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例数及并发症例数。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两周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例数及并发症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降低出血复发的可能性,还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上消化道出血;影响
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病变严重的并发症,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是呕血和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具有发病率高、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很多,而临床止血效果、转归不但取决于正确的治疗,而且与良好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5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住院治疗时间均>10d,无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且意识清楚,能够正常交流,治疗依从性满意。其中消化道溃疡出血5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2例、出血性胃炎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8例、贲门黏膜撕裂4例。临床表现为暗红色或柏油样便;出血量大者,可伴有呕血、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发冷等低血压表现。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对照组男47例,女18例;年龄37~75岁,平均(43.8±9.6)岁;平均病程(1.7±0.6)d。实验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39~77岁,平均(45.3±10.2)岁;平均病程(1.3±0.4)d。两组年龄结构、性别组成、平均病程、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身体一般状况、文化程度、入院时SAS评分和SD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禁食、补液治疗;出血量多者,给予输血治疗;根据患者出血的原因,给予物理、药物止血措施;同时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若有炎症等,给予对症治疗;定期检查血压及血常规检查。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各项常规专科护理,包括各项日常护理和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性及个体性,进一步加强以下各项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干预
避免对照组口头宣教的单一方式,使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如宣传图文、健康处方、幻灯片教育等,在根据患者出血病因向患者讲解造成出血的诱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积极有效地避免出血的诱因,可避免消化道出血的复发;使患者意识到消化道出血的可预防性与可治疗性;教会患者如何根据大便的性状初步判定是否出血、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应急措施。
1.2.2心理护理干预
避免对照组就事论事的护理,而是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进行预见性心理护理,提前告知患者病情中有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并询问患者的疑虑及治疗中的不适,耐心地解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肯定其积极的言行;让治疗满意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身说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努力取得家属的配合,强调家庭温暖对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1.2.3饮食干预
避免刻板的执行医嘱,首先应取得患者家人的积极配合,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针对病情的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饮食,患者明显出血或呕血时,应给予禁食;止血时间>24h时,可给予少量、温凉、清淡、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半流质或软食,忌食生硬、粗纤维食物及油炸食物;对酗酒患者,治疗期间绝对禁酒,强调酗酒与消化道出血紧密关系,努力劝其戒酒。
1.2.4行为干预
在健康教育的同时,根据患者的排便习惯,均定时排便;无便意时,嘱其集中注意力,反复多次训练,持续时间10min左右;患者若卧床排便,应用屏风遮挡,尽量创造相对隐蔽、舒适的排便环境;教会患者通过深呼吸、听轻音乐的方式,学会自我放松。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根据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10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治疗10d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和便秘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复发及并发症情况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两周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例数及并发症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发病多由上消化道疾病、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脉高压性胃病、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等引起。该病具有起病急、来势凶的特点,进行积极有效的止血治疗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呕血与黑便是其特征性表现,急性大量失血会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在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同时也是临床常见急症,随着近几年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逐步提高,临床疗效显著,不仅仅取决于医生的治疗,还与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密不可分。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其中65例在治疗过程中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病情、发病原因、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疾病预防,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有利于机体康复;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使之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有效的饮食干预,可减少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临床观察可知,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复发例数和并发症的例数。因此,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复发,促进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周维霞,蒋晓红,皇甫丽,等.内镜下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充血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29(18):1547.
[2]马雨慧,黄翠云.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18(4):313-315.
[3]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575-578.
[4]张凤苹,崔梅.护理干预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止血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12(253):181.
[5]李连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7(8):261-262.
论文作者:苏静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4
标签:消化道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例数论文; 对照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