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成就个性——高考新政下高中“走班制”全面升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政论文,成就论文,高中论文,个性论文,走班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走班”正成为高中教学的新常态 对上海许多高中来说,“走班”这种教学形式并不完全陌生。在上海近30年的课程改革进程中,一大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课程丰富性、多样性、选择性上做文章,相继开发建设了既符合国家课程的基本规定,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学习上的不同需求,并能彰显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有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学生的课程选择权便有了充分行使的可能,于是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应运而生。 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部分高中早已率先探索“走班”。建平中学自1999年起就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八门学科实施“分层走班”,其中数学、英语从高一开始即分为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另外六门学科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分AB两个层次走班,在现行“3+1”高考模式下,学校先让学生体验、调适一学期,然后到高三再分“加1”科目班,不实行走班。 十年后的2009年,育才中学推出改革创新之举,全面启动“模块走班”。他们将学科课程重组为内容相对独立且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一个个模块,总共形成了各层次、各类别277个模块,涵盖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全部内容。同时,为了配套模块,他们创建了学程,将每学期划分为三个学程,每个模块学习的时间都是一个学程,每个学程学生自主选择8个模块,实行跨年级走班教学。这样,学生既可以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选择学习时间。 而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领域,各所高中都开设了五花八门的供学生任意选修的校本课程。仅以建平中学为例,学校开出了130多门校本课程,每天下午上完一节课后基本上实现全员“选课走班”。 如今,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学业水平考分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后,学生从6门设立等级性考试的科目中选择学习3门并参加考试,“6选3”将产生20种排列组合,高中面临“不得不”走班的形势。如何结合实际采用适应新高考改革需要的走班制,是摆在校长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针对“6选3”的选科,各个高中由于办学规模、软硬件条件的不同,采取实施的走班方案不尽相同。 建平中学从目前的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实施6门课的分层走班。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政治、历史、地理这六门课一律分为AB两个层级(即A、B两种教学班),AB班的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B班难度更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选择B班的学生今后往往倾向于参加等级性考试。 大同中学6门课的走班制模式与建平中学基本相似。现在的高一年级,除生命科学课固定在行政班统一教学外,其他五门学科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分为I和II两层走班,II班层级更高。虽然今后只需选择3门学科参加等级性考试,但在教学中,大同学生可以选择到最少3门、至多6门学科的II班上课。据了解,大同多数学生选择了4门学科。 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由于班级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往往有300到500人,大都能在空间资源并不充足、师生比并不宽松的情况下完成6门课的全年级走班。但是,对于一些办学规模较小、教育资源捉襟见肘的普通高中来说,这样的“大走班”模式较难实施。 在虹口高级中学,记者了解到,学校基于现有的教育资源,采取的应对之策是创新走班教学模式,从过去按照“3+1”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变为“3+2+1”的模式,实行6门课的“小走班”。校长左勇敏介绍说,学校打算在高三时根据学生选科情况选取四至六种选科模式来重新编排行政班,比如以“化学生物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化学生物物理”“历史物理政治”这四种选科模式来编班,尽可能确保分进各班的学生最多一门学科需要走班。 对此,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颜慧芬表示,在现阶段允许校长动一些脑筋,在学校软硬件条件达不到完全走班的情况下做一些技术上的安排,她说:“分类分层教学是高中教育未来的一个走向,目前6门学科先行先试,让高中生在3年时间里,通过自主选择、尝试、体验,寻找到与自己的志向、兴趣爱好、能力相一致的发展方向,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学生的分层和走班教学很可能成为未来高中教育的新常态,因此任何改革之举、创新之探都值得我们“点赞”,只要学校去实践、去研究,都能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走班制模式。 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大同中学高一学生小张在第一学期学化学时感觉比较吃力,由于教学按照划一标准实施,他有些跟不上节奏。第二学期分层走班后,情况好了很多。小张选择了化学I班,教学要求降低后,他感到自己能学会了,重新找回自信。“选课走班能较好地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减轻课业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学习更多自己想学的东西。”小张说这样的学习更有利于自身发展。 据大同中学副校长郭金华介绍,有的学生初中时不太重视一些所谓的“小学科”的学习,连经线纬线、南北方向、朝代先后顺序都搞不清,进了高中以后,每门学科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课上得扎实一点,要求都较高,一些学生就承受不了。走班分层以后,I和II班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作业布置、单元测试等环节上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I班的作业基本都在课堂内完成,也无需课后延伸阅读,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人的个性特长千差万别,如果按照传统行政班‘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势必会造成一部分人‘吃不饱’、一部分人‘吃不了’的尴尬局面,而走班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同中学校长盛雅萍对记者说。 更重要的是,选课走班制的出发点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课程和班级,这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有利于扬长避短,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选择。正如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所说:“选择是一种决策能力,这种能力一定要有,只有会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学生,将来才会有幸福的人生,因此学校要给学生创造选择的可能。” 怎么学会选择呢?杨振峰指出,理性的选择是建立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每位同学在充分认识自我、正确分析学业现状、职业理想的基础上,要分析高校不同专业的报考要求,明确不同学科与未来职业的关系。这些工作的落实需要学校有系统的生涯规划指导课程。 目前,建平中学设计了《学生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之成长记录》,通过职业能力测试等心理测量工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倾向。为帮助学生梳理学科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学校还会邀请各种行业精英来校与学生探讨交流,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设计并指导所有同学在高中三年五次到不同的行业开展职业体验。当有了对某种职业或专业的初步了解后,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就不会迷失方向,接下来再在后续学习中深度体会。 为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实行走班制的高中普遍都本着以人为本思想,给学生选课走班预留了试错、反悔、重新选择的空间。比如建平中学6门学科走班选课,到目前为止已经让学生进行了三次微调,数学外语分层走班同样建立了层级流动的机制,学生可视情况定期申请调整;大同中学也给学生多次选择的权利,一个学期可调整两次。 此外,据实行走班制的高中学生反映,全年级走班拓宽了自己的交友面,接触更多同学,与更多人打交道,提高了交往合作能力,而且走班以后,对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等进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平中学高一年级组组长王长俊是这样说的:“学生人手一张课表,从最初看不懂课表,找不到教室,作业本不翼而飞,到如今全年级秩序井然,各教学班师生互动顺畅,说明学生在走班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在提高,在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体系。” 应对“走班”后的新课题 走班制虽然利弊共存,但利远远大于弊,是学校深化课改的一个必然趋势。与此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走班教学实施难度大,势必给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各个方面提出新的课题,因此一旦实行走班制,学校要做好应对考验的全方位准备。 从办学者角度来讲,要想真正实现学生自由选课走班,学校必须在调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多动脑筋,尽可能为学生的选择创造条件。 走班以后,行政班拆解为教学班,学生重新组合,实行小班化教学,教学空间场所、设施设备怎么保障?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建议,把现有的专用教室整合出来,或者把原来有前后门、前后黑板的教室一分为二,特别困难的学校可以把阅览室进行灵活分割,校长只要提出要求,装备部都将积极配合。“我们要求校长承诺,只要学生有选科需求,就要把课程安排好。” 走班的特点是在同一时间段同学科教师同时上课,调课几乎不可能,万一有教师生病请假怎么办?建平中学的办法是让其他年级教师或者中层干部来临时救场。杨振峰坦言:“我们学校师资可能要扩大1.3倍,才能有一些机动的师资储备,充分保障走班。” 有学校反映,走班后有的学科师资不足。为此,市教委希望区教育局能够在总体师资编制难以突破的背景下进行统筹,给高中适当倾斜来满足选科以后对师资配置的要求。另据了解,上海一些区县采取让教研员送教上门、周边几所学校结盟跨校选课等方式,暂时缓解了个别学科师资告急的难题。 基于分层教学的走班制给学校的教学秩序、班级管理也带来挑战。单单排课就是道技术难题。国家规定的课时数是固定的,一些课程要求同步开设,在师资有限的情况下,排课需要考虑很多复杂因素。学校普遍反映,按老办法用电脑排课基本瘫痪,找不到一款将选科、编班、排课三项功能合为一体的软件,只能人工编排,甚至要请指导奥赛的数学老师建立数学模型来排课。 在走班制模式下,原来以行政班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被打破,如何重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学业管理、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等,有待学校进一步深入探索。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从高一第二学期就开始走班,原来基于行政班的集体教育和班级管理还没有固化就开始拆解,班主任在行政班管理过程中的权威形象不断弱化,一个班主任连要找到自己班上的一个学生都不容易,更别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而学科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查漏补缺等也不如以往方便,这样导致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一旦缺少外界督促,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为加强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状态的管理,建平中学建立了教学班的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交作业等学习行为,同时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单元测试时集体阅卷,将学习反馈信息扫描上传共享,以便教师掌握各自教学班的情况。 实行“走班制”教学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身兼年级组组长、学校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等职务的王长俊还承担了数学C3和B4两个班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他要根据两个班的不同情况,进行“复式教案”备课,并分层布置作业、设计测试卷。“这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一旦把握不好分层,走班就会流于形式。” 除了学业管理,行为规范、心理疏导、德育等学生工作也更加棘手了。王长俊告诉记者,在走班初期,学生会感到兴奋、好奇,但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一部分人会出现焦虑情绪,涉及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等,走班后与更多人接触,了解到更多信息,学生内心会增添更多纷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必不可少。 早在2001年,建平中学就开始实行“导师制”,建立起班主任与导师制并行的学生常规管理体系。基于师生双向选择,一名学生导师对应十几名学生,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以及人生咨询。“学生导师是引导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领航人,是学生在成人世界里可以信赖的贴心人。”杨振峰说,“当学生在人际交往、社会融入、学习方法、心理压力等方面遇到任何困惑都可以找导师,这样精神就不会迷茫。” 由于语文、信息技术、艺术等学科目前不走班,建平中学保留了行政班建制。在杨振峰看来,班级一定要存在,“教育的第一功能是推进人的社会化,而班级是一个模拟的小社会,我们要利用行政班,培养一种归宿感、荣誉感,让学生在集体中成长,因此我不赞同完全走班。” 这个观点得到许多校长的呼应。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主张走班不要盲从,除了“6选3”不得不走班,“能不走就不走,不要搞成虚假的繁荣”。从2013年9月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格致中学创新行政班编班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领域设计经济金融、语言文史、机械工程、生化工程等十个“志趣最佳发展域”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并根据学生的选择组合成各具特色的行政班,从而解决了非基础型课程落实不到位、学生频繁选课走班等问题。 “行政班在提高教学效益、践行大课程理念、利用学生差异资源上有独特的优势,”颜慧芬也不主张一股脑将行政班摒弃,“不管是行政班,还是走班,都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一味追求走班的形式,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寻找到一种两者兼顾、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实行中国式走班教学。”选择成就人格:高考新政下高中课堂步行系统的全面升级_高考论文
选择成就人格:高考新政下高中课堂步行系统的全面升级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