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检修是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与质量的重要方法,在配电检修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危险点,对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存在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影响设备安全。所以,在检修过程中,应当明确危险点,以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实施对应的控制办法。分析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配电检修;危险点判断;控制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的增加,电力事业也不断的发展。为了在供电过程中保证供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用户的用电安全,电力企业单位对配电的检修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为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配电网的运行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但是配电网检修中也潜藏着一些危险因素,需要检修人员在配电检修过程中能够及时判断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危险范围,保证电力系统正常的供电。
一、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概述
电力运行过程中危险点是一定存在的,但是危险点不易被察觉,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之后,就会演变为严重的电力事故。危险点具有潜在的特征,存在于复杂的操作工序之中,可以再电网运行中暴露危险点也可能直接出现危险事故。危险点还具有复杂性,在不同的线路之中,危险的复杂度不相同,危险点的种类也不相同。但是危险点具有可预知性和可控制性,这就为配电检修提高了一定的前提条件,配电检修人员按照相关操作要求进行是被和控制危险点,可以有效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配电检修主要是检查和修理配电网在运行状态下潜在的危险点。一般情况下配电检修中的危险点的来源有两个方面,线路的内部原因和线路外部原因,线路内部原因是配电网中危险点存在的主原因。配电线路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电线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经受风吹日晒,很容易老化,随着我国电网体制的改革和供电系统的逐步发展,有必要针对一些线路中的特殊位置进行改造,可以降低线路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可以降低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除此之外,雷雨天气中如果变压器以及避雷设备出现故障,会使供电线路接地不稳定,有时甚至会导致变压器的损坏。除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在电力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导致的内部原因,比如说在施工工艺的设计不合理,导线和绝缘子的乍现就很容易脱落,进而会导致线路被烧毁这样的问题,产生许多潜在的危险点。外部因素主要是在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操作不符合相关的规定,有时也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也有人为破坏的因素,许多问题都会导致配电网的不正常运行,产生许多危险点。
二、危险点的特点以及分类
1.危险点的特点
一是危险点的客观存在性。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危险点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当条件充分时,危险点就会由事故隐患转换为真实的事故。在对配电网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侥幸心理或回避的态度,最终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危险点的潜在性。配电线路的危险潜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存在于即将展开的操作工序中,且很难被及时发觉或意识到;另一方面是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即使被暴露出来也不一定会立即转化为实际的危险。
2.危险点的分类
一是静态危险点。这类危险点主要存在于设备系统以及作业环境当中。配电线路出现此类危险点的主要原因就是检修安装的质量不达标、制造质量不合格、以及设计不完善等情况造成的。此类危险点具有不彻底整改无法消除、直观明了等特点,而且它还会对施工操作造成长期的影响。二是动态危险点此类危险点绝大部分是操作人员行为方面的危险点。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推移而诱发。
3.危险点的判断
2.1检修工具和检修设备
在进行配电检修之前,要先对相关的配电检修工具和检修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工具设备可用,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密准确性。在大型机械设备使用之前,要先分析定期检查结果,保障操作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除了这些,在配电检修过程中,将检修工具和设备与临时电源接通之后,要检查是否漏电,保证系统的接地部分正常的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判断作业环境是否安全
配电检修不仅要在检修过程中解决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注意观察线路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落实感应电压的处理。在高空作业是,要确保搭建的检修平台的稳定性,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检修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安全是确保电力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重要的步骤。
2.3配电检修过程中危险点的判断
配电检修中的危险点通常与检修操作过程相一致,危险点随着配电检修的操作而产生,也随着检修工序的停止而消失。在配电检修过程成,防护设备移除的时可能就
三、控制危险点的方法
1.控制静态危险点的方法
1.1控制方法
一般情况下,静态控制危险点时是长期存在的、固有的,如果不使用彻底的整改措施,此类危险点是无法去除的。基于此类危险点会对操作人员造成永久性的威胁,因此,在线路检修前一定要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与避免,同时还必须对经济条件以及现实可能性进行兼顾。其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避免出现危险点;二是隔离危险点;三是使用安全措施来对危险点进行暂时的消除。
1.2防护措施
在对线路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当遇到不能隔离的危险点时,就必须强化对检修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在对高空线路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检修人员必须要佩戴安全带,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那些短时间内无法消除或改造的危险点,在检修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2.控制动态危险点的方法
2.1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对配电线路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检修现场的负责人一定要对检修人员的操作顺序以及操作方式进行严格的监督,严禁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比如在验电以及挂接电线的过程中,必须在验证线路不存在电压后,方可对其进行挂线以及地下线连接的操作,对于习惯违章操作的人员一定要重点监护。在高空操作的过程中,除了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之外,还必须让有高空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对进行现场监督指导。严禁精神状态欠佳或身体不健康的工作人员进行高空作业。
2.2强化安全措施,对检修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对配电线
路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对于检修的起止时间、检修内容、检修地段、应挂的地线、操作过程中的刀闸、开关等进行严密的计划,对检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预防。且在检修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3.带电作业控制措施
在带电作业中,停用重合闸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事故的扩大。因此属于一项后背保护措施。但是,在大量的实践证明中,这一措施也并非完全措施。例如在中性点,没有有效接地的系统中,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后,线路不会跳闸,也使得停用重合闸失去了意义,并且停用重合闸过多使用,也会导致系统的运行安全系数降低。所以,要慎重的对待停用重合闸,在能够确定事故可能发生,并且危机到人身安全的时候,必须停用,反之,则不能停用。除此以外,对于一些繁琐的带电作业,受作业时间长、工序复杂、人数众多的影响,对作业中的危险点也很难进行预测,只有工作负责人及工作票签发人认为有必要时,才能停用重合闸。
4结论
配电检修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危险点的判断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检修工作的安全和稳定的进行有着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配电检修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危险点分析,配电检修工作人员也要严格按照配电检修的操作工序,提升配电检修的安全意识,有效判断作业中的危险点,并且控制危险点,确保配电检修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罗栋.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及控制方法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4(5):49.
[2]崔永乐.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及控制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146.
[3]王瑞琳.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及控制方法的相关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6(24):162.
论文作者:王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危险论文; 过程中论文; 操作论文; 线路论文; 作业论文; 方法论文; 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