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应用意义及价值分析论文_谈恒吉

谈恒吉

舟曲县人民医院 甘南藏族自治州 舟曲县 746300

【摘 要】目的:分析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应用意义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3例,分别进行X线照片及CT检查,分析两种影像学检出结果差异。结果:33例患者关节强直、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硬化、侵蚀,以及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经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能够获得良好的诊断价值,提示应用价值良好。

【关键词】CT;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临床常见病,以青少年为高发人群。发病隐匿,病程缓慢。强直性脊柱炎初起时以间歇性疼痛为典型临床特征,而且可发展至连续性疼痛,不仅带给患者痛苦,还对其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1-2]。需要注意的是,脊柱呈不同程度强直状态,胸廓活动度降低,病情无法逆转,致残率较高,故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诊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3]。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33例,依次接受X线及CT检查,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19-52岁,年龄平均(32.47±11.84)岁,病程1.5-22年,病程平均(10.17±3.59)年。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2)主要症状及体征分别为腰骶部间断性或连续性疼痛,间断跛行,浑身乏力,两侧下肢麻木感,可伴发晨僵或低热,或出现尿道炎症、虹膜方面炎症以及腹泻;(3)HLA-B27检查结果为阳性;(4)意识清楚,精神系统正常,人格行为正常;(4)所有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入组前已经明确强直性脊柱炎诊断;(2)恶性肿瘤,除强直性脊柱炎以外其他骨关节疾病者;(3)妊娠期女性及哺乳期女性;(4)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5)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6)放射线过敏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经X线照片,再经CT检查。(1)X线照片,拍摄骨盆正位及腰椎正侧位片。去除所有金属制品、电子设备,避免影响X线照片质量,(2)CT检查,仰卧位于检查床上,以骶髂关节为轴位平扫,层厚均为5mm,将数据回传至数据站,进行三维重建。

1.3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经由检验,当<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3例患者关节强直、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硬化、侵蚀,以及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经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病情一般发展缓慢,常以骶髂关节为最早受累关节,双侧对称性发病。逐渐上行性侵犯脊柱,特别严重者,可导致脊柱畸形,或呈强直状[4-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男性多见,少见女性,而且女性临床表现多较轻,目前病因不明,但存在一定的遗传性,即多见家族史[6]。据医学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很多检查HLA-B27抗原呈阳性,提示该抗原与强直性脊柱炎间关系密切,故本次研究纳入标准中标明HLA-B27检查阳性。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多以骶髂关节炎为主,一般在骶髂关节下部开始,逐步进展,累及整个骶髂关节,骨质破坏骨以髂侧为主。需针对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类型进行鉴别诊断[7]。

目前,将强直性脊柱炎中骶髂关节炎依程度分成5个级别,0级无任何异常;1级存在高度疑似病变;2级存在轻微异常情况,即骨侵蚀及关节面硬化,病灶比较局限,关节间隙未见异常;3级:中度病变,存在骨侵蚀、关节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或部分关节强直;4级:病变程度较重,骶髂关节完全强直。病变上行侵袭脊柱,开始侵蚀椎体前缘上下角,病变进展椎体前缘平直,影像学检查中可见“方椎”。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可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及脊柱周围韧带骨化,导致在影像学检查中见“竹节”样影[8]。广泛骨化导致脊柱强直。

由于骶髂关节结构复杂,前后重叠,X线照片在早期诊断及显示细微病灶方面有不足之处。而CT检查敏感性及图像清晰度均高于对照组。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能够获得良好的诊断价值,图像清晰,提示应用价值良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冯辛格.CT和磁共振成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1):31-33.

[2]古洁若.中国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规范监测和研究展望[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1-5.

[3]张凌志,杨勇,董晓强,等.MRI与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6):793-795.

[4]李同华,郭丽,李国强.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3):224-227.

[5]孙伟.对比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66-67.

[6]刘越,赵艳梅,夏群.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3):235-238.

[7]蔡长寿,冯丰坔,邱波,等.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6):1132-1135.

[8]闵华,王群.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CT和X线的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10):2043-2046.

论文作者:谈恒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应用意义及价值分析论文_谈恒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