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药对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益气活血药对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朱玲[1]2004年在《益气活血药对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研究的益气活血药对来源于临床经验方,本文从理论探讨出发,结合实验研究,论证了益气活血药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配伍意义。 第一部分:理论探讨 理论部分提出气虚血瘀是贯穿糖尿病始终的病理因素,突破了将气虚血瘀定于糖尿病并发症阶段的局限,对糖尿病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为益气活血药对的配伍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实验部分从糖尿病小鼠的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液粘度、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几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了益气活血药对在糖尿病临证组方用药中的意义。

黄琨[2]2013年在《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梗大鼠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及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冠脉微循环是指心脏微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心肌微循环障碍会影响微循环灌注,引起心肌缺血。目前,对心肌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了解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可为治疗心肌缺血提供帮助。各种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导致心肌微循环发生机械性或功能性闭塞的因素都会造成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足。即使无明显冠脉大血管狭窄,但有微循环功能障碍造成微循环灌注不足,也会导致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这说明冠脉微循环灌注对于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性。因此,如何维持血管的持续供血、提高组织灌注水平以及尽可能减少缺血导致的坏死,这是非常有科学意义和探索的必要性的,而改善微血管结构完整性破坏和微血管功能障碍显得尤为重要。目的从益气活血药对冠脉微血管损伤的影响及相关调控分子作用机制的角度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作用机理,并试图基于中医学“心主血脉”的理论依据,分析心脏、血管和活性物质的相关功能性和组织结构基础的变化,探索“心主血脉”相关理论基础。方法利用SD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所有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及通心络组,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一共5组。各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选择治疗后7和28天两个时间点,通过观察实验性心梗大鼠心梗病变情况及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评估心梗模型制作的成功以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梗大鼠心肌病理组织的影响;观察心梗大鼠毛细血管周细胞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以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周细胞计数的影响,探讨心梗大鼠周细胞数量变化、毛细血管密度及微血管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梗大鼠心肌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栓调节蛋白(TM)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观察益气活血药如何从基因蛋白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观测心肌梗死边缘区NF-kB的阳性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了解益气活血中药通过调节心肌NF-kB表达和血清TNF-α水平来调节冠脉微血管的功能障碍;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梗大鼠血清TM、EPCR水平变化和NO/ET-1、PGI2/TXA2水平变化,为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血管损伤活性物质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结果实验研究包括五个部分实验一,主要是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的模型,比较造模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术前术后心电图:假手术组大鼠手术前后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术后结扎前降支即可见心电图Ⅱ导联ST段抬高并持续存在,与术前比较有动态变化;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心肌细胞肥大现象;模型组部分心肌细胞核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大,心肌纤维增粗;术后5天造模成功的大鼠ECG显示,在I,avLV1—V6导联能不同程度的形成病理性Q波,且Q波数除假手术组外各组间无差异,从而证明心梗模型是成功的,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较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室内径(LVD)增加,左室后壁厚度(LVPWT)减少,无统计学差异,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通心络组较模型组LVD略减少、LVPWT略有增加,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明显缩小,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通心络组较模型组EF和FS增加,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实验二,用CD34因子阳性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梗塞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用抗β-SMA抗体阳性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梗塞边缘区周细胞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较假手术组MCD明显下降,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和通心络组均可看到MCD增加,较模型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模型组周细胞计数明显增加,较假手术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及通心络组周细胞数明显下降,较模型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叁,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梗塞边缘区EPCR、TM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给药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EPCR、TM的mRNA含量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及通心络组与模型组比较,EPCR、TM的mRNA含量下降,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培哚普利的作用好于益气活血组和通心络组,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给药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EPCR、TM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及通心络组EPCR、TM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实验四,通过Elisa法检测益气活血方药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清sTM及sEPCR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PCR、TM含量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及通心络组EPCR、TM含量下降,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梗塞边缘区心肌组织NF-kB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的水平,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给药7天: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和心肌NF-kB阳性率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TNF-α含量和NF-kB阳性率表达降低,益气活血组和通心络组血清TNF-α含量和NF-kB阳性率表达降低明显,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给药28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NF-a含量、心肌NF-kB阳性率表达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和通心络组TNF-a含量、心肌NF-kB阳性率表达有降低趋势,培哚普利组血清TNF-α含量及心肌NF-kB阳性率表达明显降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实验六,通过Elisa法检测益气活血方药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清NO/ET-1,PGI2/TXA2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T-1、TXA2含量明显升高,NO、PGI2水平下降,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及通心络组ET-1、TXA2含量下降,NO,PGI2水平明显升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改善心梗大鼠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疗效确切,益气活血药可以降低毛细血管周细胞计数,维持血管的相对完整性,改善局部微循环的血流,减少梗死面积,并增加毛细血管密度促进血管新生,从而达到改善局部心肌血供的作用;从基因蛋白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内源性血管收缩和舒张活性物质之间的平衡,改善血管痉挛,增加心肌供血,修复受损内皮细胞功能,逆转缺血、缺氧造成的细胞形态、功能、代谢的改变,增加局部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量,提高心肌细胞的供血,调节微循环的血流灌注,从而有效改善心肌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此外,益气活血中药可抑制心肌NF-kB表达和降低血清TNF-α水平,防止免疫、炎症造成的微循环损伤,防止心肌细胞损伤,以增加心肌血供。通过分析心脏、血管和活性物质的相关功能性和组织结构基础的变化初步探索了“心主血脉”的科学内涵,人之“血脉”由“心”所主、与气血相关,血脉运行正常是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综合调控的结果。创新点:本文通过络病理论从“心主血脉”角度探讨了冠心病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理论与临床,具有临床研究的创新性;运用免疫组化方法、RT-PCR及蛋白印迹法技术从气血相关探讨了益气活血法调节冠心病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分子调控的机理,具有实验研究的新颖性。

李芳赫[3]2018年在《基于AMPK/PGC-1α途径研究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全球负担疾病报告显示缺血性心脏病己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二大死因,由其引起的心肌梗死更是导致患者突发死亡的根本原因。尽管临床上常用快速恢复冠脉血流的方法能够使心肌重新获得血液供应,提高心梗患者的存活率,但是这种方式不足以阻止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并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严重问题。随着“能量饥饿”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意识到能量代谢紊乱是心梗患者发病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激发与扶持心肌内源性能量,优化心肌代谢模式,增强心肌细胞抗损伤能力,是缺血心肌保护的新选择。益气活血药(YQHX)是在经典方剂当归补血汤基础上加减而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前期研究显示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抗炎、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保护线粒体功能等多种途径改善心功能,然而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心肌特别是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在体大鼠心梗模型和体外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为依托,观察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心肌及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以线粒体功能失调及脂质代谢异常为切入点,探讨基于AMPK/PGC-1α途径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心肌损伤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第一部分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本部分旨在观察PGC-1α在心梗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AMPK/PGC-1α途径相关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研究分为动物和细胞实验。1.动物实验: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复制大鼠急性心梗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Sham);②心梗模型组(MI);③益气活血药组(YQHX);④曲美他嗪组(TMZ),于心梗后7天和28天两个时间点取材、观察相应指标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功能;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病理学变化;采用透射电镜和荧光酶标法检测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PGC-1α活性。2.细胞实验:本实验以H9c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5组:①对照组(Control);②缺血缺氧组(I/H);③低剂量益气活血药组(Y1);④中剂量益气活血药组(Y2);⑤高剂量益气活血药组(Y4)。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低、中、高叁个浓度;采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LDH变化,采用抗氧化试剂盒和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MDA、SOD和ROS含量,评估心肌细胞缺氧模型;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JC-1法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评价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筛选出增加PGC-1α活性的最佳剂量。为了进一步探讨益气活血药对缺氧心肌细胞PGC-1α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使用AMPK抑制剂Compoundc。实验分为4组:①对照组(Control);②缺血缺氧组(I/H);③中剂量益气活血药组(Y2);④中剂量益气活血药+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Y2CC)。Western Blot 法检测心肌细胞 PGC-1α、p-AMPK、NRF-1 及 Tfam 蛋白表达。结果:1.大鼠超声心动图结果7天超声结果,心功能评价:与Sham组相比,MI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率(LVFS)明显降低。与MI组相比,YQHX组和TMZ组LVEF和LVFS明显增高。心脏结构评价:与Sham组相比,MI组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LVIDs/d)明显上升。与MI组相比,YQHX组和TMZ组均显着降低LVIDs,但均对LVIDd的影响不显着。28天超声结果,心脏功能评价:与Sham组相比,MI组LVEF、LVFS明显降低。与MI相比,YQHX组LVEF和LVFS明显增高;TMZ组LVEF明显升高,而对LVFS的变化不显着。心脏结构评价:与Sham组相比,MI组LVIDs/d明显上升。与MI组相比,YQHX组和TMZ组均能显着降低LVIDs/d。2.心肌HE染色结果7天HE染色结果,Sham组心肌细胞结构整齐且排列规律;与Sham组相比,MI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数量减少、结构排列紊乱、大量肌纤维断裂,间质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YQHX组和TMZ组心肌细胞排列较MI组连续且整齐,间质间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28天HE染色结果,MI组较Sham组心肌梗死区明显变薄,梗死边缘区可见结构排列紊乱,大量心肌细胞被纤维细胞及胶原组织替代;与MI组相比,YQHX组和TMZ组病变范围明显减少,胶原及纤维细胞所致的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3.益气活血药对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7天电镜结果,Sham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排列规律;MI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超微结构明显破坏。YQHX组较MI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如线粒体结构较完整,略肿大且呈攒簇现象。28天电镜结果,Sham组心肌纤维排列有序,肌小节完整,线粒体双层膜结构完整。MI组心肌纤维明显断裂、排列紊乱、不规则,可见胶原纤维增生,线粒体嵴模糊、嵴间基质密度加深,甚则出现大量空泡。YQHX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排列较规律,线粒体也呈现明显聚集现象。7天和28天ATP结果显示,MI组心肌线粒体ATP含量显着减少(p<0.001),YQHX 组显着增加 ATP 生成(p<0.001)。4.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心肌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结果显示:心梗后7天,MI组PGC-lα蛋白表达较Sham组显着降低(P<0.05),而YQHX组显着增强PGC-1α表达(P<0.05),而TMZ组则无统计学差异。心梗后28天,MI组PGC-1α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YQHX组PGC-1α蛋白表达较MI组明显上升(P<0.05),但TMZ组却未能增加PGC-1α活性。5.益气活血药对缺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CCK8结果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益气活血药在50-800μg/mL浓度区间内,对正常的H9c2细胞无细胞毒性。与I/H组比较,100μg/mL,200μg/mL和40μg/mL的益气活血药细胞生存率均有显着提高(P<0.05)。为了进一步评估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和益气活血药对缺氧心肌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缺氧12h和24h,与Control组相比,I/H组细胞上清LDH释放量明显升高(P<0.001);心肌细胞内SOD水平下降(P<0.01),MDA含量升高(P<0.01),ROS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I/H组相比,YQHX组LDH释放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增加(P<0.05),MDA含量降低(P<0.05),ROS水平下降(P<0.05)。6.益气活血药对线粒体结构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电镜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I/H组心肌细胞结构发生严重破坏,有很多空泡状结构存在,线粒体出现变圆、肿胀、嵴断裂甚至消失、基质变深。YQHX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破坏。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I/H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01),YQHX组可逆转线粒体去极化现象(P<0.05),尤以200μg/ml浓度效果最佳。7.益气活血药对缺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PGC-1α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缺氧后12h,与Control组相比,I/H组PGC-1α、p-AMPK、NRF-1、Tfam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YQHX组明显增加缺氧心肌细胞中PGC-1α、p-AMPK、NRF-1等蛋白表达(P<0.05),AMPK抑制剂则逆转益气活血药的上述作用(P<0.05)。将缺氧时间延长至24h,与Control组相比,缺氧24h时I/H组PGC-1α、p-AMPK表达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YQHX组均可明显增加缺氧心肌细胞中PGC-1α和p-AMPK蛋白表达(P<0.05),AMPK抑制剂则逆转益气活血药的增强作用(P<0.05)。第二部分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缺血心肌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本部分采用大鼠心梗模型和心肌细胞缺氧模型,探讨心梗后7天和28天不同时间节点脂质代谢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研究分为动物和细胞实验。1.动物实验:分组同第一部分。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中血脂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p-AMPK、PPARα和CPT-1α蛋白变化。2.细胞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PGC-1 α、PPARα和CPT-1 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大鼠血清中血脂的影响7天血脂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血清中TC含量明显上升(P<0.05),FFA、TG、LDL-C水平有升高趋势。与MI组相比,YQHX组FFA、TG水平显着降低(P<0.05)。TMZ组则对血清FFA、TC和TG无明显影响。28天血脂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血清中TG、GLU、LD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 MI 组相比,YQHX 组 TG、TC、GLU、LD 含量明显降低(P<0.05);TMZ组则有效降低血清中TG、TC、GLU含量(P<0.05)。2.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心肌p-AMPK、CPT-1α和PPARα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梗后7天,与Sham组相比,MI组AMPKα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CPT-1α和PPARα表达明显减少(P<0.05)。YQHX组显着增加p-AMPK的磷酸化水平和CPT-1α表达(P<0.05),对PPARα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心梗后28天,与Sham组相比,MI组AMPKα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P<0.05),YQHX组进一步显着增加p-AMPK的磷酸化水平(P<0.05)。3.益气活血药对缺氧心肌细胞CPT-1α、PGC-1α和PPARα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I/H组心肌细胞中CPT-1α、PGC-1α和PPARα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YQHX组明显增加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中CPT-1α PGC-1α和PPARα表达(P<0.05),有趣的是益气活血药上调作用均能够被Compound c阻断,差异显着(P<0.05),这表明益气活血药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与AMPK磷酸化水平有关。研究结论1.益气活血药可通过保护缺血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应激,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从而改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2.益气活血药可增加缺血心肌p-AMPK、PGC-1α、NRF-1及Tfam等相关线粒体生物合成蛋白的表达,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增加线粒体ATP的生成,表明益气活血药可保护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3.益气活血药可促进p-AMPK、PGC-1α、CPT-1α及PPARα等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血脂含量,表明益气活血药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4.AMPK抑制剂能抑制益气活血药上调p-AMPK、PGC-1α、NRF-1等相关线粒体生物合成蛋白的水平,提示益气活血药可能通过AMPK/PGC-1α途径的激活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5.AMPK抑制剂能抑制益气活血药上调p-AMPK、PGC-1α、CPT-1α及PPARα等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水平,提示益气活血药可能通过AMPK/PGC-1α途径的激活调节调节脂质代谢。综上,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MPK/PGC-1α途径是益气活血药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调节脂质代谢的重要途径,在心梗后心肌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齐欣[4]2016年在《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及Nrf2-ARE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心肌梗死后,冠脉微循环受阻而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冠脉微循环是指由直径150um以内的微血管所组成的微循环系统,包括心肌组织微静脉、毛细血管和微动脉。冠状动脉微循环是心脏血液流通的网络结构,也是冠状动脉主要的心肌代谢的场所和阻力血管床,冠脉微循环的正常流畅的运行使心肌细胞间能够确保进行物质、营养的交换,以便其能发挥出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对心肌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了解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可为治疗心肌缺血提供帮助。各种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导致心肌微循环发生机械性或功能性闭塞的因素都会造成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足。即使无明显冠脉大血管狭窄,但有微循环功能障碍造成微循环灌注不足,也会导致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这说明冠脉微循环灌注对于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所以,如何维持血管的持续供血、提高组织灌注水平以及尽可能减少缺血导致的坏死,这是非常有科学意义和探索的必要性的,而改善微血管结构完整性破坏和微血管功能障碍显得尤为重要。冠状动脉微循环调节是多种调节机制的,包括:代谢性的、体液因子的、神经的以及肌源性的。本文是在前期“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梗大鼠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及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的基础上,以“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及与Nrf2-ARE信号通路的联系”为题进一步揭示其相关机制。本研究分为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上篇为综述研究,探讨了冠脉微循环的病理生理以及治疗、Nrf2-ARE信号通路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以及心肌梗死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下篇为实验研究,包括五个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研究目的研究心梗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变化、相关分子调控机制及益气活血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经典的大鼠心梗模型,利用SD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所有造模成功者随机随机进行分组,分别为:模型组、中药(益气活血)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和培哚普利组,以假手术组作为实验对照组,一共分成5组。选择治疗后7和28天两个时间点,通过观察实验性心梗大鼠心梗病变情况及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评估心梗模型制作的是否成功以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梗大鼠心肌病理组织的影响;通过电镜技术观察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来探讨益气活血药对心肌组织毛细血管结构的病理改变的影响,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直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厚度、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毛细血管开放率、半开放率和闭塞率;通过利用ELISA技术检测血浆中ADM、AT2及MCP-1表达变化,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梗大鼠心肌血管损伤活性物质ADM、AT2及炎症因子MCP-1表达的影响;采用Real-time RT-PCR技术定量分析NGF、TrkAmRNA的表达,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心梗缺血大鼠心梗周围区NGF、TrkAmRNA表达的变化的影响;Real-time RT-PCR技术定量分析Nrf2 mRNA、SOD1mRNA、HO-1mRNA及蛋白的表达,探讨益气活血方对Nrf2、SOD1、HO-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实验一,主要是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的模型,比较造模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术前术后心电图:假手术组大鼠手术前后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术后结扎前降支即可见心电图Ⅱ导联ST段抬高并持续存在,与术前比较有动态变化;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心肌细胞肥大现象;模型组部分心肌细胞核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大,心肌纤维增粗;术后5天造模成功的大鼠ECG显示,在I,avL,Ⅵ-V6导联能不同程度的形成病理性Q波,且Q波数除假手术组外各组间无差异,从而证明心梗模型是成功的,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较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室内径(LVD)增加,左室后壁厚度(LVPWT)减少,无统计学差异,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芪参益气滴丸组较模型组LVD略减少、LVPWT略有增加,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明显缩小,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芪参益气滴丸组EF和FS增加,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实验二,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梗大鼠心尖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检测毛细血管直径、血管内皮细胞的厚度及基底膜厚度的变化,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毛细血管损伤的影响。结果:总体而言,益气活血药使心梗大鼠的毛细血管直径增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厚度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变薄,提高其开放率和半开放率,降低其闭塞率。其治疗效果优于培哚普利组与芪参益气滴丸组。实验叁,利用ELISA技术检测血浆来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浆血管活性物质ATⅡ、ADM及炎症因子MCP-1表达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7天大鼠模型组ATⅡ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和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及培哚普利组大鼠血浆ATⅡ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心肌缺血28天大鼠模型组ATⅡ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浆ATⅡ的含量均显着减少(P<0.01)。心肌缺血7天大鼠模型组ADM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和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芪参益气滴丸组及培哚普利组大鼠血浆ADM的含量均明显较少(P<0.01)。心肌缺血28天大鼠模型组ADM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没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浆ADM的含量中唯有益气活血组均显着增多(P<0.01)。心肌缺血7天大鼠模型组MCP-1的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和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中药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及培哚普利组大鼠血浆MCP-1的水平均明显较低(P<0.01)。益气活血中药组更为明显。心肌缺血28天大鼠模型组MCP-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浆MCP-1的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实验四,采用Real-time RT-PCR技术定量分析,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心梗缺血大鼠心梗周围区TrkA、NGF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7天模型组大鼠TrKA mRNA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大鼠TrKA 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心肌缺血28天大鼠模型组TrKA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益气活血药组与芪参益气滴丸组大鼠TrKA mRNA的表达均显着减少,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培哚普利组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7天模型组心梗大鼠NGF mRNA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心梗大鼠NGF 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心肌缺血28天心梗大鼠模型组NGF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药组和芪参益气滴丸滴丸组心梗大鼠NGF mRNA的表达均明显减少,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培哚普利组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五:采用Real-time RT-PCR技术定量分析,探讨益气活血方对Nrf2、SOD1、HO-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7天模型组心梗大鼠Nrf2 mRNA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心梗大鼠Nrf2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心肌缺血28天心梗大鼠模型组Nrf2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心梗大鼠Nrf2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缺血7天模型组心梗大鼠HO-1 mRNA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心梗大鼠HO-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心肌缺血28天心梗大鼠模型组HO-1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心梗大鼠HO-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缺血7天模型组心梗大鼠SOD-1 mRNA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心梗大鼠SOD-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心肌缺血28天心梗大鼠模型组SOD-1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心梗大鼠SOD-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益气活血中药通过增大毛细血管直径、减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厚度、增大毛细血管开放率和半开放率、降低毛细血管闭塞率、增加舒血管物质、减少缩血管物质、减少炎症物质的释放、减少心室重构和周围神经重构,改善冠脉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肌缺血。2.冠脉微循环障碍与Nrf2-ARE信号通路调节有关,在Nrf2-ARE信号通路中Nrf2 mRNA、SOD-1 mRNA、HO-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益气活血药通过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表达,起到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李柳骥[5]2007年在《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文中指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变化,疾病谱较之过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危害性越来越大,因此开展对该类疾病的综合研究,对于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典型表现及类似记载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历代医家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预防调摄等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现代以来,中医对该病更为重视,在逐步完善其病因学、证候学、治疗学等理论的同时,当代医家在继承发挥古代医家观点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新的研究手段以及现代医学观点,就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治疗等提出了许多新思路,积累了众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在系统搜集古今中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学方法为主,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系统阐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及现状,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的辨治经验。力图全面反映历代医家诊治该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参考资料,也必将有助于开拓该病的研究和治疗思路。本文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为古代文献研究,重在阐述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分别论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名、病因病机、病证分类、治则治法、预防调摄等的学术发展概况,同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代胸痹心痛处方及医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心绞痛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阐发,提出了新的治疗观点。下篇为现代文献研究,重在反映冠心病心绞痛的当代研究概况,全面总结了1949年以来国内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特点、各家论治观点、名医治疗经验、处方用药进展、各类治疗方法等,并旁及基础研究及国外相关研究。对于全面把握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现状、促进本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论述,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分析了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现实意义;在继承古今医家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心绞痛治疗当重扶阳、调气的观点,并举出了温阳散寒、补气助阳、通阳宣痹、回阳救逆的“扶阳四法”,认为从肺脾二脏入手调理气虚、气滞病机,扶助正气,壮大阳气,祛除阴邪,是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之关键,从而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婧[6]2007年在《益气活血法对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药对小鼠衰老模型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通过观察益气活血药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探讨气虚血瘀和衰老的关系以及为临床使用益气活血法延缓衰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昆明种清洁级小鼠60只,体重20±2克。适应性喂养1星期后,称重标记,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标准饲料,自由饮水、摄食。D-半乳糖造模组:每只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d)一次。益气活血药给药组按0.1ml/10g·d给药(中药大、中、小剂量组药物煎煮浓缩后浓度分别为2g/ml,1g/ml,0.5g/ml)及维生素E组(50mg/kg·d)。给药组与VitE组从造模后第10日起开始按上述分组计量灌胃治疗。42天后取材测定小鼠胸腺指数、小鼠脾脏、胸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小鼠脾淋巴细胞IL-2的含量、小鼠脾细胞悬液中CD137阳性细胞比例、胸腺超微结构。结果1.对小鼠胸腺重量指数及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维生素E组、中药各剂量组胸腺重量指数有增高的趋势,正常组、中药各剂量组、维生素E组与衰老模型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大剂量组与维生素E组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中药各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对衰老模型小鼠的胸腺重量指数有提高的影响,且中药大剂量组优于维生素E组。在形态观察方面正常组的胸腺组织结构清晰、正常,衰老模型组的胸腺组织结构明显差异,分界不清,免疫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溶解,染色质变浅,在同倍数视野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细胞器形态结构异常,如核、浆比例减少,核固缩,线粒体空泡化,有个别胞核分裂等,使用中药后,这种变化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如细胞数量变多,细胞器增加等。2.对小鼠脾脏和胸腺SOD活性的影响就胸腺SOD活性而言,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各剂量组、维生素E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各剂量组与维生素E组比较无差异(P>0.05),中药各剂量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维生素E组与中药各剂量组均对衰老模型小鼠的胸腺SOD活性有明显提高。就脾脏SOD活性而言,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各剂量组、维生素E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大剂量组与维生素E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果表明,维生素E组与中药各剂量组均对衰老模型小鼠的脾脏SOD活性有明显提高,且中药大剂量组优于维生素E组。3.对小鼠脾脏和胸腺MDA含量的影响模型组胸腺MDA较正常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各剂量组、维生素E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大剂量组与维生素E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各剂量组之间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果显示,维生素E组和中药各剂量组对衰老小鼠胸腺MDA含量有降低作用,中药大剂量组优于维生素E组、中药中、小剂量组,维生素E组又优于中药小剂量组。模型组脾脏MDA较正常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各剂量组、维生素E组与衰老模型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大剂量组与维生素E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各剂量组之间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结果显示,维生素E组和中药各剂量组对衰老模型组的脾脏MDA含量有降低作用,且中药大剂量组优于中药中、小剂量组与维生素E组。4.对小鼠脾淋巴细胞IL-2浓度的影响模型组较正常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大、中剂量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维生素E组、中药小剂量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大剂量组与维生素E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果显示,衰老模型成立,中药各剂量组、维生素E组对衰老模型组小鼠的IL-2浓度有所提高,中药大剂量组优于中药小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5.对小鼠脾细胞悬液中CD137阳性细胞比例的影响模型组较正常组CD137阳性细胞比例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大、中剂量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大剂量组与维生素E组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各剂量组之间无差异。结果表明,中药各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可以提高衰老模型小鼠CD137阳性细胞的比例,且中药大剂量组优于维生素E组。结论1.使用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造模成功,而理想的测定衰老免疫指标变化的动物实验模型是此次实验的基本前提。我们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衰老模型小鼠的胸腺重量指数、脾脏和胸腺SOD、脾淋巴细胞IL-2含量、CD137阳性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脾脏和胸腺MDA含量有所升高,该模型成立。2.益气活血药能有效提高衰老小鼠的胸腺重量指数、脾脏和胸腺SOD、脾淋巴细胞IL-2含量、CD137阳性细胞比例,降低脾脏和胸腺MDA,改善胸腺超微结构,即益气活血药对衰老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而亦反证,在衰老过程中气虚血瘀是其重要病机,益气活血法是延缓衰老的有效途径。

田景平[7]2013年在《常用补气、活血、破血药对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预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索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中药配伍应用规律;2.预测常用补气、活血、破血药对治疗CHD分子机制。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治疗CHD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文本挖掘冠心病中医证候、中药规律,这些规律通过一维频次表及二维的网络图进行展示,得出CHD常见证候及其相应治疗用药。以最高频次证候关联性强的中药药对及人工分析方法补充纳入适当的中药为研究对象,利用PubChem查找这些药物的相应人类靶蛋白,同时从PubMed基因库中检索到CHD基因,把这些药物靶蛋白及CHD基因分别导入到IPA分析平台(Ingenuity Pathways Analysis,IPA)得到相应的网络、通路、分子等,通过对比分析药物与CHD间的网络、通路、分子等,探索、预测药对治疗CHD的分子机制。结果:1.文本挖掘结果显示CHD证型以气虚血瘀型为主,中药以黄芪与人参、丹参与叁七彼此间关联性好,也是治疗气虚血瘀型的常见补气、活血药对。本研究选取这两个药对及用人工分析方法纳入破血药对叁棱与莪术,探索这些药物治疗CHD的分子机制。2.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补气、活血、破血药对与CHD部分网络间有共同分子交联,共同交联的药物靶分子有HIF1A、ESR1、CYP3A4、PPARD、PLA2G7、OPRM1、MMP2、 ALB、ESR2、CYP2C19、PPARG、PPARA共12个。3.补气、活血、破血药对与CHD生物学通路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律性:①补气、活血药对与心血管信号通路相关性好;②补气药对与细胞因子通路及细胞生长,分化与发育信号通路相关性好;③活血药对与核受体信号通路相关性好;④活血、破血药对与代谢通路相关性好;⑤叁个药对与细胞内第二信使信号通路相关性各有不同。4.补气、活血、破血药对与CHD部分生物学通路间有共同分子交联,共同交联的药物靶分子有HIF1A、ESR1、CYP3A4、PPARD、PLA2G7、OPRM1、MMP2、ALB、ESR2、CYP2C19、 PPARG、PPARA共12个。补气、活血、破血药对与CHD网络、通路共同交联的靶分子中,①叁个药对共有的靶分子有HIF1A、ESR1、CYP3A4;②补气、活血药对共有的靶分子有PPARD、PLA2G7;③活血、破血药对共有的靶分子有OPRM1;④补气药对独有的靶分子有MMP2、ALB;⑤活血药对独有的靶分子有ESR2、CYP2C19、PPARG、PPARA。结论:1.文本挖掘结果显示气虚血瘀证是CHD最主要、最常见的证型,反映了CHD的中医基本病机特点;丹参配叁七、人参配黄芪是中医治疗CHD常用的补气、活血药对。文本挖掘结果反映了CHD中医临床诊治实际。2.补气、活血、破血药对与CHD相关生物学网络、通路间有共同交联的药物靶分子有HIF1A、ESR1、CYP3A4等12个。叁个药对通过与CHD共同交联的药物靶分子,调控CHD的相关通路、网络可能是叁个药对治疗CHD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体现了这种调控是多靶点、多途径的。3.叁个药对与CHD生物学通路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反应了叁个药对影响CHD的特点。叁个药对影响CHD有共同之处,如叁者均可能通过其共有的靶分子HIF1A调控Hypoxia Signaling in Cardiovascular System、HIF1α Signaling、 VEGF Signaling等生物学通路;叁者也有不同之处,如活血、破血药对可能通过其共有的靶基因OPRM1调控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Signaling通路,补气药对可能通过其独有的靶基因MMP2调控HIF1α Signaling与IL-8Signaling通路。这些异、同之处,反映了叁者单独或者联合治疗CHD的分子机制,为叁者单独或者联合治疗CHD提供了分子机制理论依据,也为叁者基于中医理论功效主治上的异、同提供了分子理论思路。4.文本挖掘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是探索、预测中药治疗疾病分子网络机制的有效方法。

马月梅[8]2012年在《高脂与糖尿病大鼠糖脂蛋白代谢异常及中药复方干预》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课题先采用高脂饮食制作代谢综合征模型来观察糖尿病前期征兆,来观察高脂饮食引起的机体损伤;再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腹腔注射STZ来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进一步观察糖尿病时大鼠的物质代谢情况。然后通过对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来分别观察补气活血药对高脂饮食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补中益气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物质代谢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1)模型一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补气活血1组(RSA1),2:1补气活血中药灌胃;补气活血2组(RSA2),1:2补气活血中药灌胃。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粪便N0代谢产物NO3-、ONOO-,脂质过氧化物MDA,GLU及AMY活性;通过凝集素(PSA、PNA)亲和沉淀法测定AMY凝集素结合率,分析AMY N一聚糖特点,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AMY酶谱,并作统计学分析。(2)模型二①从61只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下的SD大鼠用于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72小时后空腹血糖值>16.7mo1/L)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治疗Ⅰ组10只、治疗Ⅱ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治疗Ⅰ组大鼠灌服补中益气丸水溶液,治疗Ⅱ组灌服经盐酸处理的补中益气丸水溶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组灌服生理盐水作为对照。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尿丙酮酸、乳酸、肌酐、游离脂肪酸、尿素氮、尿NO代谢产物NO3-、ONOO-,脂质过氧化物MDA,GLU及AMY活性;通过凝集素(PSA、PNA)亲和沉淀法测定AMY凝集素结合率,分析AMY N-聚糖特点,并作统计学分析。研究成果:(1)模型一模型组大鼠逐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补气活血法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NO3-水平和AMY活性均显着升高,分别以RSA1.RSA2作用更明显,此外,RSA1仅升高S-Amy,而RSA2升高S-Amy和P-Amy;补气活血法治疗后,粪便GLU浓度明显降低,AMY PSA. PNA结合率、MDA.ONOO-有降低趋势,仅RSA2明显降低肠道ONOO-浓度。(2)模型二模型组大鼠逐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补中益气汤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N03-水平和AMY活性、α-甘露糖苷酶活性、AMY PSA、PNA结合率均显着升高;尿丙酮酸、尿乳酸、尿脂肪酸、尿素氮、MDA、ONOO-均有降低趋势。研究结论:(1)模型一补气活血法能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肠道AMY、 N-糖链缺陷,升高AMY活性及N03-水平,同时降低肠道GLU、MDA及ONOO-浓度,因而可能调节消化吸收及葡萄糖代谢,抑制自由基对肠道的损伤。不同比例补气活血中药,其作用效果有一定差异。(2)模型二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把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方,对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蛋白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及N-糖基化异常均有明显的作用。补中益气汤对糖尿病大鼠的糖脂蛋白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及N-糖基化异常的改善主要是通过改善脾胃的运化升清功能来实现的,即西医的改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牟雪雁[9]2003年在《中华传统医学和医药学相关理论的群子(量子)统计力学叁参数理论诠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回顾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有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概念及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可以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学是祖国宝贵医药遗产、近几十年来继承与发掘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主要是热衷于难治疾病和追求速效、高效、特效的药物上。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进展不大。长此以往,祖国的医药遗产,势必渐趋湮没。 中药归经,是前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重要规律之一,不仅在丰富和完善中药理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指导临床用药方面也有其适用价值。归经源于几千年的中医药实践,其形成历史漫长,虽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得到发展,但归经理论仍不完善,历代医家对归经的认识很不一致,中医药文献中也没有论述归经理论的专着。所以急需应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方法,制定出中药的归经范围。逐一将每味药的归经统一起来。 自从金日光教授创立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统计理论以来,群子理论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验证和成功应用。本文将在原来双参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运用第四统计理论的叁参数研究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归经学说的理论现代化和量化的问题。 通过这项研究,本文作者感受到几千年精炼中华传统医学和医药学提出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归经学说、辨证施治具有深刻的科学意义。绝不像西方医学所说的那种非科学或无科学医术。本文得出这样的观点:中医学和中医药学中阴阳学说确实有当代科学理论的依据。有充分的理由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定义阴阳:“阳”就是指那些以氧化电位高、亲电强度低的生命动力元素群及其相对的有机生物功能分子为主要分布的体系;“阴”是指那些以氧化电位低、亲电强度高的生命动力元素群及其相对应的有机生物功能分子为主要分布的体系。同样道理,应用在五行学说中,“相生”就是指不同脏腑内生命动力元素群及其对应的有机分子分布的群子统计参数值相近;“相克”是指群子统计参数值相差较大。应用在归经理论中,归经反映了人体器官和中药的群子参数之间的关系,两者的群子参数值接近时属于调理性归经;相差较大时属于“以阳克阴”、“以阴克阳”的抑制型归经;归经反映了中药与人体器官和组织间元素群因亲电强度不同,而选择作用趋势的本质。所有这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面面面面面面面面面亩面面面面面面面面面面些结果,将有可能为中西医结合、中医和中医药学理论现代化提供现代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对中药药理的群子统计分析总结出了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运用群子统计理论有可能对中药的功效和药理进行预测。弃犷衡卜任何理论指导实 ---一2--一一一践才有意义,为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荞生中药。采用群子统计统计力学方法对中医常用213种处方中高频药的群子统计参数和药性归经进行了统计分析,币菌常用栽:1:种处;并且对四类养生补益处方(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每一类选取典型代表处方进行了群子统计力学的分析,表明群子统计参数能很好地解释四类养生中药的功能,为中药养生处方预测提供了重要原则。从这些原则出发,本文对传统补阴处方六味地黄丸的成分进行了四种修订,分别强化了其四个方面的功效。 本文通过群子统计参数,分析了现今抗艾滋病的高频中药,其结果表明这些高频药有两类:一是有抗艾滋病病毒的阴性药;二是提高免疫力的阳性药;继而从分析中得出特殊单味药的规律,即r:和rZ均大的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艾滋病功能。最后,用群子参数统计分析了五个抗艾滋病的典型药方:小柴胡汤、合成A方、艾克冲剂、XQ一9302和中研I号。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用群子统计参数提出了抗艾滋病的新药方,力求在抗艾滋病病毒和提高免疫力上都具有一定的功效,为人类最后攻克艾滋病难关贡献微薄之力。 本文还首次采用群子统计力学方法对中医抗糖尿病的518种处方中的高频药,药对、药组的群子统计参数和药性归经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所统计的高频药物内的生命元素群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找出规律,并且对其中筛选出来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处方进行了群子统计力学理论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以往的处方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实际,提出了两个考虑到地理差异的治疗糖尿病药方,并对其进行了群子统计力学理论的分析,预测了可能的效果。

尹娟娟, 杨晔, 王庆保, 李云, 尹登科[10]2013年在《益气活血法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药对黄芪丹参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尿蛋白、肾功能、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单次大剂量(55mg/kg)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DN),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模型组、益气活血组(黄芪和丹参注射液给药组)、格列喹酮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于给药第6周尾静脉注射FITC-BSA,取各组大鼠的尿液检测24h尿蛋白量,血液测定血糖、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甘油叁酯及血清总胆固醇;取肾脏制成组织匀浆测定LPO、SOD、GSH-Px和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s),肾脏石蜡切片用于PAS、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着降低,血糖、24h尿蛋白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甘油叁酯、血清总胆固醇均显着增加,肾组织中LPO和AGEs的含量显着增加(P<0.01),GSH-Px和SOD的活性显着下降(P<0.05)。益气活血药对可显着降低DN大鼠24h尿蛋白量(P<0.01),显着降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甘油叁酯和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P<0.05),并可以降低DN大鼠肾组织中LPO和AGEs的含量(P<0.05),升高GSH-Px的活性(P<0.05)。肾脏切片染色结果显示益气活血药对可显着改善糖尿病肾脏肾小管的病变,并提高肾小管对FITC-BSA的重吸收能力。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黄芪丹参合用可以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megalin表达。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的病变,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肾脏组织的抗氧化活性,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megalin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1]. 益气活血药对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朱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2]. 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梗大鼠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及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D]. 黄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3]. 基于AMPK/PGC-1α途径研究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后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D]. 李芳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4]. 益气活血药对心梗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及Nrf2-ARE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 齐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5]. 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D]. 李柳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6]. 益气活血法对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D]. 李婧. 湖北中医学院. 2007

[7]. 常用补气、活血、破血药对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预测[D]. 田景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8]. 高脂与糖尿病大鼠糖脂蛋白代谢异常及中药复方干预[D]. 马月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9]. 中华传统医学和医药学相关理论的群子(量子)统计力学叁参数理论诠释[D]. 牟雪雁. 北京化工大学. 2003

[10]. 益气活血法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研究[J]. 尹娟娟, 杨晔, 王庆保, 李云, 尹登科. 中药材. 2013

标签:;  ;  ;  ;  ;  ;  ;  ;  

益气活血药对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