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浅析论文_赵静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浅析论文_赵静

赵静(四川省冕宁县城厢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冕宁 615600)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194-01

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和培养,使学生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拔下,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逐渐获得探究知识的方法和学习途径,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的,它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

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要让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就要有意识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并在这种热情的驱使下产生一种迫切要求获取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积极地开动脑筋,使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把“问题情境”故事化,创设了“小乌龟锻炼身体”的动画片,设计了两只小乌龟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形跑道跑步,学生很快发现他们所跑的路程实际是正方形和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会计算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能探索出来吗?让学生从开放式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猜:“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于是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设想:“圆的周长可能和直径有关系”“周长可能是直径的3倍多?”……“那么圆的周长究竟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者,而且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探究能力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因此,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数学的探究活动,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这里的“适宜”是指问题情境能把学生引入到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毫无被迫的痕迹;要处于学生发展的最近区,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要有一定的数学结构和丰富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能数学化地进行思考。

二、确定目标,自主探究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之间的差异,探究活动具有一种不可预见性。这也决定了老师在执教过程中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划定一个动态生成的圈,在不断的调整中,找到发挥指导、组织、参与作用的最佳切入点,成功地组织教学。

如我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渗透图形转化的思想后,就马上放手让学生计算每人手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8cm和6cm,以8cm为底的高是5cm,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得到了5种不同计算方法:(1)(8+6)×2=28 cm2;(2)8×6=48 cm2,(3)(8+5)×2=26 cm2,(4)8×5=40 cm2,(5)8+6+5=19 cm2。

这些方法,的确是教师没有想到的。但在课堂上,我不慌不忙,从容应对,通过学生上台展示,暴露思维过程,师生跟进操作,学生评议、讨论、反思等活动,慢慢地学生在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与点拨下,从不懂变为了理解,从盲目走向了有序。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思想的熏陶,思辨能力得到了发展,这远比记住一个公式、解决一类题有用得多。由此我们也可想到,此时如粗暴对待那些不合师意的方法,然后直奔主题,或者放任让学生讨论,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去动态地把握课堂,我想这只能是新课程下一节不及格的课。

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探究的全过程

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还很有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加强探究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如下探究方法:

操作—发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小学数学中几何形体的特征多数是通过操作去探究、去发现的。

猜想—验证,即让学生对数学问题先大胆猜想,再通过探究去验证。

观察—归纳,即让学生通过观察大量的事例,探究规律,归纳规律。小学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多数是这样探究归纳出来的。

类比—联想,即让学生通过类比及联想,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究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数学活动之中,靠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能在现实的活动中得以理解和发展。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学习与儿童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客观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探索性与开放性,以及学习情景中丰富的体验性。为此,我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这既能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到操场、田地里去实际丈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就让学生编制粉刷教师宿舍楼开支预算;学习“圆锥体积计算”后,就让学生测量砂堆,计算体积,实践表明,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探究出丰富多彩但有些杂乱无章的结果。这些结果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劳动,但却有错有对。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成果,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注意保护这些同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地予以全面否决,最终将规律性的结果准确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们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知识奥秘探究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自身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的研究性活动。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束。这一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论文作者:赵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浅析论文_赵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