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论文_秦晋红

秦晋红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确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或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3.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达29.55%(P<0.05);研究组患者(或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护理效果,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289-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病,患者大多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本文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特选取我院于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此类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确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9例,年龄51至89岁,平均年龄(69.09±2.47)岁,发病部位:下壁25例、前壁35例、前间壁12例、广泛前壁16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单、双)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单)、对照组(双)(每组44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临床对症急救,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或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利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该调查表涉及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服务态度等内容,得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满意度越高)。

1.2.2护理措施

1.2.2.1常规护理 ①每间隔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绝对卧床休息,生命体征异常改变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给予鼻导管吸氧改善氧供状态,初期氧流量为每分钟4-6L,待症状缓解后可将流量降低至每分钟2-3L,保持吸氧管畅通,每间隔4-6h需利用温开水+液体石蜡对吸氧管实施润滑清洗;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既往病史及药物治疗史准确评估本次病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2条或以上),遵医嘱给予各项临床急救药物(滴速不应超过每分钟30滴),给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停止给药并告知医生;④观察是否发生皮肤瘀斑、穿刺点出血、黑便等情况,定时测定机体凝血功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⑤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给予连续的心电监护,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表现则提示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其处理。[2]

1.2.2.2护理干预 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控制房间内人员流动量及流动时间,保持病房温度24℃~26℃、湿度50%~60%,利于患者获得充足休息;②简单介绍疾病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消除因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疗效等因素所致紧张、恐惧情绪;③部分患者因过度担心疗效、对治疗失去信心等原因,将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当语言鼓励及安慰、例举以往成功治疗病例,提高患者战胜病魔自信心;④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尽早展开适当运动,早期应以床上低强度被动运动为主,之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待实施主动运动过程中应有专人看护,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并告知医生;⑤提供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待可正常进食后应与家属共同制定符合患者日常饮食习惯的健康食谱,提高患者进食欲望,保障每日充足营养供应。[3]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相关分析(统计学),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当数据对比显示P<0.05则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3.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达29.5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n(%)]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生活习惯、结构、环境、压力等)不断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研究表明,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配合将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4]。但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9.5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护理效果较差。提示应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在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其他辅助护理措施,从而达到更为想的护理效果。

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机体严重应激反应,患者大多突然起病,因不了解病情、生理不适、过度担心疗效等因素,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排斥救治,将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及预后[5]。有学者提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上述特点,提供饮食、心理、环境、运动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此类患者临床护理效果[6]。本文中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3.64%)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护理效果,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冯燕,陈水红,程海峰等.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建立多学科协作护理路径的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2):1404-1406.

[2]马静.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1830-1832.

[3]龚丽俐,郑亚平,顾艳荭.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4):27-31.

[4]陈志林,莫文静,曾小李.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2):2688-2689.

[5]芮立美,蒋红燕,吴丹凤等.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江苏医药,2013,39(2):243-244.

[6]冯冰霞.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461-2463.

论文作者:秦晋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论文_秦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