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内科 江苏 南通 226001)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16-02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常见疾病,约10%的人患过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治疗后易反复,研究认为当消化性溃疡患者维持较高或中等水平的依从性时,疾病复发的风险明显下降,所以要有效的控制症状、维持缓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要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1]。本文以近年来诊治的消化性溃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药物治疗依从性以及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措施,现报告如下。
l.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1月—2016年9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90例,其中50例,女40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39.27±11.98)岁,病程8月~18年,平均(3.06±1.56)年;包括十二指肠部溃疡52例、胃溃疡30例、复合溃疡8例。包括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药物、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治疗所有患者均没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所有患者均对药物不过敏。
1.2 药物应用依从性判断标准[2]
严格按照治疗方案中的药物用量、服药时间为视为依从性好;存在不按时、自行停药、中途换药等行为的,则视为依从性差。
1.3 方法
根据依从性评估结果进行分组,并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消化性溃疡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态、自费治疗、病程、药物不良反应等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对两组不同依从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之间指标比较应用χ2检验。
2.结果
90例患者依从性好50例(55.56%,50/90),依从性差40例(44.44%,40/90);依从性差组溃疡知识掌握差17例(42.50%)、不良心理状态15例(37.50%)、自费10例(25.00%)、药物不良反应20例(50.00%)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0例(20.00%)、8例(16.00%)、5例(10.00%)、14例(28.00%)(χ2=4.87、3.98、5.08、6.12,P<0.05);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包括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化性胃溃疡发病率持续上升,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该病属于慢性,必须实施长期治疗,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临床报道指出此类疾病常因各种因素产生临床复发情况,其中治依从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依从性是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若患者依从性差,会对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治疗方法的选用,更要重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患者的依从性属于社会医学问题,通常被医务人员所忽略,影响依从性因素复杂。本文结果显示90例患者依从性好50例(55.56%,50/90),依从性差40例(44.44%,40/90),进一步观察发现影响依从的因素为溃疡知识掌握差、不良心理状态、自费、药物不良反应。
溃疡知识缺乏依从性差,本文依从性差组溃疡知识掌握差42.50%高于依从性好组的20.00% (P<0.05);患者对治疗缺乏正确认识,患者在出院之后,服药初期症状改善错误地认为溃疡已经痊愈,不听从医生的指导,自行减药或者停药,因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增加了治愈的难度[4]。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授消化性溃疡的的知识,如病因、机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并发症以及预后效果等知识,反复讲解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溃疡药物主要有抗酸药、粘膜保护剂、HP阳性患者应用抗生素,这些药物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同时部分略懂医药卫生知识的患者,由于担心服药后会损害到内脏器官,自行中断治疗[5] 依从性差组药物不良反应50.00%高于依从性好组28.00%(P<0.05)。应进行用药干预:解释药物作用机制、用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病人及家属建立治疗档案,经常预约随访,加强医患联系,避免忘记服药;防止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避免应用易致溃疡复发的药物,必须应用时应正确掌握其剂量、用药时间。
自费治疗依从性差,消化性溃疡是慢性疾病,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特点,需要长期的管理,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在自觉症状好转时,部分自费患者就考虑减量用药,不按时复查等。根据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合理选择药物,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合理选择治疗药物,例如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以选用疗效肯定给国产药品价格。
消化性溃疡的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疼痛往往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出现有焦虑,抑郁症状,使部分患者失去治疗信心,依从性下降。临床医生需要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对患者的心理感受加以重视,了解患者的想法,帮助患者认识腹痛,向他们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和机制,以助消除患者的疑虑,向患者介绍典型的成功病例,提高患者信念,以促进康复;另外还要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全力支持,与患者及时有效沟通,加强对患者的精神调护,使其克服不良情绪,时刻保持乐观,积极配合治疗[6]。
【参考文献】
[1]王芹,丁萍,陈丽,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15):3371-3372.
[2]朱丰胜.影响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8):1491-1492.
[3]张逸强.1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97-198.
[4]敬新蓉,江恒,李卫红,等.胃炎口服液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3):309-312.
[5]李丽芬.消化性溃疡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3):57-58.
[6]黄潮添.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7-28.
论文作者:李洪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性溃疡论文; 药物论文; 溃疡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因素论文; 知识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