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芳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涪江路小学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出与在校园中的不断深入,相关的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身边的生活活动与社会活动进行积极的参与,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思想品德知识与实践技能,感受一下道德行为的好坏在人们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就需要小学思品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实行生活化的教学,对教育部门的相关指导思想进行有效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思品;生活实际;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小学思品教学工作者都是采用理论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行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工作,对相关的道德与道德行为进行强制灌输,完全忽视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情感需求。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工作者能够对这一门学科树立正确的认知,并将其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本文重点阐述小学思想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仅供参考。
一、将教材中的内容回归生活
要想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更好地实行生活化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就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使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得以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对"家乡的产物"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学工作者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熟悉的土特产出发,通过实物接触与图片、视频展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讲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与家乡的特产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完成教育部门的具体教学要求,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工作者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品德的修养与提升充分地融入课堂中,并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认知。在现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公民的意识以及公民需要具备的社会责任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时,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根本就不会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因此,就需要相关的教学工作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中学习到良好的社会品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与诚信有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学工作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定与诚信有关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向同学或者好朋友承诺一件事情,并保证能做好;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并让父母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结合自己在班级中的表现在班级中制定一份诚信计划,并以书面形式在班级中公开承诺。另外,教学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相关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进行表扬与放大,为学生建立相关的诚信档案,更在班级中定期公开,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相互监督的氛围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道德与品质。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要想更好地实现小学思品教学生活化,教学工作者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学生设定相关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想情感的目的。同时,通过在课堂中对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行创设,就可以对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提供双重的影响作用,让其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激发自身的真实情感,在活动中大胆地展示自己,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并对未知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更好地体验学习、体验生活。例如,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与生活购物场所有关的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学工作者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利用相关的道具将教师布置成为一个学生们熟知的购物场所,从而让学生身历其境,感受购物场所中的各种行为以及对行为的体验。同时,通过利用生活实际购物场所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的方式,也可以使小学生对购物场所有了更全面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充分掌握日常购物的方式,明确在购物场所中的行为表现。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小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购物观念,积极地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其思想道德品质得以有效强化。
四、融合传统文化活动使课堂生活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多种思想品德上寓意深刻的道理,更是蕴含着许多有趣且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小学生因年龄原因,性格特点上的不成熟使其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而传统的文化活动及民俗游戏更是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传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并使其体验到新鲜感。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活动与教材上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精神得到放松的同时,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到书中的知识,并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学习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时,组织学生自愿选择感兴趣的民族,通过民族服装、饮食、节日习俗等民族特色的展演,将传统文化以再现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生活化,轻松化,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亲身体验不同民族风采中感悟到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深刻含义,进而更好地树立民族认同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将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新鲜事物与活动或者是相关的社会实践,来不断地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并进行不断的强化。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中更好地感受思想品德的学习本质,也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道德品质,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矗
论文作者:刘培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工作者论文; 更好地论文; 生活化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