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推进: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关键论文

省域推进: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关键论文

省域推进: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关键

●庞立场

摘要: 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实现教育科研价值的基本途径。破解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实践难题,要切实发挥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主导、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省域推进”。要在建立成果推广应用激励机制、制定成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制”,使之享受与“立项课题”同等的待遇,逐步实现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常态化,助力教育科研成果落地生根、繁荣发展。

关键词: 教育科研成果;省域推进;推广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视上升到新高度,在多次重要会议上都强调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价值。2016年12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颁奖大会暨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好理论生产到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机衔接,让教育科研成果更多更好地转化为教案、转化为决策、转化为制度、转化为舆论。”成果推广应用不足已成为制约教育科研质量与效益提升的“瓶颈”。

2.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文稿请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一般3~5个。具体参照《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论文模板格式(详见本刊投稿系统首页“信息公告”栏)书写。

一、导致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困境的原因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困境由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如高推广应用价值成果稀缺;成果持有方、应用方认识不到位,不愿共享或不屑应用他人成果;基础研究不足,专家多凭个体经验进行指导等。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的通知》先后发布。文件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为重点培育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生产经营市场主体。之所以将联合体视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主体之一,是由于二者在驱动力、产业依托、联结要求、合作基础等方面高度契合。

(一)推广应用举措低效

与课题申报、立项、日常管理相比,科研管理部门推广应用成果的职能通常被弱化。推广应用措施多维系在评奖活动后的集中宣传推广与研究成果的网站呈现或《成果简报》的编发,其时效性、影响面(实践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深入度(理解的深入度、应用的深入度)均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教育实践发展的需求。

(二)有效激励措施匮乏

当前我国科研管理系统普遍未建立有效的成果推广应用激励机制,难以有效调动科研人员与科研单位的积极性。科研人员与其 “费时费力”“无利可图”地推广应用成果,不如再申请课题、撰写论文,谋求职称晋升来得实惠。科研单位则热衷于组织课题申报、评奖,关切单位的课题立项数与获奖成果数,而非成果推广应用。在无有效激励措施的情况下,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均不愿触碰成果推广应用。

(三)相关评价标准缺位

当前多数科研管理部门未研制科学、可操作的成果推广应用遴选标准与验收标准。集中推广的成果或入编《成果简报》的成果多基于“优秀成果评奖标准”或“结题鉴定标准”而定。这种简单套用、拿来主义忽视了推广应用工作对成果的成熟度、可推广价值以及可行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势必影响推广应用的质量和效益。

二、“省域推进”是破解成果推广应用瓶颈的关键

改变成果推广应用的困境,要在落实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主体责任上下功夫。以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为主体,开展“省域推进”是破解成果推广应用瓶颈的关键。

(一)体制决定地位:现行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决定了省级教育科研管理在成果推广应用中的特殊地位

“省级教育科研管理”是指以省级(直辖市)行政区划为单位的教育科研体系。它属于宏观层面的管理,是国家教育科研政策落地的“第一阵地”,具有对接国家政策、宏观调控、顶层设计、引领发展的功能。其管理对象涉及省域(直辖市)内的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的研究人员,具有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特点;其管理内容涵盖教育科研规划 (研制“科研纲要”与“科研指南”)、课题管理(申报、评审、经费、中期、结题)、学术交流培训、成果评奖与推广应用等方面。无论基于管理对象的现实需要,还是管理内容的实然价值,成果的推广应用均应占核心地位。省级教育科研管理只有抓住成果推广应用这个“牛鼻子”,才能促进教育科研从潜在效益向现实效益转变。

(二)地位决定使命:成果推广应用的构成要素呼唤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主导作用的发挥

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改变以课题管理为“中心”“重心”的工作模式,变“金鸡独立”为“两条腿走路”,实现课题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匹配发展;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作为”,突破成果评奖后的集中推广形式,形成管理部门统筹、成果持有方乐于推广、应用方积极应用的常态化机制。

激励机制是推进事件发展并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从管理部门视角看,成果推广应用涉及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内部激励主要指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自行制定并执行的激励措施;外部激励则指由其他部门制定并影响成果推广应用人员积极性的措施,如职称评定、考核评估、资金奖励等。激发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需要内部、外部激励“双管齐下”。

(三)特点决定价值:省域教育科研管理的特点决定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价值

3.示范性

由于国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取得新成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使用锯材消费略增,但整体木质家具使用橡胶木的减少,影响我国锯材进口。

我国现行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内,科研管理政策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借鉴性。省级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措施、做法,对隶属科研管理部门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价值。

研制推广应用标准要依据成果的形态。成果形态不同,其推广应用价值的评判标准也不相同。有研究者将教育科研成果概括为纯观念形态和应用形态[2],另有研究者将其概括为学术形态、技术形态和教学形态[3]。上述划分方式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科研成果的特性。然而第一种划分难以囊括规划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咨询类成果;第二种划分中技术形态和教学形态的界限不明显,同样难以包括决策咨询类成果。我们不妨从教育科研的功能出发,将成果形态划分为教育基本理论成果、教育决策咨询成果、教育教学实践成果三种基本形态,并依此研制推广应用成果的遴选标准与验收标准。

2.统筹性

省级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具有典型的统筹功能。可单项推广应用,可同主题成果整合(联合)推广,也可多项成果大规模推广。科研管理部门要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努力打造成果推广应用共同体。

与较小区域或具体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相比,省级教育科研管理有其独特性,这些特点决定了省域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更具价值和效益。

研究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市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西北坡,东与鄂伦春自治旗相邻,西接额尔古纳市,南与牙克石市相连,北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呼中区接壤。东西直线距离最宽为198.8 km,南北直线距离最长为240.4 km,总面积 2.001 万 km2。该区地理坐标为50°25′30″~51°17′00″N,120°41′30″~122°42′30″E,海拔在700~1 300 m,地形相对平缓,呈丘陵状台地。

1.全纳性

赫利森说:“我很高兴看到斯普金斯的论文,因为文章显示了在另一个老鼠模型中与这些通道相关的疾病背景。与我的团队发现的不同,她的研究说明,细胞通过通道有不同的机制,但这仍然是细胞间沟通的另一个例子。”

三、推进省域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设想

作为破解成果推广应用瓶颈的主体,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立足省域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在成果推广应用上出真招。

(一)高度重视,谋求成果推广应用的常态化

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主要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途径。“自下而上”是指由成果所有者发起,在单位支持下开展的推广应用活动。受外部环境、组织力量、资源调配能力等因素制约,自发性推广应用的范围通常较小,且易自生自灭。“自上而下”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的活动[1]

(二)积极谋划,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的推广应用属于“自上而下”的模式,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成果持有方、成果应用方、指导专家、科研管理部门。成果持有方和应用方是推广应用活动的直接实践者;指导专家提供智力支持并参与推广应用过程;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顶层设计、把控全局。这四类群体的角色不同、分工不同。其中,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处于主导地位,它既是成果推广应用政策的制定者、方向的引领者,又是推广应用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推动者,还是推广应用效果的验收者、评价者。

内部激励方面,可考虑出台相关文件政策,设置“成果推广应用专项课题”,使之享有与“立项课题”对等的待遇;给予项目经费和配套政策,专款专用,尊重智力贡献,允许获取合理劳务;给予常规管理事项政策性倾斜,参加推广应用且验收合格者,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在课题立项、结题鉴定、成果评奖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

外部激励方面,积极寻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成果推广应用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积极推动社会对成果推广应用价值的认可,谋求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与晋升、各种荣誉称号的评选与授予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倾斜。

(三)明确成果形态,依据成果形态研制评价标准

成果推广应用评价标准包括遴选标准与验收标准。遴选标准是实现推广应用工作常态化的基础,引领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验收标准是对推广应用活动进程及结果的评价尺度,反向指导推广应用过程。制定成果推广应用评价标准是省域教育科研管理的当务之急。

使用基本的角点检测器来处理VHS全色卫星图像[1]中存在的人造物体(特别是建筑物)所具有的几何特性。在分析中不考虑其他特征(边或纹理),只进行局部分析。角点是描述几何内容的特征,主要指的是角点的2D功能,如L角和T、Y、X接头。在任一张图像中,比边缘特征更少的角点,均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人造物体的几何形状信息,其特征在于规则的人造物体结构。而本文主要是评价角点检测技术的精度,是否能够对遥感影像做出较为客观准确的分析。

省级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关涉省域全体教育科研人员,具有全纳性和普遍性的特点。相较“自下而上”的推广形式,省域成果推广应用打破了具体单位或较小区域成果推广应用的封闭性、局限性,能在更大范围产生效益。

(四)立足成果特点,分类推进成果推广应用

1.基本理论、决策咨询类成果的特点及推广应用方式

2.1.3 使用者评价。在交流过程中,李主任表示,截至目前,该产品每天都在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煤种和水分适应性不错,缩分精度、样品重量、样品各级粒度等各方面指标均达标。他特别指出,三德科技的该自动制样系统有几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制样过程中的难题。①全通破碎机,该设备在破碎过程中采用了伞旋自清扫技术和给料皮带联动技术,解决了6mm湿煤破碎沾堵的难题,达到湿煤全通的效果;②风透低温快速在线干燥技术,有效解决了水分对制样环节带来的影响,保证制样过程不粘不堵;③高性能制粉技术,该自动制样系统制粉环节采用德国技术,制粉收集率达到95%以上,过筛率达到100%,远高于同类产品。

规划课题中,基本理论与决策咨询类课题的数量较少,但价值不容小觑。基本理论成果多是新思想、新观念,是对教育教学规律或本质问题的思考;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多为“问题——原因——对策”的有机统一,兼具理论与决策参考价值。

对这两类成果而言,“推广”意味着“传播”,即将成果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策略在学界、政府部门以及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范围内进行传播,进而改变、影响观念,指导实践,服务决策。推广这两类成果,重要的是平台搭建与甄选推介。要调动各种资源,搭建成果的“传播”平台,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库、媒体、报刊、内部刊物等,最大限度地扩大成果的传播面和影响力。

2.教育实践类成果的特点及推广应用方式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模式的最后一环,也是保证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模式的总阀门。现行国际商法课程的主流评价方式仍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不能满足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国际商法课程应该依据职业标准中的项目权重,采用双证融通、多元评价的课程考核方案。

教育实践类课题是规划课题中比重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类课题。与基本理论和决策咨询成果的“传播”取向不同,实践类成果更注重“应用性”。推广应用时,须基于“评价标准”全面评价成果的成熟度、科学性、可推广性、可应用性、可操作性、合伦理性。

实现成果推广应用的常态化,最为重要的是要攻取实践类成果的高地。基本途径便是实施 “项目制”,即开展成果推广应用项目的申报、评审、资助、实施、指导、评价等动态管理。与常规的成果报告会、宣讲会、观摩会等方式不同,项目制有严格的成果遴选标准、动态监控、绩效考评与成果验收标准。实现“推广应用项目”与“立项课题”同等的待遇,能最大程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在更大范围发挥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

推行项目制,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供需匹配”“资源统整”“管理精准”“常态运行”的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成果持有方、成果应用方、指导专家的作用,确保成果在更广泛的教育实践中被理解、应用、转化。

参考文献:

[1]项志康.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界定与分类[J].上海教育科研,1995,(3):12-20.

[2]张俭福.教育科研成果的形态、功能及其转化[J].基础教育研究,1996,(6):21-23.

[3]王富英,叶超,吴立宝.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的形态与运行机制[J].教育科学论坛,2018,(10):40-42.

中图分类号: G40-03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73-4289(2019)07-0031-03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北京 100036)

标签:;  ;  ;  ;  

省域推进: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关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