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说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另一种说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换一种说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效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用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换一种论文,说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换一种说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说理艺术。它不是“换”掉思想政治工作解决问题的原则性,而是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换一种使教育对象更容易接受的说法,把总的意图更全面更准确地贯彻下去,并且实现预想的目的。

“换一种说法”,是同一种思想的不同表达方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由于教育对象的出身、阅历和学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就不同。为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政治工作者就必须采取“换一种说法”的说理艺术开展工作。

换一种带有知识性的说法

“知识就是力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在说理时换一种带有知识性的“说法”,那么,就必然会增强说理的力量。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性,可以运用某一学科中的知识,也可以运用一段典故,还可运用一个生活常识。记得有一次我采访一位飞行大队长,他讲的一个故事就很有启发性。他所领导的那个大队,有位飞行员文化程度不低,又有许多业余爱好,尤其画画很有天赋,就是有点骄傲,今天瞧不起这个,明天瞧不起那个,结果弄得鹤立鸡群,郁郁寡欢。为了帮助他尽快克服这些毛病,支部分工中队长和副大队长与他谈话。一人是从分析谦虚谨慎与骄傲自满的利弊关系入手,旁敲侧击谈的,效果不理想。另一人是直出直入,就事论理谈的,效果也不理想。大队长听了两人的汇报之后,认真分析了这位飞行员的特点,回想起他经常挂在嘴边上损人的一句话“没文化”,就决定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找机会再和他谈一谈。有一天,这位飞行员画了一幅画,送给大队长看,大队长端详了一阵后说:“画得不错,但还有些问题……”不料,大队长的话还没说完,这位飞行员就带着藐视的口吻说:“大队长,大概您对画坛不了解,这幅画是我临摹的一幅名画。”大队长听了这话问:“原作在那里?”这位飞行员把原作找出来得意地说:“这不是!”大队长把原作与临摹作品对照了一番说:“你看,你临摹的作品虽然很像,但在布局上却不太合理。美学上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叫做‘和谐美’。由于你在临摹时没注意空间布局,就破坏了原作的那种和谐。这就是问题的原因所在。”然后,大队长又举一反三,讲到了创造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重要意义。说得这位飞行员频频点头。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换一种带有知识性的说法做思想工作,效果就比较明显。

换一种辩证的说法

辩证法是明白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说理中若能用好辩证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年,我在学员队代理政治委员。刚开学我就发现学员中有不少牢骚话,主要是针对伙食、住所条件以及嫌管得严等方面。对于这些问题,我原打算通过上大课的形式,专门讲一讲发牢骚讲怪话的危害性,从而提高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后来,我想到这些学员都是机关的科、处长,无论是文化还是阅历,都不一般。如果就事论事讲,显然很难说服他们,弄得不好,不仅达不到预想效果,很可能还会造成对立情绪。我考虑了好几天,决定采取辩证的方法讲一讲。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牢骚”两个字,然后说:“今天我们讲一个课题:‘牢骚’”。我没把“牢骚”说成“问题”,而是说成了“课题”。接着又讲:“看到这两个字,有人可能以为要批评发牢骚的人了。其实不然,我首先要说的是发牢骚有好处。”说到这里,我环顾台下,大家都瞪着惊奇的眼睛。我又接着说:“你发牢骚,就说明你心里有个疙瘩,如果不发出来,久而久之,就可能生病;如果发出来,心情舒畅了,就不容易得病。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牢骚确实有好处。”讲到这里,我把话锋一转,“不过,话又说回来,发牢骚毕竟有坏处:一是解决不了问题,二是影响个人情绪。更主要的是:容易涣散人们的思想,松懈人们的斗志,影响内外团结。一个队伍,牢骚多了很难有朝气。因此,不如通过组织系统,把你想说的话反映上来,多提一些合理化建议。”讲完这些,我即宣布散会。此后,不仅很少听到牢骚了,而且许多同志好奇地问:“政委,您是怎样想到牢骚还有好处呢?”我说:“这很简单,两分法嘛。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个方面嘛。”说得在场的同志直点头。

换一种启发性的说法

有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忌“白水味”,讲的人没劲,听的人更没劲。如果能讲出一些耐人寻味的道理来,那就讲的人起劲,听的人也起劲。启发性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

启发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语言艺术的最高要求。因为,不仅教育对象的暂时心理封闭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打开,而且教育对象的转化兴趣也要靠外界的刺激才能产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启发诱导就是一种外界刺激,而启发诱导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呢?一是语言要有感染力,二是语言要含蓄,三是语言要有引发性,四是语言要有点拨性。点拨性的语言要用在关键处,用在朦胧时,这样才能起到点拨的作用。例如,当教育对象的思维处于“困惑”状态时,给一些提示,给其提供思考的线索,以开阔思路。但要注意,点拨性语言要含蓄丰富而不冗赘,锋芒锐利而不外露,旁敲侧击,点到为止,给教育对象留出思维的空间。还以我曾经带过的那个学员队为例。离毕业还差一个月左右时,学员中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心情比较烦躁,天天“倒计时”算着还剩多少天;第二种是打听“鉴定”的事。这两种情绪若不克服,对学习是会产生不利影响的。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想到,目前这种情况类似于连队老兵退伍前夕的那种心理骚动状况。过去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么采取安慰性的谈话形式,逐个谈一遍;要么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讲一讲“站好最后一班岗”的重要意义。可是,我思来想去,总感到无论安慰性的谈话还是讲“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意义,都太简单,不适合我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经过反复琢磨,最后确定讲了两个主题。第一个是讲了一个哲学命题“过程比目的更重要”。我说:“从自然现象来看,一个人的一生中,生是出发点,死就是目的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有滋味的是人生这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演出一幕幕有滋味的活剧来。在这个人生的过程中,又分成若干个小过程。我们学习的这一段时间就是其中的一个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都有三个功能:一是具有‘缩影’的功能,可以折射出你过去的历史;二是‘延续’的功能,是前一个过程的延续;三是‘递进’的功能,是下一个过程的递进。所以说,看起来我们是为了毕业而过这一段学习生活,实际上,真正有滋味的是这一段学习过程。如果你认真地品味这个过程,不仅不显得慢,而且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鉴定问题,我告诉大家,鉴定不是队干部手里的“紧箍咒”,而是要经过支委会研究,并且最后还要与本人见面。因而,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费神。但是,还有一份看不见的鉴定,那才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份看不见的鉴定,是用你自己的行动写在了全队同志的脑海里,写得最真实,一点虚假都没有。这份看不见的鉴定作用可不小。第一,在座的同志中说不定哪一天就有一人成为你的上级了;第二,说不定在座的某个同志与你的顶头上司是最要好的朋友,在某一个时候给你做一个口头鉴定。所以说,你该谨慎地认真地用行动写好这份看不见的鉴定。这次教育,可以说对于学员队毕业前的思想稳定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现在看来,还是换后一种说法效果好。

标签:;  ;  

“另一种说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