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问题的设计与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_思维品质论文

化学习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题论文,思维论文,品质论文,化学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整体性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突破口,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以化学习题设计的角度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设计“陷阱题”“障碍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强化对公式的记忆,凸现方法的运用等,有必要设计一些“陷阱题”“障碍题”,通过如隐蔽或虚设条件,布置假象,设置迷惑等手段来诊断和矫正学生思维上的毛病,帮助他们更深层地理解要点,优化思路,扫清障碍。如:

例1 室温时,将5g下列固体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生石灰B.食盐

C.氧化钠D.硫酸铜晶体

此题所隐含的化学知识十分丰富,需要严密又深刻的思维品质,学生错选率极高。如沿习惯思维方式或机械套用公式,学生通常一筹莫展,这是思维的较低层次;选D答案说明学生考虑了生石灰和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溶质;结晶水合物溶解于水,结晶水成了溶剂;但是没有考虑熟石灰的溶解性,这是思维的第二层次;选A的才达到了思维的较高层次。经常有意识地练习此类习题,学生则能拨开迷雾,看清“庐山真面目”,能跳出“山重水复”看到“柳暗花明”!

二、设计“多种解法题”“层层变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化学课堂教学应关注方法的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的课程标准中就有“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提法。设计“多种解法题”“层层变式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一方面通过习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地进行思维,尝试多种解法;另一方面,通过习题的变式迁移而达到“做一例而通一类”的目的。如:

例2 原题:镁、锌、铝、铁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相等质量氢气,则消耗的金属的质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

下面是它的四种变式题:

变式(1):相等质量的镁、锌、铝、铁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

变式(2):足量的镁、锌、铝、铁四种金属,分别与相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

变式(3):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其产生氢气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

变式(4):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内盛有相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a克铝粉,右边烧杯中加入b克镁粉,充分反应后,最终天平仍平衡,则a与b的质量关系可能是____。

上题变式(1)是原题的逆向思维;变式(2)貌似变式(1),实则不同,需要改变思维策略;变式(3)同变式(1)相比,要求又提高了,是变式(1)思维的迁移,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变式(4)是变式(1)和变式(2)的综合,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多角度思考,既要善于发散思维,又要善于集中思维。

这样通过习题的层层变化,学生对化学规律的认识又更深入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在这里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三、设计“开放题”“探究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为落实新课程标准,也为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受到考试命题者的青睐,而大量出现在各级各类的试卷中;另一方面,就二者本身而言,无论是从素材的选取,情境的设置,还是文字的表达,解答方法的独特和开放等等,都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是大有裨益的。如:

例3 (1)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一种用途____ (表略)。

(2)请提出你想要探究的有关该金属化学性质的两个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对你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究(简述步骤、现象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内涵丰富,思维量大,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尤其第(3)小题突出考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敢于探究,结合化学事实进行推理,既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关注了学生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的过程,同时考查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这类习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得知识转化,有利于考查“过程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四、设计“评价题”“反思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评价题”“反思题”也是近年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一类亮点。它要求学生利用所需知识,对比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化学模型理解的正确性及对化学问题的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从而获得正确感知、理解以及自我反思的一类试题。批判的思维是创造的重要内容,有批判才有鉴别,有批判才有创造,设计“评价题”“反思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使学生具有独立分析、明辨是非、合理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如:

从理论、操作、经济、环保等方面考虑最佳方案是____,请对每个方案进行简要评价。

甲方案:_____________;

乙方案:_____________;

丙方案:_____________;

丁方案:_____________;

这道题学生需要从理论可行性、操作简约性、原料经济性、环境无害化四个方面进行思考、思辨,既要评错又要择优。通过这类题的解答,能使学生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发展优化学生的思维,同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机制,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五、设计“综合题”“渗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学生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把视线只盯住一点、一线、一面上,这就是思维整体性缺乏的表现。设计“综合题”“渗透题”可以扩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范围,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例5 如图,烧瓶内湿润的泥土中生长着几根新鲜的柳枝,枝条旁立有一支装有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小试管,瓶内充填有体积比为1:4的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瓶口紧包着一个气球,使烧瓶刚好悬浮在玻璃缸的水中某一位置,隔一天观察,可发现烧瓶( )

A.漂浮在水面B.沉到玻璃缸底

C.仍悬浮D.先浮后沉

这是一道理、化、生综合题,要解答这题最重要的思维是要把生物的呼吸作用、氢氧化钠的性质与物体的浮沉条件三者不同类属的学科知识建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不同思维模式的迁移与整合,使整体性的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

标签:;  ;  ;  ;  ;  

学习问题的设计与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_思维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