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妇产科 412002
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76例我院产后出血急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7.2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3%,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急救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产后出血急救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产妇出血指的是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在500ml以上,或是产妇分娩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在200ml以上[1],是产妇分娩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重者甚至可能死亡[2]。本次研究将我院76例产后出血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常规护理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我院以76例产后出血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符合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收治时间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4——42之间,平均年龄(26.5±1.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3——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6±2.3)岁,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进行对比的要求。此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将此研究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护理方法
在本组研究中,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科内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接受安全风险意识教育,使全部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得到强化,积极寻找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3];②提高护理人员急救应急能力:护理人员应该能够明确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针对诸多因素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并进行合理分工[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
护理满意度: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向患者发放,收回率100%,问卷中包括护理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四个评价维度,每个维度均设1——4分四级评价,分值由高至低分别表示很好、较好、一般、差,问卷总分值为16分,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评分范围依次为>14分、8——14分、<8分。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基于统计软件(版本:SPSS 19.0),建立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通过卡方(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 ±s)的形式表达,组间比较基于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7.2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3%,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76例产后出血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常规护理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由上文我们能够了解到,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7.2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3%,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对产后出血急救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贞,陈琰.护理风险管理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359-361.
[2]邓慧素.产房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06,13(6):82-84.
[3]黄兰英.产后出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5):568-570.
[4]李建荣,马志敏.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8):1105-1107.
论文作者:周金秀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患者论文; 产后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满意度论文; 常规论文; 基础上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