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 努力建设国际化城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竞争力论文,努力论文,为核心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深圳为什么要建设国际化城市
1.从国际方面看,建设国际化城市,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国际化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所产生的聚合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越来越强,成为主导和引领世界或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枢纽。国际化城市有不同的层级和类型,有世界级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也有洲际或区域性的国际化城市,还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某一方面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世界各国对建设国际化城市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把它作为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指向。世界上许多城市也通过建没国际化城市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2.从国内方面看,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建设国际化城市,是中央的期望和省委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视察广东与深圳时,明确提出,广东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深圳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前面,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总书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十六大关于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思想,把握新的机遇,增创新的优势,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长期的深远的战略指导意义。
省委、省政府对深圳的长远发展也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张德江书记十分重视深圳的工作。在2003年年初考察深圳及随后召开的全省贯彻落实胡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大会上,他系统地谈了对深圳工作的意见和想法,为深圳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张德江书记特别强调,深圳跟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同,提这样高的目标,深圳有这个基础、有这个条件、有这个资格。张德江书记和省委要求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和广东开放发展的新需要,是省委对深圳新世纪发展的殷切期望和极大信任。
目前,深圳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过去深圳一马当先,率先开放,先行一步。现在全国各地已呈现出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态势。在新形势下,深圳怎么办?胡总书记的指示和省委关于深圳要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为深圳在新世纪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定位,树起了新的发展标杆。深圳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坚定地朝着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迈进。
3.从深圳发展看,建设国际化城市,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深圳自身发展的需求
进入21世纪,虽然世界仍不安宁,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流。党中央的和平外交路线,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国际环境;目前发生的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世界范围的新产业革命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大调整、大重组,为我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大规模聚集,以及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我们必须看到,在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并存的国际形势下,建设国际化城市,是深圳经济特区更好地承担新的历史使命,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窗口、试验场和排头兵作用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选择。建设国际化城市,也是深圳在全国改革开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中,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搂,实现新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深圳抢抓机遇,在万马奔腾的格局中脱颖而出再立潮头的新标杆;是深圳迎接新挑战,更加主动、更加广泛、更加深刻地融入世界经济中去,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同时,建设国际化城市,也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支撑。因此,深圳要以建设国际化城市为新目标、新动力,努力争高争优,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作贡献。
4.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
根据国际上比较多的看法和一般标准,经济型的国际化城市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人均GDP一般在2万美元以上,是世界某一区域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物流枢纽和信息服务中心,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国际影响力和聚合辐射力。深圳目前离国际化城市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纵观世界上国际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大基本条件是必须的:
首先,要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经济型的国际化城市一般都有较好的拓展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地缘环境,国际性经济活动比较活跃、发达,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深圳地处太平洋海上交通要道,处于国际航线上,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背靠珠江三角洲和华南腹地,是中国大陆唯一的海陆空口岸兼有的城市,是中国特别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经贸往来连接世界的重要门户和通道。特别是紧邻香港国际商业中心和地处正在成为重要的世界加工业基地的珠江三角洲,使深圳有可能借助这些有利条件,发挥门户和通道作用,快速而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也遇到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重心特别是制造业出现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新趋势,其中中国发展最快、潜能最大、活力最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这为中国在不同的经济区域建设若干个国际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其次,要有迅速成长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辐射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深圳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全国大城市前列。城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深圳港已超过釜山、高雄,成为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经济特区,深圳从一开始就以市场化和外向型为发展取向,外向依存度高。与国内一般城市相比在同国际接轨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市场化、法治化程度较高,国际贸易发达,外资包括跨国公司进入较多,已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与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关联度较高。此外,深圳还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多年来吸引了大量人才,在特区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开放包容、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有较为开放的城市人文环境。
再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与水准。2003年全市GDP总量达2860亿元,同比增长17.3%;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外贸进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集装箱第四大港;新增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新增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000亿元;深圳机场吞吐旅客超1000万人次。与此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今日深圳,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广东省委主要领导说,建设国际化城市,深圳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资格。我们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经过一二十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的艰苦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不辜负党中央和省委的重托。
二、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与任务
1.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
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所谓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主要包括如下5个方面,即建设“5个城市”:
一是建设高科技城市。高新技术产业要完成从以加工、装配为主参与全球初级分工,到以研发、制造为主参与全球中高级分工的战略转型,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术的产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现代装备制造企业和其它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企业,成为国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制造基地。同时,以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文化、行政、公共事务等领域的应用为主导,推进城市信息化战略,实现城市高科技化。
二是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进一步保持和提升海港的世界集装箱枢纽港前列地位、空港的华南地区重要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港地位。充分利用两港辐射能力,增强物流配送功能,形成与两港吞吐量快速增长相适应的面向全球和内地的物流配送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并通过物流产业全面推动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城市服务功能。
三是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通过扩大货币、外汇、黄金、保险、股票、债券、基金、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各类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提高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全面加强与香港台作,在我国金融走向开放、走向世界中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示范作用。
四是建设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依托亚热带滨海城市特色和逐步发达的国际商务功能,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旅游度假设施、生态观光旅游设施和会议展览设施,使深圳成为全国较大的商务旅游、观光旅游城市及过境旅客集散地。
五是建设高品位的文化—生态城市。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多出文化精品,营造文化氛围,大众文化、高尚文化、主流文化百花齐放。国际文化艺术体育交流活跃,成为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窗口。弘扬开放兼容、追求卓越、敢闯敢试、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成为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创业的活力之都。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营造法制健全、规范有序、安全和谐的人文法制环境。城市规划科学,空间布局合理,森林、绿化覆盖率高,水、空气洁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使深圳成为拥有美丽的海滨生态风景线和山林绿地生态风景线,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2.深圳要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国际化城市
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统一起来。建设国际化城市要以加快推进现代化为基础。
我们要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国际化城市,走一条以国际化带动现代化,以现代化推进国际化的有深圳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建设国际化城市为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了更具体的战略定位,更高的发展目标。在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中,我们要牢牢把握现代这条主线,以国际上的先进城市为标杆,高标准地把深圳打造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以此把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3.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并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首先,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形成强大的城市综合实力。建设国际化城市,最重要的是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局中,融入到国家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进程中,在全球或区域资源配置和国际竞争中发挥重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成为国际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枢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实力。为此,我们必须努力达到:形成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现代高科技产业体系;建立以国际物流业为龙头,以国际金融为依托,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为基础的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建立以国际互联网为平台,发达的国际化资讯为主体,语言环境国际化为基础的国际信息交流体系;以人员国际交流为基础,建立开放的国际化市民教育、高等教育体系和国际化人才交流、就业体系;借鉴国际法制建设的经验,推进现代法制文化建设,全面提升行政管理、公正司法与社会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建立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人文—生态人居环境,使深圳成为具有国际人居魅力的高品位城市。
其次,建设国际化城市要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资格和能力。因此,深圳在建设国际化城市时,必须努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与现代化、国际化融合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三、深圳提高国际竞争力、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举措
在新时期,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基本思路是:
1.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这一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深圳提高国际竞争力、建设国际化城市,推动现代化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把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到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要调整我们工作的指导方针:一是要把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质量和效益统一起来,当前要突出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要把扩大经济规模和优化产业结构统一起来,当前要突出强调优化结构;三是要把谋求GDP增长和提高发展能力统一起来,当前要突出强调提高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四是要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统一起来,当前要更加重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五是把创造物质成果与提升发展的人文价值统一起来,当前要更加注意提升发展的人文价值;六是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当前要特别注意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变重增长、轻保护,先开发、后治理倾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还要统筹特区内外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工作,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政策、决策重大项目以及推进各项改革中,都要善于通盘把握国内外形势,善于利用国内和国际的各种有利条件。要通过发展方针的调整,真正使我们的发展能够体现和代表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为此,我们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要作为我们考察、评价领导干部驾驭工作全局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水平的重要标准。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了结束单纯以“GDP论英雄”,用更全面的标准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新的9大指标。包括社会保障率、就业率、家庭财产增长率、九年义务教育实现率、按功能区确定的生态和环境指标达标率、社会治安破案率、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我们也要尽快改革和完善政绩考核制度,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其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落实新的发展观首先要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政府要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就是要把政府管理职能由经济管理为主切实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就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注重规划、注重政策、注重协调、注重降低成本、注重改善环境以及注重诚信建设上。同时,要更加重视履行好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在重视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把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良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
再次,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把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坚决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和妨碍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起健全的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制度体系,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争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由于深圳发展空间有限,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土地及其它资源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要看到深圳市单位土地产出率与新加坡及香港、台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保持深圳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除了继续扩大投资、扩大出口和扩大内需,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强化集约化发展。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早作研究,早作调整。要按照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一是要顺应国际产业链(即研发—生产—服务)和价值链两端化的新趋势,做好延伸价值链这篇大文章,全面提升宏观经济的价值增值能力。要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通过大规模发展以金融、物流、旅游、商贸、信息、中介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尽快形成城市服务功能发达的国际商务平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使深圳市成为国际性公司区域性总部的聚集地。依托高等教育产业和科研产业的大规模聚集,拓展研发能力,使深圳市成为重要的新产业、新产品研发基地。二是要适时调整工业结构。在继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高精尖的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三是要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提高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在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特别是高端产业转移的同时,高度重视原创性技术、工艺的开发,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要特别重视软件业的发展,研究和借鉴国外发展软件业的成功经验,做好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研发工作,力争抢占制高点。
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充分利用深圳的地缘、体制、开放程度、资本市场、市场购买力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人力、财力和土地资源等方面采取一些相对倾斜的政策,不失时机地引进一批污染少、技术先进、带动作用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项目,实实在在地调整、改变深圳市工业制造业结构偏轻的问题。精细化工产业兼具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的特点,市场、资金、技术和环境配套条件要求高,被称为是发达经济的产业,深圳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们要积极利用邻近南海石化项目的有利条件,不放过国际产业布局调整的历史机遇,抓紧规划建设精细化工基地,有针对性引进国际著名的精细化工企业。充分利用深圳市信息产业发达等优势,积极发展机电一体化装备、医疗设备、精密机床、包装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这样,既有利于改变结构偏轻的问题,又会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产业集聚基地。珠宝、钟表、家具、玩具、服装,印刷、皮革、工艺礼品等是深圳的优势传统产业,是人类社会须臾不可缺少的产业,要积极引导这些行业向加工与设计相结合转变,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设计、工艺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精品名牌带动战略,加快以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技术平台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
3.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从根本上全面、系统解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这个世界性历史课题,对于在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深圳应当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把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改革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摆到重要工作日程上,做好部署和安排。从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今后一段时间内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以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充满活力、协调、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完善以资本等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改革和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监管;以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为目标,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力争两年完成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任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与人口的协调发展为目的,实行重心下移,加快完善城市管理、户籍管理和社会管理体系;以构建国际化城市的法治环境为目标,推进依法治市,那快完善法律体系;以人为本,以促进社会公平和保障全体市民有尊严地、平等地生活、发展为目标,加快完善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建设现代优质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从深圳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好地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结合起来。坚持利用国际国内有利条件和充分发挥深圳市优势相结合,坚持扩大引进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坚持利用外资和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缓解我们自身短缺资源约束相结合,增强深圳市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要按照这个要求,继续做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工作,促进内外资源合理配置、内外市场互为补充。要认真研究出口退税政窃调整后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世贸知识的学习、培训和研究。认真研究不断增多的国际贸易磨擦的对策,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商品结构。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
深圳地处珠三角,紧邻香港,背靠华南、西南、中南广阔腹地,是我们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优势。要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创造发展新机会,拓展发展新空间。要抓住CEPA实施机遇,加强深港合作,把深圳的制造业、技术、市场、劳动力优势与香港的国际商贸、金融、管理、营销、人才等优势结合起来,全面推进金融、物流、商贸、旅游、会展、中介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口岸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政策上互动、产业上互补、市场上互通、发展上互利。在粤港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完善深港政府间的沟通协商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交流。大力推动大珠三角区域合作,主动做好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衔接,共同构筑一个分工合作、相依相通、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和世界级都市群。大力推进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各省区的经济合作,使深圳成为泛珠三角经济圈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对外经济联系的窗口。
4.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深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继续办好“深圳读书月”、“大剧院艺术节”、“鹏城金钬艺术节”等文化节庆的基础上,精心筹办“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力争多举办一些有国际影响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努力建设一批有国际水准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能举办国际一流赛事的体育基础设施。
此外,要大力发展教育等各项事业。围绕建设高水平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加强高等教育,继续办好深大、深职院和信息学院等现有高校,办好深圳大学城,使深圳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基地。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开放、创新力度,提高社会办学比例和水平,加快引进国外著名高校合作办学,加强深港教育合作与交流,办好国际学校和港人台商子弟学校,提升深圳教育国际化水平。在6个区全面完成教育强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力争2004年成为全省“教育强市”。继续认真做好预防非典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传染病预防、预警、控制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社区为基础,在全市范围内做好市容卫生整治提高工作,进一步净化美化全市环境,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学术文化和文学艺术协调发展。大力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5.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建设国际化城市,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针对深圳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实际,今后要加强高等教育发展力度,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巩固基础教育已取得的较好成绩,扩大教育强镇、强区的面,努力实现教育强市。同时重视抓好几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工素质教育。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使越来越多的人才能够聚集在深圳更好地追求和实现成才创业的理想。转变人才观念,改革人才管理和培养机制,为各类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使深圳继续成为全国精英人才汇聚的高地。
6.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市,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条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新目标、新高度出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继续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立文明法治环境。依法治市关键是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依法治市重在依法治权、依法治官。
标签:城市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深圳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世界城市论文; 国际竞争力论文; 国际文化论文; 扩大基础论文; 国际人才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