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学研论文,为例论文,机理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随着当前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企业的竞争正日趋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凭借着一定的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取得了蓬勃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杨秋明等[1]学者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以传统产业及低技术含量的企业为主导,由于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在逐渐缩短,企业单纯依靠引进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或依靠自身能力进行简单的产品创新等手段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为此,有学者于2011年提出了协同创新理论,就如何有效克服以上不足,充分利用好中小企业周围丰富的外部资源进行了阐述,认为协作网络和信息分享平台的建立,使得分布较集中的中小企业能将创新的效用最大化,有利于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增强创新的灵活性和信息的快速交换,这对研究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王珺(2008)、Kuen-Hung and Jiann-Chyuan(2009)、Agusti and Josep-Maria(2008)等,对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当前中小企业中常见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包括基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这些模式虽然有效改变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现状,但在参与主体上都不全面,缺乏更深、更广泛的协同[2]。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要想提升创新能力,取得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地位,就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相对稀缺的创新资源,依靠企业内部的不同要素及企业外部不同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走一条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道路,综合各方力量构建一种新型模式,从而达到全面的协同创新。
1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内涵
1.1 政产学研用内涵界定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政产学研用分别代表着政府部门、企业集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目标用户5个方面[3]。其中,政府部门属于宏观层面;目标用户代表市场需求,属于中观层面;企业集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受宏观层面的政府部门领导,需要满足中观层面目标用户的需求,从事具体的活动,属于微观层面。
“政”——政府部门。企业进行创新需要政府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氛围,政府部门不仅仅需要对企业进行直接的技术开发项目资金支持,更需要发挥“有形的手”的作用,多方位配套出台人才政策、激励政策、协调政策、监管政策等,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优化配置各类创新资源,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和市场竞争秩序。
“产”——企业集团。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发展经济离不开企业,企业对社会需求最了解,对市场反应也最灵敏,是各类创新活动的具体作用者。它能有效凝聚资源力量,尽快将创造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并投入市场。因此,企业的主体地位是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所在。
“学”与“研”——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主要进行原始创新,科研机构更偏向于新思想、新模型的关键技术创新。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结合中,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要紧密结合,共同为企业服务,充分发挥两者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科研成果实现之后,要尽快联合企业将科研成果付诸应用,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用”——目标用户。企业集团要以目标用户市场需求为导向,高等院校要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需求的产品和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导向,科研机构要以研究成果向实用技术转化为导向,彼此形成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关系纽带。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创新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
政产学研用旨在通过集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等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在各行为主体间相互磨合、有效互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促进各行为主体向有效协作的方向发展,力取“1+1>2”的合作效果,逐渐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创新体系。
1.2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内涵界定
吕静[2]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协同创新是指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之间既相互竞争、制约,又相互协同、受益,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企业自身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从实践现状来看,协同创新大多表现为各行为主体内部形成的思想、资源、技术、方法等信息互通体系,它的参与者有着共同目标和内在动力,在新型信息技术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上进行多方位、多样化的交流与协作,是一种依靠企业内部要素和外部力量进行的创新活动[4]。
广泛的协同创新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创新效率的高效性,即协同创新通过对各参与主体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了整个体系创新的高效性;二是创新资源的易得性,即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依靠彼此间的实时交流,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的获取上更为容易;三是创新成果的共享性,即协同创新各主体之间利用共享平台可以相互学习交叉知识、共同享用研发成果,进而提高参与主体的技能和核心创新力;四是创新的持续性,即协同创新中信息的双向传递,促进了各参与主体间长久的交流互动和密切合作,推动了整个体系持续创新。
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更强调的是不同层面的各要素群体相互合作与创新,针对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充分借助其资源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对中小企业而言,利益相关者则体现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目标用户等行为主体。
2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2.1 中小企业创新瓶颈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要么是依靠引进技术加以模仿创新来提升自我的竞争力,要么就是在创新上投入不足,导致创新能力薄弱。如今经济环境持续变化,使得相当多缺乏创新的中小企业越来越难以在市场上立足,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全面创新。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创新上遇到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1 国家政策扶持不足
随着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趋增强,中小企业的地位逐渐提升,但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国家在信贷融资、信息提供、税收服务、技术引进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都较少,这势必会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1.2 创新要素过于单一
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也开始在企业内部萌发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但由于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创新都仅限于技术、制度、市场或产品等单一要素,缺乏彼此间的结合与协同,创新成功率也较低。
2.1.3 外部可利用资源匮乏
目前,中小企业大多都是采取“独立作战”,仅仅依靠自身能力来获取信息,缺少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加之企业自身活动范围狭小、管理水平低下以及市场研发与调研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企业很难及时、准确地搜集到外部信息,更加难以对信息资源进行遴选和辨别,以协助企业高层作出正确的创新决策。
2.2 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近年来的国内外市场环境,让中小企业除了遭遇到上述创新瓶颈以外,还逐渐暴露出研发力度不足、创新基础薄弱、盈利能力较差等连锁问题,加上融资筹备、风险承担等方面的劣势,更加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然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却能全方位满足企业创新所需的各项条件与要求,帮助中小企业弥补自身在创新上的缺陷,使之能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效地进行信息、知识的学习交流,不断开发自身潜力,进而改变与大中型企业竞争中的劣势地位。通过协同创新,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外部资源,联合外部势力,创造相对优势以迅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还能在协同合作中,同外部环境互相依存与作用,向自身研发中注入新的技能与知识,加速企业的创新步伐。协同创新提供的是一种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使得中小企业能够融合其它企业的优势资源,获取其它机构的高素质人才和先进技术,从而将不同主体的优势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既充分保障企业创新所需各种资源,又能有效避免企业创新的重复研发及资源浪费,这对中小企业分散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加快创新步伐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3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
3.1 当前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
当前中小企业常见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包括3种: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模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强调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产业价值链上的相关企业建立联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一方面能与供应商建立联盟,使其更加明确创新需求,缩短创新周期,减少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成功率;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还能与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形成联盟,围绕具体技术或产品开展合作攻关。竞争与合作并不排斥,竞争对手间的合作反而更有利于提高竞争能力和效率,互补彼此间的资源差异,加快创新速度,最终实现双赢。这种模式能使价值链中企业的创新更有效率,并使整个价值链上的企业形成一体化网络,进而产生网络效应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但由于此模式只考虑了企业之间的因素,忽略了政府、高校、中介等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使得分析较为片面。
基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是中小企业利用集群创新网络平台优势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模式。其中主要包括在某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并在地域上相对集中的各类企业与非企业机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一般从事着相同或相近、互补或相互关联的经营活动,它们在长期合作中建立起紧密互惠的网络关系。从纵向看,企业间存在着不同生产阶段的分工协作关系;从横向看,也存在着众多同质者,他们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这种通过交流、竞争、合作、分享、学习的循序累计过程,将促进企业间共享内外部资源,共同研发、降低风险,获取更大的创新和发展及生产经营信息的传播,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集群创新网络所带来的网络资源优势,几乎涵盖了企业创新的各类主体,但也同样存在相对弱势。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帮助企业有效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其中主要包括企业自身、人才汇集的高等院校及研发能力强的科研机构。它们之间由于不存在竞争关系,在合作过程中更能发挥各自的强项,实现优势互补。在此模式中,高等院校提供人才、信息,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实验方式,企业集团贡献设备、场地和资金,并致力于将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推向市场,进而再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反馈市场效果和需求,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协同创新系统,确保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成功转换。但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仅仅依靠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已凸显出其中的局限性,企业应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更多地考虑与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目标用户等主体间的交流协作,这也正是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没能使企业实现全方位的协同创新。
3.2 “六位一体”模型的构建
综合中小企业现有的几种协同创新模式,我们结合其中的优势,改进其不足,提出了一种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新模型——“六位一体”模型。“六位一体”模型是一种以中小企业为核心,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目标用户、中介机构5类主体环绕四周提供协助、交流信息并获取成果的协同创新体系。它不仅包含了中小企业与供应商、竞争对手间的纵向协同,而且包含了中小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用户等其它创新主体间的横向协同,甚至还包括与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等其它社会中介机构服务体系间的协同。在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型中,中小企业作为核心,依据市场动态、技术发展趋势向其它各主体发出创新需求信息,各创新主体通过信息交流平台获取企业需求后,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从政策、人才、技术、服务、资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工协作和协同供给,最终帮助中小企业将研发成果投放市场,进而实现整个体系的协同创新,见图1。
图1 中小企业“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型
3.2.1 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创新
在协同创新体系中,中小企业除了需要政府部门在资金、项目计划上的支持外,更多的是需要政府部门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营造出良好的平台与创新环境。由此可见,政府在行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科研创新人员激励、信贷融资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对企业创新行为有着积极影响。因此,中小企业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政府部门也需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力量,集中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研发,鼓励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汇集。同时,通过完善政策、培育市场、规范中介等宏观调控方式,不断提升其它各类社会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和信誉,促进体系内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
3.2.2 中小企业间的协同创新
中小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主要包括企业与其产业链中的供应商及同类竞争对手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大量研究表明,这样的协同创新能帮助企业大幅提高创新绩效。企业上游的供应商掌握着该企业所需产品或零部件的关键技术,与他们的协同能让企业更容易察觉到现有的技术难题和潜在的技术隐患,进而改进方法创造出新产品。而选择与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合作,更是企业提升自我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由此,企业不仅能分享到同行业内部的技术、知识和信息,还能进一步衡量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并更好地做到与其差异化,甚至能从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失误或困境中汲取教训。
3.2.3 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作为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源泉,能极大地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一般而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能够为中小企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以人力资源为纽带,促成双方的广泛合作,也能为中小企业研发工作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使其间接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还能针对中小企业特定需求直接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采取高校优秀研发团队进驻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或者企业在高校设立专门实验室用于其新产品研发及新技术再创新的方式,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让企业获得人力、物资、技术3方面的丰富资源,能有效解决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3.2.4 与目标用户的协同创新
应用是企业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与目标用户的协同创新更多体现在与用户的信息沟通及用户的反馈作用上,这也进一步突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重要意义。目标用户是产品的体验者,对企业创新成果拥有最直接的发言权,并能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因此,重视客户的反馈信息、加强企业与客户的协同,不仅能帮助企业有效识别产品发展的市场需求,还能使企业准确判断市场趋势,探寻到新的解决方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3.2.5 与其它社会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
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还离不开其它社会中介机构的协同服务。这些社会中介机构主要包括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咨询机构、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金融机构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丰富的风险资金和融资借贷等完善的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再培训和教育指导服务;咨询机构可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行业、市场等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分析、法律顾问等服务。这一系列的服务有效弥补了中小企业与各创新主体以外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难、人才缺、信息少、管理散等问题,从而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本、规避创新风险、提高创新功效,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
“六位一体”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用任何实证或企业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企业要提升自身创新力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狭隘创新体系,追求全方位的协同创新。不仅要注重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与供应链上其它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还要重视与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调控上的宏观层面协同创新、与目标用户在需求评价反馈上的中观层面协同创新,以及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其它中介机构在人才输送、技术交流、资金信息服务上的微观层面协同创新。
4 结语
本文结合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内涵,从当前中小企业创新遇到的瓶颈出发,提出了一种全方位协同创新的“六位一体”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运行机理:以中小企业为核心,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助研发,目标用户的评价反馈,以及其它服务机构的信息服务来实现不同要素、不同主体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构建出保障中小企业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资源网络平台,最终达到全面的协同创新。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合理选择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同时,构建协同创新体系除了企业要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外,还需要体系内各主体做到以下几点:①政府部门要大力主导。按照中小企业需求制定配套的政策制度,营造好整个市场环境氛围;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配合。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在人才供给和技术研发上给予企业全面协助,帮助其提升研发能力;③坚持以目标用户为导向。目标用户的需求是企业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始终坚持以目标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才能保证企业创新方向的正确性和实效性。
标签:协同创新论文; 政用产学研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协同理论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合作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