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阅读课程的思考与实践_读书论文

初中名著阅读课程的思考与实践_读书论文

初中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名著论文,初中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化的必要性

      经典名著阅读处于语文学习的核心位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但是,当下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现状堪忧。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名著阅读长期处于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状态,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堪忧:阅读数量偏少,阅读内容随意,阅读习惯失当,阅读质量低下。另一方面,当下的名著阅读指导活动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缺乏规划,目标不明,自由散乱,阅读指导缺乏实效;有的流于浅薄,仅仅停留在检查进度或兴趣引导上;还有的甚至变相为纯为应试的阅读指导,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填鸭式、大量机械练习式的阅读指导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缩水的“快餐式”的阅读,造成学生“被动式”阅读。名著之精妙的语言、丰满的形象、睿智的思想等元素荡然无存,学生“被阅读”现象严重,对名著阅读感到索然寡味,阅读效果不理想可见一斑。

      真实有效的名著阅读,客观上要求提升名著阅读指导活动的品质,使名著阅读从活动走向课程。这不仅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合理恰当的阅读书目与计划进度、真实有效的活动过程,而且还要有聚焦问题的主题;不仅要有明确的主题,而且还要有多元化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跟进。换言之,名著阅读活动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着眼,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二、名著阅读活动课程化实施的流程

      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活动并不是只要把学生课外自由阅读名著的任务搬到课堂教学进行,就可以实现名著阅读活动的课程化了,因为这只是一种把学生对名著的自由阅读和课堂教学活动在形式上的套用和叠加,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名著阅读课程化是指对传统的名著阅读指导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创新设计,从而确保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得到真实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真正经历语文之旅、知识发现之旅、情感体验之旅、精神之旅。要实现这一目标,名著阅读活动课程化需要经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行动研究过程,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一)通过调查反馈形成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名著阅读书目与主题

      名著阅读活动课程化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需求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所以,课程建设的第一步是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座谈或课堂观察等多种形式,全面而客观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需求及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和综合这些需求或问题的基础上,形成有意义的名著阅读活动内容(书目)与主题。

      (二)针对阅读内容和主题确立适切的目标

      确立了名著阅读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就意味着确立了名著阅读活动可以拓展的范围和边界,但是在设定的范围内,名著阅读活动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则需要围绕确立的内容主题,结合学生现有的阅读基础和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合理确定切实可行、有望达成的具体目标。

      (三)基于适切目标,设计操作方案

      在主题和目标的引领下,接下来就需要设计出具体的名著阅读活动方案,确立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勾勒清晰的路径和路线图,具体包括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的哪些障碍或培养哪些阅读能力,以及整个阅读体验探究过程中又需要细分出几个阶段来进行,让学生明确主要学习任务/活动。操作方案设计得越清晰,名著阅读活动课程化的效果就越显著。

      (四)设计评价方案

      课程特别强调评价方案的设计——必须一致性地回答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四者的关系,即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评后如何处理。基于拓展性课程的特点,名著阅读的课程化尤其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

      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化实施的类型

      (一)自由阅读类

      这种阅读实践活动属于“静态阅读”,但它不同于学生个体的自由散漫的阅读,而是基于教师预设的任务型阅读。它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在阅读课(教室或图书阅览室)上进行的对名著的自由阅读。学生要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相关任务,或写读书笔记,或批注,或提问题等,以达到一定的阅读效果。这种阅读活动旨在培育学生喜爱阅读的态度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经验分享类

      这种阅读实践活动围绕一个名著阅读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基于相关实践经验的交流,从而形成针对此名著(话题)的相对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经验分享是中小学生一种比较常见的名著阅读活动形式,但是名著阅读活动课程化实施,需要学生密切围绕阅读的既定主题,基于自身经验进行积极交流、碰撞和分享,从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修正和完善个体经验,最终形成比较系统化和公众化的认识经验,这种公众化的经验就是具有普遍性的学生实践性知识。

      经验分享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课堂中呈现的形态一般有两种:

      其一为名著推介课,即师生互相推介名著。其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学生需要阅读的书籍内容来确定。如开展“名著在我心中”与“我为心中人而歌”两个阅读活动,课堂活动的重点是介绍推荐的理由,如“把名著中最有趣的一段或者是最感人的一段大声朗读出来”,或播放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断等。这种阅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长远的阅读计划和阅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主动自觉阅读。

      其二为汇报交流课。这种阅读实践活动以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为主,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为辅,形式不拘一格,如:读书展示课;举办讲演会;开展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古诗文背诵比赛、课本剧大赛;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竞赛;等等。学生可根据所阅读名著的主要内容说感想、谈体会、议写法、抒己见、析内容、评人物等。

      由于学生的喜好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个性体验不同,因此他们展示的成果会有所不同。教师要进行相关的指导,展示之前可布置任务,或按主题思想分类,或按兴趣爱好分类等。这种阅读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生汇报读书成果的形式,来检查督促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与效果,使学生对已读的名著有新的体验认识。

      经验分享类阅读活动设计的理念是对名著阅读的“横向拓展”,侧重于拓展学生名著阅读的“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鉴赏指导类

      这类阅读实践活动是基于教师阅读方法(策略)指导的品鉴评析。对一些文质兼美或学生阅读有障碍的文学精品,教师需给予重点关注,进行导读。在学生阅读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指导,给出阅读理解、鉴赏评析上的方法策略的“例子”,引导品读体味,使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其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启发,思想上受到感染与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鸣。它的大体模式是:“激发兴趣,导入主题”——“课内指导,例子引路”——“学法迁移,自主赏读”——“畅谈心得,拓展延伸”。

      (四)专题探究类

      这类阅读实践活动聚焦于一个专题(问题),从作家、主题、情节、写作特色等角度入手,对一部(多部)名著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其基本模式是:基于任务(问题)个人自主阅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形成观点证据——课堂汇报交流补充修正完善。

      如果说经验分享类阅读活动旨在对名著阅读的“横向拓展”,那么,专题探究类阅读实践活动属于对名著阅读的“纵向挖掘”,是从知识维度、语言技能维度、情感体验维度与名著的深度对话,旨在提升学生名著阅读的“质”。这种名著阅读活动往往发生在学生个体阅读了一本书或听一个讲座等学习活动之后,获得了一些新认识,产生了新的疑问或不同的看法。教师借此问题组织全班学生分工,引导学生重读名著,通过再次的阅读体验、实践探究,使之前模糊不清的认识得到澄清或提出不同的结论(写出探究性小论文)。如某校《三国演义》阅读课程中,围绕刘备配不配当“老大”这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探究,学生从其时的社会环境、刘备的出身名望、刘备的性格与才华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到书中寻找有力的证据,探究刘备成为蜀汉开国之君的深层原因。这样,原本外在的内容逐渐内化形成参与者自身的知识,体验越充分,认识就越全面。经历这样的阅读探究过程之后获得的问题解决策略连同基于问题的解决获得的认识体会,将一并成为学生质疑、探究等实践性知识。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种阅读活动不是零散、随意设计的,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结构,是由浅入深,从“走近名著”到“走进名著”的过程,是从对名著的感知了解到深度体验、感悟的过程。另外,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名著阅读活动,其过程的周延设计都至关重要。

      就自由阅读而言,如何设计“外松内紧”的基于任务的自由式阅读,如何巧妙地把阅读习惯、态度的培养贯彻其中都至关重要。

      就经验分享而言,采取怎样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名著阅读成果,如何激发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个体经验和情感感受,如何帮助学生确立长远的阅读计划和阅读目标等,都需要在活动设计中认真思考。

      就鉴赏指导而言,教师也往往需要重点选择名著内容、情节、特色等最典型之处进行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出示范例,并设计复杂多样的实践情境,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就专题探究而言,教师不仅要选准现实意义突出的主题进行研讨,同时还要针对主题进行层层深入的问题链的设计,从而引导所有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基于实践的反思,进行循序渐进的经验分享和思想观念的碰撞生成。此外,除了全过程始终聚焦既定的专题之外,教师特别需要针对专题(问题)细化出一系列相关的探究小专题,以引导所有参与学生阅读思考,并最后综合各方面的发现和认识形成探究结论,进而增强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与传统阅读教学不同,名著阅读指导的课程内容是在师生共同规划的过程中生成的,是学生阅读实践之后的归纳和提炼,而不是教师完全预设的既定内容的演绎。它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健康体检”,也是对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营养指导”,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指导,其根本宗旨在于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名著的精髓内化为学生成长所需的精神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标签:;  ;  

初中名著阅读课程的思考与实践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