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患者实 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SAS评分与SDS评分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67%,对照组为79.0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心血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方面效果较好,护理满意度较好,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028-02
心血管疾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1]。由于此类疾病往往病程较长,患者多数存在消极情绪,对治疗甚至有抵触情绪,要求加强护理干预,尤其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组研究针对本院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61.4±3.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平均(10.6±2.7)年,其中14例高血压、11例高血脂、10例心肌梗死、8例心力衰竭;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62.1±2.9)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20年,平均(11.3±2.4)年,其中13例高血压、12例高血脂、9例心肌梗死9例心力衰竭。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不足,在心理上比较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敏感、沉默、易怒等,治疗期间也不愿意配合[2]。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的焦躁情绪进行安抚,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介绍,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并树立起治疗的信心,使其能够积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可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在护理工作开展中,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缓解患者的压抑心理,提高护理舒适度。在和患者交流与沟通中,对患者的隐私和尊严要充分给予尊重,如果患者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可适度采用超觉静思法、音乐治疗法、心理疏导法、太极拳及气功疗法等[3]。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加强沟通,向家属讲解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教给家属心理护理方法,给患者人性化关怀,促进患者的康复。
(2)健康教育。患者在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职业、营养状态、意识情况及家庭状况等资料进行收集。然后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可将患者组织在一起,共同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讲课等途径,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临床表现及预后等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并让患者了解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必要性,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对心血管疾病充分了解,消除误解,对疾病的预防及康复知识也要充分了解,促使患者能够用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在病房环境方面,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干净,温度控制在24度左右,为患者应在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4]。
(3)出院指导。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按照医嘱用药方法叮嘱患者出院后按时服药,每周对患者进行回访,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并提醒患者按时复查,对治疗效果及时进行观察。在饮食方面,要求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每天定时进行运动与功能锻炼,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良情绪采用SAS评分与SDS评分评定,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用χ2检验和t检验,用%和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病程通常比较长,患者心理往往会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并调整好心态,积极的接受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5]。具体护理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等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制定,根据不同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实现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在SAS评分和SD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患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改善,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青,徐清,丁岚.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心血管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08(13):84-85.
[2]牛建华.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07):4867-4868.
[3]谢铁梅.7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09-310.
[4]郑艳,廖雨娟,郑勤.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0(17):23+17.
[5]黄奕梅,李晖,曹彭钢.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心血管MR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6,02(08):99-101.
论文作者:杨秋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