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应用利伐沙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叶勤勤

(广西骨伤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12)

【摘要】目的: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诊的6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选取33例,以常规方案展开治疗,然后给予华治林治疗即对照组;另33例以常规治疗后,给予华治林治疗并辅以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心率、D-二聚体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利伐沙班运用于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可进一步提升该类患者治疗有效率,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利伐沙班;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041-02

肺栓塞主要因静脉血栓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经由血液循环达到肺部,促使患者肺动脉以及分支出现阻塞的症状。该类疾病在临床存在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死亡率较高[1]。借助抗凝治疗为目前处理该症最为主要方式,在临床用药中,借助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使用。本研究对该用药方式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择病例为66例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诊,所有患者符合《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2],并且通过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循环稳定且未接受溶栓治疗,排除合并妊娠、严重基础疾病、其他肺部疾病与抗凝药物禁忌证者。33例以常规方案展开治疗,即对照组,33例辅以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在44~66岁间,均值为(51.92±1.77)。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在42~68岁间,均值为(53.18±1.08)。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展开常规治疗,给与吸氧治疗,帮助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恢复,并展开抗感染以及镇痛治疗。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进行治疗,剂量为5000IU,每隔12小时使用一次,持续治疗2天后增加华法林,剂量为3mg/次,每日服用一次。而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使用方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持续用药2天后,增加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剂量为10mg/次,每日服用一次。两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均持续使用1周,随后口服用药持续3月。

1.3疗效评定标准

若在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胸部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且检查发现肺部无栓塞症状,即显效。治疗后患者各方面症状均得到改善,且肺部栓塞程度缓解,即有效。若治疗后患者各方面症状均未得到改善,且存在有更加严重趋势,即无效[3]。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整体疗效以及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心率、D~二聚体水平、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4]。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而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比较分析,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其中21例为显效,10例为有效,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5%(25/33),其中15例为显效,10例为有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用药期间,观察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为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χ2=7.928)。在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心率、D~二聚体水平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3.讨论

血栓性疾病为临床最为常见病症类型,从临床接诊可知,以急性肺栓塞占据该类患者绝大比例,其病发较为突然,且发展速度快,若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考虑到血栓的形成主要与患者血管壁破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血流流动速度减慢有关,在治疗上则需要从抗凝层面进行治疗。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Xa因子可促使凝血酶原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在治疗中更需要对该因子进行有效抑制。利伐沙班属于新型抗凝类药物,其具备与Xa因子活性位点进行竞争性结合的作用,间接达到对Xa因子进行抑制的效果。临床应用率居高的肝素类药物,则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III进行结合达到对Xa因子进行抑制的效果,进而达到抗凝的作用,但结合实际可知,在长期使用下,易促使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同时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凝血酶反弹症状。利伐沙班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在保障抗凝效果的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用药依从性。而华法林在治疗过程中单可起到对凝血因子活化进行抑制的效果,无法对已经处于活化状态凝血因子进行处理,且在用药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患者饮食等均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早在荆珊等[5]研究中已经指出,借助利伐沙班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展开后续抗凝治疗,可有效保障该类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且具备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促使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较大并发症。

本次对利伐沙班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作用展开分析。结合观察可知,在整体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心率改善层面均具备显著优势,同时在不良反应层面观察组同样优势显著,充分证实了该治疗模式的有效性。

综上,基于利伐沙班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多方面优势,可将该用药方案优先用于临床,帮助患者得到有效恢复,以提升临床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光权,李翠.利伐沙班用于肺栓塞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7,21(2):349-35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2010,49(1):74-81.

[3]赵乾.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5):55-56.

[4]忽新刚,王留义,陈献亮.利伐沙班治疗脑卒中后急性肺栓塞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5):32-35.

[5]荆珊,仇琪,杜海燕,等.新型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139-142.

论文作者:叶勤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应用利伐沙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叶勤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