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鸵鸟腿部病症原因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鸵鸟论文,腿部论文,病症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雏鸵鸟的腿部畸形,损伤是育雏阶段最常碰到的一个问题,腿部畸形的雏鸵鸟死亡率不高,但往往会失去价值,只能归为残次鸵鸟,严重影响育成率。现就育雏中所见鸵鸟的腿部病症归纳如下。
是雏鸵鸟在发育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腿病。一般多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雏鸵鸟,其一侧或两侧胫骨向外旋转,严重影响雏鸟的采食,导致体重下降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分析有:
1.缺少运动
适宜的运动是保证雏鸵鸟健康的必要条件,运动不但有助于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还有助于预防肠胃阻塞等疾病。
2.环境因素
主要来自机械性的应激。鸵鸟虽经人工驯化,但仍保持一定的野性,对其生活环境保持很高的警惕性,对各种应激反应强烈。陌生的噪音、异物突然出现、追逐都会引起鸵鸟狂奔,如果地面过滑或凹凸不平,就会导致腿病发生。
3.营养不良
日粮配合不平衡,钙磷比例失调也是引起腿病的因素之一。
新孵出的雏鸵鸟髋关节发生向外旋,多为体弱和水肿的鸟,有些雏鸟则是出雏机地面太滑所致。矫正可用绷带绑在两腿上防止两腿向外滑。绷带长度以两腿间正常距离为宜,一般3天至4天即可行走。
出壳后几天内的雏鸟一侧或两侧的趾节骨向内或向外弯曲,常见是向内弯曲,原因是孵化时机内湿度太高,胚体失重不够而造成。矫正较简单,可找一些小木片用绷带缠绕固定,几天后即可。
雏鸟出壳后,两腿趴于地面成一直线,这与种蛋质量,孵化条件有关。对这类雏鸟,无需用药,只需用纱布条捆住跗关节上部拉拢复位,2天至3天后即可行走。
是一种常见、易发而又易治愈的腿病。因鸵鸟通过跗关节联合支撑整个躯体,跗关节周围无肌肉组织,所以在奔跳时易发生脱臼。采用外科推拿复位,包扎固定的方法即可帮助其恢复。在鸵鸟滑跌后千万不可任其自行挣扎,要及时将鸟扶起,然后用左手将鸟腿拉直,用右手在跗关节处推拿使脱臼骨节复位,有的脱臼时间长,有肿大的情况下,则先用2%普鲁卡因封闭,然后再包扎。
(联系电话:0991-366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