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培养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独立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曾对56个2.5~3岁幼儿作过一次关于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专题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吃饭、穿衣、穿鞋、大小便这4个最基本的项目。调查结果是56个孩子中,除有15个孩子会自己坐盆大小便外,其他吃饭、穿衣、穿鞋三个项目竟没有一个孩子会独立完成。
孩子长到2岁,已经有了一定体力,活动能力也日渐增强。他们好动、好问、好模仿,好奇心强,教他们学做什么比较容易被接受。因此,家长只要耐心培养,孩子是可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穿鞋、大小便等基本生活技能的,然而调查结果却是这种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造成这一情况,家教不当是主要原因。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孩子便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全家的服务中心。不但父母围着孩子转,甚至连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竭尽全力在为孙辈效劳。在这种大人多、孩子少的特殊条件下,容易出现一切包办代替的做法,从而使孩子从小失去自我服务的锻炼机会。具体分析起来,家长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以下三种错误观念。
1.“就这么一个孩子,从小让他们干这干那,于心不忍。”这些家长以为父母只要能够满足孩子的要求便是爱,不能理智、健康、深层地去爱孩子。他们没有认识到应该创造条件,主动帮助孩子从小学习基本的生活本领,使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独立生活。这些家长所谓的爱,是一种溺爱,是有害的。
2.“现在孩子太小,等他们长大了再学也来得及。”这种看法反映出这些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科学研究证明,2~3岁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年龄阶段。要是家长不主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生活能力,不为孩子积极提供实践的机会,势必会错过这个宝贵时机,如果能够抓紧时机有意识培养,往往费力少,收效大,事半功倍;相反,忽略了这点,错过了最佳年龄阶段,以后再想弥补,既困难,也费劲了。
3.“孩子太小,动作慢,反而添乱,还不如自己干。”这是怕麻烦的思想。大人老是嫌孩子干得慢,干得不好,不让他们学着去干,那到什么时候孩子才真会干呢?“实践出智慧”。人的本领不能靠长大了自然会的,而是要在大人耐心的帮助下逐步地学,慢慢地提高。父母应该不厌其烦地教育、训练孩子,帮助他们从小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例如吃饭、穿衣、穿鞋、大小便等。否则孩子会从小养成依赖的习惯。
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应该从小培养,从平凡的日常生活小事开始。
第一,家长应为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环境与条件。有了适宜的环境与条件,才可能引导孩子朝独立生活这个方向去努力。以睡眠为例,科学的做法是,从孩子一出生最好就与大人分床睡。可在大床边上安置一张小床,为孩子提供独自睡觉的环境与条件,长大以后再分室。这样做孩子不致害怕,比较容易接受。又如,到孩子该学着吃饭、蹲盆的年龄时,家长应提前为他们准备小桌、小椅、小碗、小匙,购买便盆。买这些物品时,要尽量选颜色鲜艳、样式新颖的买。这样,会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有了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孩子就能较早地开始独立生活的练习。
第二,应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幼儿模仿性强,最爱游戏。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家长可以设计“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让孩子在帮助布娃娃的玩耍中学习生活技能。他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的要领和基本动作。下一步,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教他们吃饭怎样拿匙、端碗;穿衣时应先穿裤子,后穿衣服;先套袖子,后扣扣子等步骤和方法。这种教育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所以收效往往很明显。
第三,克服怕麻烦思想,反复训练。学习是个循序渐进、不断巩固的复杂过程。成人如此,幼儿更不例外。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生活本领时,要耐心教导,循循善诱。通过不断学习,反复练习,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多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少批评指责,更不能苛求,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