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生态措施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应用论文_翁小萍

关于海绵城市生态措施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应用论文_翁小萍

上海市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现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各个国家的发展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规划在其中占有关键地位。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这些水问题综合症是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生态途径,能够在不同尺度综合解决中国城市突出水问题及相关生态问题。

关键词:关联性;生态措施;低丘缓坡;源头净化;可持续

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和地面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雨水和径流的洁净度。本文研究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生态技术中的运用,通过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源头低影响开发建设的综合措施,以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开发利用,采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态浮岛等措施,使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1]

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应用——郑州市蝶湖城市绿地

郑州滨河国际新城是郑州发展大都市区规划中经开新区组团的核心区域,总用地975.67公顷,区域定位为“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宜乐”的海绵城市示范实验区,全面构建聚集“创意滨水商业、绿色低碳社区、艺术科教基地、健康湖畔休闲”的为一体的现代城市体系。[2]

1.1现状情况

蝶湖绿地是滨河新城中心绿地项目,占地115.73公顷,绿地面积46.63公顷,水域42.62公顷。由四条城市主干道围合而成,交通便利。周边区域集生态湿地、商务办公、商业休闲、创意研发、市民娱乐休闲为一体。相对应的分为四个区:城市滨水广场景观区、岛链景观区、森林公园景观区、农田景观区。基地内部平坦,高差多在5米以内,自然形成河谷地区适合挖湖,城市调蓄的水库,单一的硬质驳岸,需要软化处理,挖湖土方外运,土方量巨大,考虑场地内消化,现状有较好的大型乔木,可做保留设计。

1.2设计构思

根据地基的实地情况,将现状无特色的规整水域建立成生机勃勃的陆屿生态景观。沿用大自然的水域机理,用扩散河道的手法创造岛屿景观,提供从陆地到水域,两者相互渗透的丰富空间。在保留、保护优化现状优良植被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布局植栽搭配。结合水域岛屿的布局,用自然的草坡和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打造柔和的沿水驳岸,完善湿地环境的生态链,将基地单一的生态环境多样化。

在城市高速的发展环境下,多样的生态环境和舒适宜人自然空间为人们带来了慢节奏的生活体验,生态岛屿景观扩大了环湖的亲水区域,增加了人们的体验感官,康健慢步道,有氧跑道,亲水平台,水上栈道,观景台阶,自然驳岸,鸟类,湿地特色植被,淡水动物)等。

整个岛屿景观的打造,挖湖堆岛的手法,土方平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将自然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保持整个地域的生态稳定。

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打造,真正营造了城市的人们追求亲近自然生活得愿景。为国际滨河新城量身定制了生态城市的名片。

1.3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生态措施的应用

1.3.1蓄:把雨水留下来,利用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

(1)重塑地形地貌

蝶湖作为绿地中的“雨水储存”的空间,挖湖所产生的巨大土方外运的问题,通过保留植物绿岛,湿地岸线调整等方式使得挖方量减少了29.85万立方米。地形塑造,增加了填方量69.9万m³。土方就地解决,挖方101.8万m³,填方93.1万m³,填挖量趋于平衡,减少了土方外。围绕蝶湖建造出适合多种生态措施的多样化场地。

(2)划分汇水区

利用植物作为缓冲带,划分了不同的汇水区:滨水低丘缓坡区、生态岛链区、梯田台地区、田园花园区、森林林带区。

(3)分散式源头消减

滨水低丘缓坡区是与城市CBD相邻的城市绿地,结合景观功能设计分布了不同形式的消减方式。汇水的植草沟。旱湿两观的花草湿塘,以中生植物为主,可以适应旱季和雨季。砾石广场,将广场生态化。下沉式绿地可汇集周围硬化地表产生的降雨径流,利用植被、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截留和净化小流量雨水径流。[3]沿水岸线设计雨水湿地,种植柳树、水杉等植物,绿地与水体能够很好的过度,使整个地块形成一个整体。

1.3.2滞:延缓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最大限度的实现就地解决的滞流空间等。

(1)优化水域驳岸岸线

规划中驳岸设计为直立的硬质挡墙驳岸和1:3的砌石驳岸,形态单一,驳岸硬质化将水陆直接分开,渗透性差,阻碍了水土交换,水生植物不能很好的生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到了景观的生态效应。根据对现状的保留植物梳理、高层分析分析等,将岸线调整为自然的曲线型岸线,增加水岸的长度,营造多样的驳岸形式。保留现状较好的植被区域,形成不同的生态岛屿串联,将规划中同高程的湖底划分出了高低不一的湖底区域,增加水动力,从驳岸到水体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打造多样生态驳岸

驳岸以自然坡比放坡,放坡在1:5-1:10,有些区域的腹地是不足的。从生态岸线、景观体验、人类活动等综合考虑,将岸线分为了自然的草坡入水驳岸,与植物结合成生态湿地。梯田式驳岸,利用多层阶梯的方式打造滞留绿带,雨季的垂直流湿地,局部设置木平台,增加人群的参与度。抛石驳岸,用场地内的原石抛石固坡,避免地表土壤被冲刷,在石缝中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加强了河岸稳固,架起木栈道,打造一个增加水动力的激石驳岸。林带驳岸,以水生乔木为主的水上森林,木栈道穿行其中,体验水中漫步。

(3)建立植被缓冲带

植被是唯一可以将陆地与水生联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必要元素,除了在过渡的区域可以过滤径流、吸收养分、保护湖岸、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意外,植物缓冲带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设计落实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的植物设计。

1.3.3渗:加强自然的渗透,通过土壤来渗透雨水。

(1)普通绿地

项目中绿地范围广,砂土质,土壤渗透性良好,利用挖湖土方堆地形,营造低丘缓坡,增加雨水的流经面积,进行雨水的入渗利用是非常可行的。

(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能够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比草坪简单。在项目中,设计分布在有建筑和硬质场地的绿地中。

(3)透水铺装

在硬化地面设计中既要关注耐久性、视觉美观方面的要求,又要能体现“与环境共生”的理念,采用8+2的方式,既80%透水铺装与20%传统铺装相结合设计,例如:透水混凝土的慢行系统道路、透水砖园路、花岗岩收边的透水砾石广场(台阶)、汀步、钢构木栈道等,在体现生态价值的同时兼顾美观,使两者的性能得到一个整体的提升。

1.3.4净: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

(1)水质保持与改善

蝶湖的水源来至潮河,从南流入,蓄于蝶湖中,从北流出,水流动态呈带状区域水流,水流动力缓慢。挖湖堆岛,驳岸多样化等一系列设计方式都是为了建立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循环的水体环境而打造基底。生态湿地+浮岛+生态驳岸等多种生态技术措施组合搭配,达到生态自然净化和长效净化的效果。

(2)湿地净化

驳岸湿地和岛屿湿地结合,增加生态净化的范围。按照污水流动方式,分为表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在基质层表面以上流入蝶湖的污水。[4]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布水系统中低于填料上表面,从填料内部流过的污水。专门设置用于处理道路,广场,陆地等溢流排入湖体的污水。两者结合成生态驳岸,将地表径流雨水进行过滤渗透净化后达到景观用水,净化在排入的源头,分散湖水自净压力。

(3)浮岛净化

大面积的湖体自净仅依靠水底生态净化是不够的,生态浮岛与其他景观水处理技术相结合,不但拓宽了浮岛的应用范围,更重要的是水净化的效果来得更加明显,且附有景观效果。生态浮岛与增氧装置结合使用景观效果很明显,净水能力也大大增强。生态浮岛与推流式曝气机配合使用形成富氧活水流,净水效果更加明显 生态浮岛配挂生物填料可用于高污染水体及中水深度处理。

1.3.5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

(1)雨水收集与利用

雨水收集后的景观再利用,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生物滞留,通过滞蓄消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排,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和水体,利用径流雨量涵养地下水,处理后在项目中主要用于周边绿地的植物灌溉。

1.3.6排:降雨多了,渗透也渗透不了,采取人工措施,把它排掉。

对雨水径流“排”的管理,主要是应对强降雨径流、避免出现内涝灾害频发的现象,以保障绿地的排水安全,这主要是通过超标雨水径流排放/调蓄系统和周边雨水管渠系统的合理构建实现的。

结束语: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桥梁”学科,在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学科与景观设计、格局、过程与尺度之间架起桥梁、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整合景观、生态专项及水利工程,实现水利、水生态、景观系统三大设计的优势互补,并形成可持续“三位一体”设计共同体,对于我们景观建设者来说就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琳,邱勇哲. 可持续的城市生态水环境[J]. 广西城镇建设,2016(4):10-19.

[2]七局:筑梦中原 砥砺前行[J]. 协商论坛,2017(1).

[3]方涛,高玮,白雪.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空间设计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4]陈秀荣. 生物-生态优化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D]. 2005.

论文作者:翁小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关于海绵城市生态措施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应用论文_翁小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