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 153000
【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龋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乳牙龋病患儿160例,根据就诊时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配合治疗程度。结果 观察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的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龋齿;心理护理干预;儿童心理学;乳牙;儿童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aries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8 to April 2019, 160 children with deciduous teeth carie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single or double number.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cooper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Scientific treatment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make the children cooperate with the treatment actively,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s] dental carie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hild psychology; deciduous teeth; children
临床口腔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儿童乳牙存在患龋率高,就诊率低下这一严峻的现状。加之口腔保健工作的不完善,儿童的患龋率越来越严重。牙齿发生龋坏,一般在浅龋阶段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只有发展到中、深龋时,才出现疼痛反应,而这种疼痛是儿童难以承受的。加之治疗过程中尖锐的口腔器械和高速牙钻的噪音常使其感到恐惧而出现哭闹、磨蹭,甚至闭口拒绝治疗[1]。因此,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院对80例龋病患儿经科学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乳牙龋病患儿160例,根据就诊时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所有患儿诊断依据《儿童口腔医学》中关于儿童龋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儿童龋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5~5岁;家长同意配合本研究治疗。排除标准:牙周炎、牙龈炎、口炎者;患有呼吸道系统疾病者;其他发热性疾病者。其中观察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5岁,平均(2.83±0.72)岁;共有患齿152颗,其中浅龋23颗,中龋54颗,深龋75颗。对照组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2~5岁,平均(2.98±0.74)岁;共有患齿152颗,其中浅龋25颗,中龋51颗,深龋76颗。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龋病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浅龋在磨掉黑点后,填充光固化树脂,治疗一般一次完成。中、深龋要去除龋坏组织,建立窝洞外形,对于深龋患儿多数还要作保髓处理,如果保髓不成功,要做根管治疗,治疗时间需要2~3周。中度以上的窝洞需做基底,安抚处理后,一般1周后垫底填充光固化树脂。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作常规临床操作。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操作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1.3.1常规护理操作
(1)治疗前准备器械及用物、药品、垫底、充填材料;(2)查对患儿姓名,安排患儿就位并调整好治疗椅;(3)治疗中辅助医师制备洞形、隔湿、消毒、调整垫底及充填材料,调拌器具要洁净、干燥,使用非金属调拌刀,注意组分的配比,充分调拌均匀;(4)治疗后清理用品。
1.3.2心理护理干预
(1)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先告知患儿将会做什么,使患儿知道治疗操作过程不会带来疼痛或仅有轻微不适。使用患儿能理解的语言向患儿展示将进行的操作,先做一些简单的治疗,如口腔检查、指导刷牙等,让患儿看别的患儿配合完成了治疗,表扬和鼓励完成治疗的患儿,以强化患儿的主动合作性;(2)治疗中先做无痛、简单的治疗,有痛和复杂的治疗待患儿适应后再进行,医护人员要用和蔼可亲的表情和关心的语言鼓励患儿,在每一步治疗结束后都应给予口头表扬,并把下一步要进行什么诊疗,简略的告知患儿,使其提前做好心理预判配合治疗。对于配合治疗好的儿童,赠送一件小礼物,使其有成就感,继续配合完成以后的治疗;(3)家长是患儿的监护人和看护者,有些家长陪患儿看病,本身也会产生焦虑情绪,家长高度焦虑对患儿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对患儿进行口腔治疗时,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患儿,还要消除家长的焦虑情绪。
1.4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程度。配合治疗程度标准:配合为患儿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一般配合为在医护人员及家长的耐心劝导下能够接受治疗;不配合为哭闹、拒绝治疗。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童患者是口腔门诊的一个主要就诊群体,因其具有年龄小、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医患配合较差等特点,给口腔科的治疗带来了众多不便。由于以往患儿对打针、吃药等治疗方法有不良的感受,所以来医院治疗时一般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防卫状态,加上牙科器械和噪音,更加强化了患儿的恐惧心理[2]。如何取得患儿的合作,顺利完成口腔治疗,是口腔科众多医护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通过医护人员和蔼的表情和关心的语言鼓励,转移了患儿的注意力。同时让其与配合治疗好的患儿进行交流,增加了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紧张的患儿与治疗顺利的患儿沟通,有利于治疗行为的建立。提高了治疗质量,也为顺利复诊创造了条件。治疗儿童口腔疾病是一门过硬的技术,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最困难的是怎样与患儿建立信任的关系。医护人员要动作轻柔、技术娴熟,要有耐心、爱心、同情心及良好的表情和态度。通过本研究观察,笔者认为心理护理干预是医护人员必备的一项技术,它是心理学、教育学在儿童口腔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其目的是使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最终减少患儿对口腔治疗的恐惧和焦虑,顺利的完成治疗[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总配合率优于对照组,说明科学的治疗和护理配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护理人员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丛芳.儿童龋病的心理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1):122-124.
[2]余小红.儿童乳牙龋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8):248-249.
[3]杨丽,丛芳.儿童龋病89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4):409-410.
论文作者:徐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患儿论文; 儿童论文; 心理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乳牙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口腔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