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68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患儿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68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患儿用药前全面评估,针对多巴胺药物机理及新生儿血管特点等采取预见性及个性化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新生儿输注多巴胺的风险评估及有效护理策略,68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患儿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需了解药理特性及副作用,用药前进行风险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用药过程密切观察及时对症干预护理,保障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306-01
多巴胺作为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速心率,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等作用。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休克、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寒冷损伤综合症等疾病的常用药[1]。但由于多巴胺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用药维持时间长,血管局部反应大,新生儿皮肤薄嫩等因素,易引起静脉穿刺部位皮肤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从而引发护理纠纷[2]。
我科对68例静脉输注多巴胺新生儿用药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对策,用药过程密切观察及时干预,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具体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儿科NICU接受微量输液泵静脉注射多巴胺的新生儿男36例,女32例。年龄0.5h~7d中,1~3.5kg。其中早产儿25例,足月儿43例。疾病种类:新生儿重度肺炎16例,新生儿窒息13例,新生儿重度HIE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例,其他11例。根据病情使用多巴胺药物浓度小剂量1~4ug/(kg?min),中剂量5~10ug/(kg?min),大剂量10~20ug/(kg?min)。
2.护理对策
2.1 用药前评估
2.1.1药物评估 多巴胺主要激动α、β和外周多巴胺受体,对α受体的作用主要是收缩皮肤黏膜和骨骼肌血管,因此它可能对新生儿产生一定的副反应,即因血管表浅而易出现穿刺周围皮肤苍白、瘀斑、甚至坏死。
2.1.2患儿评估 新生儿血管壁发育不良,局部防御能力差,弹力纤维结构不良,血管通透性高,多巴胺易外渗。
2.1.3用药特点评估 多巴胺一般使用微量注射泵24小时持续泵入,持续泵入时间越长,外渗的发生率越高,局部皮肤损害越大。
2.2 护理方法
2.2.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血管 由于远心端静脉,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外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因此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穿刺;其次不要选择头皮静脉,一旦头皮静脉发生不良反应将严重影响患儿今后的成长和生活质量。外周静脉输液可选择上肢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3],通过PICC输注多巴胺静脉治疗为最佳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选择细、短的留置针,以减少机械性摩擦对血管内皮的损伤[4]。我科选择24g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先以生理盐水确认静脉通道通畅,注射部位无渗漏后再连接多巴胺药液。留置针用无菌透明贴膜无张力张贴,标注穿刺日期、时间,留置时间不得超过96h。
2.2.3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不得在多巴胺组液体中加入高渗溶液,防止因稀释液高渗而使组织间液渗透压升高,加重局部肿胀。
2.2.4适宜的环境 一般输注多巴胺的新生儿最好在远红外辐射台或暖箱中进行,避免由于室温较低,液体过凉而加重血管痉挛。
2.2.5由于泵入时间较长,故应合理安排输液通道,开放2条静脉通道交替输注,可以减少对同一血管的刺激[5],利于血管的自我修护,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2.2.6输注多巴胺同时可预防性使用5*5cm的75%酒精纱布外敷穿刺部位上方向心端。因75%酒精可渗入皮下,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量增加,将局部高浓度药液经血液循环带离局部,并改善缺氧缺血状态,而达到改善效果。[6]
2.2.7密切观察巡视,严格交接班[7],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保障用药安全。
2.2.8多巴胺渗漏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多巴胺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输注,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内及皮下药液吸出,采用局部湿敷酚妥拉明(酚妥拉明10mg加生理盐水20mL)4h[8],也可外涂喜疗妥,如呈暗红色或水泡形成,表明渗漏严重,在无菌操作下,抽吸水疱内渗液给予酚妥拉明局部封闭,范围尽可能大于苍白区。
3.结果
通过对静脉输注多巴胺新生儿用药前全面的评估,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护理效果良好,无1例患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积极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密切巡视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苍白或暗紫、穿刺部位有无渗漏、肿胀,及时发现迅速处理,始终是保障安全输液的关键。
4.结语
新生儿监护病房抢救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肺炎等危重新生儿应用多巴胺是为了维持全身和脏器足够的血液供应,多巴胺可使外周(皮肤、肌肉)血管收缩,皮肤苍白,持续滴入多巴胺后,可刺激局部血管收缩,发生痉挛,引起缺血、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药液渗透。新生儿静脉表浅细小,血管壁薄,更易出现皮肤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从而引发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在输注多巴胺前全面掌握药物机理及新生儿全身状况、局部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静脉双通道交替输注,预防性使用5*5cm的75%酒精纱布外敷穿刺部位上方向心端,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局部循环,掌握渗漏应急预案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护理对策,保障用药安全,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照信.对多巴胺外渗实施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0,16(22):109-110.
[2]徐建美.1例静脉输注多巴胺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5):589-591.
[3]邓业芹,许业梅.NICU新生儿多巴胺渗漏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80-81.
[4]刁海燕.护理干预在预防婴儿输注多巴胺外渗中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3,33(4):258-259.
[5]邵华芳,何春燕.对使用多巴胺新生儿实施静脉保护的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34.
[6]沈宇虹,罗玲娟.多磺酸黏多糖软膏与50%硫酸镁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2013,25(5):185-186
[7]杭建苓.护理程序在新生儿安全静脉输注多巴胺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8,16(3):162-163.
[8]薛富娜.静脉滴注多巴胺渗漏后致皮肤坏死2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4):4445-4446.
论文作者:吴杨,吴莉华(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多巴胺论文; 新生儿论文; 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局部论文; 皮肤论文; 部位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