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车:离我们有多远?_汽车论文

家庭用车:离我们有多远?_汽车论文

家用轿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多远论文,离我们论文,家用轿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汽车市场迅速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并显现出这样一种特征: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一直在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集团消费需求,近些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扩张的私人购买成了支撑汽车市场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据有关资料显示,私人购车占国内汽车总需求的比例:1985年为15.23%,而到1999年则达到了55%,预计今年将会超过60%。近5年来,私人汽车的需求量年均增长为28.1%, 远远高于非私人汽车需求量6.8%的增幅。

也许是受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影响,今年6月6 日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汽车展异常火暴,盛况空前,仿佛预示着中国汽车消费的时代即将来临。

据了解,这次车展无论在展出面积,参展厂家,还是参观人数上均创历届车展之最。这次车展场面积达7万平方米,由于展位紧缺, 还特地开放了合资馆8号馆。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厂商参展, 其中有24个整车厂商、6个国家展团,国内厂商有700余家,17个部、总公司、汽车集团、协会组团参展,到会参观人数近50万。

从本次车展看,通用、福特、大众、本田、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等国际汽车巨头,除了使出自己角逐国际市场的杀手锏——代表国际汽车走向的概念车、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高新技术含量很高的最新产品外,无一例外地推出了适合中国普通私人购买的车型,并宣称为中国人民造车。对此,中国的汽车厂商不甘示弱,派出精兵强将、携带看家产品进行对撼:红旗、别克、奥迪、桑塔纳、帕萨特、捷达、富康、夏利、奥拓等知名品牌各使绝技,争奇斗艳,令广大车边大饱眼福。

除了这些枯噪的数字和动态的信息,只要再关注一下自身周围的生活空间,看看每天的电视、报纸杂志、路牌广告,或者上网浏览,你就会发现,关于汽车的生产、销售、维修、保险、驾训等广告信息,已经扑天盖地、无所不在。它清楚地告诉你,我们已经处于汽车的包围之中,汽车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那么,这一切对于我们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家用轿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一个车主的尴尬经历

5月初的一天,市某广告公司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 大家发现,策划部的陈经理最近几天又开始乘坐公司的车上班了。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调侃,他无可奈何地道出了自己买车用车的尴尬经历:

我算得上是个执着的车迷,爱车的时间少说也有十多年了。不是吹牛,只要是汽车方面的信息,我了如指掌,我甚至还利用休假的时间自费到北京看过一次国际汽车展呢。我的办公桌上、书房里放的全是精美的汽车招贴画,气得我妻子说我爱车胜过爱她。

随着对汽车迷恋程度的加深,我心里一直有个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此,我1998年就考取了驾照。随后,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不间断地做妻子、做父母的工作,费了无数的口舌,经尽千辛万苦。也许是我的耐性好,最终他们被我拖垮了,同意买车了。

买车以后,生活一下子变得充实起来。每天一下班便泡在车上,收拾一下这儿,拾掇一下那儿,天天把车擦得锃亮,然后带上儿子在附近兜上几圈。哇!有车的感觉真好。

到了周末,更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串亲戚,或举家出游,真是方便快捷,而且风雨无阻。汽车确实让我体会到了现代生活的乐趣。但是,以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让我领略到汽车的另一面……

有一天,说好去商场,可出门没多久前边便堵了车。本来挺宽的马路,此时却塞得满满的,摩托车、自行车见缝就钻,汽车却只好在后面排着。本指望一会就能通过,但车越拥越多,秩序越来越乱,车只能一寸一寸地向前挪。终于,妻开始抱怨起来,自然还是以前的那一套,孩子也在不停地催促。可任你心急如焚,前面的车依然不见挪窝。我们探出头,羡慕地望着一个个穿行自如的骑车人,真恨不得弃车而去。

好不容易走过了这段路,一看时间,骑车本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开车竟用了1个小时还多。终于驶近了商场,但停车又成了问题。 附近几个不大的停车场早已车满为患,看车的人牛着呢,一个劲地高喊:“快走,别停这儿”。无奈,只得继续往前找停车的地方。一路且停且走,等将车停好,这才发现离商场已有一站地之远。一番折腾,早已是身心俱疲,兴致全无,一家人没精打彩地草草逛逛便收兵回营。回来的路上没了欢声笑语,来时的得意和自豪已荡然无存,心中尽是无奈与懊丧。

新鲜劲儿一过,各种烦恼也随之而来。买了车毕竟还得过日子。经过一周紧张的工作,大礼拜除了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还要洗衣服、做家务、辅导孩子,哪能总出去瞎逛?时间一长,开车出去的次数自然就少了下来。虽说车的利用率不高,可维修保养的工作却一点也没见轻松。这车虽然没什么大毛病,可隔三差五的“头疼脑热”却是常有的事,短短的几个月光修理厂就去了三回。虽说毛病都不大碍事,但既花钱又搭时间,总是让人心里别扭。自从养了车,本来过得还可以的日子突然变得紧巴巴起来,别的不说,光停车费一月下来也得七、八百块钱。妻虽然不说什么,但她的不满却是显而易见的。经济上受些损失也就罢了,可精神上的紧张总让人难以忍受。尽管车已保了险,可我们还是怕车丢了,就连夜里也睡不踏实。此外,存车的地方车挺多,磕碰划伤的事让人防不胜防。有时看着车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真比自己受了伤还心疼。车渐渐地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世界十大汽车制造厂排名

企业名称

所属国 销售量(万台)备注

通用(包括萨伯) 美国 868

含某些型号的商用车

福特(包括沃尔沃)美国 722

戴姆勒-克莱斯勒 德国 591

(包括三菱)

大众德国 492

丰田日本 469

PSA标致-雪铁龙 法国 252

本田日本 239

菲亚特 意大利233

雷诺法国 229

现代-起亚

韩国 206

终于有一天,我又开始坐单位车上班、骑自行车出门了。

据了解,类似的这种尴尬经历,绝非陈先生独有。

生产厂家与经济型轿车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古先生认为,虽然从长远来看,经济型轿车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受目前整个汽车消费外部综合环境、环保要求、大多数居民家庭实际购买力、生产厂家的产品实际开发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决定着汽车真正进入中国居民家庭仍有一段不平凡的路要走。

现在,行业内对经济型轿车的价位已达成共识,即10万元以下,具体是多少说法不一,像国产的悦达、吉利、奥拓等都属于这一档次。经济型轿车的价格取决于成本的高低,而成本的高低又取决于生产厂家的经济规模、生产技术水平、自主开发能力等因素。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不管未来的经济型轿车的价格怎样定位,其质量技术性能必须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即空气质量要求的环保性、私人汽车消费要求的安全性、节油性及舒适性、这是对生产厂家提出的严格要求。就国内的生产厂家而言,汽车的开发生产有三种途径,一是完全自主开发,二是主要零部件自主开发,三是组装。虽然目前已有数家企业宣布进行或将要进行经济型轿车的开发,但就各方面的实力而言,真正能做到自主开发的能有几家?即使生产开发出了所谓的经济型轿车,其质量性能能否满足环保、安全、节油、舒适等诸多性能要求?其次是市场及消费者对其低成本、低价位、多性能的最终检验及认可程度。

就目前国内厂家的生产技术水平而言,业内人士认为,要想降低成本,真正生产开发出低价位、高性能的经济型轿车,生产厂家必须加快技术改造,而技术改造进度的快慢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压力。如果今年入关,国家对汽车行业有5年的保护期,到2006 年汽车的进口关税将下调至25%,中国的汽车业必须在这5年内完成技术改造, 降低生产成本,使汽车价格逐步降下来,做好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的准备。二是内部压力。由于经济型轿车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商机,所以众多厂家争相开发生产,自我改造、调整及行业的资产重组。但是靠“自我途径”,汽车生产成本的降低进程会很慢。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生产厂家要想开发出更多的价位适中、性能良好、充分满足普通消费需求的经济型轿车,还需时日。

购车的步骤

决定购车→停车泊位证明→验证→办移动证→缴纳附加费→上保险→验车→领取车牌照→交纳养路费→正式行业执照→车船使用税→正式上路

经济型轿车与普通居民家庭

就算我国已有几种十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但就目前大多数居民家庭的实际购买力而言,轿车仍然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广州高戌达汽车培训中心的总办主任李明静小姐认为,按照合理的消费支出比例,一辆私家车一年的养车费用不超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30%时,居民家庭才能较为轻松地购买家庭汽车。以广州为例,一辆10万元以下的家用汽车一年的养车费用大概在2万元左右,按此数额折算, 一个家庭养一部车年收入应在6万元以上,如果再把汽车的折旧费等算在汽车消费总额内,居民家庭年收入应在8万元以上, 而目前又有多少个居民家庭的收入能达到这一水准呢?

有资料表明,在全国大约3亿个家庭中,年收入10 万元以上的家庭占1%,3-10万元的富裕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从国际汽车市场的规律看,当一个家庭的两年收入之和相当于一辆轿车的售价时,这个家庭便可购买轿车。照此推算, 全国富豪型家庭约300万个,如有二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价位在20万元以上的轿车150 万辆;富裕家庭约1800万个,如有五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价位在6~20 万元的车360万辆;小康型家庭约1.65亿个,估计其中年收入3万元的家庭不下10%,即1650万个,这部分家庭如有五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价位在6万元的轿车330万辆,这三个消费层面共可吸纳6~20 万元价位的轿车840万辆,相当于全国轿车产量的8.4倍。因此,单纯从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来看,汽车早就应该进入中国居民家庭了,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依然蹒跚?这当然有当前汽车价格过高、汽车外部消费环境不完善、不规范等多种原因。

从购车一次性投入到以后每年的养车费用,汽车的消费支出对于一般的居民家庭而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占城镇人口大部分的中低收入家庭虽然有较强的汽车消费欲望,但目前还根本没有形成足够的购买力,经济型家庭轿车离这些居民家庭的距离更远。因此从理论上讲,只占城镇人口少部分的中档以上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家庭,才是目前经济型家用轿车的现实及潜在消费对象。但相比之下,这部分家庭不但规模总量较小,而且尚处于“财富积累”阶段,目前还不能形成巨大的现实汽车消费需求,这部分家庭大概需要经过4-5年的财富积累,才能较为轻松地购买汽车。

因此,单就收入水平及经济积累,从长远看,汽车真正进入居民家庭在中国至少还需四、五年。

另外,从居民家庭的收入预期来看,改革进程中的许多不确定“经济因素”也会对汽车进入家庭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与前几年相比,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对放慢,由此居民家庭收入也有所下降,直接导致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支出增速下降。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许多重大改革措施集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使得居民家庭的经济预期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安全感下降,收入预期不明朗。这些因素均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汽车消费领域,尤其是以普通居民家庭为对象的经济型家用轿车的消费。

难尽人意的汽车消费外部使用环境

不管经济型轿车的成本、价格、性能及消费倾向如何,经济型轿车真正进入中国居民家庭还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外部使用环境的规范完善,这包括城市道路建设状况、停车设施建设状况、城市交通科学化管理、燃油税改革进程、乱收费乱罚款的根本治理、汽车报废标准的合理化科学化改革等。因为购车仅仅是整个消费过程的一个环节,只要有经济能力或分期付款即可买车,这对于部分城市居民家庭而言问题不是太大,而汽车的后期外部使用环境则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在国内汽车消费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尤以各种对汽车消费的限制性政策措施最为突出,而且这些限制性政策措施的随意性比较大,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国产轿车价位过高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轿车在出厂前,要征收消费税、增值税,仅增值税一项就高达17%。进入市场后,轿车面临着更多的“钱关”,除了10%的购置附加费外,有些地方还巧立名目乱收费。办牌证的手续之繁琐,也非同一般,且多年来没有根本改观,厂家、用户都不胜其烦。对此,广州汽车博览中心的练卫飞总经理也深有感触。他说,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统计,买车的车主需支付的费用大致有养路费、车船费、保险费、汽油费、年检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车辆折旧费、上牌服务费等,达十几项之多。如果车主赚麻烦,请相关公司代理缴费的话,还有代办费,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的确是相当大的开支。

据悉,为了鼓励个人汽车消费,国家有关部门将制定并出台汽车消费政策,主要强调两个层面:一是按照汽车产业政策的总体思路,强调鼓励个人购车;二是强调鼓励个人购买轻便、节能的经济型用车,并将禁止各地制定土政策限制使用、消费的行为。即将出台的政策包括税费管理、城建协调、信贷政策和鼓励消费4个方面, 将按排量大小实行差别税费,同时允许大城市对汽车保有量提出最高数量限制,但不得对小排量汽车实行差别限制,但不得对小排量汽车实行差别限制,但不得对小排量汽车实行差别限制,这对于急欲圆“汽车梦”的车迷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对于初次接触汽车的消费者来说,还有一项费用不得不算,那就是考取驾照的培训费。广州珠江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是同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佼佼者,连续多年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该公司总经理李润荣认为,目前的汽车热对驾训来说是好事情,可以扩大培训业务。但也不能盲目乐观,毕竟在考取驾照的人当中,能买得起车的人还是少数,更多的人是为以后做准备。现在,驾训的费用已经很低了,4000元以内即可考取各类牌照,作为消费者,一般人都可承担得起。当然,这个行业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为此,除了提高服务质量,还必须不断拓宽业务,比如代理上牌、代理保险等,即“一条龙”全方位的服务方式,尽可能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关于购车的几种方式

买汽车,除一次性付款方式以外,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可能更现实。

自从去年国有商业银行正式向社会推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以来,作为一种扩大汽车有效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汽车消费贷款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过,从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现实状况来看,无论是消费信贷的规模,还是汽车信贷消费在汽车总体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汽车消费贷款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还相当低,远没有起到人们原先预期的启动汽车消费的功效。究其原因,除了国人的消费观念以及汽车消费环境的影响以外,最突出的问题是借款人难以提供银行可接受的抵押、质押和保证等担保方式。

为了促进汽车信贷消费的进一步发展、启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目前许多汽车厂商和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正在尝试多种方式,试图突破“担保瓶颈”。

标签:;  ;  

家庭用车:离我们有多远?_汽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