”表示,结果使用χ²检验,若P<0.05,提示数据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的疾病阳性率比较,两组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的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注:-表示无此项,且P<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复杂,可由食用高脂类食物过多、胆石症、饮酒过量等原因引起,其病理改变分为出血坏死型和水肿型[3]。超声检查具有经济实惠、简便迅速、无创伤性等优点,无扫描角度、区域的制约,可多角度大范围扫查,除了可显示胰腺病变程度,还能够全面了解病变扩展范围、腹腔积液情况、腹腔及周围脏器的具体情况。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有极强的敏感性,利于判断胆源性胰腺炎。另外,超声可多次重复检查。但由于超声的不同成像原理,易受脂肪或气体的干扰,对胰腺的显示造成影响。虽能够通过不同体位进行扫查,但易受腹痛影响,诊断效果欠佳[4]。CT检查包括增强扫描、平扫两种,分辨率高,且不受腹腔内脂肪和肠道内气体的影响,还能够将扫描区域的其他脏器显示出[5]。

本研究显示,两组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阳性率及轻症急性胰腺炎敏感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且CT影像学表现清晰。此结果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6]。说明与超声检查相比,采用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更好,利于判断病变程度和范围、分析胰腺周围脏器情况、明确病因、临床预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常涉及多个机体脏器,胰腺出现病变严重,胰腺边缘大部分不规则、模糊不清,因混杂病理变化,如弥漫性坏死、局部限性坏死、局部脂肪坏死,导致不均质改变(胰外及其周围组织),声像图显示不规则的、密集的、较粗的、分布不均匀的高回声。由于患者的出血坏死程度不同,胰腺也能够显示高低回声间隔型或低回声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胰腺间质充血、水肿,少数胰管轻度扩张,实质回声减低,胰腺光滑边缘清晰,胰腺肿大(多呈弥漫性轻中度);胰内外及胸腹腔积液少见且程度轻。由于血管损害和胰液外溢,可探及胰腺前方小网膜囊内、肾旁前间隙、胸腔、腹腔、心包腔等处的液性回声,也能够出现胰管扩张、脓肿、胰内外囊肿。

综上所述,应用CT诊断急性胰腺炎,检出率高、敏感性强、影像学表现清晰,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思思,宁,刚等.小儿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2):265-268,282.

[2]曹文彬.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35(6):1093-1094.

[3]方汉贞.CT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9(4):857-858.

[4]李勇.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15,16(8):1479-1481.

[5]王俊成.浅谈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表现[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0(13):44-45.

[6]何衍晴,尹丽萍.急性胰腺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125-2126.

论文作者:姚青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分析与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姚青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