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员导师制”的创新实践课程改革与探索
张海萍,常成,郑文寅,张文明
(安徽农业大学 农学院,安徽 合肥)
摘 要: 针对创新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托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全员导师制,开展课程改革与探索,即改革班级教学为团队教学,改革一名老师指导为多导师分别指导,改革单纯的教学活动为教科研相结合,改革课程集中(学分和开设学期)为分散的教学模式等。通过创新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全员导师制;创新实践;课程改革;种子科学与工程
一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全员、全过程育人,在实践中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断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2018年,教育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着重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导师制是重要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已在国内外一些大学实施[1,2]。在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小班教学”[3]。因此,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根据各专业(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等)的客观情况及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学院2016年特制定了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实施及管理办法,开展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
在与他人沟通的角色上,69.60%的大学生持有积极情感,以强调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指引他人为价值取向;30.40%的大学生持消极情感,以强调人际交往中的被动性为价值取向。
创新实践课程是我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的实践教学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一门综合性、设计性很强的实践课程[4-6]。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班级教学、集中教学等),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因此,在学院实施“全员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下,创新实践课程以此为基础进行指导老师、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和探索。
二 传统教学模式下创新实践课程存在不足与问题
创新实践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实践课程之一,重点培养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构成了“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该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创新实践按照一般实习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通过多年的教学活动,发现其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
(一)一般由一个老师授课,实习内容和方式较为固化、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该课程在传统模式下进行教学活动时,往往由单个或固定老师进行指导,实习内容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常设置一些验证性的实习内容,如种子活力及纯度的常规鉴定等。教学方式常采用班级教学,生师比大(一般为1:30 左右)无法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及开展不同内容与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创新意识。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随意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严重影响到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1-2]。研究CO2减排对全球各国具有紧迫而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实践课程学分及教学时间较为集中,不利于系统的开展创新活动
1.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减少验证性实习内容,适当增加综合性和创新型内容[8],如增加种子活力、作物抗穗发芽重要基因鉴定及标记开发,以及种子纯度的分子标记鉴定等内容。
(三)创新实践课程教学与指导老师的科研未能很好结合,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研活动,一是因为指导老师的科研往往接触的是学科前沿研究,其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二是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可以获得必要的创新实践经费;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互相促进。特别是科研经费的获得是创新实践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因为虽然学校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部分资助,但该经费一是金额少,二是在学生中分布不均,不能为参加创新实践课程的全体学生提供资助。
三 全员导师制对于创新实践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创新实践课程特点、要求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全员导师制,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开展改革与探索。
要使我们的无人售货机能通过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支付,必然会使用对应的支付开放平台所提供的SDK接入支付平台。大致过程如下。
(一)全员导师制可以使学生化整为零,符合创新实践课程的教学需要
5)协助陕西省民政厅对乡级行政区域界线进行现场审核。由各乡镇政府代表现场对协议书附图上标绘的毗邻乡镇界线进行认定、签字并盖章,认证后的界线方可有效。对双方有异议的界线,可根据现场审核反馈结果对行政区域界线及相关成果进行修改。
(二)全员导师制有助于课程学分化整为零,提高创新实践的系统性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从入学后即分配导师,一直到毕业,全员全程指导。该导师制的实施特点是创新实践课程学分可以化整为零的保障。该课程原有的教学计划是第三学年下学期开设,共计4 个学分,时间短、系统性差。通过导师制的实施,该课程学分及教学计划均可分散在合适的学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全员导师制使得科研和教学更加融合,保障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由于采用传统实习教学模式,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与指导老师的科研结合不紧密,一是因为班级学生多,以班级为单位参与某个老师的科研活动难度较大,同样单个老师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创新指导也较大;二是该课程教学内容与指导老师的科研相脱节,未能有机融合。因此,缺乏科研支撑的创新实践教学很难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创新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提高离不开降低生师比,通过导师制的实施,该课程教学依托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指导老师人数由1 人提高至6 人,使得课程生师比由以前的1:30 将为1:6 左右,老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科研活动和科研平台,引导学生组成团队进入学科前沿开展创新实践活动[7]。如开展作物种子纯度的分子标记鉴定、作物抗穗发芽遗传机制研究等,这些非验证性的实习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
四 创新实践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创新实践是一门综合性的实习实训课程[4-6],包括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实习内容,涉及到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学、种子加工储藏学、种子生产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领域的实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养,挖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潜力,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满足不了上述人才类型培养的需要,然而,全员导师制正好契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2017年,全市传统商业网点超百万个,重点商业设施总面积超亿方,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约6000家。全市当前以城市核心商圈的提质扩容为抓手,打造消费集聚平台,已建成30个城市核心商圈,其中零售额过百亿元的核心商圈8个,纳入统计的20个核心商圈零售额已超过全市社会零售总额的50%。以核心商圈为主体,夜市街区为补充,多种消费形态并举,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商贸流通格局正在重庆加速成型。
创新实践课程在传统模式下总学分为4 个学分,在第三学年下半学期完成,学分和时间过于集中,老师由于指导时间短,无法指导学生系统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短短一学期内也无法显著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效果及质量提高不显著。
2. 在教学计划方面,总学分不变,仍为4 学分,但分为4 个学期,即4-7 学期,每学期1 个学分。
3.教学方式由以前的班级教学改为团队教学,依托导师制,每位导师指导5-6 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以导师的PI 实验室为主要实践平台,并结合导师的科研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团队汇报为主,每个团队由组长或负责人整理团队的实践进展和成果进行多媒体汇报,由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指导老师组成课程考核小组进行团队考核。汇报成绩并结合指导老师评价构成每个团队的课程最终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五 创新实践课程改革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依托导师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创新实践课程,并从15 级学生开始实施,目前已完成一个教学周期。通过实施,该课程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以创新实践课程为基础申报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累计12 项,发表学术论文5 篇,获得省、校级各类学科竞赛奖项3 项。指导老师发表教研论文4 篇。
在课程改革与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依托于导师制开展创新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常受到导师研究领域的影响,实践内容“深度”有余而“广度”不足,如有的老师以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其指导的学生对其他作物了解则相对较少。因此,下一步创新实践课程改革目标是适当增加实践内容的综合性以及开展多导师联合指导,以提高学生在参与课程教学时获得较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
六 结语
依托于全员导师制,安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创新实践课程的改革与探索。重点改革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通过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实践,该课程改革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得到师生的好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改革中,进一步提高实践内容的综合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广度”。
参考文献
[1] 李晓帆. 地方本科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以怀化学院为例[J]. 大学教育,2019,4: 52-54.
[2] 陈烨,程勇. 纵向科研教学:新形势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新出路[J]. 教育现代化,2019,2(10):75-77.
[3]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DB/OL]. [2012-03-16].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4] 肖晓萍,余涛,廖青,等. 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2): 64-67.
[5 赵俊红. 探究式教学在创新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16,7: 60-63.
[6] 陆平. 浅谈创新实践课程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6:117-118.
[7] 陈珂珂,陈丹娜,刘佳,等. 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J]. 生物学杂志,2018,35(6): 114-116.
[8] 张海萍,张文明,郑文寅,等. “双创”背景下种子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生物学杂志,2017,34(6): 110-112.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Full Tutorial System
ZHANG Hai-ping, CHANG Cheng, ZHENG Wen-yin, ZHANG Wen-ming
(College of Agronom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has been carry out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ll tutorial system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The main content of reform included the changes from class-teaching to team teaching, from a teacher guidance to multi-teachers to guide respectively, from simple teaching activities to combination of teaching-researching, from concentration of course credits and teaching-time to decentralized teaching mode, etc. Through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practice, the positive teaching effect was obtained and the reform has played the vital role for the training and the enhancement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Full tutorial system; Innovative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本文引用格式: 张海萍,等.基于“全员导师制”的创新实践课程改革与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79):54-55,5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9.020
基金项目: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5-2020)。
作者简介: 张海萍,汉族,安徽宿州人,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
通讯作者: 常成,安徽蚌埠人,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标签:全员导师制论文; 创新实践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种子科学与工程论文;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