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解放的目标_氏族社会论文

中国妇女解放的目标_氏族社会论文

中国妇女解放的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妇女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中国的妇女问题,即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妇女问题,归根结蒂,就是妇女潜能解放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以后,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妇女彻底解放以前,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之中关于妇女质量的新的解放目标。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能围绕有关问题,提出这一妇女解放的新目标。

一、提出妇女潜能解放目标的历史依据

众所周知,人们通常所讲的妇女解放,是指实现男女权利平等。围绕这一妇女解放的目标,人们可以认识它所以能够成为这种目标的历史依据。这种历史依据,表现为:原始社会男女平等。私有制社会法律意义上和实际生活中妇女受压迫、男女不平等。正是这种强烈对比,就认识了追求男女权利平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于是,就产生了以男女权利平等为内容的妇女解放目标。因此,我们提出妇女解放的新目标——妇女潜能解放,第一步就要认识这种目标产生的历史依据。

如果说,认识男女权利平等的妇女解放目标,其认识起点,就起源于对原始社会男女平等的认识,那么,认识妇女解放潜能的目标,其认识起点,也起源于原始社会。然而,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后者是起源于对原始社会男女贡献的认识。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对原始社会妇女贡献的认识。

原始社会中,在自然形成的男女平等的基础上,男女双方的性别特征,如女子生育、男子体力等,得到了当时历史条件许可下的长足发展和充分发挥。于是,男女双方的性别特征,就发展成了性别优势,性别优势作用于人类社会,则又发展成了各自独特的社会贡献。这种独特的社会贡献,就分别表现为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妇女贡献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男子贡献。值得专门指出的是,这种男女贡献,从总体上讲,一个共同特征就表现为,不论是妇女,还是男子,都完成了组织社会生产和组织社会生活的贡献。下面,我们就妇女的贡献作一些具体讨论。

恩格斯认为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这就是,“发现了氏族的原始形式的两条基本规则,即:兄弟姐妹间禁止通婚与女性世系。”[1]用通俗的话讲,所谓氏族制度,首先就表现为婚姻制度。这就是,两个兄弟姐妹群体之间,这一群的兄弟与那一群的姐妹通婚,那一群的兄弟又与这一群的姐妹通婚。其次,随着兄弟姐妹间族外群婚,就出现了子女只知其母不只其父的状况,这也就造成了女性世系的社会历史。这就是氏族制度的本质表现。 氏族制度又“是一切野蛮人共有的制度”[2]是人类各民族在国家产生前原始时代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因此,从氏族的出现起,就表现出:一般妇女,已经作出了组织社会的贡献。它证明了,从总体上看,妇女质量,即一定历史阶段关于妇女的实际发展状况,都达到了组织社会的质量水平。其中成为了氏族首领的妇女,则又成为了整个妇女之中的杰出个人。她的个人质量,达到了带领社会的质量水平。

根据现有的中国考古材料加以认识,则看到,从氏族出现,到母系氏族繁荣,在中国,大约经历了四万四千年以上的时间。这反映出,妇女组织社会与带领社会,也大约经历了四万四千年以上的时间。

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妇女还完成了两项决定人类及人类社会生存的贡献。这就是,主要由妇女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通过妇女解决了人的第一生存问题。

妇女是采集经济的主要承担者。男子是狩猎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当然,也不排除若干男子或男子的若干时候参与了采集活动,若干妇女或妇女的若干时候协助了狩猎活动。但是,以性别而出现的自然分工,一方面,展示了经济活动主要承担者的分工区别;另一方面,又必然内含了分工不是截然分离的自然联系。因此,男女之间,不是没有分工的“共同采集”,“共同狩猎”[3]。在自然分工之中, 采集经济比狩猎经济更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即保证“吃”的资料的基本来源。因此,主要承担了采集经济的妇女,当然就更加现实地保证了整个人口的生存需要,妇女的贡献也就大于男子。

妇女是当时解决人的第一生存问题的根本依赖者和“唯一”解决者。笔者所谓的人的第一生存问题,是指在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以前关于人的生命存在的问题。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人处于短寿的状态之中,并且,许多儿童中途夭折。因此,解决人的生命存在的几乎是唯一的出路,就是生育。

面对当时的第一生存问题,人们既不能科学地认识死亡,又不能科学地认识出生,还不能科学地认识儿童的夭折。他们只能直观地看到成年人的死亡,儿童的夭折。他们又只能直观地看到人的生命存在的唯一来源,就是妇女创造出新的人的生命。因此,死亡的震撼,短寿的惊恐,新生命的诞生,以及由此而来整个氏族群体生命赖以存在和延续的根本依靠都归结到了一处。即把解决人的第一生存问题的根本依靠和“唯一”出路,就直观地落在妇女生育上面。因此,妇女生育问题,不仅不是私人性质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是一般社会性质的问题,而且还成为了决定性地影响全社会和全社会心态的问题。

因此,在母系氏族阶段,妇女在解决全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解决人的第一生存问题方面,作出了当时社会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现实的贡献。正是这种社会贡献,决定了当时的妇女地位,不只是处于男女平等的地位,而且还处于全社会崇敬妇女的地位。

十分明显,从采集活动上讲,尤其是从生育活动上讲,这是每一个健康妇女都能进行的活动。因此,在这些范围内表现出来的妇女贡献和妇女被崇敬,则典型地反映了,妇女质量达到了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社会和社会心态的质量水平。而达到这种质量水平的具体途径,表现为:妇女以其自身的性别特点,发展成性别优势,发展成具有决定性优势的社会贡献。

妇女的社会贡献,还表现在社会发明的活动中。母系氏族中,妇女最重要的技术发明,是发明了原始农业。这是由主要承担采集活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妇女的另一个重要的技术发明,是发明了养蚕技术。《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欧丝之野,一女子跪树欧(呕)丝。”它反映出,蚕子是女子,女子跪靠在桑树上吐丝十分明显,这是经过了人的意识过滤,想像加工的现实折射。它曲折地表现出,蚕神是女性,养蚕技术的发明者是女性。实际上,养蚕技术是妇女在采集果子的过程中对桑树、蚕子、蚕子吐丝长期观察而发明的。此外,《列子·汤问》中载有“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天地)阙。……”,据现代研究,“练五色石”,就是最初出现的炼铜技术。这反映出妇女对炼铜技术的发明有过贡献。

值得进一步加以分析的是,妇女的发明,究竟还包含了那些社会历史含义。笔者认为,它至少包含了以下三层意思:第一、历史事实证明,妇女能够完成历史开拓性的社会发明;第二、一般说来,以上妇女的社会发明,主要反映在整个妇女的劳动活动中,因此,是一般妇女承担了并完成了历史开拓性的社会发明;第三、从总体上讲,妇女质量,曾经达到了社会发明的质量水平。

从原始社会妇女贡献的角度认识妇女质量,我们看到:妇女在社会制度方面组织社会,带领社会。妇女在生活资料生产和人的生产方面,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心态,妇女在技术发明方面,完成了历史开拓性的社会发明。概而言之,妇女拥有作用全局的社会能量,妇女曾经释放过自己作用全局的社会能量。这种妇女能量,既包括了妇女智能,又包括了妇女身上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切力量。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还看到,男女地位问题,不但有一个男女平等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男女受尊敬的问题。而不论是男子,还是妇女,要获得社会尊敬,则来源于全社会按直观体验都能感受出来的完成了社会需要的社会贡献,以及由社会贡献产生的社会影响。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尤其是进入私有制社会以后,按直观体验都能感受出来的社会贡献,其发展,就完全变了。组织社会、带领社会的社会角色在父系氏族时期已经实现了转移,组织社会变成了被男子及男子社会组织,被男子及男子社会带领,但其男女平等的地位尚未改变。进入私有制社会,被男子及男子社会组织,变成了被男权及男权社会统治;被男子及男子社会带领,变成了被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控制。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心态,在父系氏族时期完全丧失;在私有制社会,则变成了影响被影响的决定性颠倒——从总体上讲,男权与男权社会,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决定性地影响着妇女生存和妇女心态。历史开拓性的社会发明,在父系氏族时期开始丧失;在私有制社会,历史开拓性的社会发明及其它社会发明,则大体上都丧失了。于是,各个方面的妇女能量,在父系氏族时期,不再以带头姿态发挥发展,有私有制社会,则受到了不断强化的全面禁锢、并形成了不能、不会、不知发挥发展的妇女潜能。

从这种意义上讲,所谓妇女潜能,是指曾经释放出来的、能够作用于全局的妇女能量,在数千年男权社会和私有制社会全面禁锢之后,没有发挥出来的,没有发展起来的,又可以从新作用于全局的一切女性力量。

由此可见,笔者提出解放妇女潜能,它所拥有的历史依据,表现为:母系氏族妇女贡献突出,妇女受尊敬。私有制社会妇女能量受到全面禁锢。这种强烈对比,一方面,发现了妇女潜能的特定含义,另一方面,认识了妇女解放的新目标——解放妇女潜能。

二、提出妇女潜能解放目标的时代觉醒

迄今为止,所谓妇女解放问题,就是“指把妇女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从男女不平等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实现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和家庭中的平等权利。”[4]这种界定, 则明显表现出:迄今为止的妇女解放问题,是规定在男女平等的目标范围之中。

当代中国,在社会关系中已经实现了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与数千年私有制社会比较,实际生活中也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据最近调查,在法律权利、社会参与意识和家庭地位方面,妇女的状况大大改善了。在法律权利方面,认为男女平等的有65.5%,认为女性较优越或很优越的有17.7%。[5]

在法律权利及家庭地位方面实现了或极大程度地实现了男女平等以后,甚至于女性在这些方面较优越很优越,然而,妇女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方面,公众的评价却并不乐观。[6]其实, 在实现了法律意义上的男女权利平等以后,男女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这种差距,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参政领域存在女干部比例低和妇女参政意识薄弱等问题。”“在就业和经济领域,我国的女职工虽已占到了职工总数的36.5%以上,但是,从分布网状看,女职工就业多集中在技术性较低、工资待遇较薄的行业。”“……目前我国文盲中有70%是女性。在农村,女性儿童的入学率提高缓慢,甚至在边远山区出现了倒退的情况,……女性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女工的素质普遍偏低,女工心理也容易出现不平衡状态,失却进取精神”[7]。

一般说来,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学历水平及各种培训结果。笔者所谓人的质量,则是指一定历史阶段关于人的实际发展状况。这种“人的实际发展状况”,涉及到了人的一切有关因素的总体发展实际。按此含义来认识当代中国妇女的实际发展,笔者认为,所谓妇女问题,从总体上看,已经不是男女权利不平等的问题,而是男女质量差距大的问题。其中,男女素质差距大,则成为男女质量差距大的一个基础问题。

值得从理性上辩析清楚的是,男女权利平等与男女质量发展,是两个有联系然而又有明显区别的问题。在私有制社会及男权社会之中,以男女权利平等为妇女解放目标,在没有从法律意义上解决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问题以前,以法律意义上实现男女权利平等为妇女解放目标,这是很必要的。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妇女运动史过程中关于妇女自身解放的内容。然而在法律上解决了男女权利平等的问题以后,要解决数千年来私有制社会及男权社会对妇女全面禁锢的问题,就不仅有妇女权利的问题,而且还有妇女质量的问题。在男女权利平等以后还存在男女地位差距的问题,说到底,则要通过妇女质量的发展,作出社会贡献,造成社会影响,进而提高社会地位。对此问题,以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为例,则最容易理解。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男女平等,然而男女地位却完全不同。这典型地反映出:在男女平等的问题解决后,还存在着男女贡献,男女影响,以及男女质量发展发挥的差距,进而造成了男女地位的差距。

以此认识来分析当代中国妇女质量、妇女地位问题,笔者则看到,正是基于男女质量发展的极大差距,而延续着男女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差距,延续着不重视妇女的社会观念。同时,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低,陈旧观念存在,则反过来又制约着妇女质量的再发展。以此恶性循环,妇女质量则更加严峻、妇女地位也就更加恶化,并且严重影响着妇女已经获得的实际权利。

而且,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当代中国的妇女质量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妇女自身的解放问题。概而言之,根本不适应时代需要的妇女质量,反映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面,反映在当代中国参与全球全民竞争(以全球为舞台,以全民为对象的一种竞争格局)的问题上面,则成为影响中国全局的严重问题。

从这种意义上讲,基于当代中国的妇女发展现实及时代需要,基于迄今已有的妇女解放历史,关于妇女解放的目标,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发展;以前,要求以男女权利不平等转化为男女权利平等;现在,要求以妇女潜能转化为妇女质量。妇女解放目标的历史性发展,成为认识妇女解放新目标的第一个时代觉醒。

然而,仅仅认识妇女潜能解放为新的一个历史阶段的妇女解放目标,还显得过于笼统,还需要认识妇女潜能解放的具体含义。如果能够探索出具有明确标志的目标内容,就更容易让世人都能明确把握。比如,“实现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这就是前一个历史阶段妇女解放目标的一个具有明确标志的目标内容。因此,我们还应该在目标认识上作进一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是否能够如前一样,成为目标认识的正面参照系呢?诚然,迄今为止,人类史上还只有母系氏族阶段经历了妇女受人尊敬,拥有很高社会地位的历史。然而,母系氏族阶段的妇女地位存在着严重缺陷。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可以作为男女权利平等的原始参照系,然而,它们却都不是男女质量发展与男女地位发展的合理的参照系。这表现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没有压迫、剥削、奴役,这可以作为无产阶级认识平等和男女权利平等的原始参照系,然而,在男女权利平等的同时,却出现了绝对化的性别地位偏斜——或者是绝对化地由妇女组织社会,带领社会,或者是绝对化地由男子组织社会、带领社会。也就是说,所谓母系氏族,实际上就是母权制;所谓父系氏族,实际上就是父权制。[8]这意味着,男女权利平等,并不等于男女地位就相同。这还意味着,在原始社会,也没有出现过男女地位合理的原始参照系。

由此而来,全面认识母系氏族社会,可以看到,一方面,给我们展现了妇女贡献的历史,另一方面,又给我们留下了单性权力制的历史开端。

所谓单性权力制,就是以单一性别为主掌握人类社会及人类活动的一切有形权力或无形权力(如思想影响的权力),进而构成一种自母系氏族到当今社会为止尚未改变的性格发展格局——即单一性别为社会中心的格局(实际上,原始社会的婚姻制度,氏族制度使用了“制度”一词,也是在现实中约定俗成而形成了的实际格局)。

单性权力制,以性别划分,则可以区别为母权制、父权制。以男女平等与否划分,则可以区别为男女平等基础上的单性权力制、男女不平等基础上的单性权力制。男女平等基础上的单性权力制,一种是原始社会之中的母权制、父权制,另一种则是当代中国性别发展格局的社会现实,男女不平等基础上的单性权力制,则囊括了各种私有制社会及其男权社会。概而之,笔者提出的单性权力制概念,以性别发展为线索,概括了自母系氏族社会到当今时代的整个人类历史。

从单性权力制所概括的人类历史来看,从母系氏族起,到现代为止,人类还没有出现过一次可以实际地缩短男女两性之间的贡献差距,影响差距,质量差距和地位差距的合理的两性发展制度!妇女解放问题从西方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开始提出,第一次出现了妇女解放的时代觉醒。然而,到本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男权制度依然如故。萨特的终身合作者西蒙娜·德·波娃则才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出发点,为妇女作不平之鸣,写出了当代西方妇女理论的“经典”——《第二性》。《第二性》书名本身,则已成为了西方男女地位差距的当代记录。并且,“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在不触及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前提下反对男权制度,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并在实际上对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如美国,仍然拒绝把男女平等的条文写进宪法。”[9]也就是说, 当代西方社会也就是男女不平等基础上的男权制社会。而所谓男女不平等,从质的规定上讲,则是指私有制社会在法律意义上实行的男女不平等。

正是以这种人类历史和当代西方为背景,笔者再讨论当代中国性别发展格局的社会现实。即讨论当代中国特点的男女平等基础上的单性权力制。

这种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然而,妇女质量,尤其是妇女参政质量(从参政意识、参政水平、参政贡献、参政影响等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总体发展实际)以及参政现实,与男子差距过大。于是出现了一种以单一性别为主即以男性为主掌握社会权力的现象,并进而构成了以男性为社会中心的实际。这就是当代中国在性别发展格局上的一种实际,是妇女质量发展进程中实现了法律上的男女平等,然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妇女彻底解放以前必然经历的一种历史过程。这种历史过程的含义,表现为:由于数千年私有制及其男权制度对妇女的全面禁锢,在今天法律上实现了男女平等以后,妇女贡献、妇女能量、妇女影响及妇女质量与男子相比,确实还存在巨大差别,并且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从整体上完全改变这种差别,缩短这种性别上的差别,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经历的历史过程。十分明显,这种历史过程一类的单性权力制,与男女平等基础上的母权制比较,存在着巨大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为:一种是作为历史发端方才开始出现的单性权力制,另一种则是逐渐消除单性权力的单性权力制。一种是朦昧性质的原始性质的单性权力制,另一种,则是妇女潜能解放过程中具有历史自觉性质的单性权力制,是背负着整个人类史上的单性权力制历史惯性要求自觉变革单性权力制即具有单性权力制革命性质的单性权力制。因此,对当代中国实际存在着的单性权力制,可以简称为“变革中的单性权力制”。十分明显,只有解放妇女潜能,方才能够实际地消除现实存在着的以单一性别为主即以男性为主掌握社会权力,成为社会中心的性别发展格局。因此,在法律上男女权利平等以后变革单性权力制,就是笔者所论及的妇女潜能解放的重要目标内容。同时,这也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共产主义逐步实现的过程中围绕性别发展而提出的重要目标内容。由此可见,所谓单性权力制革命,是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历史过程。

然而,还需要探索出一个较为明晰的基本走向的是,变革单性权力制。则又要变革为一种什么样的新的性别发展格局。在研究单性权力制的人类历史之后,笔者认为,一个新的走向就是,突破母权(或女权)、父权(或男权)格局,形成男女质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质量目标。概言之,就是男女贡献互补、男女质量共振。也就是说,妇女贡献可以成为男子必需的互补对象,妇女质量能够成为男子进步的共振力量。所谓半边天,既不是没有半边天力量的半边天,也不是在权利问题上优越于另一个半边天的半边天,而是两个半边天可以各以自己的社会贡献实现互补共振,从而实现两性合作推动历史进步的性别发展格局。换言之,变革单性权力制,就是要在社会贡献方面实现两性互补共振制,即实现男女两性互补共振的性别发展格局。其中的互补共振内容,与我们前面研究出来的母系氏族社会曾经出现过的社会贡献来看,至少就涉及到以下内容:在组织社会,带领社会方面,在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社会及社会心态方面,在历史开拓性的社会发明方面,实现男女贡献互补,实现男女质量共振。而这些内容,则构成了可以构成比较明确的社会标志的具体的目标内容,成为妇女潜能解放的能够把握的目标含义。

总之,变革整个人类史上的单性权力制,实现两性贡献、两性质量互补共振的性别发展格局,这又成为了认识妇女解放新目标的第二个时代觉醒。

如果讲,妇女平等问题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工业社会的产物,以追求男女权利平等为目标的妇女解放运动,起源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阶段的时代觉醒,那么,妇女质量发展问题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变革人类史上的单性权力制、追求男女贡献互补、男女质量共振,进而实现这种含义上的妇女潜能解放,则起源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阶段的一个时代觉醒。所谓觉醒,就是认识自觉。解放妇女潜能所出现的时代觉醒,意味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及其中国理论研究,已经开始出现可以与西方历史实践与西方思想理论相竞争的认识自觉。

注释:

[1]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431页。

[2]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82页。

[3] 《湖湘论坛》1991年第3期第72页。

[4] 全国妇联妇运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史》第2页

[5][6] 《中国妇女报》91年5月27日。

[7][8][9] 丁娟主编:《妇女工作知识手册》第14至15、 206 、207、25页。

标签:;  ;  ;  ;  ;  

中国妇女解放的目标_氏族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